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37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6例。颈椎结核3例,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结核17例,腰椎结核8例。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矫正、植骨融合、结核治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31例骨性融合,24个月全部病例骨性融合。胸椎、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角分别纠正平均27°、24°、5°,随访中矫正后凸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钉发生,结核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充分,能较好地纠正后凸畸形,稳定病椎,有利于植骨融合和病灶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术前应用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抗结核治疗2~4周,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无一例复发,后凸畸形矫正满意。结论一期后路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彻底减压脊髓压迫,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余雨  李波  邵高海 《四川医学》2008,29(12):1641-1643
目的探讨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肋骨植骨治疗多发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4月对39例多发胸椎结核患者,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6周,侧前路彻底清除病灶,适当撑开矫正后凸畸形,行肋骨植骨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5—2年。结果39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症状完全缓解24例,治愈率61.53%;部分改善11例,好转率28.21%,合计恢复率为89.74%。所有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5.2°,最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2.4°,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8°;所有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胸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4.
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1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162例,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年2个月,156例患者获访,平均融合时间为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29°、15°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伴截瘫者11例,Frankel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脊柱结核均治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时间短,畸形矫正效果好,减压彻底,有利于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5.
单钉棒内固定系统在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单钉棒内固定系统在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7月共手术治疗胸椎结核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8岁~61岁,平均年龄36.5岁。结核病灶位于中、上段胸椎,累及1个~3个椎体,无跳跃病灶,后凸畸形10°~34°,平均18°。4例患者合并有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为C级2例、D级2例。手术方法采用术前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4周,根据结核病灶破坏严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严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病例均选择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经单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后抗结核治疗6个月~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2a~4a,切口一期愈合,未形成窦道,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胸椎结核全部治愈。术后后凸畸形成角平均为7°,平均纠正11°,随访期间畸形纠正无丢失。结论:单钉棒内固定系统在固定不稳定性或后凸畸形胸椎结核的治疗中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作用良好,有助于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7.
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行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等抗结核治疗2~3w后,采用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24~38个月,平均2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8.
一期病灶清除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剑  许永武  高勇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5):156-157,159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对2002年7月~2005年2月20例胸腰椎结核病人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Zplate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病例随访平均19个月,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椎骨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后凸矫正角度(32.7±8.3)°,后期矫正度丢失(2.4±2.8)°。结论前路一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达到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和促进椎间植骨融合的目的,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胸膜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结核治疗3周后,采取侧前方入路行1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及钉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观察切口1期愈合率,结核复发率,椎间植骨融合率,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后凸成角均矫正及畸形矫正丢失角度。结果:随访1~6年,患者切口均1期,植骨全部融合,结核治愈无复发。神经功能明显恢复,Fankel分级在D级的2例,E级17例。Cobb角由术前23~50°矫正至术后5~20°。末次随访平均丢失2.5°。结论:经胸膜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是有效方法。能够1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老年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在老年人脊柱结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60岁以上高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取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配合支具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46个月,平均26个月,24例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17.6°矫正至术后平均7.1°,术后4~8周植骨融合,无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老年人脊柱结核可在直视下清除病灶,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促进椎体间融合,但术后仍需支具固定。  相似文献   

11.
Qian BP  Qiu Y  Wang B  Yu Y  Zhu Z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893-289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15例AS脊柱骨折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29—73岁(平均49.8岁),AS病程10~45年(平均24.6年)。颈椎骨折6例,2例采用保守治疗;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2例,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1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1例。胸腰椎骨折9例,7例伴胸腰椎后凸畸形,Cobb角46.106°,平均为64°。胸腰椎骨折采用3种术式:(1)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植骨融合3例;(2)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2例;(3)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多节段V形截骨、内固定植骨融合,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结果6例颈椎骨折,3例为经椎间隙的骨折,3例为邻近终板的椎体发生水平骨折。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均死于肺部感染。1例不全性瘫痪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末次随访时在步行器的帮助下能独立行走,4例采用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固定节段骨性融合。9例胸腰椎骨折,3例为邻近终板的椎体发生水平骨折;6例为经椎间隙骨折后假关节形成。7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Cobb角22—42°(平均26°),平均纠正38°;末次随访Cobb角24—44°(平均28°),丢失2°,末次随访时X片均提示相邻椎体间已骨性融合。结论对于不稳定性AS颈椎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应积极手术治疗,前/后路手术能有效重建稳定性及实现骨折愈合。对于无胸腰椎后凸畸形AS胸腰椎骨折/假关节,可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AS骨折/假关节伴胸腰椎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纠正畸形的同时,可促进骨折/假关节的融合;若后路截骨术后椎间隙张开,导致显著的前柱缺损,须行补充性前路植骨融合,以支撑前柱、避免矫形失败。  相似文献   

12.
CONGENITALspinaldeformitiesareusuallyduetovertebraldevelopmentaldisordersduringthefirst8weeksofgestation,1thisperiodalsoin volvesclosureoftheneuraltube,thuspatientswithcon genitalspinaldeformitiesmayalsohaveneuraltubedeform itiesamongstwhichsplitspinalcor…  相似文献   

13.
Ⅰ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采用前路I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对 30例颈椎、胸椎 ,腰椎结核患者 ,采用I期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及专科护理。结果平均随访 1.4年 ,优良率为 86 .7% ,植骨融合率达 90 % ,后凸矫正角度 14° ,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脊柱结核采用I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 ,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 ,提高骨融合率 ,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减少复发 ,减少或避免结核复发 ,而专科护理有得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椎和腰椎结核及三种手术入路,确定脊柱结核手术的入路选择。方法:收集54例短程化疗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脊柱结核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后凸畸形的矫正角度和椎体高度的重建等数据作为评估指标。组间均数的差别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结果:前后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大于前路组(P0.05)。结论:前路手术适合椎体破坏严重伴塌陷,有待重建椎体高度的脊柱结核。前后联合入路因其较长的手术时间不适合基础情况较差的患者,但较长的手术时间并没有明显增加腰椎结核的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该术式治疗的5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分级显著改善。脊柱后凸患者后凸角矫正平均(16.04±3.23)°。所有患者植骨均获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50±1.32)个月。结论该术式治疗胸、腰椎结核可有效改善症状,矫正脊柱畸形,促进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4例,按照Frankel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手术前及手术后脊柱后突角度及随访期内的角度丢失。结果34例中,优25例,良9例。34例患者结核病灶清除彻底,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结核治愈无复发。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纠正19.8°±3.7,°X线片显示所植髂骨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5±1.4)个月。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确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给予前路脊柱手术治疗;观察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采用后路脊柱手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JOA)评分、Cobb’s角、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及JOA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后凸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Cobb’s角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后凸Cobb’s角矫正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24%,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以有效改善伤椎高度丢失、矫正脊椎后凸畸形,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更确切、安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胸椎结核12例,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42个月,平均21.5个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校正满意,神经症状者得到改善,无感染及窦道形成。结论经前路彻底清除病灶一期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彻底,植髂骨可靠,内固定稳定,植骨融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谌勇  魏大成  古恒 《吉林医学》2012,33(33):7173-717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因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且行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的方法治疗的患者32例的手术方法、疗效和随访记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均进行钛网植骨重建脊柱。患者融合节段的平均凸度角为5.0°,矫正率达到92%。对患者在术后进行X线和CT复查,椎管减压非常彻底,椎体的复位情况非常良好。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0~15个月,在随访期间,2例患者的钛网内置物出现轻微的松动和移位,但患者没有具体的临床表现,其余患者都达到骨性融合的效果,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治疗能够很好的恢复患者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比较显著,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月11例胸腰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来自笔者医院就诊和复治的患者,其中7例在笔者医院二次手术翻修,并经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二次胸、腰段脊柱手术翻修和重建的7例患者全部临床康复,随访6个月~2年无结核复发、窦道形成和内固定再次失败等。结论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一定失败率(笔者医院统计为3.7%),内固定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与术者操作技术有明确相关性,此类高难度手术应由经过严格训练的资深医师完成,内固定失败后应及时翻修,二次脊柱稳定性重建选择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