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孤立性房颤(LAF)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特点。方法:依据ACC/AHA/ESC 2006房颤指南孤立性房颤诊断标准(LAF标准)分为LAF组(LAF组)49例,对照组(Normal组)49例均为同期健康体检者。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各腔室容积、收缩功能和左室质量。结果:LAF组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左房容积、右房容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房颤组中可看到左房容积与左室质量指数存在正相关(r=0.335,P<0.05)。结论:即使无器质性心脏病,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双房、左室质量也已增大;心房容积、左室质量有可能成为孤立性房颤新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二维超声检测高血压组72例(左室肥厚35例、非肥厚组37例)、对照组30例的左房大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多普勒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左房明显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明显增厚,E峰、Ei显著减小,A峰、Ai显著增高,WRT显著延长。高血压组中,左室肥厚组与非肥厚组比较:肥厚组左房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E峰、Ei减小,A峰、Ai增高,IVRT延长均较非肥厚组明显。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左室肥厚者舒张功能的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高血压性心房颤动(hypertension atrial fibrillation,HAF)及孤立性心房颤动(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方法 将50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孤立性房颤组,高血压性房颤组,分别采集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左房左室结构参数、二尖瓣血流频谱、彩色M型及二尖瓣环的组织多普勒运动曲线上的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较正常对照组,房颤组心室率、左房结构参数、二尖瓣血流频谱及彩色M型、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运动曲线上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孤立性房颤组,高血压性房颤组彩色M型、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运动曲线上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房颤组患者在左室结构未改变时,左房增大,其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已受损;高血压房颤组较孤立性房颤组左室功能损害更明显;(2)组织速度成像、彩色M型能敏感、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房颤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8例高血压病人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均为正常,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两组,A(治疗)组24例为高血压并心房纤颤;B(对照)组24例为单纯高血压;经超声心动图的左心指标分析。发现两组左室内径,左室后壁无显著性差异。而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两项指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左房压力增高与室中增厚是高血压并发心房纤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向心性重塑患者左心构型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向心性重塑患者左房、左室几何形状和左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274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向心性重塑患者和146例对照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长径(LVL)、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内外径(LVID),左房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和面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量及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A),计算左室平均横径(LVMD)及E/A值。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向心性重塑组IVST、PWT、IVST/PWT及左房各径线和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向心性重塑组LVIDd和LVID分别短于和长于对照组,LVMD/LVL小于对照组。两组间E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向心性重塑组E/A值小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向心性重塑患者左室质量虽在正常范围,但室壁增厚,心腔变长,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收缩功能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6.
雷米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 6 4例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 (LVH)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的血压及心脏彩色超声仪测左室壁厚度(PWT) ,室间隔厚度 (IVST)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EDd)。结果服药 6个月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特别是舒张压下降明显。PWT、IVST和EDd治疗前比较也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溶栓治疗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对左室左房重构及功能变化的意义。方法 对69例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36例与非溶栓组33例)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心梗治疗后各项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IVSTd和LVPWTd)、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等容舒张时间(IRT)、左房内径(LAD)、左房面积(LAA)、左房射血分数(LAEF)、二尖瓣瓣尖处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峰)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峰)、E/A比值。结果和结论 溶栓组心梗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较非溶栓组明显好转,溶栓治疗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对防止左室左房重构及其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HNCM)最显著特点为无明确可致心肌肥厚的因素下心肌有不对称性的肥厚,并以室间隔受累为主,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T波峰末间期(Tp-Te)是指T波顶峰到T波终末的时间间期.有研究发现HNCM患者其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较正常人有差异,且它们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比值有一定相关[1].本文进一步探讨其Tp-Te间期、Tp-Te/QT比率、IVST/P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室性心动过速(VT)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腰围、体质量指数、总胆红素、血尿素氮、血脂等情况;分别对二尖瓣反流、左房收缩期前后径、右房收缩期上下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E/A进行比较;分析心脏超声指标和阵发性房颤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腰围、体质量指数、总胆红素、血尿素氮、血脂、血糖等临床体征、生化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二尖瓣反流占比、收缩期左房前后径、收缩期右房上下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E/A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Logistic分析,患者的二尖瓣反流、收缩期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以及阵发性房颤之间关系密切,具有相关性(P <0.05)。结论: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显示存在着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心房增大、二尖瓣反流等特征。因此,...  相似文献   

10.
邹戈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88-1790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将114例EH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组,于服药前及服药后3个月、6个月、12月分别潮定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按Dever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心肌重量(LVM)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三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心率的影响不明显.三组治疗前后比较LVMI、LVDd、IVST、LVPWT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5或P<0.01),但在伊贝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较非洛地平组显著.[结论]伊贝沙坦、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能有效控制血压.伊贝沙坦及苯那普利能明显减轻左室肥厚.但三药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影响如何,须进一步的临床现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04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将104例伴有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最大P波时限(Pmax )、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波离散度=Pmax -Pmin),比较两组心电图和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指标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波离散度分别为(45.3±10.8)m s、(30.7±11.0)m s ,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Pmax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max值,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LVMI值为(152.4±14.9)g/m2,与对照组(101.1±9.2)g/m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P波离散度、Pmax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其可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提供关键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的新发房颤(af)的预防作用。方法 291例1级、2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替米沙坦组(口服替米沙坦40~80mg/d,18个月);贝那普利组(口服贝那普利10~40mg/d,18个月);非洛地平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d,18个月)。若三组病人经相应治疗血压仍不能达标者加用氢氯噻嗪25 mg~50 mg/d,直至达正常者(血压<140/90mm-Hg)。测量三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三组患者服药前、后左房内径(LA)、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结果 替米沙坦、贝那普利、非洛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其对血压的治疗三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三组间降压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治疗后LVEF有所减低(p<0.05),LVPWT、IVST、LVDd、LVMI明显减低(p<0.01),与非洛地平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米沙坦治疗的af发生率为5.9%,经贝那普利治疗的af发生率为5.4%,经非洛地平治疗的af 发生率为18.43%。经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af 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与非洛地平对比af 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贝那普利、非洛地平均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并且能够逆转左室肥厚,且三者作用相似,但替米沙坦、贝那普利较非洛地平对于房颤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左心室几何构型与心房电-机械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中高血压左心室几何构型与心房电-机械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其中23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病史,67例无房颤病史.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按超声心动图Ganau分类方法再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左心室几何构型正常组(NG组,30例),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组(CR组,20例),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组(CH组,16例),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组(EH组,24例).采用TDI分别测量心电图P波起始至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处和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Aa波起始点的心房电-机械时间(LP-A和RP-A).结果 房颤组的LP-A与RP-A值均较无房颤组延长(P〈0.01);无房颤组的LP-A与RP-A值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与NG组比较,CR组、CH组和EH组的LP-A与RP-A值均延长;与CR组比较,CH组和EH组的LP-A与RP-A值均延长(P〈0.05);LP-A和RP-A值在CH组与EH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电-机械时间随左心室几何构型的进展逐渐延长,在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延长最为明显,其有可能成为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时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病不伴房颤75例(A组)、伴阵发性房颤30例(B组)、伴持续或永久性房颤20例(C组)。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判定心律失常情况,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同时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协助评估心功能。结果:(1)3组间,C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RWT)、血浆BNP浓度最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低,且均与其他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B组的LAD、IVST、LVPWT、LVESd、LVEDd、LVMI、RWT、LVEF、血浆BNP浓度大于A组,但仅LAD、LVMI、血浆BNP浓度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房颤时左心结构及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且以合并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时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和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左房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血浆心钠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左房功能指标LAV、LAT、LAP、LAF及MAP呈高度线性相关;与LAD、LVMI、LVEF、PFR、A峰、LVD、A/E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1、0.80、0.78、0.76、0.70、0.68,-0.61、0.60、0.67、0.50及0.48,P<0.01~0.001),但与E峰不相关(r=0.16,P>0.05)。随着高血压病程及分期的增加,血浆心钠素水平有增加趋势。结论认为定量测定血浆心钠素将有助于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房血流动力学及左室功能的异常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筛选本院EH患者78例(EH组),并选取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分叉处内-中膜厚度(BIMT)、斑块以及两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EH组依据LVMI又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对所测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H组CCA-IMT、BIMT高于对照组,其中LVH组最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在LVH组最高,NLVH组次之,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H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降低,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高,LVMI与IMT,BIMT,RI和PI成正相关,与PSV成负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EH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与左心室重构的一种可靠方法,颈动脉IMT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且颈动脉重构的发生早于左心室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两组慢性非瓣膜病房颤患者,A组为检出左房或左心耳血栓者,24例;B组为无左房或左心耳血栓者,24例。发现与B组患者相比,A组的左房自发超声显影现象明显增高,而左房有左心耳内血流速度明显减低。说明房颤而左房内血汉速度明显减低者,局部血流淤滞明显,是房内血栓形成的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不同左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将103例EH患者根据不同左室构型分为4组:正常构型28例(A组)、向心性重构28例(B组)、向心性肥厚25例(C组)、离心性肥厚22例(D组),另选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后壁厚度(LPWT)、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和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每搏量(LASV)、左房射血分数(LAEF)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D组LAD均增大,LAEF均减小,B、C、D组IVST、LAVmin、LAVpre均增大,EH各组患者LVDd、LPWT、LAVmax、LASV均增大,E/A值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LPWT增大,C、D组LAD、LVDd、IVST、LPWT、LAVmin均增大,LAEF均减小,B、C、D组LAVmax、LASV均增大,D组LAVpre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比较,C、D组LAD、LVDd、IVST、LAVmax、LAVmin、LASV均增大,LAEF均减小,D组LPWT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D组LAD、IVST、LPWT均增大,LAEF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左室构型EH患者左房功能改变有一定差异,其中以离心性肥厚EH患者左房功能改变程度最大。RT-3DE评估不同左室构型EH患者左房功能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研究福辛普利和非络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将 10 4例EH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非络地平组 ,于服药前及服药后 6个月、12个月、2 4个月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排量 (CO)、A峰 /E峰比值 (A/E比值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LVEF、CO均无变化 ,而A/E比值则明显降低 ;左室重量指数 (LVMI)、LVDd、IVST、LVPDWT在福辛普利组明显下降 ,而在非络地平组则无变化。结论 :福辛普利和非络地平均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但福辛普利能明显减轻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