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位置的变异较多,但盲肠腔内阑尾之变异,甚为少见。现将我科在临床工作所见一例变异,报告如下:患者,男,14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14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病理诊断相同)。术中所见:盲肠充血、水肿,三条结肠带汇合处附近,未发现阑尾。经反复检查,排除了常见异位阑尾的可能。最后,打开侧腹膜,充分游离盲肠,却扪及盲肠腔内一条索状、平滑、质韧、不活动的组织。切开浆膜、肌层、粘膜,见是充血、水肿,附有少许脓苔之阑尾,3.5×0.5×0.7cm~3,位于盲肠腔内外侧,尖向升结肠,根在原位(即盲肠内侧壁距回盲交界处约2.5 cm处),呈C字,与盲肠外侧劈粘膜相互粘连。阑尾无系膜,营养由盲肠系膜内血管供  相似文献   

2.
阑尾发育不全或称短小阑尾较少见。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遇见一例,现报道如下:腹壁未见手术痕跻。盲肠位置形态正常,在盲肠内后壁浆膜下结肠带汇集处,有一长4.0mm 的锥形突(附图),其在盲肠腔的开口口径为2.0mm,开口部位在回盲瓣下方2.8cm 处。锥状突经组织学切片观察证实为阑尾。此外,在回盲交结处下方有一长2.5cm、宽1.2cm 的  相似文献   

3.
盲肠壁内阑尾是临床上一种特殊类型阑尾炎。我科83年9月以来收治二例盲肠壁内阑尾炎患者,这类变异阑尾属罕见,现报道如下:例1 女,19岁。术前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盲肠游离,肠壁无充血水肿,未见游离阑尾;回结肠淋巴结可见多个不同程度肿大。触摸盲肠前壁有条索状物长约7cm(附图A)。见阑尾腔内有脓性分泌物,病理证实: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例2 女,25岁。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回结肠淋巴结肿大,盲肠充血水肿,未见游离阑尾。在盲肠后壁有1×1cm紫黑区,触摸肠后壁有条索状物,长约10cm,与升结肠  相似文献   

4.
回肠系膜内位阑尾少见。我们在解剖一具中年男尸时遇到一例。为了给阑尾手术提供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腹膜腔内未见游离阑尾。盲肠表面三条结肠带集合处距回肠末端约1cm,并与回肠系膜相贴。由此处向回肠系膜内可扪到一索条状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淋巴管注射以及光镜和电镜观察方法研究37例新生儿盲肠壁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在盲肠壁各层均有毛细淋巴管网,但淋巴管仅见于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回肠和阑尾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可直接与盲肠的相通。  相似文献   

6.
我院外科近两年内发现壁内阑尾两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病例一,男23岁。入院前两天感上腹部及脐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一次,至入院前8小时腹痛转移到右下腹,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体温37.1℃、血压13.5/8 kPa、脉搏100次/min,腹平坦,右下腹腹肌较紧张,右下腹有压痛和反跳痛,以麦氏点压痛最明显,白细胞13.2×10~9/L,中性86%,诊断:急性阑尾炎。取麦氏切口进入腹腔后,在髂窝内找到升结肠下段及盲肠,沿结肠带追踪至盲肠末端,未发现阑尾,又找到回肠末段再沿回肠追踪至盲肠也未发现阑尾,然后细心观察盲肠,发现盲肠前内侧壁一条结肠带稍微隆起,用手触摸发现内有一条索状物,才想到为盲肠壁内阑尾。先在阑尾末端切开浆膜,作浆膜下分离,然后沿阑尾长轴剪开至阑尾根部,见阑尾长约11 cm充血、水肿、但无粘连,顺利将其切除,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急性阑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肝下阑尾、壁内阑尾皆不少见 ,但肝下壁内阑尾很少见到 ,作者遇到 1例 ,报道如下 :病人 ,男 ,2 8岁。因持续性右上腹痛 2d伴高热呕吐入院。检查 :急性痛苦貌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 ,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右上腹肌稍紧 ,未触及包块。血常规检查 :呈急性炎症反应。B超检查 :肝胆无异常。拟诊 :高位阑尾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 :大网膜移至右上腹 ,盲肠位于肝下 ,盲肠炎性充血明显。顺着结肠带寻找阑尾 ,在盲肠盲端未见到游离的阑尾 ,在 3条结肠带汇集点可见一盲肠坏死点。其内有一如黄豆大小的粪石。仔细触摸 ,…  相似文献   

8.
少见阑尾3例     
我科从1988年9月至1995年9月收治阑尾炎患者1428例。其中少见阑尾3例,报告如下: 例1.男,25岁。主因间断性右下腹痛2年,加重1天入院。术前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在三条结肠带汇聚处未找到阑尾,检查盲肠及距回盲部50cm范围回肠未见憩室,剖开后腹膜未找到阑尾。仔细检查结肠带时可触及一索状物,约7.0cm,切开结肠带,距回盲部0.6cm处切断该索状物,残端直径0.5cm,向远端剥离直到全部剥出索状物,然后结节缝合切开后的结肠带,术后病理证实该索状物为阑尾  相似文献   

9.
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研究了家兔食管壁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及各层淋巴管的分布密度。结果显示 :食管粘膜层固有膜内有毛细淋巴管 ,粘膜下层存在有毛细淋巴管及淋巴管。肌束间见有淋巴管 ,但肌束内未见淋巴管 ,外膜存有淋巴管。本研究作了淋巴管的检出率 :粘膜层占 15 % ,粘膜下层占 2 4% ,肌层占 40 % ,外膜占 2 0 %。  相似文献   

10.
双阑尾一例     
患者,女,26岁,汉族,工人。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局限性腹膜炎,立即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黄色稀薄脓汁,无臭味,沿结肠带找到阑尾,阑尾长8.0cm,直径1.2cm,充血水肿表面附有黄色脓苔。常规切除阑尾,残端荷包缝合。在荷包缝合的内上方盲肠壁内可触及一索条状物,在其表面切开浆膜层全部剥出,索条状物长4.0cm,直径为0.4cm,在距盲肠壁0.5cm 处切除索条状物,近端结扎,远端可见有管腔,挤之有少许脓汁溢  相似文献   

11.
小肠壁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微切片电镜观察,研究了家兔和豚鼠小肠壁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家兔和豚鼠小肠壁内淋巴管起自粘膜层的中央乳糜管,向下注入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毛细淋巴管网。在小肠壁的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均有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家兔小肠壁淋巴管检出率(70%)明显高于豚鼠的(41.3%)。于小肠壁各层内,粘膜层检出率最高(68.31%),粘膜下层次之(25.57%),肌层较少(5.33%)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阑尾缺如指盲肠、阑尾均缺如,或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汇聚处找不到阑尾或其痕迹[1]。先天性阑尾缺如罕见,据文献报道,术中探查50 000例仅发现4例[2]。本文作者在解剖一老年女尸腹部时,发现先天性阑尾缺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阑尾炎手术中,如找不到阑尾,常需费许多时间努力寻找,原因是先天性阑尾缺如是十分罕见的异常,不能轻易作此判断。我们在尸体解剖中,曾发现一标本,盲肠的形态和位置正常,但找不到阑尾。盲肠表面只有前后各一条结肠带。翻起盲肠,沿后结肠带追踪至迥盲口上方,仍不见阑尾(附周 a)。切开盲  相似文献   

14.
家兔空肠淋巴管铸型的扫锚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玉东  钟淑琦 《解剖学报》1996,27(4):349-351,T003
为了探究空肠各层淋巴管的三维结构,将Merrox注入家兔空肠壁内,制成淋巴管铸型后,在扫描电下观察,同时做半薄切片,以配合观察铸型标本,在空肠物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都有细淋巴管、巴管、在小肠绒毛的内可见中央乳糜管,其三维铸型标本上显示非常清楚,该管注入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毛细淋巴管网,从网发出淋定穿肌层,入浆膜层,离开空肠,还可见到淋巴管铸型呈串球状外观;铸型表面存有双凹切这。此处相当于瓣膜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阑尾腔分隔发育畸形、同时伴多发性憩室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性,60岁,已婚。主诉:右下腹慢性疼痛1年余。近日来加剧、伴恶心,来院就医,以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术中见阑尾表面有数枚大小不等结节,质中,行阐尾切除。临床诊断:阑尾癌。病理检查:阑尾一条长6cm。浆膜见绿豆至黄豆大小不等的半球形灰白色憩室10枚,无规律散在分布于阑尾各部。纵切面,见阑尾腔被分隔为互不相通的5个节段(图1)。每个腔壁发出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憩室样盲腔共10个。镜下:阑尾呈分隔状,各层组织结构清楚,并见炎性细胞浸润,粘膜下层脂肪驵织  相似文献   

16.
男性童尸,年龄7岁.阑尾长约7.5cnm直径0.5cm.其根部位于盲肠下端的后内方,并沿盲肠内缘下降,因其系膜较短,盘曲一周,末端游离于腹膜腔中.阑尾根部与盲肠的结合点.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位置,约相当于右锁骨中线和肋弓之交点与脐连线的外、中1/3的交界处.阑尾动脉与一般记载相似,由回结肠动脉发出,经回肠末端之后,沿狭小的阑尾系膜游离缘伸向阑尾末端并分支至阑尾.盲肠较为巨大,长9.2cm内径5cm无内容物,属腹膜内位,活动度好,盲肠近端居右肋弓下,贴于腹前壁之内面、肝右叶下方、由前向后下外侧伸展,达右侧腹后壁,约平第三腰椎高度反折向上,移行于升结肠.升结肠较短,上升达肝右叶下方转为结肠右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盲肠微循环提供形态学基础资料。方法通过墨汁灌注组织切片、揭层透明、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30具胎儿尸体盲肠微血管构筑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盲肠浆肌层在系膜缘侧毛细血管网眼呈与盲肠长轴平行的矩形,而靠近对系膜缘侧的毛细血管网眼多为不规则的五边形;环肌层可见环行肌束间动脉多呈"叶脉状"分为二支,分支间有横行粗短的多曲状吻合支,并由吻合支发蚓状血管;黏膜下层血管较粗网眼密度低。黏膜的毛细血管围绕结肠腺构成毛细血管丛,腺周毛细血管围成椭圆形,腺口毛细血管环均呈四边形。结论胎儿盲肠各层毛细血管网眼形状和密度均有所不同,说明盲肠血供存在部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们在解剖过程中遇到的盲肠、升结肠异位一例报告如下: 男童尸,约5岁,身长875mm。一、盲肠异位剖腹后,在右髂窝处不见盲肠及阑尾,盲肠和阑尾均在右髂窝之上。盲肠的下端刚好平右髂嵴水平、右肾下端前外方。整个盲肠长45mm,外径35mm。其大部分被腹膜所包,只有在后外侧约占盲肠1/4没有腹膜复盖,而是直接与腹后外侧壁相连,使盲肠不易活动。盲肠的盲端后内侧壁有阑尾附着。盲肠的血液供应为四结肠动脉,阑尾血液供应为四结肠动脉分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McBurney氏点上方约55mm处。  相似文献   

19.
家兔空肠淋巴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空肠各层淋巴管的三维结构,将Mercox注入家兔空肠壁内,制成淋巴管铸型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同时做半薄切片,以配合观察铸型标本。在空肠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等都存有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在小肠绒毛内可见到中央乳糜管,其三维结构在铸型标本上显示非常清楚;该管注入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毛细淋巴管网,从网发出淋巴管穿肌层,入浆膜层,离开空肠。还可见到淋巴管铸型呈串珠状外观;铸型表面存有双凹切迹,此处相当于瓣膜的部位。铸型表面还呈现出淋巴管内皮细胞核的压迹  相似文献   

20.
1 材料和方法受精15天人胚一例,取自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剖开子宫腔,宫体侧壁可见直径约1.2cm的囊状隆起,剪开囊壁,早期胚位于囊内,呈白色细线状.结合末次月经日期,测量胚长度2mm,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石蜡包埋,整体连续切片厚5μm,HE染色,光镜观察.2 结果15天人胚绒毛膜主要由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组成,少数绒毛中可见胚外中胚层,个别绒毛中轴内可见内皮细胞围成的毛细血管,血管腔内未见血细胞(图1).此时,三胚层胚盘已形成(图2).内胚层细胞呈立方状,核圆,清晰可辨,其边缘与卵黄囊相连.卵黄囊壁内侧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近腔面偶见圆球形,体积较大,嗜酸性染色的原始生殖细胞;壁外侧紧贴单层立方上皮可见由胚外中胚层分化的单层,近似于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