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病房院感染易患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7年对两所三级医院肿瘤病房院内感染易患因素流行学回顾性调查分析,表明院内感染发病率11.85%(102/861)院内感染例镒罹患率12.4%(107/861);院内感染主要的病种分别是,临床败血症37.25(38/102),急性支气管炎26.47%(27/102)和肺癌感染22.55%(23/102)等。其院内感染发病率33.3%(5/15),显著地高于其他人群11.46%(97/864),X^2值为6.92,P<0.01有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主要易患因素是,病原体外源性侵入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主要护理对策是加强心理护理,改善病房卫生环境,营养支持,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加强消毒隔离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5月院内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为19.1%。分离致病菌124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1.8%、革兰阳性球菌占16.1%、真菌占12.1%。结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率较高,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必须加强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和分析老年护理病房重症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情况,并探讨老年重症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综合防治手段。方法 选择1999~2002年期间老年护理病房院内重症感染病例82例,并取同期入院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82例出院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老年护理病房院内重症感染发生率为6.40%。感染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状态、病房环境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住院时间长等因素密切相关。82例中,感染控制49例,占59.76%,导致病情恶化死亡33例,占40.24%;合理应用抗菌素、基础疾病控制稳定者54例,其中41例感染控制,占75.93%。结论 高龄、基础疾病状态差、病房环境因素不良、住院时间长、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是老年护理病房重症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选择使用抗菌素是控制院内感染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赵浴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01-2302
[目的]探讨以预防控制为突破口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新生儿重症病房内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部位,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及护理管理工作。[结果]在所有的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61例,感染率13.96%。上呼吸道感染21.31%(13/61),肺部感染13.11%(8/61),胃肠道感染8.20%(5/61),皮肤感染19.67%(12/61),败血症24.60%(15/61),口腔13.11%(8/61)。[结论]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护理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妮  姚孟冬  林冠文  刘瑛 《现代医院》2012,12(3):100-102
目的探讨粒细胞缺乏患者入住无菌病房行保护性隔离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环节、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我院血液科入住无菌病房的106例粒细胞缺乏患者入住无茵病房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入住无菌病房的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院内感染77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2.6%,其中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1.6%,入住无菌病房期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不同患者交叉感染、自我防护知识欠缺、未严格遵守无菌病房操作规范、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达标等是粒细胞缺乏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粒细胞缺乏入住无菌病房的患者相关宣教效果及其遵医行为的养成、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执行手卫生等在预防粒细胞缺乏患者入住无菌病房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内科病房院内感染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性调查1753例心脏内科住院患者资料。结果1753例患者有23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3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时间以4月、10月和儿月为主。结论心内科病人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疾病、生理、时间等,应认真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的预防原则,加强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切断院内感染传播途径,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产科院内感染现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1 580例产妇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引发产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产科院内感染58例,感染发生率为3.67%。58例产科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手术切口,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等。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均超过同期产妇平均住院天数。58例中,使用留置尿管者19例,有妊娠合并症者15例,肥胖者2例。结论引发产科院内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加强病房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产科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孙杰 《现代保健》2009,(14):67-68
目的探讨阜新市中心医院住院部呼吸病房患者院内感染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收住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治疗,经微生物检查证实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54例进行分析。结果在住院病房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8%)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6.3%)、低蛋白血症(59.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33.3%)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61.1%)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率92.2%。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后患者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卒中患者Ab的感染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656例患者入选,64例(9.76%)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首要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上呼吸道。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入住NICU时间、抗生素使用、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AB院内感染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入住NICU时间、年龄、吞咽功能障碍、NIHSS评分是AB院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后AB院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入住NICU时间、年龄、吞咽功能障碍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0.
医院内感染的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和易患因素。方法 我们对1993-1997年住院病人的院内感染进行了干预性研究。结果 1993-1997年住院病人共25332例,发生院内感染共1088例,感染率为4.30%。从1993-1994年是回顾性研究,两年间住院病人8338例,发生院内感染者475例,感染率5.70%。1995-1997年是采取干预措施后进行的前瞻性研究,3年期间住院病人共16994例,感染人数613例,感染率为3.61%。结论 干预前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98.8,P<0.01)。干预措施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目的 研究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方法 选取我院SICU病房102例住院时间>48h的连续思考为研究对象,每日常规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分别于入院第3天、第5天、第7天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采集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资料。结果 SICU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为41.4%,其中,革兰阴性菌76.8%,革兰阳性菌9.1%;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35.4%,不动杆菌占13.2%。结论 我院SICU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2.
梁羽 《中国保健》2005,13(12):35-36
目的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问题寻找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探讨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病率的护理途径.方法通过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1年(未采取相应对策)的院内感染病种分布、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再将2001年与2003年(采取相应对策后)院内感染发病率进行比较,运用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相应对策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病率比采取相应对策前降低了47.3%(P<0.05).结论采取相应对策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茵感染危险因素、真茵类型及治疗现状。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8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4例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71例(68.2%),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42例,59.1%),光滑假丝酵母菌(18例,25.3%),其它酵母菌(11例,15.4%)。其次为曲霉菌属32例(30.7%)。白色念珠菌最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继发感染是肺部真茵感染的重要原因,长期机械通气,长期使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是其主要诱因。结论对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易感因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曾桂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40-2540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病例,探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2例新生儿进行干预,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感染率的发生有无差异.结果 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住院的共有112例,其中22例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19.6%,平均每例感染次数为1.3次.比较有院内感染者与无院内感染者,前者胎龄为(33.43±2.70)周,后者胎龄为(35.22±1.8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出生时的体重为(1685.31±597.24)g,后者出生时的体重为(2203.96±476.38)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了患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患者感染,探讨发生患者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妇产科出院病历、感染登记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妇产科发生院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2.47%。结论护理工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工作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病房加强管理,降低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294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以老年患者居多(52.72%),以原发脑血管疾病患者居首位(24.15%),进入ICU治疗为其首要危险因素(19.73%),导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72.73%)。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和认识,落实感控管理的相关措施,有效减少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行气管切开术43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3例(53.4%),好转10例(23.3%),自动出院8例(18.6%),植物状态生存2例(4.7%).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适量湿化气道,有效吸痰,可解除呼吸道梗阻症状,改善通气和脑缺氧,促进其脑功能恢复.做好气管切开护理,注意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口腔护理,早期实施院内感染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本院1992年出院总人数(8384人)的抽样调查,发现医院内感染(发生在入院72h后的感染定为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中以内科病房发病率最高(占医院内感染总人数27%)。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及预防与护理工作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危重病人、卧床病人和老弱病人的基础护理,严格治疗器械和病房空气消毒等措施后,收到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加强基础护理对控制医院内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早期护理干预在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根据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针对其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7.2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51.82%,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占23.36%,气管切开/插管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占81.69%,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占74.65%,泌尿道插管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占75.0%,说明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侵入性操作的护理和管理,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因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了解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消毒管理,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有效的消毒管理,降低了新生儿的感染率。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基础护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新生儿的健康得到保障,降低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