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     
与咬合都是上下牙发生接触的现象,为下颌静止位时上下牙的接触关系,咬合为下颌运动中上下牙的接触关系。何谓正常历来有两种认识:一是上下牙以一定的尖凹关系相接触为正常,否则为错,例如安格氏错分类;一是全口假牙的平衡验用之于自然牙列,认为前伸及侧的平衡接触有利于功能。近20一30年来,把牙、颌骨、牙周组织、咀嚼肌,颞颌关节及其神  相似文献   

2.
磨牙分为白天磨牙及夜磨牙,对应为清醒时磨牙及无意识磨牙,其中白天磨牙比夜磨牙对患者的精神及牙体牙周组织、咀嚼肌群、颞下颌关节的损害更为严重。笔者2009年2月为1例白天磨牙症患者进行了治疗。  相似文献   

3.
偏侧咀嚼对颌骨、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偏侧咀嚼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是引起口颌肌群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口颌系统是包括牙体、牙列咬合、颞下颌关节、颌面部肌肉及其神经、血管等的一个功能整体。长期的偏侧咀嚼将对颌骨、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同时有同侧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共100余例。这些病例,不但有神经痛症状,而且有各种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及由此引起的咀嚼肌肥大。功能紊乱是由于牙齿丧失或修复体有缺点而使(牙合)高度不足、牙齿移位或修复体不良引起的创伤(牙合)、下颌滑动受限引起的吞咽及(牙合)关系不平衡。许多患者除带有扳机点的阵发性刺痛外,还有因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有的患者还有钝痛、酸痛及放射痛的病史。处理应根据口颌生理学原则进行。使下颌在后退位及正中(牙合)位时处于平衡状态,有时须每半年调整下颌功能一次,才能使患者无痛及保持下颌正常生理状态。此病之原理可能是由于颌骨动、静脉之近心段及其分枝的循环障碍引起的。先是口  相似文献   

5.
髁状突骨折治疗的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颌髁状突骨折后,直接破坏了咀嚼肌、(牙合)和关节的协调关系,引起颅颌系统各部分的功能障碍。髁状突骨折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颅颌系统功能,恢复或重建咀嚼肌、(牙合)和关节的协调关系。骨折治疗方法的好坏,应以功能恢复程度为标准,我们为评价髁突骨折各种治疗  相似文献   

6.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累及颞下颌关节区和(或)咀嚼肌及相关结构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区和(或)咀嚼肌的疼痛、开闭口运动时关节弹响及张口受限。干扰被认为是TMD主要致病因素之一,错(牙合)畸形的许多特征也被认为与TMD相关。文章回顾以往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对TMD与错(牙合)畸形特征的关系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戴用单侧垫,可研究功能调整的机制。这一实验方法可引起咀嚼系统功能平衡的改变。一般估计,当咀嚼时,部份结构压力增大,另部份则无咀嚼压力,同时咀嚼肌拉长。各类组织均能受调整过程的影响,特别是与咀嚼有关的,如牙齿,牙周组织,颌骨,关节,面部骨骼,关节囊及咀嚼肌。材料和方法: 在8只12周的兔子上进行实验,于麻醉下取动物的右下后牙印模,铸造银合金(牙合)垫,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病因主要来自牙合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解剖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关节负荷过重等多个方面。牙合因素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影响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牙合曲线作为牙合因素中代表因素的一种,在TMD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牙合、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共同构成口颌咀嚼系统的核心,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9.
偏颌畸形及其正颌手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偏颌畸形(facialasymmetricdeformity)是颌骨畸形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包括先天性及发育性偏颌畸形,可分为偏侧小颌畸形及偏侧突颌畸形两类,多见于下颌骨,表现为面部左右不对称,上下中切牙的中线不一致,颏部及下颌中线偏向一侧,可有反或锁[1]。研究发现,偏颌畸形与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关系密切。TMD是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及周围相关结构表现的不同症状及体征的一个总称,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区疼痛、关节杂音及功能障碍,伴或不伴有下颌骨运动受限、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及相关肌肉触痛等[2]。偏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咀嚼和发音功能,随着正颌手术的顺利开展,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不仅可以使偏颌患者恢复面容的正常和美观,而且可以使牙、、颌的形态和功能达到协调、美观和稳定,但正颌手术对其颞下颌关节的影响还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0.
牙周炎患者的合力,肌功能及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40例牙周炎患者的合力、咀嚼肌肌电和下颌运动轨迹作了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的超、覆合值异常且个体差异很大,但ICP后移者仅2例。下颌从肌位到牙位发生偏斜者少,这与牙齿的松动有关,MKG显示合间隙<1mm者20例。下颌姿势位肌电值明显升高。表明牙周炎患者的咀嚼肌处于较紧张状态。最大紧咬肌电值及平均每牙合力值明显减小,这与牙周组织的炎性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磨耗(attrtion)是指在没有龋坏和菌斑的情况下牙齿硬组织的丧失。少量渐进性的牙齿磨耗是生理性的,但是当磨耗量与年龄不成正比,丧失速度严重损害牙齿健康时,便是病理性的。重度磨耗对牙体、牙周组织、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和咀嚼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  相似文献   

12.
经长期观察研究表明,正颌外科手术后颜面及下颌功能并非都获得全面改善。本文就正颌外科手术后颞颌关节运动范围、咀嚼肌功能改变、(牙合)力改善、以及颞下颌关节的解剖位置变化等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治疗目的在于去除引起咀嚼肌、(牙合)和关节这三个构成口颌系统的各部分间功能不协调的因素。治疗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暂时性(牙合)治疗:(牙合)夹板;(2)永久性(牙合)治疗:正畸治疗、调(牙合)、修复(牙合)及关节外科治疗;(3)间接治疗:生物反馈、功能训练、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颞下颌关节脱位的病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老年人好发颞下颌关节脱位的病因、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总结近5年156例老年人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针对好发病因、复位方法与保持、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本组病例中112例为口外法复位,44例为口内法复位,全部复位成功。修复牙列缺失,以咬合板诱导恢复咬合关系,加强咀嚼肌功能锻炼可预防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发生。结论:老年人颞下颌关节脱位多与老年人伴发脑血管病、脑萎缩,牙列缺失,营养失衡导致的咀嚼肌群功能与自主调节性减退有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控制与延缓脑萎缩并加强咬合诱导锻炼,是预防老年人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牙周病的正畸治疗(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成人正畸的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成年错畸形患者因为牙齿排列不齐、颌骨畸形、咬合关系异常、牙周病、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牙齿缺失后邻牙倾斜与对牙齿伸长等原因需要进行正畸治疗。但是,成人口腔环境比较复杂,特别是成人牙周组织不同于少年儿童,其组织代谢缓慢,  相似文献   

16.
磨耗在人类牙列中非常普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磨耗问题日益突出。牙列磨耗与口颌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健康协调密切相关,本文就牙列磨耗对牙合、咀嚼肌、颞下颌关节、下颌运动、面形等的影响及其咬合重建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单侧后牙缺失对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单侧后牙缺失对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从而探讨单侧后牙缺失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单侧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组成的缺牙组和40例牙列完整的自愿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缺牙组无论是松弛状态或紧咬时咀嚼肌的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缺牙组紧咬时同名肌不对称性活动增加(P<0.05),其中对照组的咬肌肌电活动的对称性明显高于缺牙组(P<0.01),以上变化缺牙侧较非缺牙侧显著(P<0.05)。结论:单侧后牙缺失可以对咀嚼肌肌电图造成影响,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及口腔医学实验研究都需要制作牙齿、颌骨、腭骨及其相连周围组织的病理切片,而口腔硬组织标本的染色直接影响观察效果。笔者将原来用于显示和区分心肌病变的改良Gomori特殊染色,稍加改进用于口腔硬组织病理切片的染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标本的制备标本可来自鼠、兔、犬等的牙及牙周组织、颌骨、颞下颌关节、腭骨及其相连的周围组织等。4%多聚甲醛或10%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在牙尖交错位紧咬牙时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方法:运用相关软件将志愿者的CT及MRI数据融合,构建个别正常牙合及安氏Ⅱ1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边界约束和力学加载,分析描述两者颞下颌关节各个部位的应力分布。结果:正常牙合两侧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基本对称,安氏Ⅱ1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特征与正常牙合基本一致,但下颌骨、髁突及颞骨关节窝的等效应力值比正常牙合增大;关节盘的等效应力有所下降,但其上下表面的中间带应力值比正常牙合增大。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在牙尖交错位时的应力分布增大了其罹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危险性,应及时矫治为其颞下颌关节提供一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因素,精神因素,个体易感性等[1,2]是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可能因素。特别是病理性因素,不仅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也可能导致牙体、牙周组织的疾病。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进行过各种实验研究,探讨牙髓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的致病作用[3~7]。作者在临床修复中发现了9例固定修复体过高,导致牙齿损伤,造成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发生的典型病例。1. 病例来源及一般情况1975年、2001年有4例女性患者因固定修复体修复半个月至1个月后出现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张口困难和不敢咀嚼;另有3例男性、2例女性患者因牙齿松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