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胸腔积液结核杆菌DNA柴辉,杨浏,鞠萍(湖北省黄石市二医院,435002)我们应用PCR技术检测49例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杆菌DNA(TB-DNA)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49例均为本院结核科和呼吸...  相似文献   

2.
用PCR技术检测痰液中结核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8例肺结核人的痰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B-DNA,并同时行痰直接涂片糖结核菌,其中72例痰标本做了结核菌培养,结果提示:PCR阳性率为52.66%(99/188),直接涂片阳性率为23.4%(44/188),培养阳性率为12.5%(9/72)。表明PCR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敏感性强,与临床符合率高。我们的试验结果证实,PCR可作为肺结核早期,快速的诊断方法,尤其适用于菌阴肺结核  相似文献   

3.
600例乙肝免疫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0例乙肝免疫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的比较和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基因检测中心(245000)王莉娅,汪忠林我们对600例血清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了HBV-DNA检测,并与乙肝免疫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1.材料和方法应用上海第二医...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活化的蛋白C(APCR)试验、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对上海地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APCR及FⅤ Leiden突变进行调查。正常人群正常APCR敏经值(n-APC-SR)的5%百分位数为0.75,在被调查的31例DVT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n-APC-R低于此值,DVT患者APCR的发生率为16%,且DVT患者与正常人的APCR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PCR检测HBV-DNA提取方法的比较步恒富,马立人,刘志红,刘耀清,王全立(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我们对PCR检测HBV-DNA时标本处理这一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模索,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血清样品某宾馆服务员普查...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评价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后的嵌合状态,采用可变串联重复区(VNTR)D1S80位点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对10例白血病患者alo-BMT后的嵌合状态进行检测。结果9例为完全嵌合(CC),1例为混合嵌合(MC),其中2例经核型分析结果证明为CC,6例经小卫星DNA探针Southern杂交分析也证明为CC。说明VNTR位点PCR法检测alo-BMT后的嵌合状态具有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且不需放射性同位素操作,不受血型、性别、HLA配型及骨髓增生低下等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细胞毒药物及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治疗后融合基因的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22例APL患者治疗前后RARα/PM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其中12例患者为单纯化疗,10例接受了alo-BMT,9例患者于第1次完全缓解(CR1)期、1例于第1次复发(RR1)期接受了alo-BMT。结果:单纯维甲酸诱导完全缓解时,75%APL患者融合基因仍然阳性;继用强化疗后83%患者融合基因转为阴性,RT-PCR转阴时间为发病后1~39个月;alo-BMT后4个月内及4个月后,分别有62.5%及85.7%患者融合基因转阴。结论:化疗及BMT均可使患者融合基因转阴,alo-BMT似乎能更快地清除体内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8.
双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双温循环PCR(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鼻咽癌石蜡包埋组织,活检或冰冻组织,患者鼻咽拭子或血液中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DNA。模板DNA制备方法简便,无需酚提取步骤,双温PCR快速(约需1.5小时)、灵敏、目前已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9.
应用双带PCR方法(DB-PCR)检测了240份血清中HBV-DNA,该方法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与国内其它PCR试剂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4.05%(DB-PCR/华美产品),和95.28%(DB-PCR/长城产品)。HBeAg阳性的血清,经DB-PCR检测HBV-DNA阳性者达93.55%(29/31)。PCR产物Southernblot后能与HBV-DNA探针杂交,证明了该方法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双温循环PCR(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鼻咽癌石蜡包埋组织、活检或冰冻组织、患者鼻咽拭子或血液中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DNA。模板DNA制备方法简便,无需酚提取步骤;双温PCR快速(约需1.5小时)、灵敏。目前已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1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以评价PCR技术在调查透析中心HBV感染的流行病学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在42例标本中有17例HBVDNA阳性(40.5%),与常规血清标志物相比较,HBsAg阳性者其HBVDNA阳性率为60.9%,而全部血清标志物均阴性者其HBVDNA阳性率为13.3%。提示:PCR方法是监测中心透析HBV传染的更灵敏、更可靠手段。它也是对HBV变异类型的鉴别及疗效评价方面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乙肝患者粪便中HBV-DNA的检测刘家秀,刘兴祥,曹维克(江苏省淮阴卫生学校)本文采用PCR检测150例乙肝患者粪便中HBV-DNA,以了解各型肝炎患者粪例中HBV-DNA的确切情况及传染性如何,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了一些探讨。1材料与方法1150例肝炎...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克隆起源,经形态学及ABC法筛选18例外周血无浆细胞污染的MM患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CDR3区编码基因,并经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分析其单链构象多态性。经平行检测患者外周血(PB)和骨髓(BM)标本,发现15例BM及11例PB获得预期的克隆特异性PCR产物为80~110bp,其中9例PB和BM获得相同的PCR产物,8例为1条扩增条带,其SSCP分析可见2条单链,另1例PCR产物为2条扩增条带,其SSCP分析可见3条单链,同一患者PB与BM标本的单链泳动速度一致。提示至少60%MM患者PB和BM不仅PCR产物一致,其单链构象也一致,研究结果证实了外周血B细胞参与M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应用抗活化的蛋白C(APCR)试验、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对上海地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APCR及FⅤLeiden突变进行调查。正常人群正常APCR敏感比值(n-APC-SR)的5%百分位数为0.75,在被调查的31例DVT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n-APC-R低于此值,DVT患者APCR的发生率为16%,且DVT患者与正常人的APCR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用PCR-RFLP检查了141例排除DVT的个体和35例DVT患者的Leiden突变情况,发现所有样本的PCR-RFLP均显示了同样的代表野生型基因型的电泳条带,未发现Leiden型突变。APCR试验阳性的2例DVT患者之多聚酶链反应(PCR)产物测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实验中PCR反应和MnlI酶切反应的特异性。结果说明APCR现象可能是中国人群DVT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我们与西方调查者实验结果的差别,说明在不同种族中,DVT的致病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结核杆菌(TB)PCR荧光诊断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定量TB-PCR荧光探针诊断试剂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双盲法对115例结核病和59例非结核病人的痰标本进行厚涂片抗酸染色检查、结核菌培养、荧光探针TB-PCR检查对比。结果:三种方法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32.2%,59.1%,71.3%,荧光探针TB-PCR法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培养法和涂片法(P〈0.01和P〈0.05)。特异性分别为93.2%、91.5%、94.9%,差异无显著性。结  相似文献   

16.
用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唾液、尿液中HBV-DNA龚希平,徐乾(南京市钟阜医院,210070)本文通过应用PCR技术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唾液、尿液进行了HBV-DNA检测,以了解唾液、尿液中HBV-DNA的确切情况及其传染性如何,并就其临床意义作了一些探...  相似文献   

17.
应用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了T细胞受体(TCR)δ基因重排的研究,并获得了3个ALL患者TCRδ基因的V-(D)-D结合部顺序(N顺序)。证明ALL,特别是B细胞ALL中,TCRδ基因不完全重排的发生率比较高,最常见的两种重排类型为Vδ2-(D)-Dδ3和Dδ1/2-Dδ3。δ基因的不完全重排是早期淋巴分化调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δ基因V-(D)-J结合部  相似文献   

18.
根据tal-1基因缺失上下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株人白血病细胞株和7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标本进行tal-1基因缺失分析。结果CEM、HBS-2和RPMI-8402三株T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以及3/16例T-ALL发现tal-1基因缺失,54例其它类型急性白血病均未见基因缺失,而且具tal-1基因缺失的T-ALL细胞均为胸腺发育I期,免疫表型特征为CD_2+、CD_7+、CD_1 ̄-、CD_4 ̄-和CD_8 ̄-。PCR方法敏感性达10 ̄(-4)。说明tal-1缺失发生于部分T-ALL中,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患者骨髓中微量肿瘤细胞于力,刘敬忠,孙燕,刘春蕙,汪月增我们把多聚酶链反应(PCR)与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检测方法,对骨髓中微量肿瘤细胞进行了检测。材料和方法1标...  相似文献   

20.
HBV五项血清指标与HBV—DNA—PCR相关性探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青岛266300)李志斌吴衍芝本文对572例肝炎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五项血清指标和应用免疫PCR技术检测HBV-DNA进行分析。1材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