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T7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PreS1相互作用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T7噬菌体筛选系统筛选乙型肝炎病毒PreS1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应用T7噬菌体展示技术,以通过原核表达的方式得到的乙型肝炎病毒PreS1作为靶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生物筛选,对筛选到的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搜索.结果:经鉴定得到1个阳性克隆,确定了能与乙型肝炎病毒PreS1相互作用的蛋白可能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1(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Ⅰ,COX1).结论:T7噬菌体展示筛选系统是筛选相互作用蛋白的一种简单、快速和有效的手段,筛选到的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探讨PreSI的致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T7噬菌体展示筛选系统筛选与p38相结合的蛋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用T7噬菌体筛选系统筛选与重要信号分子p38MAPK结合的蛋白。方法 以p38MAPK为靶蛋白,分别用不同的介(ELISA平板和Ni-NTA亲和树脂)筛选T7人肝和人肺cDNA文库。结果 选择86个第4轮筛选后的洗脱噬菌体单个噬斑克隆,经EDTA处理后利用特异性PCR引物扩增插入片断,回收PCR产物并进行测序,将所得到的序列用BLAST软件搜索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得到了46个编码蛋白的序列。结论 T7噬菌体展示筛选系统筛选新的结合蛋白简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3.
HCV核心蛋白噬菌体随机展示肽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了探讨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筛选和鉴定病毒抗原表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 :利用随机引物 PCR法以HCV核心基因为模板合成随机 DNA片段 ,再经特定引物二次扩增后获得高丰度的 HCV核心蛋白随机 DNA片段 ,将该片段插入噬菌粒载体 p CANTAB5 X的 Xba 位点 ,转化大肠杆菌 TG1,辅助噬菌体拯救 ,建立噬菌体随机肽展示文库。结果 :所构建的随机文库含 1.2 3× 10 5个不同克隆 ,库容噬菌体滴度为 2× 10 1 2 TU/ m l(转导单位 / ml) ,PCR法检测插入阳性为 2 8.1% ,核酸杂交证实 40 %的克隆为 HCV核心基因阳性克隆。 结论 :所建的随机文库有足够大的库容和较好的多样性 ,可以满足HCV C抗原表位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T7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displayed technique, PDT)筛选与可溶性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soluble 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 1, sLRIG1)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sLRIG1作用于人脑胶质瘤的机制找到突破点。方法 利用BacPAK6杆状病毒蛋白表达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BEVS)获得人sLRIG1重组蛋白,以该蛋白为靶标,采用亲和淘洗方法经6轮筛选人肝细胞cDNA T7噬菌体展示文库;随机挑选96个筛选到的噬菌体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DNA片段并送测序。结果 经过6轮筛选,噬菌体投入和产出量比达1.85×106PFU,趋于稳定。回收的DNA片段多在250~750bp,纯化回收后得到35个克隆样本,送测序后得到35条有效表达序列标签,对其行同源性搜索及功能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获得12个可能与sLRIG1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或多肽,这些蛋白大多与肿瘤相关。结论 通过PDT可获得与sLRIG1蛋白相互结合的蛋白,这些结果为下一步研究sLRIG1的生物功能及其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与转位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K  Wang L  Cheng J  Lu Y  Zhang L  Mou J  Hong Y  Liu Y  Duan H  Wang G  Li L  C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73-677
目的 本文为了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在肝肿瘤中起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核心蛋白是否与肿瘤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HCV核心蛋白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筛选出30个克隆,对既能在四缺营养缺陷培养基上生长(SD/-Trp-Leu-His-Ade),又能在涂有x-α-gal的四缺培养平皿上长出蓝色菌落,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一个可以引起染色体转位的基因即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转位蛋白基因(Translin)同源。为了进一步证实转位蛋白基因所表达蛋白能与HCV核心蛋白相互作用,网织红细胞裂解物进行体外翻译、蛋白之间的免疫共沉淀。结果 结果显示,转位蛋白不但在酵母双杂交中能与HCV核心蛋白相互作用,而且在体外翻译后也能相互作用。结论 HCV核心蛋白可以和转位蛋白相互作用,推测此蛋白可能在HCV致癌中起一定作用,部分解释了HCV引起肿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T7噬菌体筛选系统筛选与重要信号分子p38 MAPK结合的蛋白。方法以p38 MAPK为靶蛋白,分别用不同的介质(ELISA平板和Ni-NTA亲和树脂)筛选T7人肝和人肺cDNA文库。结果选择86个第4轮筛选后的洗脱噬菌体单个噬斑克隆,经EDTA处理后利用特异性PCR引物扩增插入片断,回收PCR产物并进行测序,将所得到的序列用BLAST软件搜索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得到了46个编码蛋白的序列。结论T7噬菌体展示筛选系统筛选新的结合蛋白简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天花粉蛋白(TCS)的结合多肽,并通过蛋白质同源分析,研究TCS在体内可能直接作用的靶点蛋白。方法 用构建的十五肽库和购买的十二肽库分别对TCS进行4轮固相亲和筛选,并通过噬菌体ELISA检验阳性克隆与靶蛋白的亲和力,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将多肽序列与已登记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每轮筛选的回收率,及多克隆噬菌体ELISA结果显示筛选有效。通过单克隆噬菌体ELISA结果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分析得到若干噬菌体展示多肽序列。经蛋白质同源性分析,TCS特异性结合多肽与蛋白激酶C(PKC)的磷酸化位点具有同源序列。结论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筛选中药成分靶点蛋白的有效手段,PKC可能为TCS潜在的靶点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致炎作用的多肽序列.方法以LPS为目标分子,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亲合筛选,4轮筛选后,检测随机挑取的噬菌体克隆的结合活性和抑制活性,将得到的16个可与LBP竞争性结合LPS的噬菌体克隆进行生物学功能检测,对获得的9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与LBP序列比较.结果9个阳性克隆展示多肽的核心序列为WKXRKXFXKXXG,与LBP的91~102位氨基酸序列有较高同源性.结论LBP的91~102位氨基酸可能为其致炎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胎脑cDNA文库中筛选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将成功构建的酵母诱饵表达载体pGBKT7-UL135转化到酵母菌AH109中,再将人胎脑文库DNA转化到含有pGBKT7-UL135的酵母细胞中,筛选与HCMV UL13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并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最终确认60个克隆与HCMV UL13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其中2个克隆与Thy-1高度同源.结论 成功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HCMV UL13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其中Thy-1在HCMV感染致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CV-core与HCBP1的相互作用.方法:PCR分别扩增含HCV Pore及HCBP1的cDNA片段,克隆入pGEM T载体,经测序正确后再分别克隆入哺乳双杂交的表达质粒pM和pVP16中,并转染入COS-7细胞,48 h后检测细胞中报告基因CAT的表达水平.结果:CAT-ELISA检测显示pM-core与pVP16·HCBPl实验孔A405 nm值为0.1288,高于其它阴性对照,但低于阳性对照组A值.结论:哺乳双杂交系统证实HCV核心蛋白与新基因HCBP1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研究HCBP1的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肝细胞结合新蛋白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筛选、克隆出人肝细胞中与HBcAg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基因C12并进一步对其功能作初步研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到与肝细胞蛋白结合的蛋白编码基因C12,克隆该基因并用再次用重回交实验证实作用可靠后,将基因与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分析该基因表达产物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定位;用MTT代谢实验了解C12表达对哺乳动物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作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寻找肝细胞中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芯片技术了解C12基因表达对其他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地筛选并克隆出HBcAg的肝细胞结合蛋白C12基因,经回交实验再次证实C12基因的表达产物C12蛋白与HBcAg确切的结合作用.该基因与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转染293细胞、L02细胞后48 h细胞呈现均匀分布的强绿色荧光信号,提示C12蛋白可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内;通过在Bel7402、L02细胞系中进行MTT检测,发现C12在上述细胞中表达没有对细胞的生长繁殖产生明显影响;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出肝细胞中与C12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16种;基因芯片技术在1 152个基因中筛选出1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结论 C12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内,对哺乳动物细胞生长繁殖无明显影响,能与肝细胞中多种蛋白结合,在细胞内的过表达引起的生物过程涉及许多不同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人胎脑文库中筛选与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 UL146基因编码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以探讨HCMV-UL146的生物功能.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pGBKT7-UL146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与含人胎脑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相互作用,于涂有X-α-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筛选生长.挑选蓝色克隆,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pGBKT7-UL146构建成功.经严格筛选,共有200余个阳性克隆,分离测序80个克隆,成功筛选出30个与HCMV-UL146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结论 HCMV-UL146与多种蛋白有相互作用,提示其生物学功能复杂.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CMV-UL146基因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thegenomeofseveralstrainsofhepatitisCvirus(HCV)havebeenclonedandscquenced,theHCVparticleshavenotbeenobservedsofar.Currently,becauseofverylowInfectionefficiency,oneofthemajorimpedimentstothestructuralanalysisofHCVgenomeandgeneticanalysisofviralreplicationisthelackofareliablecellculturesystempermissiveforH(IVreplicanon.Inthisstudy,usingrecomblnantDNAtechnlque,weconstructedarecombinantplasmidbysubcloningcoregenecDNAofChineseH(7VisolateIntoaeukaryoticexpressionvectorPTM3andexpr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蛋白激酶Wee1B相互作用的新候选分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与Wee1B相互作用是否能调控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方法:以pcDNA3.1/V5 His TOPO Wee1B WT质粒为模板构建pGBKT7 Wee1B诱饵质粒;制备酵母感受态细胞,将诱饵质粒pGBKT7 Wee1B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后分别接种SD/Trp(SDO)、SD/Trp/X α Gal(SDO/X)和SD/Trp/X α Gal/AbA plates(SDO/X/A)培养板检测其对酵母的毒性和自身激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GBKT7 Wee1B在酵母中的表达情况;将含有pGBKT7 Wee1B的酵母感受态细胞与人卵巢cDNA文库相融合,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进行测序鉴定,最终再经酵母重新转化验证。在GenBank中对其进行BLAST分析,根据基因注释推断其在小鼠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pGBKT7 Wee1B诱饵质粒构建成功。将该质粒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后在SDO/X/A平皿上无克隆。将pGBKT7 Wee1B和pGBKT7空载体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中,菌液接种于SDO平皿,2个SDO平皿上克隆都均匀生长。从工作板SDO和阳性对照板上挑取阳性克隆扩大培养,裂解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示pGBKT7 Wee1B对应位置出现条带。含诱饵质粒的酵母菌与人卵巢cDNA文库融合,PCR验证融合后的阳性克隆质粒有插入片段。将质粒测序并经BLAST分析筛选出9个与Wee1B蛋白激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能与小鼠卵母细胞发育和受精卵发育密切相关的蛋白。结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卵巢cDNA文库中筛选出9个与Wee1B蛋白激酶相互作用的蛋白,这些筛选蛋白可能通过与Wee1B相互作用调控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卵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 HCV)准种在 NS2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利用逆转录 -巢式 PCR从一份 HCV慢性携带者的阳性血清及一份急性丙肝患者的血清中获得 HCV NS2全长 c DNA,将其克隆于 T载体 ,各随机挑取 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在克隆到的 HCV NS2全长基因中 ,慢性携带者该区序列有一个于 HCV多聚蛋白第 83 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 ,丙肝患者该区序列有三个于第 83 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 ,一个小于第 887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在克隆到的 HCV NS2基因中存在多个 N端终止突变序列 ,提示 NS2 N端跨膜区可能与包膜蛋白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screen the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the Treg specification factor forkhead box protein P3 (FOXP3) by yeast two-hybrid system, Methods: Human FOXP3 gene was amplified by nest RT-PCR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and inserted into plasmid pGBKT7 to construct the bait vector, then the self-activation and toxicity of the bait vector in host yeast strain AH109 were observed. Thereafter, a human liver cDNA library was screened by the bait vector. 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selected out by nutrient-deficient culture and back-hybridizing. The sequences from the candidate positive clones were blasted and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methods. Results: The constructed bait vector encoding FOXP3 was found no self-activation and toxicity in yeast AH109. Three proteins which interacted with FOXP3, including tumor protein D52, 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and hypothetical protein, were identified. Conclusion: Three new candidate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FOXP3 are selected out by this yeast two-hybrid system and library, which may facilitate the further study of FOXP3 in Tre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