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树琳 《医学综述》2010,16(14):2159-2162
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女性CVD的预防已经逐渐变成女性CVD危险因素的预防。绝经女性CVD发病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不健康饮食、体质量超标、高血压、高血脂等。CVD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绝经妇女的CVD发病风险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美国以及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当代预防CVD的措施包括改变成人生活方式以及对CVD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采取药物治疗。在JAMA杂志中,Howard等在妇女健康启动(Women's Health Initiatine,WHI)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报告、提供了妇女CVD预防的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严重危害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高血压、糖尿病是发生CVD的常见危险因素,且继发CVD常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以下简称为高糖患者,指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其中一种或两种的患者)死亡结局的主要原因,我国高糖患者基数庞大,因而糖尿病患者发生CVD的预防尤为重要[1-2]。预防CVD的发生,需要及时识别高风险人群,以采取有效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CVD)日渐增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但是,CVD是可以预防的,且效果很肯定.CVD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和发展到某个阶段就可发生并发症与事件.因此,AHA发专文[1],强调CVD的预防应从小抓起,应从防治危险因素抓起.指出从儿童期开始,CVD的危险因素公认的已有7个:空腹血脂、血糖、吸烟、血压、父母有早年冠心病史、BMI和体力活动缺乏.  相似文献   

5.
李明  杨洪涛 《医学综述》2000,6(8):356-357
<正>有许多脑血管病(CVD)危险因素已被公认,其中不合理饮食营养因素与CVD发病密切相关,现就热能摄入、饮食营养与CVD,卒中后营养对CVD预后的影响、加强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的力度等问题试作综述,旨在为临床和营养工作者防治CVD,特别是制订和实施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的死亡原因。对于它的防治,除了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有氧运动在单纯CVD防治中的作用已被大家认可,但其对CKD并发的CVD影响目前研究较少。CKD患者CVD的发生原因复杂,既涉及CKD的原发病因,又与其继发改变有密切联系。本文就有氧运动对CKD并发CVD的危险因素和分子机制的影响进行综述。有氧运动可通过改善CKD患者的脂质代谢、血压、胰岛素抵抗、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水平等发挥对CVD的保护作用,提示在未来CKD并发CVD的防治中无论是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还是患者都需要更加重视有氧运动的作用,并对作用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索,以期为其防治提供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脏协会关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DM)的心血管并发症(CVD)包括冠心病(CHD)、中风、周围动脉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心肌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应视为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从心血管医学的角度,更恰当地说“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心脑血管病(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CV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移植随访管理系统和中国肾移植科学登记系统数据资料对本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间921例肾移植受者进行长期随访.依据CVD发病时间分为早期CVD组(术后1年之内发生CVD)和晚期CVD组.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CVD累积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移植后新发CVD在移植后1年和移植后7年有两个高峰.早期发生CVD危险因素为移植前有CVD病史,移植前为糖尿病受者、移植术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贫血、移植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是晚期CVD发病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术后不同CVD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防治可以减少肾移植受者CVD发病,从而提高移植肾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 ,全球 2型糖尿病患者已达 1.5亿人 ,预计未来 2 5年内病例总数翻番 ,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dis eases,CVD)人数将显著增加[1 ] 。CVD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高血压、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紊乱、微量蛋白尿、内皮功能缺陷、血小板高凝现象、血凝异常和糖尿病性心肌病是促发糖尿病发生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因素。1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近来年 ,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与高血压之间有必然的相关性 ,高血压是促发 2型糖尿病及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同理糖尿病也可促使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糖尿病(DM)患者尿路感染的状况和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措施.方法 对老年女性DM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老年DM并发尿路感染与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侵入性操作呈正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占60.60%.结论 老年女性DM患者尿路感染率高,应予以重视.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加强泌尿系统的保护,特别注意具有侵入性插管的护理,是预防老年女性DM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和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造成男性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对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已有较多认识,但是对于MI的预防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包括何种特殊的遗传变异是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基础,为什么女性与男性相比似乎对心肌梗死有一种保护性优势。在本期JAMA,Schuit等的文章有助于阐明这方面的某些问题,但亦提出了其他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CVD)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死亡病因。近期研究显示,CVD 与前列腺癌(Pca)之间存在某种关联,但该关联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研究人员发现 Pca 发病的某些危险因素不仅与 CVD 相似,而且在治疗上亦与某些降低CVD 风险的方法相类似。统计数据表明,如果能去除所有原发性 CVD 的相关影响,那么人类平均寿命则将延长7年左右。尽管人们认为 CVD 是一种老年性疾病,但仍有近50%的 CVD 诊断病例和15%的CVD 死亡发生在65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中。对于中老年人群,尤其男性,血胆固醇水平异常一直是被临床视为冠心病(CHD)和原发 CVD的主要危险因素,它与 CHD、CVD 和总死亡率之间存在着持续、逐级递增和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互关联。研究结果提示,在通过饮食或药物干预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同时,患者 CHD 和 CVD 的发病风险也相应降低;对于青年男性来说,低的胆固醇水平将预示其平均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13.
控制多重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血管病 (CVD)是导致人类病残和死亡的主要疾病 ,其发生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cardiovascularriskfactor)有密切关系。CVD的危险建立在心血管事件链基础上 ,由心血管危险因素产生靶器官损害 ,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或左心室肥厚 ,然后导致冠心病及脑卒中事件 ,直至心力衰竭和死亡。这个概念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通过控制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来减少CVD。传统的CVD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等 ,有人估计 2 /3的冠心病由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 3种因素单一或联合作用所致 ,Framingham心…  相似文献   

14.
秦明照 《中国医药导刊》2002,4(5):334-335,38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相继公布,提出了“糖尿病远非葡萄糖的问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在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中提出了“超越以葡萄糖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全面防治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 我国属糖尿病中等患病率国家,而慢性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冠心病(CHD)、中风、周围血管疾病(PVD)的患病率至少高出非糖尿病的1~3倍。最近的Finnish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7年心肌梗死(MI)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的2~3倍。糖尿病作为一种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它危险因素相比更具重要性。从循证医学的观点,积极干预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对降低糖尿病患者CVD危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首要疾病,是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女医生群体可能有更高的CVD患病风险,而针对女医生这种高危职业CVD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北方地区女医生CVD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探究其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北方地区女医生CVD防治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包括女医生和社区健康女性。其中女医生(n=681)来源于2016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女性健康学组公益项目“女医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中的北方地区女医生亚组人群,社区健康女性(n=334)来源于本研究团队前期进行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课题“心肾交互作用影响老年内脏多器官功能减退的机制及干预研究(2013CB530804)”中的健康女性亚组人群。先总体比较女医生与社区健康女性年龄、学历、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生活方式、绝经状态、激素服用史、实验室检查指标。再依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5~45岁年龄段、46~55岁年龄段、56~65岁年龄段,比较不同年龄段女医生与社区健康女性上述观察指标,最后分析女医生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女医生年龄小于社区健康女性,研究生以上学历、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运动缺乏、饮茶史、饮咖啡史、睡眠缺乏占比高于社区健康女性,超重/肥胖占比、已绝经占比、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社区健康女性(P<0.05)。35~45岁,女医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占比、饮茶史占比、饮咖啡史占比、睡眠缺乏占比、三酰甘油高于社区健康女性,血糖低于社区健康女性(P<0.05);46~55岁,女医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占比、运动缺乏占比、饮茶史占比、饮咖啡史占比、睡眠缺乏占比、激素服用史占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社区健康女性,已绝经占比低于社区健康女性(P<0.05);56~65岁,女医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占比、运动缺乏占比、饮茶史占比、饮咖啡史占比、饮酒史占比、睡眠缺乏占比、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社区健康女性(P<0.05)。46~55岁女医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运动缺乏占比、饮咖啡史占比、高密度脂蛋白低于35~45岁,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占比、已绝经占比、激素服用史占比、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35~45岁(P<0.05);56~65岁女医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低于35~45岁、46~55岁,超重/肥胖占比、已绝经占比、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35~45岁、46~55岁(P<0.05);56~65岁女医生运动缺乏占比低于35~45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0,95%CI(1.063,1.158)〕、睡眠缺乏〔OR=2.273,95%CI(1.085,4.762)〕、肥胖/超重〔OR=5.491,95%CI(2.995,10.067)〕、低密度脂蛋白增高〔OR=2.975,95%CI(1.371,6.457)〕是女医生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方地区女医生应注意的CVD危险因素主要为生活方式,包括运动缺乏、饮茶史、饮咖啡史、睡眠缺乏。女医生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睡眠缺乏、肥胖/超重、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应重视上述早期预警指标,做好CVD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6.
牙周病已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VD)的危险因素。鉴于CVD和慢性肾病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那么牙周病是否也与慢性肾病相关呢?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Kshirsagar等的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起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74例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女性尿路感染在年龄、性交史、糖尿病、是否绝经、是否有憋尿习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大的年龄是女性UTI的危险因素(OR〉1,P〈O.05),而没性交史、未患糖尿病、未绝经、没有憋尿习惯等是女性UTI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女性尿路感染和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做好相关人群UTI宣教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原因,有研究指出牙周感染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周病原体可通过直接侵袭、诱导血小板活化凝集、免疫炎症反应、菌血症、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引发CVD。患者进行牙周干预治疗后CVD症状也得到了缓解。大量证据表明牙周病和CVD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但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牙周病的治疗及牙周健康的改善是一项长期工作,在临床上如何长期有效地通过预防牙周病来降低CVD的发生率是一项具有挑战的研究。本文对牙周致病菌在CVD中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CVD的发病机制,为CVD的临床防治提供潜在的靶点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心血管病(CVD)已成为当今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专题旨在“八五”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监测我国丰要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一些传统和非传统的危险因素在心血管病发生中的作用,并对我国2010年各类人群CVD的发病水平做出合理的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21世纪CVD预防策略。方法本专题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疾病动态监测、危险因素动态监测、横断面研究、前瞻性观察、生态学比较和模型预测等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本专题阐明了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危险因素上升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了我国人群血压、血脂和BMI的适宜水平,以及适合我国人群的,面向21世纪的CVD人群预防策略。结论通过本研究,为我国的心血管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病的预防策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和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造成男性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对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已有较多认识,但是对于 MI 的预防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包括何种特殊的遗传变异是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基础,为什么女性与男性相比似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