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参素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以水溶性提取物丹参素为主要成分的丹参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现就其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片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药材组成,具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全国有数百家制药厂生产,是市场流通中销售量较大的中成药之一,但产品质量却参差不齐。复方丹参片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质量标准中的含量测定项是以丹参中的脂溶性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为指标。有献报道,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含量相差7倍之多,含量高低相差甚远,有显性差异。本对可能影响丹参酮ⅡA含量高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控制复方丹参片质量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丹参的临床新用途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劲蘅 《黑龙江医学》2007,31(4):316-317
《妇人明理论》曾有云:“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由此可见,丹参之药效却是令人惊奇。丹参为唇形科植物,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在以往的应用中主要是活血调经,凉血止痛,安神。《重庆堂随笔》有说:“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之要药。”而在近代临床中还发现,本品对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等,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治疗消化系疾病:刘氏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认为丹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①丹参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②丹参所含的丹参素对溃疡部位的坏死部分有较快的消除功能,对巨噬细胞功能有活跃作用,能促进细胞的再生,因而对溃疡病有促进愈合之作用。③丹参有镇静安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主要成分是丹参和降香,因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近年来,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复方丹参治疗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作用,主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憋气等。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冰片有合成冰片和天然冰片之分,该方中的冰片为合成冰片,合成冰片是常用的中药之一,并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7.
李佳 《伤残医学杂志》2014,(14):173-174
胃脘痛为内科常见疾病,胃脘痛的记载始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生,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鲁承业主任在胃脘痛的病机分析上推崇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的分析:“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数年痛必入络,治在血中之气”[1]。临床治疗胃脘痛久病不瘥之时多选用丹参饮。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本方由丹参、檀香、砂仁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书中记载本方“治心胃诸痛,服热药而不效者宜之”。鲁主任通过数10年的临床实践将方中檀香易为降香,独辟一径。从药性上来说檀香,降香均属辛温,性味相同,都具有理气止痛之功效,而檀香侧重在气份,降香则偏重在血份。《得配本草》云:“降香入血分而降气,治怒气而止血。﹍﹍消肿毒,治肋痛。”[2],相对来说檀香多用于病程较短之新病,而降香更适用于病程较长之久病。对于舌诊中舌下络脉瘀阻者必用降香。在清?林珮琴《类证治裁》中亦提到“痛久不愈,必入血络(归须、桃仁、延胡、紫降香,或失笑散)”。同时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在丹参与降香伍用时丹参活血祛瘀,其主要成份丹参素具有抗炎,抗自由基的作用;降香具有行气止痛,活血止血的作用。降香可明显促进机体对丹参中丹参素吸收,减少其消除[3]。  相似文献   

8.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根,为常用中药,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能。我国应用丹参已有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丹参有效成分主要有水溶性的酚酸类,包括丹参素、丹酚酸B等;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包括丹参酮ⅡA等。其中,主要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为三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对其的测定方法已有文献探讨,但对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量的集中范围进行大规模考察还未见报道。本实验对80个丹参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黄鹤洁 《中外医疗》2009,28(26):156-156
复方丹参方由丹参、三七及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中药处方。《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该方剂型为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在其含量测定项下,只对丹参中丹参酮IIA或丹参素作出要求,而对三七皂苷成分则没有相应的规定。为了较全面评价复方丹参方的质量,我们同时制定复方中三大物质群——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脂溶性成分和三七皂苷类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文报道的是复方丹参方中三七皂苷类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系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医用作活血化瘀药,主治月经不调,瘀滞阻留之肢体疼痛,心烦刺痛,症瘕,心烦内热和痈肿丹毒等症。近年来,国内临床应用丹参的制剂治疗冠心病,有显著的效果。有关丹参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也取  相似文献   

11.
《本草纲目》谓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妇人良方·卷二》载丹参散:丹参不拘多少(去土,切),上为细末,每服2钱,温酒调下,经脉不调,食前服。主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等。《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丹参是中医临床常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丹参素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3]。  相似文献   

12.
丹参为中国的传统中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以唇型科鼠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Ivia mi-I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别名赤参、紫丹参、血丹参。丹参味苦,微寒,入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及养血安神之功效。主治瘀血所致的各种疼痛  相似文献   

13.
<正>丹参(Silvia miltiorrhiza Bunge)属于唇形科植物,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以根入药,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目前发现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脂溶性成分与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多为丹参酮类化合物,约有60多种化合物;水溶性成分分离并鉴定出约50多种。丹参素是利用现代先进生产工艺从丹参中分离并提纯出来的一种高纯度芳香酸类化合物,属于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常被制成钠盐,以增加其水溶性。丹参素是丹参的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凝、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纤维化、抗氧化、抗肿瘤、抗凋亡及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本文就丹参素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丹参素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处处山中有之,一枝玉叶,叶如野苏而尖,青皮皱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丹参又名紫丹参、红丹参、赤参、红根,近代从丹参中分离出多种脂溶性菲醌类成分,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此外,从丹参的水溶性部位还分离得原儿条醛及另一种具生理活性的成分丹参素[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rc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多条,长园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  相似文献   

15.
清营汤用丹参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清营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分析,大部分学者注重于犀角、生地及银花、连翘等,而对丹参在治疗营分证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配用丹参的机理等方面则论之尚少。本文对此试作探讨,以冀丹参在治疗营分证中发挥更大作用。 1.叶吴治营分证用丹参之意浅析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清营汤,主要是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暑入心营方药化裁而来并加以命名。叶氏原为“暑久入营,夜寐不安,不饥微痞,阴虚体质”用鲜生地、元参、川连、银花、连翘、丹参“理心营”。其中一味丹参,吴鞠通亦收入清营汤中。叶氏治营分证未曾皆投丹参,有的用丹皮,有的两药均不用。因此可  相似文献   

16.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肇源于《妇人明理论》,原书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川芎、芍药故也”。其后,《本草汇言》等书又反复强调,所以“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阿托品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从丹参和降香中提取的中药制剂 ,具有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病、肝纤维化及肾病综合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环 ,修复组织损伤 ,镇痛镇静等药理作用[1] 。但尚未见有关于治疗肾绞痛的临床报道 ,我们根据其药理作用 ,与临床上常用治疗肾绞痛的药物阿托品进行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 1998年~ 2 0 0 1年 5月共 117例肾绞痛患者 ,均系我院门诊患者 ,符合第十版《实用内科学》之《肾石病》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种植、根植不同方法栽培而成的丹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用以选出合理的栽培方式。方法〓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种植、根植两种不同栽培方式培育出来的丹参中的根、茎、叶、花托、须根5个部位进行丹酚酸B、丹参酮类(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丹参酮I)的含量测定。结果〓丹参的不同部位含量有显著差异,两类丹参中丹参酮类与丹酚酸B在不同部位分布的含量均依次为主根>须根>花托>茎>叶;根植丹参的主根及茎中所含丹参酮类高于种植丹参,就丹酚酸B而言,种植丹参5个部位中丹酚酸B的含量均高于根植丹参。结论〓种植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高于根植丹参,根植丹参的主根中丹参酮类比种植丹参含量高;可根据药材所需成分对丹参栽培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指导丹参规范合理种植。  相似文献   

19.
甘肃丹参     
丹参为常用中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功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名医别录》中又名“赤参”,因其根色红,故名。《本草纲目》载:“时珍曰: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丹参入心曰赤参。”  相似文献   

20.
丹参对肝脏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及根茎,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称。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