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c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患者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 采用病原体培养和免疫的方法,对有性接触史的可疑STD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5 742例可疑STD患者病原体检测阳性者3 993例,阳性率为69.54%,生殖道支原体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最高.结论 STD每年呈快速增长趋势,生殖道支原体、人乳头瘤病毒、细菌(链球菌、假单胞、加特纳菌)及生殖器真菌是重要的STD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性传播疾病(STD)是由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所感染的一组传染病症[1].好发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然而近年来STD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00~2008年收治老年妇女STD 7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性传播疾病110例调查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传播疾病(STD)是由性接触行为或类似行为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我国规定的STD有梅毒、淋病、尖锐湿疣、非淋球菌性尿道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艾滋病8类.为研究其发病情况及特点,我们从2008-01~2009-07随机收录我科门诊STD病人110例,对病人资料进行分析,为STD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性病流行状况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明尚 《华夏医学》2006,19(5):1039-1041
性病是一组传染病的总称,主要通过性的接触而传染。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性病已不只局限于经典的性病,而是将与各种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传染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STD)。目前,在国外列入性传播疾病的病种已多达20多种,而我国只将A IDS、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  相似文献   

5.
乐清市1999~2003年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传播疾病(STD)已成为当今全世界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为了解疫情动态,加强对病人及性接触者的监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STD的认识,取缔娼妓、禁止各种混乱的性关系,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杜绝医源性感染。本文通过1999~2003年性病疫情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为更好的制定性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in venereal disease control in China during the 1950s.Venereal diseases had been all but eliminated in the whole country till 1964. However,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door policy and economic reform in the 1980s, the social environmerlt was changed toa great extent in this country.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 were re-lntroduced in the Chinesemainlatld and new loci of infeetinn emablished themselves in some cities. During the receslt 8 yeaxs the na-tional STD cose reposing and sentinel surveillance systems have been set up. The sults off surveillanceshow that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STD has been on the increase. The existing factors asso:iated with theincreasing incidence of STD mainly are population movement, increasing affluence in a part of population,the availability of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including the prostitution)and asymptomatic STD increased.Firally, the strategies for STD control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富锦市1995年~2009年STD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 对富锦市区1995年~2009年性传播疾病(STD)疫情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富锦市在1995年~2008年期间,共报告STD474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6.08/10万,年平均增长率14.7%,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②2003和2004年出现发病高峰,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9.64/10万和158.12/10万;③发病病种以淋病最多,尖锐湿疣次之,第3位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④女性STD发病率高于男性;⑤20~29岁,30~39岁年龄组发病高于其它年龄组,占79.15%;⑥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最为多见,占77.34%,文化程度构成中学文化占87.34%,报告病例本市4610例.占97.09%.结论 富锦市STD发病呈增长趋势.加强STD防治知识的普及,在所有娱乐场所实施100%安全套使用项目,是控制STD蔓延的有效措施.也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性传播疾病     
1.性传播疾病的概念 性传播疾病简称STD,是指以性行为为传播途径的一些传染病,常称性病。性交、皮肤的接触、口唇和舌的接触均可以传播性疾病。2.性传播疾病的范围 性传播疾病包括下列疾病: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性  相似文献   

9.
3020例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性传播疾病(Sc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为了解由STD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情况,我科门诊自2001~2003年对有性接触史的疑似STD患者3020例进行病原体检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20例患者均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STD)知识掌握与需求状况,为开展STD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汉地区高校中分层整群抽取1143名大学生,采用匿名自填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梅毒、淋病知晓率均在58.72%以上,对STD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性接触:81.81%,间接传播:52.20%,母婴传播:51.05%,血液传播:41.83%。对STD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为,使用避孕套:63.82%,避免非婚性性行为:68.05%。大学生对STD相关知识需求较高。结论:大学生虽具有一定的STD知识,但深度和广度均不够,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接受STD相关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天津市各警种警务人员对性传播疾病(STD)以及STD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的认知,总结归纳公安民警的职业防护措施,为后期开展职业防护研究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将天津市各警务部门人员分为治安警、侦察警、监所警、交通警、其他警共5组,设计针对天津市警务人员的有关STD认知和STD职业暴露认知以及职业防护意识的问卷,各组随机抽取100名民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对STD认知的调查结果:警务人员对STD病种、STD传播途径认知情况较差,且各警种警务人员之间没有区别。2)对STD职业暴露的调查结果:在常见的5种受伤方式中,治安警、侦察警被拳头打伤、被咬伤的几率明显高于监所警、交通警和其他警;对于常见的4种体液接触方式,治安警、侦察警接触血液、带血的呕吐物或排泄物的几率明显高于监所警、交通警和其他警。3)对STD职业防护的调查结果:警务人员对接触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后的自我防护意识差,普遍缺乏STD职业防护相关的学习培训,对STD职业防护措施采取不足,且各警种警务人员之间没有区别。[结论] 天津市警务人员对STD认知差,职业暴露风险高,职业防护意识和职业防护措施的采取均存在明显的不足,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培训;警务人员各警种之间比较对STD的认知及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的采取无明显差异,但治安警、侦察警职业暴露的风险高于监所警、交通警和其他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警务人员对性传播疾病(STD)的职业暴露认知和防护意识,比较其与医务人员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天津市警务人员500名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天津市医务人员200名为对照组,完成关于STD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的问卷调查,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警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不足,其与血液等体液接触的几率与医务人员相当;警务人员在接触血液等体液后的洗手方式、工作环境的定期消毒、单位组织定期职业防护学习和对STD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方面表现均差于医务人员。结论警务人员存在较高的STD职业暴露风险,对STD的职业暴露认知和职业防护意识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性病(AIDS/STD)相关知识及高危行为,为今后的干预工作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 对307名女性性服务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液进行检测,并进行妇科检查.结果 307名性服务者艾滋病知晓率为78.5%,最近一次性接触安全套带套率为95.8%,未检出HIV;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7%;淋病占1.0%,尖锐湿疣占0.3%,阴道炎占2.9%;宫颈炎占4.9%.结论 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预防知识欠缺,安全套使用率低.在娱乐场所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AIDS/STD健康教育,促进安全性行为,倡导正确的求医行为,能有效地预防AIDS/STD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盆腔炎与宫颈炎患者中STD感染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盆腔炎与宫颈炎患者中STD感染情况,用X2检验其差异.结果:盆腔炎患者中 STD 总体感染率为75.00%,混合感染率为13.75%;宫颈炎患者中 STD 总体感染率为 33.75%,混合感染率为3.75%.结论:盆腔炎与宫颈炎患者中 STD 感染及混合感染无明显的差异,二者UU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STD病原体;严防STD对防治盆腔炎与宫颈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地区性传播性疾病(STD)患者家庭儿童感染STD的状况及途径.方法:对南宁地区78户STD患者家庭成员行病原体检测.结果:STD患者家庭内儿童STD感染率为53.85%(42/78),梅毒为儿童STD的主要病原体,梅毒患儿的母亲梅毒感染率高于未患梅毒儿母亲感染率(P<0.01),0~6岁儿童感染STD明显高于>6岁儿童(P<0.01).结论:广西南宁地区STD患者家庭儿童是STD高危人群,母婴垂直传播和母子(女)密切接触是儿童STD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性病与性传播疾病(STD):性病是一组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我国医学界以前一般将梅毒、淋病、软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列人性病的范畴,即四大性病或经典性病,解放前曾称为花柳病.  相似文献   

17.
淋病是由奈瑟氏淋球菌(NG)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性传播疾病(STD),其发病率居我国STD之首,与性淫乱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淋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改革开放与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做好淋病的防治工作,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淋病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只有对可疑患者及时加以诊断,才能有效地指导其治疗与预防。目前在临床上可依靠病人的淋病接触史及临床表现加以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辖区性传播疾病(STD)中,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859例STD患者的尿道(宫颈)拭子标本进行NG、UU及CT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UU35.04%、CT23.05%、NG15.02%,混合感染率以NG为最高(27.13%),CT次之(21.69%),UU最低(16.97%)。病原体的检出率明显集中在19-42岁年龄段,占全部阳性例数的90%。结论:以UU、CT为感染源的非淋球性尿道炎(宫颈炎)在STD发病率中呈明显上升趋势,19-42岁年龄段的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应作为STD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分析本地区1999-2001年适龄参军男青年性传播疾病(STD)流行情况,为制定控制STD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验综合分析。结果:1999-2001年分别发现感染STD 54例、49例、41例;总淘汰率分别为2.50%、2.33%、2.03%,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性道德观,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门诊性病患者就诊延误行为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3个月内前来研究点就诊、愿意合作的200名门诊性病患者作为样本,以面对面访谈方式,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STD相关知识问卷和求医行为问卷进行调查.根据文献研究,就诊延误定义为出现STD症状后超过7d未到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就诊.结果 200名STD患者样本中,130例(65.0%)患者发生就诊延误,延误时间最长为394 d;就诊延误中住数时间为24d(P25=8d,P75=64.5 d);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就诊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既往性病史、出现症状后的自我归因及STD知识知晓程度等.结论 研究点STD患者发生就诊延误的比例较高(74.8%);提高STD知识、促进正确求医行为对预防和控制STD/HIV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