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hIL-10对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PBMC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rhIL-10)对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细胞因子与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rhIL—10治疗银屑病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PBMC,并检测PHA诱导PBMC产生IL—2、IFN—γ与LPS诱导PBMC产生IL—1、IL—6、IL—8和NO水平。结果 银屑病患者活化的PBMC产生IFN—γ、IL—1、IL—6和IL—8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使康人,IL—2与NO水平也较正常人为高,提示银屑病活动期一些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rhIL—10(2.5、5、10、20、40μg/L)对PHA诱导的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PBMC产生IL—2、IFN—γ均有抑制作用,对LPS诱导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PBMC产生IL—1、IL—6、IL—8和NO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并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anti—IL—10McAb(2.5、5、10、20、40mg/L)在rhIL—10存在与不存在情况下均能促进PHA活化的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使康人PBMC产生IL—2及IFN—Y,但银屑病患者PBMC产生上述细胞因子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 rhIL—10对银屑病患者PBMC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具有抑制作用,由此产生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低聚糖对荷瘤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取ICR、C57DL/ 6种小鼠分组后分别接种Lewis肺癌、S1 80 肉瘤、B1 6 黑色素瘤株以复制小鼠荷瘤模型 ,成瘤后分别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低聚糖 ,并设空白对照组 ,观察并测定各组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NK细胞活性、IL - 2、IFN -γ含量及溶血素值、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 用药各组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NK细胞活性、IL - 2、IFN -γ含量及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低聚糖对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都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康赛灵(NBAC)对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促进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肺癌患者采用CAP或EP方案进行化疗,同时使用NBAC,测定其化疗+免疫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体液免疫功能(IgG,IgA,IgM及细胞免疫(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人比较,化疗后评价疗。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肺癌病人免疫功能下降,但免疫治疗+化疗前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无明显改变,结论:康赛灵能一定程度减轻化疗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择初次确诊的急性白血病病人组及正常人对照组各30例。病人组于治疗前、后部分缓解及/或完全缓解各检测外周血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活性水平、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C)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LT)1次;正常人对照组只检测1次。结果发现:病人组在治疗前IL—2活性水平、NKC活性及LT(以下简称:三项免疫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病情缓解后三项免疫指标均各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提示:急白病人的IL—2活性水平、NKC活性和LT的检测可以作为患者治疗效果考核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2(IL2)在免疫调节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现知多种细胞表面存在白细胞介素2受体,如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等。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N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IL2在体外能增强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但对病人的PBMC是否有同样的作用未见报道。本文测定了正常人及病人PBMC的NK细胞活性,并用IL2分别处理正常人及病人的PBMC,比较IL2对两组NK细胞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 (AgNORs)表达和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肿瘤患者 86例、正常对照者 44例的外周血。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 ,用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 (I .S % ) ;PBMC用离子霉素和佛波醇酯活化 5h后 ,以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IFNγ和IL 4产生细胞的频度 (% ) ;用相同的活化剂刺激 2 4h ,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γ 干扰素 (IFN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水平。结果 :肿瘤患者和正常人 ,AgNORs表达分别为 4.9± 1.2I .S %和 7.82± 1.2 8I .S % ,肿瘤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肿瘤组PBMC中Th2细胞频度显著上升 ,Th1/Th2比值显著下降 ;同时 ,肿瘤组PBMC产生IFNγ和IL 4水平发生相应变化 ,变化方式与Th亚群变化相似 ;系统分析 5 1例肺癌 ,转移组比未转移组 ,复发组比未复发组 ,Th1细胞数、Th1/Th2和IFNγ产生水平显著下降 ;在肿瘤组AgNORs表达与Th1细胞频度、Th1/Th2、IFNγ产生和肿瘤患者生活状态的Karnofsky评分正相关。结论 :肿瘤患者PBMC中T细胞表达AgNORs下降 ,与患者Th1细胞功能下降呈正相关 ,与临床状态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IL2—IFN—NKC免疫调节网影响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针刺对荷瘤小鼠IL2—IFN—NKC调节网的影响与对S_(180)肉瘤抑制效应等4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说明,针刺对虚证(含荷瘤)机体IL2—IFN—NKC免疫调节网,不仅从整体,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且对单一免疫成分也具有增强作用。在此基础上,按照机体免疫反应发生规律,就可进而调动该网络与其相关的免疫细胞和因子,发挥更加广泛和强有力的免疫作用。本项研究结果不仅从现代免疫调节网络方面,对针刺防治疾病的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为祖国医学和针灸学的发扬,起了推动作用;而且也丰富了现代免疫调节网络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K、D两型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刺激活性的差异。方法:用人工合成的-K型和D型两类CpG ODN和不含CpG基元的对照ODN D48分别刺激已分离的猪PBMC,^3H—TdR掺入法测定每分闪烁次数(cpm)值,计算刺激指数(SI)。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活化细胞上清中IFN—γ和IL—2表达水平。结果:D和K型CpG ODN对猪PBMC增殖均具有较强刺激作用,K型的增殖效应高于D型。含“GTCGTT”基元的2006作用尤为显著,但不能有效刺激猪:PBMC分泌IFN—γ和IL—2。D型刺激增殖效应低于K型,但能有效地促进猪PBMC分泌IFN—γ和IL—2。结论:K型和D型CpG ODN在刺激猪PBMC增殖及其分泌IFN—γ、IL—2的水平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廖伟娇  刘利东  朱彤 《广东医学》2003,24(9):963-964
目的 探讨绿脓杆菌菌毛制剂 (PPA)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了解该制剂的免疫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 ,测定PPA刺激下 ,体外培养的正常人PBMC分泌IL -2 ,IFN -γ和IL -10的水平变化。结果 培养上清液中刺激组IL -2 ,IFN -γ和IL -10含量分别为 ( 163 74± 2 3 5 1)pg/ml ,( 92 4 12± 2 14 3 2 )pg/ml和 ( 3 3 76± 9 83 )pg/ml,而对照组则分别为 ( 3 0 80± 14 42 )pg/ml ,( 4 6 80± 15 2 9)pg/ml和 ( 4 1 61± 10 75 )pg/ml。刺激组IL -2和IFN -γ含量明显增高 ,而IL -10的含量则下降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PA能促进Th1细胞因子的产生 ,抑制Th2细胞因子的分泌 ,能有效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抑毒调平液对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IFN -γ及IL - 4的影响。方法 :应用抑毒调平液 ( 1 0mg/ml)对慢乙肝 (中度 )患者PBMC培养 ,以正常人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 )患者PHA诱导的PBMC产生IFN -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产生IL - 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中药抑毒调平液在体外明显促进PHA诱导的慢性乙肝 (中度 )患者PBMC产生IFN -γ ,明显高于未加中药的对照组 ,而使IL - 4生成减少 ,明显低于未加中药的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抑毒调平液可改善Th1 /Th2细胞平衡 ,上调Th1型细胞因子 ,下调Th2型细胞因子 ,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及释放的Th1/Th2 细胞因子失平衡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4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 ,2 0例慢性鼻炎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和Th2 细胞因子白介素 4(IL -4)、白介素 5 (IL -5 )的水平及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的水平 ,并分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sIL -2R与IFN -γ、IL-4、IL -5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变应性鼻炎组的IL -4和IL-5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鼻炎组和正常组 (P <0 0 1 ) ;而IFN -γ水平却显著低于后两组(P <0 .0 1 )。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清的sIL-2R变应性鼻炎组均显著高于后两组 (P <0 .0 1 )且与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IL -4和IL -5的浓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2 5和 0 .5 95 ,P <0 .0 1 )。与IFN -γ浓度呈负相关(r=-0 .5 80 ,P <0 .0 1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激活的T淋巴细胞是Th2 细胞 ,并释放Th2 细胞因子 ,Th1细胞和Th1细胞因子分泌则受到抑制 ;Th2 细胞因子在调节变应性鼻炎IgE合成及嗜酸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生理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作用。方法 分离25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在HbcAg及不同浓度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IFN—γ的含量。结果 单独PHA刺激下IFN—γ的水平在正常对照组较慢性肝炎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单独HBcAg刺激下IFN—γ的水平在慢性肝炎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HBcAg联合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下,慢性肝炎组的IFN-γ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而HBeAb阳性患者组的IFN—γ的水平较HBeAg阳性患者组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在慢性肝炎组中随着IL-18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强的趋势。结论 IL-18能够促进慢性乙肝患者PBMC产生大量的IFN—γ,因此在调节免疫功能和增强机体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IL—18对慢性乙肝患者Thl/Th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lear cells,PBMC),分别与植物血凝素(PHA,100mg/L)、HBcAg(1mg/L)、HBeAg(1mg/L)单独或联合IL—18(10μg/L)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2、IFN—γ、IL-4、IL—10水平。2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IL—18对健康人群PBMC产生的Thl/Th2类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但对慢性乙肝患者在IL—18和HBcAg或IL—18和HBeAg联合诱导下则显著增强PBMC产生的Thl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但对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无明显影响。结论:IL—18增强慢性乙肝患者Thl类细胞因子的优势表达,从而促进Thl细胞的优势分化,而对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VP与C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VP与CAP方案联合化疗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6 5例。结果 VP组 33例 ,有效率 (CR PR)4 2 .4 % ,CAP组 32例 ,有效率 (CR PR) 34.4 %。结论 含铂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VP方案优于CAP方案  相似文献   

15.
魏明  刘军 《铁道医学》2001,29(5):312-314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IgE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浆中IL-10、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与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1)。哮喘组血浆中IL-10、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浆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患者血浆中IL-10、IFN-γ含量和IgE浓度呈负相关(r1=-0.31,r2=-0.50)。结论:IL-10、IFN-γ在哮喘患者IgE的产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汤剂参麦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80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化疗),均治疗2个周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并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CHB)患血清及经乙肝疫苗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γ干扰索(γ—IFN)和白细胞介索—4(IL—4)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离13例CHB患及10名正常人PBMCs。PBMCSs体外单独培养或与乙肝疫苗共培养48小时后,检测血清及培养上清中γ—IFN和IL—4水平。结果:在血清、空白处理的PBMCs培养上清,以及乙肝疫苗处理后的PBMCs培养上清中,慢性乙肝患的IL—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而γ—IFN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同时,经乙肝疫苗处理后病例组和对照组PBMCs培养上清中IL—4水平都较空白处理组显增高,尤以病例组明显;经乙肝疫苗处理后,病例组和对照组PBMCs培养上清中γ—IFN水平无明显增高。结论:侵性乙肝患Th1和Th2应答失衡,以Th2应答为优势;重组乙肝疫苗能够增强侵性乙肝患Th2应答;侵性乙肝患血清中可能存在抑制免疫应答的物质;重组乙肝疫苗可能不包含能够刺激Th1应答的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整取抽样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单纯化疗药物化疗,观察组38例,在化疗同时给予黄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共治疗10d,两组均以治疗21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K细胞、CD_3~+、CD_4~+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_8~+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SLE患者T细胞功能异常是否与T细胞CA/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存在异常有关,探讨SLE的发病机理。方法 用尼龙柱分离肝素化的静脉血得到T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阳性细胞90%以上,用CD3单抗与羊抗鼠二抗IgG相交联和rIL—1α共同刺激T细胞24h,用RT—PCR检测IL—2和IL—2RmRNA的表达,证实T细胞是否活化。用PKA检测试剂盒检测T细胞PKA总体活性变化。用SLE血清或含不同浓度IFN—α的完全培养基和正常人T细胞培养24h,用上述方法激活T细胞,分别测量T细胞PKA的总体活性。结果 SLE患者T细胞活化后PKA总体活性是下降的,SLE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及不同浓度的IFN—α均不能使正常人T细胞的PKA总体活性下降。结论 SLE患者T细胞CA/cAMP,伊KA信号传导途径存在异常,SLE患者T细胞功能异常可能是因细胞内生物化学信号途径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20.
我们检测了6例活动期、6例缓解期SLE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自发及经天然DNA(nDNA)、rIL—2、rIL—6和rIFN—γ诱导后分泌IgG类抗双链DNA(dsDNA)特异性抗体水平,观察到活动期患者血清和自发分泌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后者又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体外细胞分泌平与血清中的含量密切相关(r=0.9882)。nDNA能特异地激发SLE患者的FBMC分泌抗dsDNA抗体,但对正常人无作用。rIL—2和rIFN—γ皆能增强SLE患者PBMC产生抗dsDNA抗体,表明即使缓解期病人,血中仍有表达IL—2受体的激活的B细胞存在。nDNA和rIL—2联合应用时,对活动期患者PBMC分泌抗dsDNA抗体有协同作用。本文未见外源性rIL—6对抗dsDNA抗体分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