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化疗组:按PCMF方案标准用药;联合治疗组: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结果 止痛效果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54.1%(13/24),联合化疗组有效率87.5%(23/24),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骨转移灶疗效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37.5%(9/24),联合化疗组有效率62.5%(15/24),后者优于前者(P<0.05)。治疗观察期间至少发生1次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单纯化疗组的58.3%(19/24),联合化疗组37.5%(9/24),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5)。一般状况评价,单纯化疗组、联合化疗组的Kamofsky评分平均值分别增加11.9分和21.9分。不良反应主要为流感样症状、骨痛、发热、恶心。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疗效确切,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轻,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控制骨痛、减少骨相关事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理想配伍疗法。  相似文献   

2.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分为2组,即联合治疗组(伊班膦酸钠+化疗)和化疗组,伊班膦酸钠4mg+生理盐水500ml静滴,至少2h以上,每4周重复1次,化疗每3-4周重复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止痛、活动能力的改善及骨转移病灶的有效率分别为82.5%、62.5%、45%,均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瘤疗效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配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患者每4周应用伊班膦酸钠4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4h以上,每位患者应用4~6次,同时联合放疗200eGy/次,每周5次,DT3000~5000eGy:对照组51例单纯应用放疗。结果治疗组骨痛缓解率为88.9%,对照组为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骨转移灶总有效率为68.9%,对照组为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改善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取得满意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或单用伊班膦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予行化疗,于化疗间歇期加用伊班膦酸钠4mg静脉滴注,每4周为1周期,连用2周期评定疗效;B组单用伊班膦酸钠,剂量和用法同A组。结果:A、B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较B组多,主要是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若加化疗并不能进一步提高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7例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分别接受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生存时间及总生存率差异,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用x。检验。结果①止痛总有效率唑来膦酸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为88.9%(24/27)和85%(17/20)(P=0.467)。②1、2、3年无SRE生存率唑来膦酸组分别为88.7%、44.4%、24.2%,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为94.7%、40.5%、5.8%(P=0.744)。(觐、3、4年总生存率唑来膦酸组分别为70.4%、40.7%、23.1%,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为85%、46.7%、17.5%(P=0.994)。①②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1、2、3年无SRE生存率首发表现单纯骨转移组为92%、50.8%、23.8%,首发合并局部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组为85.4%、21.4%、5.3%(P=0.012)。⑤2、3年总生存率首发单纯骨转移组95.8%、74.2%,首发合并局部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组为56.5%、10.1%(P〈0.001)。④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2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唑来膦酸在延迟乳腺癌骨转移SRE发生及总生存方面不优于伊班膦酸钠,首发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患者预后不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控制方面2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42例)行单纯放疗,30Gy/10次。结果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骨疼痛有效率为89%,单纯放疗纽疼痛有效率为68%(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确切,且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小,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7.
不同分割剂量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剂量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静脉点滴唑来膦酸4mg。A组40例采用低分割照射,DT30Gy/10次/3周;B组37例采用常规分割,DT40Gy/20次,4周;C组33例不照射。结果(1)治疗结束时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A组90.0%,B组86.5%,C组66.7%(A组与C组X^2=6.03,P〈0.05,B组与C组X^2=3.80,P〈0.05;A组与B组X^2=0.02,P〉0.05);(2)KPS评分变化为A组82.5%,B组70.3%,C组51.5%(A组与C组X^2=8.04,P〈0.05;B组与C组X^2=4.43,P〈0.05;A组与B组X^2=0.54,P〉0.05);(3)骨转移灶修复情况A组84.3%,B组76.9%,C组57.7%(A组与C组X^2=10.69,P〈0.05;B组与C组X^2=4.94,P〈0.05;A组与B组X^=1.17,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疗效优于单纯唑来膦酸,但是低分割照射治疗周期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42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联合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情况、疼痛改善情况、骨病灶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为86.7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11%(P <0.05);联合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41%(P <0.05);联合组患者骨病灶控制率为51.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62%(P <0.05);联合组患者发热、肌肉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病情,控制骨病灶,临床需预防和控制化疗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TEC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66例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TEC)18例、唑来膦酸组22例、联合组(唑来膦酸+TEC)26例,观察VAS评分和ECOG评分变化,评估骨转移病灶疗效。结果:唑来膦酸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镇痛药使用比例低于唑来磷酸组和化疗组(P〈0.05)。化疗组、唑来膦酸组、联合组骨转移灶的缓解有效率分别是16.7%、31.8%、57.7%.联合组明显高于化疗组和唑来膦酸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TEC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EC化疗和唑来磷酸治疗。  相似文献   

10.
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田  葛海波  张久荣 《西部医学》2010,22(4):616-61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疗效。方法48例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甲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化疗,乙组为单纯GP方案化疗。结果甲组疼痛缓解率79.2%,乙组45.8%。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甲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明显高于乙组(P〈0.05)。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甲组为54.2%,乙组为20.8%(P〈0.05)。两组肺部原发病灶有效率,甲组为41.7%,乙组为33.3%,中位生存期甲组9.6个月,乙组8.8个月。结论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化疗对NSCLC骨转移不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有提高化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潜在获益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及艾本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 对96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放射治疗30例,艾本加放射治疗14例,艾本加放化疗56例.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89%,显效率51%.各组有效率:单放组为83.3%,艾本加放射治疗组为92.9%,艾本加放化疗组94.2%.三组间止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应用艾本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类似过敏反应症状,其他无明显毒副作用反应发生.结论 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止痛迅速而有效.艾本治疗骨转移癌止痛效果明显,尤其适合应用于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潘耿  谢斌  肖虹  李勇  谢朝晖  钟勇  何志明 《重庆医学》2008,37(2):152-153
目的 比较帕米膦酸二钠与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55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帕米膦酸二钠组(30例,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隔2周后60mg重复)和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25例,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隔2周后60mg重复;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后1d开始应用化疗,化疗方案:大肠癌患者采用FLP方案,乳腺癌患者采用TA方案,肺癌患者采用NP方案).结果 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3%、92.0%(P>0.05);单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7.5%、81.8%(P>0.05);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3%、94.7%(P<0.05).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都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对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应首选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痛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4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治疗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6、2例,对照组分别为1、5、6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c=5.36,P<0.05)。在应用唑来膦酸的病人中,除2例出现轻度发热外,余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可以显著缓解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骨痛。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6例骨转移性痛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放射治疗+伊班膦酸钠28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28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程度及药物副作用。治疗组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生理盐水500ml加伊班膦酸钠注射液4mg,静脉滴注4h以上,每月1次,每例患者应用4~6次,同时配合放疗,DT30Gy。照射方法为每次3Gy为每日1次,共计10次,总量30Gy,共2周。对照组仅单纯放疗,照射方法及剂量同治疗组。结果:28例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应用放射治疗+伊班膦酸钠治疗,总有效率达92.80%,单纯放射治疗组28例,总有效率为71.4%。结论:放射治疗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较单纯放射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应用伊班膦酸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骨科确诊为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术后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只给予钙尔奇D (碳酸钙D3片) 0.6 g,Qd口服和珍牡肾骨0.63 g, Tid口服,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周给予伊班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滴注,C组患者则在术后1个月给予伊班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滴注,伊班磷酸钠注射液连续2 d,每3个月静脉滴注1次,随访治疗6个月.期间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定期评价,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形成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和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PACP-5b)以及血钙和血磷水平、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B组VAS评分、ALP和TRACP-5b降低幅度明显(P<0.05),A组和C组降低幅度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B、C组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组最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腰椎(L2~4)及股骨颈处的BMD、血钙和血磷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B组骨密度提高最明显,C组次之,B组血钙和血磷的提高最明显,C组次之(P<0.05),A组提高不明显(P>0.05);B组骨折基本愈合最快;C组次之,A组最慢,且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内固定失败例数与骨折复发例数最多, C组次之,B组最好,且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伊班膦酸钠间断静脉给药能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骨生化指标的尽早恢复,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复发的概率,且在术后1周内尽早给药,明显优于晚期给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博宁与化疗联用治疗 40例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化疗前及化疗间歇期应用博宁 ,博宁首剂 90毫克 +生理盐水 5 0 0毫升静脉滴注 ,4~ 6小时滴完 ,2周后加用博宁 30毫克 +生理盐水 5 0 0毫升静脉滴注 ,4~ 6小时滴完 ,1个月为一个疗程 ,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用博宁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疼痛的有效率为 82 .5 %,活动能力改善的有效率为 70 .0 %。博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及轻度恶心等 ,对症治疗后均可改善。结论 博宁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的疼痛安全有效 ,并可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