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近六年来,我院先后经胃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共发现弥漫性侵润型胃癌4例,就此浅谈一下体会:1病例资料例1:男性,蒙族,52岁,主诉为上腹无规律性疼痛2月余,饭后胀痛明显,患者于2004年10月出现上腹疼痛不适,饭后胀痛明显,有时呕吐,伴有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痛情呈进行性加重,于2005年2月收住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2.
弥漫浸润型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漫浸润型胃癌的生物行为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90例行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分为弥漫浸润型胃癌和非弥漫浸润型胃癌两组,比较两组的肿瘤组织病理分级、腹腔游离癌细胞、术后病理分期(PTNM分期)以及术后癌残留情况.结果弥漫浸润型胃癌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多为恶性度级别较高的病理类型(P<0.05),肿瘤易侵犯邻近脏器并发生远处转移(P<0.05),早期诊断困难,确诊时PTNM分期多为Ⅲ期、Ⅳ期(P<0.05),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术后癌残留比例较高(P<0.05).结论弥漫浸润型胃癌具有与其他类型胃癌不同的生物行为学特点,临床上应注重多种影像学方法结合应用提高确诊,并且更应注重术前和术后的腹腔化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改善弥漫浸润型胃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对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确诊的24例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和4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分析,进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分析患者前列腺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血流阻力指数(RI)等。结果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超声特点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两组在边界形态、内外腺界限、回声均匀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血流丰富程度、RI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边界、内外腺关系、内部回声均匀程度,能够对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进行有效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螺旋CT(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浸润与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经术前钡餐透视及术后诊断为进展期胃癌的病例,采用患者口服发泡剂,使胃腔扩张后行SCT容积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胃癌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远处组织的转移.结果胃壁增厚,依浸润组织结构的不同,可表现为对胃周脂肪层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界线的影响.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形态和大小的改变,远处转移因器官不同而有不同表现.结论通过SCT的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可正确诊断胃癌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31-732
目的分析内镜色素染色对食管癌、胃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疑似食管癌、胃癌患者300例作为观察对象,针对300例疑似食管癌、胃癌患者实施内镜色素染色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最终的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内镜色素染色对于食管癌、胃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经内镜食管黏膜复方碘液染色诊断的疑似患者115例,有不着色区域明显淡染区患者51例,单纯增生及炎症患者17例,不典型增生患者20例, Barrett食管患者10例,食管癌患者4例。经内镜胃美蓝染色诊断的疑似患者185例,有不着色区域明显淡染区的患者163例,单纯增生及炎症患者87例,不典型增生患者10例,胃癌患者11例(其中原位癌2例),肠上皮化生患者55例;内镜色素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色素染色对于食管癌、胃癌的诊断效果较为显著,对于病变的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及方法。方法总结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42例患者的内镜及临床资料,分析各种方法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应用纤维胃镜诊断的早期胃癌占同期胃癌的3.71%,应用高度清晰的电子胃镜配合色素内镜及活检,检出率升至7.84%;ⅡC型多见,胃窦部多发(42.9%):Hp阳性率92.9%。结论早期胃癌无特异症状;应用高清晰电子胃镜及色素内镜配合活检技术,可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早期胃癌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1995年元月至1997年9月共作胃镜检查1002例,检出胃癌93例,检出率为9.29%,其中早期胃癌5例,占胃癌检出数5.35%,其它88例均为进展型胃癌。 1.早期胃癌5例均经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癌肿的浸润深度仅1例限于粘膜层,其余4例均限于粘膜下层。 (1)内镜分型:Ⅱ_b型1例、Ⅱ_c型2例、Ⅲ型2例。 (2)部位分布:贲门小弯侧2例,胃体上部1例、胃角小弯侧1例,胃角及胃窦部1例。 (3)组织学分类:5例均为腺癌,以高分化管状腺癌最多。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胃肠道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首位。好发于胃窦(50%~55%),其次是胃贲门管区(40%-45%),其余5%~10%为胃体及大弯部。其男性多于女性。内窥镜的应用对胃癌早期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CT在诊断胃癌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特别是中晚期的患者检查诊断率明显升高。它简便有效,不仅能确定诊断癌症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范围,且能诊断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43例常规内镜活检阴性的可疑胃癌患者、行超声内镜(EUS)检查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本组43例患者经再次内镜病理活检,其中34例明确为胃癌;9例为慢性胃黏膜炎症,其中4例根据胃镜、EUS、临床特点和患者意愿等最终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癌,另5例经EUS-FNA明确胃癌诊断。检查前准备充分,操作中配合要熟练,注意操作细节,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明确超声诊断此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乳腺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50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可以分为三类:29例为团块型,20例患者为结节型,1例患者为囊实型:26例患者肿块形态不规则,其中18例患者为圆形,8例患者为卵圆形。伴有钙化及丰富的血流信号为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征性表现。内部回声:49例患者有低回声,1例患者有等回声;钙化表现:39例患者有钙化表征出现,11例患者无钙化征象;后方伴回声衰减19例。不变11例;20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40例患者肿块内有血流信号。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较明显的特征,超声可以成为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效的影像学方法,能够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对临床医师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02例胰腺癌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胰腺癌误诊和漏诊的原因,缩短首发症状到确诊的时间,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和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至1997年我院收治的102例胰腺癌入院前诊断情况及住院后各项检查的诊断率。结果:首次首状到入院的时间平均为197d,首次黄疸至入院的时间平均为60d,首次院外就诊时误漏诊率100%,院外多次就诊或住院后误诊率和漏诊率达85%,其中误诊最多的为消化性溃疡(25例),其次是胆石症(14例)、肝炎(11例)、胆道蛔虫(5例)、骨质增生(3例)、结肠炎(3例)、其它(3例),院外手术8例,有7例术中漏误诊;住院后超声诊断符合率85%,CT诊断正确率95%,术中发现腹腔广泛转移60%,同时伴肝转移40%,伴局部侵犯及淋巴转移75%,根治术10%,姑息切除2%,非手术10%。结论:胰腺癌误漏诊率高,误漏诊时间长,根治率低,提高首次诊断率以缩短误诊时间是当务之急,尽早CT检查是目前最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率。方法对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根据肿块的边界、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弹性成像等因素,综合分析诊断依据及其误诊原因。结果明确诊断48例(77.4%),待定11例(17.7%),误诊3例(4.9%)。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探讨-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4例DPB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三大症状,合并有鼻窦炎或既往有鼻窦炎和鼻息肉摘除史100%,本组患者人体白细胞抗原(HLA)B54阳性率53.8%,冷凝集试验>1:64占87.5%,动脉血氧分压(PaO2)<80mmHg占91.3%,FEV1/FVC<70%占95.2%,胸部X线显示两肺弥漫性小结节阴影伴肺过度膨胀占60.8%,胸部HRCT显示双中下肺野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占86.9%,病理组织学确诊19例,临床诊断5例。结论:识别DPB的临床特点,结合特征性胸部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肠扭转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46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肠扭转的诊断及治疗问题。结果 34例肠扭转行螺旋CT检查确诊;43例手术,3例保守治疗成功。结论本病的确诊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别是螺旋CT检查。对于有明显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对于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如果症状较轻,可考虑肠镜下试复位,如保守治疗失败或出现肠坏死症状时应及早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6.
对61例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其中因甲状腺其他疾病术后病理检查时发现23例,以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34例,以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者2例,其他部位手术发现2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袁晓辉  苏涛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58-115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弥漫性胰腺癌结构及血流变化,探讨其声像特征。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2.5~5MHz,经穿刺或剖腹探查组织活检,观察其胰腺大小、形态、结构、内部血流变化,及其周围脏器、腹腔、腹膜后有无异常。结果 21例胰腺癌患者光点均粗糙,分布明显欠均,其中9例(42.9%)表面略显示凹凸不平;15例(71.4%)胰腺癌患者整个实质为低回声,6例(28.6%)回声变化不明显;3例(14.3%)胰腺癌患者可见细小短线状血流,18例(85.7%)为星点状血流;少部分出现周围脏器的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腹水等。结论弥漫性胰腺癌形态无特殊变化,内部结构及血流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有其明显的声像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3例结肠息肉术中出血,生理盐水冲洗后,采用钛夹止血,1周后治愈。术后3个月随访,结肠息肉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电凝治疗结肠息肉临床疗效良好,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发生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对56例胃癌、60例慢性胃炎及12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做了HP检测,结果,胃炎中HP检出率93.33%,胃癌组织检出率41.07%,正常胃粘膜中仅为16.67%,提示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明显相关,胃癌的发生与HP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从胃癌发生部位看,贲门部HP感染率低(9.52%),胃窦部及小弯区HP感染率高(68.0%、37.5%)。从病理分型角度看,分化型(腺样型)癌组织HP感染率较高(55.88%),低分化型(弥漫型)癌组织较低(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对囊性肾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囊性肾癌患者30例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93.33%。肿瘤直径2.90~10.20cm,平均(6.40±1.35)cm。单房囊肿型16例、多房囊肿型9例,囊实混合型5例。本组CDFI显示26个囊性肾癌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均可引出动脉频谱。结论超声在诊断囊性肾癌中具有诸多优点,是临床检查中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