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天麻素(GAS)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K8法筛选GAS安全浓度,GAS单独或联合Aβ1-42处理SH-SY5Y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测定突触相关蛋白突触素(SYN)、发动蛋白1(DYN1)...  相似文献   

2.
突触可塑性不仅是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疾病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突触是突触可塑性变化的敏感部位,在突触前后膜积聚了许多可导致突触可塑性调节的信号分子,突触部位的这些分子对于神经传递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对于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突触前和突触后相关蛋白以及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等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本文就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与突触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neuronal 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是80年代初发现的与神经发育、轴突再生、突触重建密切相关的一种快速胞膜磷酸蛋白。广泛分布于大小脑、脊髓、背根节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内,在发育中的神经元沿整个轴突表达,在生长锥表达尤其丰富。GAP-43与轴突生长密切相关,对突触可塑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年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结构变化及大鼠突触老龄性改变,探讨多烯磷脂提高学习记忆功能的形态学基础及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方法: 5月龄Wistar大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多烯磷脂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喂养4周后进行水迷宫训练,连续训练1周。用免疫组化和MOTAC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SYN)的免疫表达,用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变化。选取老龄鼠(24~26月龄)10只,雌雄各半,相同环境正常饲养,透射电镜观察老龄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多烯磷脂组海马CA3区SYN表达 (0.430 0±0.022 4)明显高于对照组(0.356 7±0.0209)(P<0.05)。电镜下观察,多烯磷脂组海马CA3区突触数密度[(102.69±8.96).μm-3]和活性区膜面积[(0.066±0.010) μm2/μm3] 高于对照组[(82.89±6.52) .μm-3和(0.046±0.006) μm2/μm3](P<0.05)。青年大鼠突触结构完整,前后膜间隙清晰,棘器清晰活跃;而老龄鼠突触结构不完整,前后膜融合,间隙模糊,扁平小囊增多并扩张,棘器变性。结论:多烯磷脂可明显改善大鼠海马CA3区SYN表达,增加突触活性区面积及突触数量,提高大鼠的空间辨别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性损伤后的皮层突触再生与运动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玲  刘立  任宇虹  周永清 《医学争鸣》2001,22(12):1144-1147
目的:研究大鼠缺血后,损伤区域及相关部位神经再塑与运动行为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术后7,14,21,28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突触素(SYN)及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在大鼠皮层缺血灶的内侧、外侧、对侧的表达,触觉刺激试验作行为测试。结果:SYN及PSD-95的免疫反应产物于术后7d在3个观察部位都显减少,在14d以后明显增加,与此相对应的肢体活动在21d明显恢复。结论:缺血损伤后的大鼠皮层梗塞区的同人侧、外侧、对侧的神经再塑、突触重建与其肢体的功能恢复有着明确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BMSC组(C组)和转染BMSC组(D组);采用Morris迷宫测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相关指标.结果 C组、D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B组;D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B组.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TERT mRNA、突触前区突触素(SYP)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A组大鼠突触间隙排列清晰,SYN阳性细胞数较多;D组突触间隙更为清晰,SYN阳性细胞数量和突出间隙排列结构都接近于A组.结论 TERT转染BMSC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与促进BDNF、TrkB表达、改善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磁刺激对原代海马神经元形态及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磁刺激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及40%(1Hz,0.76T)、60%(1Hz,1.14T)、80%(1Hz,1.52T)最大磁刺激输出强度组,各刺激组自细胞接种后第2~6天接受磁刺激,连续5d;假刺激组置于相同磁场装置环境,但不接受磁刺激。各组细胞于第7天相同时间取材。采用扫描电镜、细胞免疫荧光法、蛋白质印迹及RT-PCR等方法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及SYN、GAP43与BDNF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40%强度组神经元突起长度增长、胞间神经联系增多,SYN免疫反应性、BDNF免疫反应性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GAP43免疫反应性及蛋白水平未见明显升高,SYN、GAP43与BDNF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60%强度组突起长度与数量增加(P<0.01)、交织成密集网络,SYN、GAP43与BDNF免疫反应性、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80%强度组突起数目、长度增加,同时有细胞损伤现象,GAP43免疫反应性、BDNF免疫反应性及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SYN免疫反应性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YN、GAP43及BDNF mRNA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磁刺激通过促进原代海马神经元BDNF的合成或分泌,上调SYN、GAP43的表达,影响神经元形态,可能在调控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网络构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磁刺激参数刺激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突触素(SY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部位的变化,为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7组(假损伤组;1、3、7、14、21和28 d脊髓挫伤组).观察各组SYN在大鼠脊髓、大脑、脑干、海马的表达分布情况.用图像分析系统测SYN阳性单位和平均光密度.结果 脊髓损伤后,脊髓和延髓段的SYN阳性单位值均在1 d组即开始下降,14 d到最低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逐渐增高;海马区SYN阳性单位值则在3 d达最低值,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它部位SYN表达为阴性.SYN阳性单位值的变化趋势与其平均光密度值变化类似.结论 脊髓损伤后,在中枢神经不同部位中的突触素表达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是突触前囊泡膜上含量最丰富的糖蛋白之一,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神经元,是它们的可靠标记物,它与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的可塑性等有密切关系.神经病理痛发生时脊髓突触体素的表达明显增多,这种增多与热痛敏典型症状的变化在时程上相一致,突触体素的上调可能为神经病理痛的机制之一.本文对突触体素及其在神经病理痛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杏仁核点燃癫痫发生过程中突触素-1(synaptophysin,SYN-1)在海马表达动态变化。方法:建立杏仁核点燃癫痫大鼠模型及左乙拉西坦(levetriacetam,LEV)治疗模型,用real time-PCR测定不同时期SYN的表达量,并测量免疫反应光密度值。结果:SYN-1见于癫痫1周组阳性细胞率最低,表达最少,8周组表达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8周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大鼠在14 d开始出现自发发作。结论:SYN-1与突触形成与重建密切相关,在癫痫组亚组8周组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慢性期参与了癫痫的维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吗啡对海马结构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为吗啡慢性中毒、成瘾和戒断症状的发生与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只小鼠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实验组每只小鼠每日皮下注射吗啡0.1 ml(1 mg).注射30 d后,将两组小鼠断头处死,开颅取出脑组织并制片.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SP法处理,光镜观察与照相,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最后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对照组,内嗅区、下托、齿状回的分子层和多形层及海马的始层和辐射层均显黄色,有SYN阳性表达,海马的腔隙分子层显淡黄色,有SYN弱阳性表达,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胞膜显黄色,呈SYN阳性表达,海马结构的平均灰度值为132.84±8.67;下托和内嗅区内有阳性表达神经元,其均值为(7.80±1.03)/mm2 .在实验组,下托和齿状回多形层显黄色,有SYN阳性表达,内嗅区及海马多形层、辐射层和腔隙分子层显深黄色,有SYN强阳性表达,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细胞膜显深黄色,呈SYN强阳性表达,海马结构的平均灰度值为116.27±5.70;下托和内嗅区内有强阳性表达神经元,其均值为(11.90±1.45)/mm2 .实验组的SYN阳性神经元比对照组多,SYN的表达比对照组强(P<0.01).海马结构呈毛玻璃状,细胞染色浅,其中可见较多固缩的细胞核与空泡.结论:吗啡能促进海马结构内神经元的SYN表达和凋亡,影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不同年龄小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目的核转录因子(NF-kB)以及突触素(SYN)的表达,探讨MT与年龄相关的作用机理。方法 40只雄性B6C3F1小鼠分为4组,5.5个月(年轻组)20只,26个月(老年组)20只,年轻组和老龄组各10只为对照组,10只为MT处理组。动物每天喂以0.04 mg/kg的MT,2.5月后取小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GFAP、NF-kBp65和SYN表达活性变化。结果发现大脑中的NF-kB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MT处理的老年组小鼠大脑则呈现相反的趋势(P<0.05)。SYN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MT处理的老年组小鼠大脑SYN的表达增强(P<0.05)。同时检测胶质细胞的GFAP表达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但在MT处理的老年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在老年鼠几乎不受MT作用的影响,但MT降低了NF-kB p65的表达水平并提高SYN的活性,减缓大脑的老化过程,起到了保护大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在人胚胎胃发育阶段的
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4个月龄段,共16例人胚胎,胃壁组织内SYN和NSE的表达、分布
状况。结果第2~4个月胎龄段,NSE在人胚胎胃肌间神经丛内的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均呈强阳性表达;在粘膜下层,随着胎龄
的增大,NSE阳性表达细胞和纤维数量逐渐增多,在黏膜层NSE呈阴性表达。第2个月胎龄段,SYN在人胚胎胃肌间神经丛呈阳
性表达,在粘膜层内呈阴性表达;第3~4个月龄段,SYN在胃粘膜层、粘膜下层及肌间神经丛内均有阳性表达,随着胎龄增大,阳
性表达数量逐渐增多。结论人胚胎胃发育阶段,NSE和SYN在胃壁的阳性表达和分布不一致,均参与胃壁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明  李玺  权乾坤  袁海峰  徐阳 《西部医学》2018,30(4):485-488
【摘要】 目的 通过冈田酸(OA)诱导大鼠脑片老年痴呆模型,观察用人参皂苷Rg1干预后对大鼠脑片中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以探究中药人参皂苷Rg1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冈田酸作用于SD大鼠脑片,构建老年痴呆病理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低、中、高药物干预组,每组10张脑片。脑片置人工脑脊液中培养,干预结束后固定切片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检测皮层和海马SY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皮层和海马内SYN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人参皂苷Rg1各浓度组SYN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影响突触素的活性表达,发挥抗老年痴呆神经退行性变的作用,减缓大脑的老化过程,从而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治疗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动物模型。电针组于每日应激前选取百会、印堂两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氟西汀组于造模前通过灌胃给予阳性药氟西汀水溶液,剂量为10 mg/kg,持续21 d。于应激造模后7、14、21 d分别采用旷场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Golgi染色观察海马突触结构的病理特点,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CREB、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7 d时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14 d时旷场自主活动评分显著下降(P<0.05),抑郁样行为明显,海马突触结构损伤,突触可塑性蛋白SYN、PSD-95、CREB、BDNF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经电针治疗后,大鼠抑郁样行为得以明显改善(P<0.01),树突棘形态及数量趋于正常,SYN、PSD-95、CREB、BDNF表达均明显回升(P<0.01)。结论:电针能显著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与改善突触结构,上调突触可塑性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陈丽平 《医学综述》2011,17(19):2899-2902
在视网膜及内耳的带状突触通过紧张性释放神经递质传导不同强度的光和声音信息。突触上的囊泡通过快速同步化机制和缓慢但持久的模式释放神经递质。带状突触是一个大的电子致密体,并在突触前膜集结大量的囊泡,其主要结构蛋白是RIBEYE。该骨架结构提供了带状突触-相关蛋白的锚定位置。带状突触具有胞吐、包吞、突触膜融合等功能。现对带状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 MT)对不同年龄小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目的核转录因子(NF-kB)以
及突触素(SYN)的表达,探讨MT与年龄相关的作用机理。方法40 只雄性B6C3F1 小鼠分为4 组,5.5 个月(年轻组)20
只,26个月(老年组)20只,年轻组和老龄组各10只为对照组,10只为MT处理组。动物每天喂以0.04 mg/kg的MT,2.5月
后取小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GFAP、NF-kBp65和SYN表达活性变化。结果发现大脑中的NF-kB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增长,在MT处理的老年组小鼠大脑则呈现相反的趋势(P<0.05)。SYN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MT
处理的老年组小鼠大脑SYN的表达增强(P<0.05)。同时检测胶质细胞的GFAP表达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但在MT处理
的老年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在老年鼠几乎不受MT作用的影响,但MT降
低了NF-kB p65的表达水平并提高SYN的活性,减缓大脑的老化过程,起到了保护大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麻醉和手术创伤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 18月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8)、麻醉组(A组,n=24)、手术组(O组,n=24),A、O组根据麻醉和手术后1、3和7 d分为3个亚组A1、A3、A7组和O1、O3、O7组,每亚组8只.在相应的时间点用Moms水迷宫测试老年大鼠的认知功能,电镜定量测量海马CA3区多形层的突触结构.结果 与C组比较,A1、O1、O3组Morris水迷寓测试潜伏期及游泳距离明显延长(P<0.05),01、03组通过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A1组比较,O1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游泳距离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O1、O3组海马CA3区多形层突触间隙宽度加大变宽(P<0.01)、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变薄(P<0.01)、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P<0.05)、突触界面曲率减小(P<0.01)、穿孔性突触百分率亦下降,07组恢复正常;各麻醉组突触形态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麻醉和手术创伤可损害老年大鼠的认知功能,而海马突触的可塑性可能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material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ap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2、4、8周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应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Syn、PSD-95蛋白表达.结果 (1)与Sham组比较,VD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VD组比较,3-MA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减少,Syn、PSD-95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Rap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2)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与Syn、PSD-95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抑制自噬有利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重塑.  相似文献   

20.
突触素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Ⅰ(SYN)表达的改变,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按基因型及年龄组的不同分为:1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1W组)、1周龄野生型组(WT^1W组1、6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6W组)、6周龄野生型组(WT^6W组)4组,每组10只。取小鼠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N的分布和表达。用图象分析仪采集各脑区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分析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年龄组SYN在各脑区MOD值的差异。结果:按基因型分析,KO型小鼠大脑皮质SYN的表达均较WT型小鼠显著降低(P〈0.01);但在苔藓纤维层,新生KO小鼠SYN的表达较其WT型显著增高(P〈0.01)。按年龄组分析,KO^1W组小鼠中的SYN在各脑区的表达较KO^6W高(P〈0.05),在大脑皮质及苔藓纤维层(P〈0.01)处比在CA1区(P〈0.05)更明显:WT^1W组SYN的表达在皮质及CAl区高于WT^6W组(P〈0.01),但在苔藓纤维层却比WT^6W组低(P〈0.01)。结论:FMR1基因敲除小鼠大脑皮质突触数量减少而新生期海马苔藓纤维层突触数量异常增多,可能与患者智能低下、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