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特征表现及内镜检查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39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内镜检查提示病变好发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粘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结论 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可能,及时内镜检查对其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结肠炎是导致中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对近5年经结肠镜确诊的69例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结肠炎26例临床表现与内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以期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6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26例患者入院初步诊断准确率为38.5%;结肠镜检查成功率为100%,84.6%的患者病变部位位于脾曲及左半结肠.镜下表现的共同特征是黏膜明显充血、水肿、糜烂及脆性增加,接触易出血.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黏膜分界清晰.结论 提高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早期应用结肠镜检查可以提高缺血性结肠炎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检测65岁以上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72例及65岁以上健康者66例血液流变学,并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健康者,两组血液流变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提示临床上特别是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注意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治疗及预防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结肠镜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及结肠镜特征.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有相关基础疾病,女性多于男性(2.5%vs 1.4%,P<0.05),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便血及腹泻.结肠镜检查:结肠脾曲、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最容易受累.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分界清楚,表现为黏膜苍白水肿、瘀斑、黏膜下出血、糜烂以及溃疡.多表现为一过性,若能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具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便血、腹泻,应考虑可能合并缺血性结肠炎,及时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4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肠病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该病为肠壁血液灌注不良引起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此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但主要累及结肠,故又称为缺血性结肠炎.现将本院2002~2007年收治的14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由于肠壁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增高,其发病率亦逐年增高。为提高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水平,对我院1997-01~2006—12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1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要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病机制.结果:本组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便秘或结肠病变等基础疾病,均表现为腹痛、便血.肠镜检查示:病变肠段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伴散在出血点、红斑或浅表糜烂,部分节段可见浅小溃疡,明确诊断为一过型缺血性结肠炎6例,狭窄型缺血性结肠炎2例.予卧床、禁食、补充血容量、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抗感染、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8例均治愈.结论:本病以左半结肠为好发部位,对出现腹痛、便血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便秘或结肠病变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及时行肠镜检查,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相似文献   

9.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缺血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是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内镜中心近期诊断的1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内镜下表现。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内镜下特点主要为:粘膜散在条状充血糜烂灶;粘膜充血糜烂,散在浅表性溃疡;肠壁增厚,结肠皱襞结构消失,粘膜表面充血糜烂;肠壁增厚变形,肠腔向心性狭窄。结论结肠内窥镜检查能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方法简单易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1.
汪泳  张方信  王宏  耿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736-3737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便秘、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100%)及下腹痛(50%)。内镜表现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93%),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境界清楚,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本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12例(86%),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慢性缺血性结肠炎2例(14%),1例肠腔形成明显狭窄后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另1例临床症状缓解,结肠镜下见黏膜粗糙,轻度充血、水肿、假息肉形成。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便血且有相关基础病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在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均在起病后的1~7d进行结肠镜检查,1985~1997年用进口纤维结肠镜,1997~2003年7月用进口电子结肠镜。结果1985~1997年12年间确诊3例缺血性结肠炎,1997~2003年7月6年间确诊21例。结论电子结肠镜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专家答疑     
问:什么是缺血性结肠炎?其临床表现是什么?答:缺血性结肠炎是指由于供应结肠的血管发生病变,常见者为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使结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为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9例缺血性结肠炎平均年龄59.6岁,60岁以上者17例(58.6%);23例患者(79.3%)至少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基础疾病;临床表现:24例(85.8%)出现阵发性剧烈腹痛,21例(72.4%)有便血症状。内镜下病变肠管呈节段性分布,与正常肠管界限清楚,病变肠管黏膜表现为不同程度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能分辨,散在糜烂和大小形态不同的溃疡,左半结肠多见。26例(89.7%)痊愈,3例(10.3%)好转。结论内镜医师应掌握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对伴有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变的老年人,若出现腹痛、血便,早期行肠镜检查。缺血性结肠炎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老年患者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6例)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和其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18例)给予抗生素加注射用血塞通及常规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腹痛、便血的恢复情况,复查结肠镜比较肠黏膜的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痛、便潜血恢复的时间缩短,复查结肠镜黏膜恢复率高,治疗结束后黏膜修复状态更好。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对缺血性结肠炎症状的恢复、肠黏膜的修复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抑制缺血对肠黏膜的损伤。注射用血塞通可用于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11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内镜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以腹痛、便血为主要表现,内镜检查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改变,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老年人出现腹痛、便血者,应考虑到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和易患因素。方法 6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50例(年龄≥60岁)和对照组14例(年龄<60岁)。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多数患者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三联征,两组腹痛、血便、腹泻症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②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两组间病变部位比较无显著差异;③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④老年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老年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便血、腹泻;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左半结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是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好发因素。贫血、低白蛋白血症是缺血性结肠炎重要的危险因素。CRP增高提示炎症反应也可能是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肠系膜下动脉及其终末动脉的狭窄、阻塞,引起结肠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结肠病变[1].多发生于动脉结肠血管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同时又有结肠压力增高的患者[2],发病以高年龄者居多.1963年BOLOY等提出本病,1986年Marston将其分为2型:结肠坏疽;缺血性结肠炎.后者既可为一过型,又可为纤维狭窄型[3].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恶心、呕吐等.结肠的缺血性疾病较少引起注意.在我科收治的1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中,应用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对其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结肠炎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但由于其症状不典型,且易被其他疾病掩盖而被忽视,甚至误诊。本文就84例缺血性结肠炎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84例缺血性结肠炎为1990年1月~1996年12月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而住...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桐  刘玉兰  时晔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1):1115-1116
自Boley和Maston提出把缺血性结肠炎 (ischemiccolitis ,IC)作为独立疾病进行诊治之后 ,国内对于缺血性肠病的认识逐步提高。Maston将结肠缺血分为两种 :( 1)结肠坏疽 ,为急性结肠缺血 ,临床上难以诊断 ,往往手术时发现。 ( 2 )缺血性结肠炎 ,多无坏疽发生 ,可为一过性炎症 ,也可为反复发作导致结肠狭窄甚至梗阻。缺血性结肠炎约占结肠缺血疾病的 90 % ,好发于 5 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将缺血性结肠炎的易患因素综述如下。1 血管因素1 1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