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冰  刘宏岩 《吉林中医药》2020,40(3):414-416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中药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许多中药能够促进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对胃肠道神经递质、脑-肠肽、Cajal间质细胞和胃肠电活动的调节。通过对中药促进胃肠动力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中药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和开发促胃肠动力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由于胃肠道动力或感觉异常所致,现代医学多采用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而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疾病与脾、胃、肝三脏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可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通过健脾益气、通降胃气、疏肝理气等方法,作用于促胃肠动力的不同位点,来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并为治疗本病的中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对胃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人类对胃动力病学及其功能紊乱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 ,动力作为人体胃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 ,得到了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祖国医学非常重视脾胃 (包括现代医学的胃肠 )的功能 ,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中医中药中寻找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有效药物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少学者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分别从养阴、益气、健脾、理气、温里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方剂及单味药对胃动力的影响。现将近年来中药在此领域的实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抑胃动力方药1 .1 沙参麦冬汤 :出自《温病条辨》,由沙参、麦冬、桑叶、天花…  相似文献   

4.
离体肠管实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调节胃肠道运动药物和离体实验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离体肠管实验应用的可行性、适合动物、实验方法、作用受体及机制等,为研究调节胃肠运动药物作用于胃肠道的受体提供了基础理论,亦为研究中药对胃肠道运动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药热敷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包括攻下药、温里散寒药、理气药、补气药、补血药5类药物,有部分药物进行了对小肠运动功能的动物在体研究。中药热敷腹部治疗便秘的动物研究包括离体实验及在体实验,结果表明临床用于治疗便秘的热敷药物并非都具有促进肠道运动的作用,有些药物表现为抑制作用,有些药物表现为双向作用。有部分药物仅开展了离体实验,虽表明了对动物离体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但是中药作用机制复杂,其在整体情况下的作用可能与离体状态存在差异,作用机理可能不尽相同。药物内服与外敷作用机制亦可能存在差异。药物热敷腹部治疗便秘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其临床研究及动物研究均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6.
达泰胶囊促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达泰胶囊对小鼠胃肠动力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整体动物实验与离体器官试验相结合,研究与分析达泰胶囊促进胃肠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达泰胶囊能促进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对小肠的推进有明显影响,对阿托品引起的胃残留率提高有降低倾向.结论:达泰胶囊具有确切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肠运动障碍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中药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应用广泛,具有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以及双向调节胃肠运动的三种基本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医学胃动力学的概念,第一次将能替代吗丁啉等消除胃动力障碍的中药命名为“胃动力中药”。它包括:疏肝理气药,利胆药,消食药,健脾助运药,芳香化湿药,降下药,活血祛瘀药,化痰药等几类,以及其他类的部分中药。本文用中西医理论探析了其作用机理:疏肝理气,利胆,促进胆汁分泌排泄,增强消化功能以促进胃排空;芳香化湿,健脾助运以增强胃肠蠕动;消食开胃,降下积滞促进胃排空;活血祛瘀化痰消除人体的病理产物而促进胃排空等。并对胃动力中药的配伍、方剂作了概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胃促动力中药开发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1993年在《中医杂志》发表“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开发胃动力中药的设想”一文,旨在引起中医同道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胃肠动力学的研究,成为国内外胃肠病学的热门课题,由于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十分常见,中医对这类疾病的病证早有认识,并有相当丰富的治疗经验,因此,从中医药开发胃促动力中药的问题有再次提出来思考和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胃肠动力紊乱是消化系统病变的重要原因,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胃滞留、胃瘫和便秘等诸多症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临床实践常规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易出现疗效减退与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鉴于胃肠道疾病发病率近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临床急需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传统中药枳壳,具有梳理气机、消除胀满的功效,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已有千百年历史。现代临床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胃肠疾病的治疗及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常规用药无不良反应报道,可极大改善胃肠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品质。现代研究揭示,枳壳活性成分众多,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和种类最多,是枳壳调节胃肠运动的主要活性成分;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影响胃肠激素、神经途径、Cajal间质细胞等多重机制,调整胃肠动力,纠正胃肠动力紊乱,显示出在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枳壳在该方面的综合分析尚有欠缺。基于此,该研究总结了枳壳提取物及其黄酮、挥发油、生物碱、香豆素类活性成分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理活性,并深入挖掘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枳壳的不良反应,旨在为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在胃肠动力调节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药的胃复安、吗丁啉、普瑞博思是促胃肠动力药,其实很多中药与方剂通过调节胃肠运动,也能使胃肠功能恢复而治愈疾病。 临床实践表明,大部分理气药都具有促胃肠动力作用,具体表现在分经归类对某些脏腑有特殊的功能。如人肝胆  相似文献   

12.
胃动力障碍与胃促动力中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动力障碍与胃促动力中药北京市中医研究所(100010)张荣莱北京同仁医院(100730)沈慧安一、胃动力障碍与胃失和降胃肠运动对于空腹和餐后消化道内容物转运起着关键作用。胃肠运动是复杂的、高度协调的神经肌肉活动,其中主要的是胃排空和肠道推进性蠕动,...  相似文献   

13.
胃肠宁合剂对大鼠胃肠运动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胃肠宁合剂对大鼠胃肠运动、胃条离体实验、胃电活动和血浆胃动素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胃肠推进研究组、胃条离体研究组、胃动素研究组和胃电活动研究组等四大组,每大组又分为正常对照组、西沙必利对照组、胃肠宁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4组。连续给药10天后,胃肠推进研究组观测碳末胶液推进的距离占小肠全长百分比;胃动素研究组用放免法检测其血浆胃动素;胃条离体研究组和胃电活动研究组用四道生理记录仪分别检测大鼠离体胃条的收缩曲线和胃十二指肠电活动。结果:胃肠宁大小剂量组具有促进胃肠运动作用(P<0.01),明显增加离体胃条的收缩强度,并能协助乙酰胆碱所致的大鼠离体胃条收缩(P<0.01),明显增加血浆胃动素含量(P<0.05),对大鼠胃十二指肠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P<0.01)。结论:胃肠宁合剂能够有效治疗FD,可能与其改善胃动力、提高血浆胃动素含量及促进胃十二指肠电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疡宁丸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胃疡宁低、中、高剂量(0.395,0.79,1.58 g·kg-1)组、胃康宁组(0.4 g.kg-1)、吗丁啉组(0.05 g·kg-1),进行硫酸酮致家鸽呕吐实验,测定呕吐潜伏期和呕吐频率;进行大鼠在体肠运动实验、正常离体兔肠运动实验、乙酰胆碱所致痉挛离体兔肠运动实验,测定给药前后张力,并计算抑制率.结果:胃疡宁丸能够减少家鸽呕吐频率(P< 0.05或P<0.01),抑制大鼠在体肠的收缩(P<0.01),并且对正常离体兔肠收缩与乙酰胆碱所致离体兔肠痉挛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胃疡宁丸有胃肠解痉、止呕的作用与其抑制胃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胃肠运动异常所致的一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常以吗叮啉、西沙比利等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为主。针灸治疗本组疾病常具有很好疗效。现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胃轻瘫、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贲门失弛缓症及胃肠...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近年来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西医基础治疗、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胃镜机械刺激等方法,配合中药方剂内服、灌肠、穴位注药,针刺疗法和腹部敷药等.  相似文献   

17.
<正>胃肠动力障碍(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GMD)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表现,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1]。临床上广泛应用西沙比利、多潘立酮、胃氯普安、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胃肠动力障碍,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等因素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2]。近年来,药用植物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诸慧怡  石莉杰  黄天生 《河北中医》2021,43(6):1043-1047
糖尿病胃轻瘫(DGP)以胃肠动力减弱引起的胃排空延迟为特征,会导致药物吸收差、营养不良,增加原发病的治疗难度.DGP确切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近年来认为可能主要与自主神经病变、Cajal间质细胞缺损和胃肠激素失调有关,临床治疗以促胃动力药、胃电刺激等对症治疗为主,但长期疗效不甚满意.中医学认为DGP的病机以消渴日久,脾胃虚...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调整作用及其神经化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君  李琴  李国成  茹立强 《针刺研究》2005,30(3):131-137
目的:探讨针刺对胃肠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及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胃肠动力障碍组、胃肠动力障碍+西药治疗组和胃肠动力障碍+电针治疗组。采用夹尾刺激激怒法制成大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用应力传感器记录大鼠胃和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采用组织化学技术观测胃、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①MMC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动力障碍组胃-肠MMC周期、Ⅰ、Ⅱ相延长,Ⅲ相缩短(P<0.01),Ⅲ相频率减慢、幅度下降(P<0.01),胃Ⅲ相发生率降低(P<0.01),胃-肠平均协调收缩率显著下降(P<0.01);西药治疗组、电针治疗组与胃肠动力障碍组比较,胃-肠MMC周期、Ⅰ、Ⅱ相缩短,Ⅲ相延长(P<0.05,0.01),Ⅲ相频率加快、幅度上升(P<0.01),胃Ⅲ相发生率升高(P<0.01),胃-肠平均协调收缩率显著升高(P<0.01);与西药组比较,电针组各指标的改变较明显(P<0.05,0.01)。②胃窦、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AChE阳性神经元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动力障碍组显著减少(P<0.01);与胃肠动力障碍组比较,西药治疗组、电针治疗组显著增加(P<0.01)。③胃窦、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动力障碍组显著增加(P<0.01);与胃肠动力障碍组比较,西药治疗组、电针治疗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①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可能是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发病机制之一;②胆碱能神经、氮能神经紊乱可能是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的神经化学基础;③针刺能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效应优于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ACh、NO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罗马Ⅲ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FD)分为上腹痛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以及混合型三种,学者们对此存在争议。从FD不同症状及其生理病理关系上寻找更科学的分型,方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F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基因易感性、脑肠轴功能失调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西医采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促进胃动力、抑酸等治疗,中医药从整体出发,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对胃肠运动、胃肠激素等进行调节,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医药对FD病因病机、流行病学、临床诊疗等方面研究都取得可喜成绩,从整体出发,单味药、成方复方、针灸可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地对胃肠运动、胃肠激素等进行调节。未来期待进一步强化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及基础研究,临床观察注重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