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幼年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病回顾性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我国幼年性息肉病(JPS)不典型增生改变的存在,比较单发结、直肠幼年性息肉(JP)和JPS的不同病理特点。方法 32例单发结、直肠JP标本和5例JPS(共35枚息肉)标本经常规切片,HE染色后进行病理检查,观察不典型增生改变情况并进行分级。结果 32枚单发结、直肠JP未见不典型增生改变。5例JPS的35枚息肉中4例24枚息肉(68.6%)局部有不典型增生改变,其中轻度16枚,中工7枚,重度1枚。结论 JPS和单发结、直肠JP病理改变不完全相同。前才由于息肉是多发的,个别息肉局部可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因而多认为是癌前病变,后者多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幼年性息肉病当代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消化道息肉是儿童便血的主要原因 ,发生率约 1% [1] 。病理上息肉分为幼年性、腺瘤性、炎症性、增生性等四种。儿童消化道息肉 90 %以上为幼年性息肉[2 ] (简称JP)。既往认为JP多为单发 ,且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近 10余年来随着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应用 ,人们发现多发性息肉亦不在少数 ,而且可位于右半结肠。多发性幼年性息肉如息肉数≥ 5枚 ,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所谓幼年性息肉病 (简称JPS)即是以胃肠道多发性JP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疾病。 196 3年Roch等首先报道 1例患者结肠有许多JP ,196 4年McColl提出结肠JPS这一概…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28天,第二胎,第二产,孕40周,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以败血症,中毒性肠麻痹入院。生后半个月始发热,伴腹胀,间歇性呕吐。体检:体温39.5℃,脉搏170次/分,皮肤粘膜无黄染,左第二、三肋间可闻及互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膨隆,以上腹部为重,可见浅静脉怒张。腹部未触及肿块。腹部平片:左上腹部胸腔积气,肠管扩张,有多处气液平面。B超:腹腔肠管明显扩张,有较多液体。入院后经抗炎、胃肠减压,低压灌肠等治疗,腹胀未见缓解。行剖腹探直术,术中发现:腹腔内肠管广泛性粘连以上腹腔粘连为重,横结肠,小肠,前腹壁粘连…  相似文献   

4.
幼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s,JP)是儿童便血的常见病,而幼年性息肉病,又称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juvenile polyposis syndrome,JPS)是十分少见的疾病,薛娟等[1]报道儿童肠息肉591例,其中幼年性息肉581例(98.3%),幼年性息肉病4例(0.6%),黑斑-胃肠道息肉病3例(0.5%)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3例(0.5%).  相似文献   

5.
幼年性息肉病不典型增生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幼年性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疾病。目前认为其息肉局部可发生不典型增生改变 ,然而其不典型增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该文旨在探讨幼年性息肉病不典型增生的病变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5例幼年性息肉病的 2 4枚不典型增生息肉和 11枚无不典型增生息肉标本以及 5例小儿正常结肠粘膜、32例单发结、直肠幼年性息肉和 10例大肠癌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P5 3蛋白 (DO 7)和P2 1waf1蛋白的表达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上述标本P5 3mRNA的表达。结果 PCNA标记指数均值、P5 3阳性表达率、P5 3阳性面积以及P5 3mRNA阳性表达率在幼年性息肉病不典型增生组均明显高于无不典型增生组 ;P2 1waf1阳性表达在上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5 3蛋白、P5 3mRNA与PC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PCNA、P5 3基因异常与幼年性息肉病不典型增生的形成有关 ,P5 3基因参与诱导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7.
结直肠幼年性息肉是儿童最常见的肠息肉类型,以间歇性无痛性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首选结肠镜检查,一旦发现立即切除.目前该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一般认为该病变为良性错构瘤,组织学上以黏膜固有层间质的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腺体的囊性扩张为特点.该文对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生物学特性、诊疗方法、病因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1岁5月龄.以"运动发育落后,四肢进行性屈曲1年,面部、骶尾部皮下组织增生5个月"为主诉于入院.7月龄时曾在外院诊断脑瘫,予康复治疗时,致左下肢骨折.1岁左右骶尾部出现皮下组织呈进行性增生、逐渐发现鼻唇间、牙龈及骶尾部皮下组织呈进行性增生,并渐延至双耳枕部,随着年龄长大,异常皮肤改变明显.患儿因姿势异常(四肢屈曲),夜间不易入睡.常见啼哭,常有发热,反复腹泻.  相似文献   

9.
患儿 男,3岁,因膝踝关节肿大,手指足趾末端粗大就诊,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8个月出牙,10个月会坐,1岁能走,1.5岁会叫爸妈,生后4月时其母发现指趾末端粗大,至2岁时仍前囟宽大,颅缝不闭,颅骨软,且伴多汗,枕骨两侧有对称性凹陷区,各约2×2cm,按佝偻病治疗无效,后发现膝、踝关节肿大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幼年性息肉病不典型增生改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例幼年性,息肉病的24枚不典型增生息肉和11枚无不典型增生启,肉标本、32例单发结直肠幼年性息肉、5例正常小儿结肠粘膜和10例大肠癌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PCNA标记指数(PCNA labelling index,PCNA LI)均值在幼年性息肉病不典型增生组显著高于无不典型增生组。结论 PCNA与幼年性息肉病不典型增生密切相关,推测这种高增殖活性是幼年性息肉病不典型增生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53基因异常与幼年性息肉病(JPS)不典型增生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JPS不典型增生标本中P^53蛋白(DO-7)和P^53mRNA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黏膜,单发结、直肠幼年性息肉,JPS无不典型增生。JPS伴不典型增生和大肠癌各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3%、27.3%、66.7%和70%;P^53mRNA在上述各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2.5%、54.5%、75%和80%。P^53蛋白阳性袁达率、P^53阳性面积及P^53mRNA阳性表达率在JPS不典型增生组均显著高于JPS无不典型增生组。P^53蛋白与P^53mRNA表达呈显著一致性。结论 P^53基因变异可能在JPS伴不典型增生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幼年性息肉病(Juvenile polyposis syndrome,JPS)是一种以消化道多发性幼年性息肉为特征的少见疾病。JPS不同于单发结、直肠幼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JP),其息肉局部可以发生不典型增生,且这些不典型增生改变可进一步演变为大肠癌,然而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P50蛋白在JPS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情况,探索PCNA、P50基因与幼年性息肉病不典型增生改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2岁。主因发热7d,咳嗽、声音嘶哑4d,皮疹1d于2010-09-23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查体:体温38.3℃,呼吸36次/min,心率140次/min,血压未测。体重12.0kg。精神欠佳,躯干部可见散在充血性斑丘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球结膜无充血,唇红无干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JC病毒感染与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35例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和23例儿童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JC病毒DNA片段及T-Ag蛋白。结果JC病毒DNA片段在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中的检出率为31.4%(11/35),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检出率[8.7%(2/23)];T-Ag蛋白在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9%(8/35),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结直肠幼年性息肉患儿的息肉组织中,JC病毒DNA片段检出率和T-Ag蛋白阳性率与患儿年龄、性别及息肉数量、部位、大小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 JC病毒感染可能与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有关,JC病毒感染可能是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引起神经系统障碍如周围神经变性病和横贯性脊髓病在成人文献中受到极大注意,在儿科则不然,这可能反映儿童糖尿病在临床上引起明显神经系统障碍很少。病例报告:女孩,14.5岁,9.5岁时发生酮症酸中毒和昏迷,诊断为幼年型糖尿病。此后因糖尿病未能控制先后17次住院。其中一次有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伴意识丧失10分钟。此时神经系统、脑电图及包括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每天给服苯巴比妥90mg,癫痫不再发作。此后有一次,她诉咽喉痛、恶心并有呕吐,不久  相似文献   

16.
17.
例1~2,二男一女,4月~15月,均以腹泻、面苍白为主诉入院。查体:发热2例,面苍白3例,浅表淋巴结肿大2例,皮肤斑丘疹及出血点1例,肝均大在2~9cm,脾肋下3~18cm,Hb50~100g/L,自胞细11~131×10~9/L,中性37~54%,淋巴10~30%,幼稚细胞14~39%,血小板32~80×10~9/L,网织红2例在0.2~3%。骨髓象均为粒系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早幼粒占7.5~8%2例。中,晚幼粒增生为主1例。化疗2例,予VP方案及6-MP治疗好转出院,余1例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8.
小儿输尿管息肉又称输尿管纤维息肉或上皮息肉,系输尿管原发良性病变,多发生在输尿管上段及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其主要病理结果为肾积水,现总结3例输尿管息肉引起梗阻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  相似文献   

19.
1例主诉为"皮疹5个月,双眼视力丧失3 d"的7岁患儿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经磁共振成像、肌电图、血清肌酶谱、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自身抗体等检测,临床诊断为幼年型皮肌炎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免疫性疾病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临床罕见。  相似文献   

20.
神经纤维瘤病伴幼年性黄色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 ,5岁。因皮肤色斑和皮疹于 1998年 5月 6日入院。患儿出生后发现背部皮肤有散在的咖啡色斑 ,周身有散在的肿物 ,皮色正常。于生后 8个月时又发现周身皮肤出现散在的黄红色结节 ,颜色逐渐变淡呈豆黄色。均无自觉症状。体检 :发育正常 ,智力无低下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表现 :背部、腰间可见散在分布的多个卵圆型、黄豆至蚕豆大的淡棕色斑 ,边界清楚 ,皮疹数多于 6个。腋下未见雀斑样色素斑。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一的、黄豆至拇指甲大的半球型肿物 ,质软、无蒂。其间散在米粒至黄豆大的淡黄色卵圆形丘疹及结  作者单位 :辽宁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