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SPECT、TCD及BAEP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SPECT、TCD及BAEP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诊断为VBAIV患者进行SPECT、BAEP、TCD检查,并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100例中SPECT。的阳性率为87.0%,BAEP为58.3%,TCD为78.0%。结论 SPECT的阳性率最高,能较灵敏地直接反映脑缺血的部位;BAEP阳性率最低,但能较正确的反映出脑干缺血的依据;TCD检查简单、方便,对脑血管和脑血流状态反映较灵敏,但定位准确性较差。三者在该病的诊断中均可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且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天眩清0.6每日1次静点,与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20ml静点做疗效对比,结果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有权显性差异(P<0.005),总有效率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疗效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CT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物缺血性眩晕的患者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关(r=0.826,P<0.001),对发育不良、血管扭曲的判断与DSA完全一致,对椎动脉起始端钙化和开口位置的显示优于DSA。结论 CTA能清晰地显示全程椎-基底动脉系统,是诊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rCBFM与BAEP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轻微椎-基底动脉(VBA)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了rCBFM与BAEP检查的对比观察,认为前者在显示VBA系统缺血方面可以直接明确诊断,阳性率高,可直观地显示缺血的部位和范围,且可了解动脉系统代偿供血情况,但不能完全取代BAEP。  相似文献   

6.
对30例轻微椎—基底动脉(VBA)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了rCBFM与BAEP检查的对比观察,认为前者在显示VBA系统缺血方面可以直接明确诊断,阳性率高,可直观地显示缺血的部位和范围,且可了解颈动脉系统代偿供血情况,但不能完全取代BAEP。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临床表现:附2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据国外报道,由耳石漂浮导致的眩晕综合征很常见,占所有占眩晕病因的40%左右。但国内常常忽视这种综合征,而且在李焰生教授的讲座中也未提及,请问这种综合征是否包括在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中?另外,Dix-Hallpike检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如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吗?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i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脂化前列腺素E注射液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广泛用于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但用于治疗VBI眩晕的报道少见。本研究观察了应用脂化前列腺素E注射液治疗VBI眩晕48例患者的效果,并与应用丹参治疗的40例患者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2004-2006年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常见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变,而颈椎病变又是影响椎动脉颅外段血流的主要原因。基底动脉环(Willis氏环)是侧支循环系统,但其先天异常者占半数左右,当脑血供障碍时,常不能提供良好的代偿性作用。我们收治眩晕患者118例,均行脑MRA检查,发现一侧椎动脉细小或缺如者69例,占58.47%,基底动脉环先天异常者26例,占22.03%。而非眩晕患者35例脑MRA结果,均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环组成动脉的狭窄或缺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12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和对照组50例中老年健康人进行颅内动脉检测,结果发现缺血性眩晕患者63.3%异常,且发作期异常率(87.5%)高于缓解期(47.2%)。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高或减低。可能由于血管狭窄或和血管痉挛所致。为研究缺血性眩晕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为本病的临床诊断、观察病情、指导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3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告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3例,年龄60 ̄90岁。均突然眩晕,伴有恶心呕吐48.4%,耳鸣耳聋32.3%,构音障碍21.5%,一侧肢体无力12.9%,91.4%头位改变诱发。应用血塞通或维脑路通静点,内服阿司匹林,颈椎热敷牵引治疗,43%未再分作。讨论了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急诊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或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7例,双侧椎动脉闭塞4例,一侧椎动脉闭塞,另一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严重狭窄5例,未见血管闭塞19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实施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45例。结果45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17例(65,4%),血管不成功再通9例(34.6%)。30例疗效好。溶栓后发现基础血管中重度狭窄5例,溶栓后近期复发1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5例,病死率11%。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主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vertebro-basilar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VBaIS)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分析,阐明早期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主干缺血性脑卒中(mVBaIS)的方法及准确性.方法对65例VBaIS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将"意识障碍"、"病情进展"、"临床多病灶表现"作为mVBaIS的"临床诊断标准";将MRI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同时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22分及自理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35分作为确诊mVBaIS的"金标准",利用四格表法分析"临床诊断标准"诊断mVBaIS的准确性.结果 "临床诊断标准"诊断mVBaIS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77.7%、100.0%、90.7%、100.0%、86.3%.结论通过临床观察的方法可以早期预测mVBaIS,"临床诊断标准"对mVBaIS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2004~2006年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94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0~66岁,平均53岁。病程2~5年,平均3年。对照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42~64岁,平均53岁。病程2~6年,平均4.8年。作经颅多普勒检查,血流速度减慢,频谱离数度增大,波峰不规则等,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眩晕、头重、胸闷、恶心、呕吐、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等。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5g,白术20g,天麻15g,陈皮15g,茯苓15g,甘草10g;若眩晕、呕吐频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老年患者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4—2016年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9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对比2组TCD检测指标及检查结果异常率。结果 9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中TCD检查存在异常的患者73例(81.11%),其中60例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82.19%)。观察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以及基底动脉(BA)与椎动脉(VA)的V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CA、VA、BA的P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老年患者TCD检查可见颅内血流指标改变明显,椎基底动脉改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确诊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复方丹参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43例给予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1次/d,7d后对比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速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总显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能够明显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指标改善脑微循环血流量,从而消除病因,减轻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科近1年来用赛莱乐(盐酸丁咯地尔)治疗VBI,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92例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48例和对照组 44例 ,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