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下壁AMI患者,选择发病当日典型AMI心电图测量ST段水平和住院1~2 d内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的右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及左前降支动脉与ST段变化的关系.结果 38例患者分两组,A组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B组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B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多于A组(分别为87.5%和23.6%和19.0%,P<0.01).主要与并发左前降支病变有关.梗死相关的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B组明显多于A组(分别为54.5%和23.6%,P<0.01).结论 下壁AMT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  相似文献   

2.
3.
王华敏  刘艺  李松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20-142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在发病6h内做心电图,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比分析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22例,多支病变13例;右冠状动脉狭窄38例(71.7%),左回旋支狭窄15例(28.3%)。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73.3%;反之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73.7%。Ⅴ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100.O%,特异性为86.8%。aVR导联ST段压低〈1mm,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86.7%;aVR导联ST段压低≥1mm,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4.7%。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提示右冠状动脉阻塞;反之提示左回旋支阻塞。Ⅴ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aVR导联ST段压低,提示左回旋支阻塞。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区分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阻塞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体表心电图I、avL、V1等导联ST段变化的几个新标准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冠状动脉梗塞部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60名急性右冠状动脉梗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了3个新标准对于诊断RCA近段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以avL或I+avL的ST段变化为标准来判断是否为RCA近段病变,其敏感度较高(92%和64%),但缺乏特异性,两者的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不高。V1导联ST段变化为标准,敏感度稍差(56%),但特异性很好(98%),其阳性(88%)及阴性预测值(75%)均较高。【结论】以V1导联sT段变化为标准来预测RCA的梗塞部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应导联ST段压低(reciprocal ST-segment depression,RSTD)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的临床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318例STE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根据入院时第1份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否出现RSTD,将患者分为RSTD组和非RSTD组,评价2组患者基线情况和CAG等结果。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RSTD组中更常见。RSTD组较非RSTD组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更低、Killip分级更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和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的峰值更高、ST段抬高程度更高、合并心房纤颤、传导阻滞和心源性休克的概率更大、多支病变更常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使用率更高、而且院内病死率更高(P<0.05)。结论伴RSTD的STEMI患者存在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预后不佳。ECG可以较好地区分高危患者,从而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者对应面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ST段抬高AMI患者根据对应面有无ST段下移分为2组:对应性ST段下移组(A组)、无对应性ST段下移组(B组),对每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合冠脉造影结果判断对应性ST改变的意义。结果A组患者在梗死部位对应面相应的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较B组增高。结论对应性ST段下移可能是对应面心肌存在缺血,并非以往认为单纯属于“镜像”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导联ST段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3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AMI)和 2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 ,对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导联ST段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相关分析。 结果 AAMI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中Ⅰ、avL导联ST段抬高占70 .5 9% (P <0 .0 1) ,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占 76 .4 7% ,而冠脉多支病变与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AIMI组Ⅰ、avL导联ST段压低占 71.4 2 % ,冠脉多支病变中Ⅴ4~Ⅴ6导联ST段压低占 5 2 .17% (P <0 .0 1)。 结论 AAMI或AIMI时Ⅰ、avL与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与压低呈对应“镜像”改变 ;AAMI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 ,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段 ,梗死面积大 ;AIMI时Ⅴ4~Ⅴ6的ST段压低则反映冠脉多支病变。AMI的ECG早期鉴别诊断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28-102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D)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有无压低将患者分为STD组(n=45)及NSTD组(n=51),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受累情况、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发症。结果:STD组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1.11%,明显高于NSTD组的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D组血清cTnI、CK-MB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S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D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明显高于NSTD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受累血管范围更加广泛、心肌受损程度更加严重、炎症反应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9.
10.
梁革文 《当代医学》2011,17(9):69-69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低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依其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与否分为Ⅰ、Ⅱ两组,比较两组间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超声心动图、Holter、冠状动脉造影及各种临床并发症等结果。结果 ST段压低组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浓度明显高于非ST段压低组(47.25±25.42)∶(25.50±15.46)mmol/L,P〈0.01;(2.82±1.99)∶(1.80±0.86)mmol/L,P〈0.05,ST段压低组患者并发后壁MI比例亦明显高于非ST段压低组(56%:9%,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压低者梗死面积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不同部位冠状动脉阻塞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标准心电图的对比,找出不同部位冠脉阻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了冠脉造影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不同部位冠脉阻塞的造影结果与心电图作了对比。结果 左前降支阻塞时V2-4ST段抬高的发生率最高,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4%、85.7%、80.3%及86.6%。右冠脉阻塞时aVF的SF段抬高的发生率最高,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96.3%、92.9%。右旋支阻塞时任何导联ST段抬高发生率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都<25.0%,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也<79.0%。结论 心电图指标对右冠脉及左前降支阻塞的诊断优于左旋支。  相似文献   

12.
张卓慧  高飞  董少红  吴佳逢 《吉林医学》2011,32(15):2964-2965
目的:参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评价心电图右胸导联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人选ST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STEIM1)108例经GAG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认为ARVI,分为ARVI组(38例)和单纯STEM组(62例),对比分析其心电图有脚导联改变情况.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9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4%vs14%,P<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vs20%,P<0.01);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的ACS患者446例,根据入院发病时aVR导联ST段的变化分为1组(ST段无变化,n=140)、2组(ST段抬高,n=192)、3组(ST段压低,n=114)。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率、血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脏事件史(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入院时血肌酐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ACS类型等。利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3组患者院内死亡、心肌梗死风险评分及出院后院外6个月死亡、心肌梗死风险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年龄、心率、血肌酐、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收缩压、CK水平、CK-MB水平、cTnI水平、性别、心肌梗死患病率、三支病变患病率、左主干病变患病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3,P<0.01);1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评分低于2组(q=15.91,P<0.01)。3组患者院内心肌梗死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8,P<0.01);1组患者院内心肌梗死风险评分低于2、3组(q=25.53、24.01,P<0.01)。3组患者院外6个月死亡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7,P<0.01);1组患者院外6个月死亡风险评分低于2组(q=13.20,P<0.01);2组患者院外6个月死亡风险评分高于3组(q=15.23,P<0.01)。3组患者院外6个月心肌梗死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1,P<0.01);2组患者院外6个月心肌梗死风险评分高于3组(q=13.02,P<0.01)。结论 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对ACS患者临床风险有预测价值,ST段抬高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与否分为Ⅰ、Ⅱ两组,比较两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超声心动图及各种临床并发症等结果。结果:Ⅰ组患者CK-MB峰值(142.12&#177;85.32)U/L比Ⅱ组患者(89.56&#177;42.53)U/L显著增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50.32&#177;7.34)比Ⅱ组患者(57.59&#177;8.54)明显减低(P〈0.05),发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也更为多见。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压低者梗死面积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前导联心电图变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依据胸前导联ST段压低幅度和持续时间分为4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10d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统计各组患者不同血管病变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胸前导联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不足72h与持续时间超过72h患者造影结果对比和胸前导联ST段压低<2mm与≥2mm患者造影结果对比,右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回旋支病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合并左前降支病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顺义区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的154例NSTEMI和16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STEMI患者相比,N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较多,NSTEMI组既往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史多见(32.5%vs13.3%,11.7%vs 2.4%,P<0.01),NSTEMI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及女性所占比例较STEMI组高(70.8%vs 53.0%,P<0.01;27.9%vs 16.9%,P<0.05);NSTEMI组梗死后心绞痛比STEMI组增多(19.5%vs 1.8%,P<0.01)。NSTEMI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650.7±625.4)vs(1825.8±1318.1);(77.2±71.4)vs(208.5±147.5),均P<0.01]。NSTEMI组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的比例较STEMI组高(56.5%vs 42.2%,13.6%vs 6.0%,P<0.05);NSTEMI组中度狭窄(76%89%)、重度狭窄(≥90%)病变较STEMI组多(14.3%vs 7.2%,P<0.05;55.2%vs 27.1%,P<0.01);NSTEMI组完全闭塞病变较STEMI组少(24.0%vs 61.4%,P<0.01);NSTEMI组侧支循环比STEMI组多(23.4%vs 10.8%,P<0.01)。结论 NSTEMI组患者危险因素较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严重狭窄病变发生率高,梗死后心绞痛常见,应重视对其治疗。  相似文献   

19.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T波峰末间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量63例STEMI患者(STEMI组)和60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Tp-e,并计算经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R-R)~1/2,TcPe),并把STEMI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对比分析STEMI组和正常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e及TcPe。结果 STEMI组患者的Tp-e、TcP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EMI组中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e、TcPe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Tp-e、TcPe增大,表明STEMI患者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STEMI组125例和NSTEMI组42例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史、平时心绞痛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心肌损害指标、心脏超声和冠脉造影进行比较。结果STEMI组发病年龄及合并糖尿痛比例、冠心病史和平时心绞痛症状发生率均低于NSTEMI组(P分别〈0.05、0.05、0.05和0.01),而吸烟、持续性胸痛及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高于NSTEMI组(P分别〈0.05、0.01和0.05);STEMI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明显高于NSTEMI组(P均〈0.01);STEMI组冠脉单支病变明显多于NSTEMI组(P〈0.01),3支病变低于NSTEMI组(P〈0.05),狭窄程度〈70%及70%~90%者比例低于NSTEMI组(P分别〈0.05和0.01),狭窄程度〉90%及完全闭塞者明显高于NSTEMI组(P均〈0.05);STEMI组形成侧支循环及具有基础TIMI血流3级比例明显低于NSTEMI组(P分别〈0.01和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MI患者发病年龄大,合并糖尿病比例相对较高,冠心病史长,平时多有心绞痛症状,心肌梗死时胸痛症状较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以及血中心肌损伤标记物较低,冠脉病变弥漫、累及多支,但阻塞程度相对较轻,有基础TIMI血流3级及形成侧支循环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