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自编的应激源与认知问卷等量表对SARS一线医务人员进行测试,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25.8%的人IES-R总分超过19分;警觉症状出现频率较高,1/2以上的条目出现的频率大于90%;高反应者多为既往有心理障碍、感受到应激源广泛、对社会支持利用不足者;既往创伤经历、社会功能受限、亲人朋友因SARS死亡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影响。结论: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高,其发生与既往创伤经历、社会功能受限、亲人朋友因SARS死亡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ARS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SARS患者采用PTSD—SS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分别于创伤后3个月及1年进行评定,并用CCMD—Ⅲ中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3个月、1年的阳性率为46.2%、38.8%,1年内累积阳性率为55、2%。相关的影响因素有职业、精神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结论:健全患者人格,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可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创伤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薇  郑涌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45-148
背景:创伤事件影响着个体情感、认知和身体等很多方面,很多的创伤个体会进一步的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从而造成个体在社会和职业机能上的损伤。 目的:简明介绍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分类,诊断标准,测量和症状,并分析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 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5-12与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反应、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 英文文献来源于ProQuest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trauma,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详细阐述了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筛除与之无明显联系的文章。排除①器质性损伤和运动损伤的部分。②个案研究的文献。③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8篇文献,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5篇进行综述。 资料综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目前第4个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分为急性、慢性、延迟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3种亚型。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提出6个症状标准用来进行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特征就是表现出与超出平常经验的、确切的创伤性事件相联系的明确的症状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应激源、影响因素及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的心理反应。 结论:研究创伤后的各种心理反应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对于临床创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行回顾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和创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况,探讨创伤后成长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对26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26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症状检出率为16.8%,术后1~<3年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症状检出率最高;创伤后成长量表评分(63.88±28.18)分;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闯入性创伤情景再体验、教育程度、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协同解释总变异的17.1%。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上水平,肝移植术后1~<3年的患者仍存在着较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症状,创伤后成长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心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描述心理评估机制和应对过程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决定创伤的愈后。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01/2005-06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心理学特征相关的文献,检索词包括“Posttraumatic sffess disorder,Coping,Appraisal,Stress,Trauma”等,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手动检索获得相关资料。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机制及其相关的治疗方面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34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的文献,选择了与主题最为相近的19篇文献用于综述。 资料综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有明确心理社会应激源病因的精神状态。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有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神经内分泌失调和心理生理先天性畸形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可加重躯体症状和疾病。心理评估和应对在适应创伤的心理和生物反应中很重要。人类对不同类型的应激情况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寻求社会支持是另一种积极应对策略,应对方式的个体差异也可能影响创伤后从应激不良到功能障碍的转化。 结论:对创伤生物心理学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将提高对适应应激源的认识,帮助联合治疗创伤的心理和生物学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访5·12汶川地震后一年半震区一线医务工作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症状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德国埃森创伤问卷(ETI)对四川什邡地区4家医院一线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并以临床医师专用PTSD量表(CAPS)进行诊断。结果:①震后一年半医护群体PTSD发病率为1.8%。②PTSD的特征性症状群中,最突出的为高激惹症状。女性在PTSD总分上与男性无显著差别,但在睡眠问题、未来希望是否破灭或者理想能否实现、情绪改变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③初始暴露程度在PTSD总分和所有特征症状群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初始暴露程度高者在高激惹症状上更为突出。④PTSD总分及症状得分影响因素是籍贯和初始暴露程度。结论:震区一线医务工作者震后一年半PTSD状况与半年时有同有异,心理工作者应该给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背景:创伤事件影响着个体情感、认知和身体等很多方面,很多的创伤个体会进一步的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从而造成个体在社会和职业机能上的损伤。目的:简明介绍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分类,诊断标准,测量和症状,并分析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5-12与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反应、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英文文献来源于ProQuest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trauma,PTS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详细阐述了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筛除与之无明显联系的文章。排除①器质性损伤和运动损伤的部分。②个案研究的文献。③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8篇文献,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5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目前第4个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分为急性、慢性、延迟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3种亚型。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提出6个症状标准用来进行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特征就是表现出与超出平常经验的、确切的创伤性事件相联系的明确的症状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应激源、影响因素及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的心理反应。结论:研究创伤后的各种心理反应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对于临床创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行回顾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和创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创伤后应激反应与伤残接受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伤残接受度量表(ADS)和患者一般情况和损伤特征调查表,对16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属于中等程度,评分为(79.07±11.99)分.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IES-R总分为4-66(33.51±14.41)分,82.5%的调查对象IES-R总分>19分.伤残接受度与创伤后应激反应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r=-0.480,P=0.000).结论 护士应该重视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和创伤后应激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等,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诊断量表(CAPS)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在四川省什邡市某中学筛查出PTSD症状高分被试104例,由评估者进行CAPS结构式访谈;其中37例被试接受2位评估者的独立访谈,收集数据测算评分者信度。在某心理专科医院纳入ETI高分的被试35例进行CAPS访谈。在访谈结束3d后,再由评估者对被试进行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晤谈(SCID)问卷的PTSD模块访谈,收集数据测算校标效度。结果:2名评定者对37例被试的PTSD总体诊断的Kappa系数为1,CAPS总分及三项分量表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0.9,两者的评分显著相关(n=37,P<0.01),显示很强的评分者信度。CAPS量表总体的alpha系数>0.9,三项分量表的alpha系数均>0.75(n=139),显示CAPS中文版在总体水平和分量表水平上都具有可接受的同质性信度。CAPS与SCIDPTSD模块两个工具在总诊断上的Kappa值达到0.75(n=35),在总分及各项分量表得分上显著相关,说明作为测量PTSD的工具,CAPS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结论:CAPS中文版是一项测量PTSD的可靠且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负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创伤后成长(PTG)的关系。方法:对汶川地震灾区5所学校共12个班的56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灾区学生PTSD与PTG显著负相关;以班为单位,PTSD均值与PTG均值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PTSD均值的变异中,有72.6%的变异由PTG均值引起。结论:PTG的产生能够有效降低PTSD症状,预防PTSD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孙玉蝶  马玉娥 《护理研究》2003,17(20):1238-1238
SARS主要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 ,因医护人员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较多 ,受到感染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 ,所以 ,医护人员是本病的高危人群。因此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好自我防护。1 护理人员要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护理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 ,如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洗手后 ,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手 ,不要用共用毛巾。避免吸烟、少喝酒 ,减少前往人群稠密的公共场所 ,保持良好的心态 ,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及鸟类 ,从而减少被传染的…  相似文献   

12.
付秀荣  杨辉  康凤英  石美霞 《护理研究》2003,17(17):1048-104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是一种强烈的呼吸道传染病 ,可以通过近距离的空气飞沫或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及血液传播 ,具有医院或家庭聚集性特点。医护人员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我院作为省卫生厅的定点医院之一 ,设立了SARS专用病区 ,而病区内的生活区是医护人员聚集最多的地方。所以生活区的防护管理成为SARS防治的重要环节。我院自 2 0 0 3年 3月 14日以来 ,收治SARS病人 6 2例 ,轮转医护人员 5 0 0多人 ,创下了山西省医务人员感染率最低的好成绩。现将SARS病区生活区医护人员的防护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1 SA…  相似文献   

13.
王宝珠  李秀芳  张月明  潘玮 《护理研究》2003,17(17):1045-1045
在抗击“非典”工作中 ,医护人员既是救治者 ,也是需要帮助者。因压力导致的失眠、食欲减退、血压升高等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此 ,我们对 10 0名SARS病区医护人员疗养期间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以便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选择直接从SARS病区撤离而进入晋祠疗养院疗养的医护人员 10 0人 ,其中护士 78人、医生 2 2人 ;男 17人 ,女 83人 ;年龄 :2 0岁~ 30岁 46人 ,31岁~ 40岁 46人 ,41岁以上 8人。1.2 调查方法 分别与疗养前和疗养后各发放问卷 10 0份 ,共收回问卷 2 0 0份 ,全部有效。问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SARS对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运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设计的心理测评量表,对全国范围内8家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和普通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问卷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在SARS疫情期间,8所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躯体化、抑郁2个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强迫因子得分略高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女性医护人员焦虑,强迫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性,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心理学研究及时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今后类似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保持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SARS对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运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设计的心理测评量表对全国范围内 8家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问卷测评 ,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SARS疫情期间军队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因子评分均增高 ,其中抑郁分值增高明显。心理健康状况与性别、职业 (医生 /护士 )、职称有关。结论 :SARS对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汤山医院SARS诊疗信息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北京小汤山医院68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原始诊疗信息资源进行总结与整合,为国家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床研究数据库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小汤山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采集68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病案首页、病历、医嘱、化验、检查、生命体征、手术、诊断和费用信息,采用Delphi语言编程开发数据质量核查软件和Oracle数据库管理技术整合SARS诊疗信息,建立SARS诊疗信息展示与查询平台.结果小汤山医院SARS诊疗信息数据库共收录了68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109万余条临床诊疗信息记录、病案文本文件、X线胸片和CT图像文件.按展示功能可将该系统分为条件设置栏、查询结果主记录浏览窗口和病案信息浏览窗口3部分,以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医院质量管理信息及SARS临床、经济、基础和管理研究信息,为挖掘和合成数据提供平台.所有数据的质量控制采用SARS诊疗质量实时控制软件和数据质量核查软件.结论小汤山医院SARS诊疗信息数据库完整、安全地保存了所有原始数据,临床信息数量大、质量高,为搭建最好的SARS临床诊治、科学研究和政策研究技术平台提供了保证,使这些宝贵数据的深度挖掘、加工合成、规律总结、原因探索成为可能,也使信息共享、合作研究、人才培养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南省养老护理队伍的基本现状,调查养老护理员工作倦怠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养老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湖南省7所养老机构的102名养老护理员,应用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和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护理员普遍存在工作倦怠感,并且社会支持对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倦怠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总体上两者呈负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两者的各个维度有进一步的关系。结论社会、政府、养老机构应当重视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倦怠问题,并且充分考虑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密切关系,可适当采取奖励机制、公平分配、加强培训以及提供心理疏导等方式预防和减轻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倦怠,提高养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和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与科学研究的SARS确诊病例的计算机分型方法.方法①分析病案首页变量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确定与病情相关的变量,构建函数判别方程,建立病例分型计算机模型;②对比分析计算机分型与临床分型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预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①临床分型:本组680例中,普通型642例(94.41%),重症型38例(5.59%);计算机分型:A型436例(64.12%),C型237例(34.85%),D型7例(1.03%),无B型病例.②临床分型与计算机分型比较,其各组患者之间的一般情况(年龄、治愈率、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日)、实验室部分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与医疗费用均有统计学差异.③两种分型方法对照分析:在计算机分型为A型(一般普通型)的患者中,99.77%为临床分型的普通型;在临床分型为重症型的患者中,97.36%为计算机分型的CD型.结论计算机分型与临床分型方法之间有较好同源性,其绝大多数指标的组间差异基本相似;两种分型方法在普通型与危重型的结果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计算机分型中危重型患者的例数比临床分型高6.42倍,与临床分型比较,计算机分型的各组间有差异大、且危重型病例数多、组内差异小、客观性好和逻辑性强的优势,适用于医疗质量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及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小麟  李晓玲  张麒 《华西医学》2004,19(4):596-598
目的了解护士学生在"非典"流行期的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和焦虑水平,为开展针对性心理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危机反应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学院在校2-4年级开始接触临床护理(见习或实习)的299护士学生进行有关非典危机心理应激反应和焦虑状态调查.结果护士学生在面对非典危机的应激反应中存在一定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损害(损害很轻占56.8%,轻度损害的占13.8%,中度损害的占5.4%,显著和严重损害的占2.4%);焦虑自评结果(39.89+11.98)高于中国常模(29.78±0.46),两者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护士学生的危机应激反应程度与其焦虑水平有一定关系r为0.685,P<0.01.结论面对非典危机的应激反应,护士学生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焦虑水平高于中国常模,心理应激反应程度与焦虑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该结果提示应重视护士学生在非典危机中的反应,对严重影响者应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应答危机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发热病房护士工作压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  陈娟  颜娜 《护理研究》2004,18(3):225-225
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出现以来 ,许多医院都成立了发热病房 ,专门诊治发热病人。在这样一个新的、时时刻刻具有危险性的病房里 ,护士要面对更多的压力。为了解发热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情况 ,对发热病房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在我院发热病房工作的护士 5 0名。1.2 调查工具 发热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压力表现量表。根据护理工作主要压力源及其表现[1] ,结合发热病房的情况 ,制定出 2 6个项目 ,分为 :①工作的风险性 ;②工作负荷 ;③工作环境 ;④管理及人际关系 ;⑤外界环境 ;⑥工作压力表现共 6个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