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患者介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药物支架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对108例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等证型。按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4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实证中除痰浊外,气滞证在介入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阶段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除术后24h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虚证中气虚、阳虚、阴虚各证各阶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明显改善冠心痛气滞证和血瘀证,充分证明了气滞血瘀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病机关键;但对本虚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痛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对89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血瘀证、气虚证、热证、痰浊证、气滞证、阳虚证、阴虚证、寒凝证等证型。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4例(60.7%),气虚证50例(56.2%),热证32例(40%),痰浊证20例(22.5%)最为常见,气滞证13例(14.6%),阳虚证8例(9%),阴虚证6例(6.7%),寒凝证3例(3.4%)。介入术后3天中医辨证中以血瘀证40例(44.9%),气虚证33例(37.1)最为常见,热证17例(19.1%),痰浊证15例(16.9%),气滞证13例(14.6%),阳虚证9例(10.1%),阴虚证6例(6.7%),寒凝证0例。结论:介入术后胸闷、胸痛及汗出临床症状较介入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乏力、眩晕、气短等症状在介入术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①"热证"已成为冠心病的临床常见证型;②虽然介入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4):31-3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PCI术后再狭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62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并观察其中医证候表现。结果再狭窄组21例,无再狭窄组41例,再狭窄率为33.87%。2组本虚证辨证均以气虚证为主要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阳虚证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标实证辨证无再狭窄组以血瘀证为主要证型,再狭窄组以痰浊证为主要证型,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证、痰浊证为主,气虚痰浊可能为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重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求辩证防治冠心病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我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52例冠心病患者,术前填写"冠心病调查表"及行各项化验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在中医证型上阴寒凝滞型23例(9.1%)、痰浊闭阻型59例(23.4%)、气滞血瘀型63例(25.0%)、心肾阴虚型36例(14.3%)、气阴两虚型34例(13.5%)、阳气虚衰型37例(14.7%)。冠状动脉1支病变者64例(25.4%),2支病变者83例(32.9%),3支病变者105例(41.7%);冠状动脉轻度狭窄者63例(25.0%),中度狭窄者76例(30.2%),重度狭窄者48例(19.0%),完全闭塞者65例(25.8%)。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在中医证型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存在负相关性(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近30年相关文献,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前后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近30年冠心病介入术前后证候研究的相关文献,提取文献信息,采用证候要素归纳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的证候特点.结果 共纳入文献22篇,涉及病例421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中医证候分布主要以血瘀证(33.33%)、气虚证(20.98%)、痰浊证(18.74%)为主;介入术后中医证候分布亦主要以血瘀证(28.48%)、气虚证(22.98%)、痰浊证(20.64%)为主.介入术前血瘀、气滞、寒凝、热蕴等实证明显多于介入术后(P<0.01),而介入术后的气虚、阴虚、阳虚等虚证明显多于介入术前(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均以血瘀、痰浊和气虚证为主,但总体介入术后较介入术前有从实转虚趋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冠心病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4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证型相兼虚实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气滞证寒凝证阳虚证。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26例(31.1%),双支病变135例(33.3%),三支病变144例(35.6%)。血瘀证和痰浊证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以单支病变为主(P0.05);气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及血瘀证的Gensini计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一证型的单支病变最多,复合证型的双支、三支病变较多(P0.05);实证中单支病变最多,虚证以双支病变最多,本虚标实证则以三支病变最多(P0.05);Gensini分数随着兼夹证的增多而增大(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差异,随着证型兼夹增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冠心病(CHD)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影响。方法:对两家三甲医院140例术前诊断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且符合其它各项标准的病例,按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完成中医病史的采集及证型的辨别,最后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合并血脂异常者的血瘀证、痰浊证分布明显增多(P<0.05或P<0.01)。介入治疗对其血瘀证、气滞证有明显效果,同时也加重正气的损伤。结论:血脂异常主要对CHD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的痰浊证、血瘀证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体数量的增加,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及术后各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逐年增高,对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植入后状态已有大量成果,但关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缺乏标准化依据。本文以"本虚标实"为病机特点的指导性理论,从气血虚实及脏腑辨证角度认识,结合现代医学对冠心病术后再狭窄发病机制的研究,综述近年来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后中医证型演变的特点,发现冠心病介入术后多以气虚血瘀、心阳不足、气滞血瘀、痰浊瘀结为主,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提供客观化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260例CHD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辨证分型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CHD兼气虚的分型合计为14.6%;兼阴虚的分型合计为27.3%;兼血瘀的分型合计为62.9%;兼痰浊的分型合计为50.4%.结论:CHD的中医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治疗对冠心病血瘀证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PTCA+STENT)治疗前后血瘀证评分和血瘀证相关的实验室指标(TXB2、6-keto—PGF1α-ET、NO)的变化。结果:PTCA+STENT治疗冠心病后7天、30天较治疗前血瘀证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TXB2、6-keto—PGF1α ET)均明显降低(P〈0.05),而NO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PTCA+STENT治疗冠心病后30天与治疗后7天血瘀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TCA+STENT治疗冠心痛后30天较治疗后7天TXB2、6-keto—PGF1α、ET升高(P〈0.05),而NO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TCA+STENT治疗在短期时间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瘀证表现,但长时间有潜在引起再次发生或加重血瘀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方法: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以Judkins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范围与程度,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以气虚血瘀证和痰阻心脉两型居多;气虚血瘀证出现在前降支病变的机率较大;气虚血瘀证与单支病变相关,痰阻心脉证与多支病变相关;气虚血瘀证与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相关,痰阻心脉证与前降支高度狭窄相关,心血瘀阻证与回旋支高度狭窄相关.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一定联系,冠脉造影结论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或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者,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目前冠心病中医证型尚无统一标准,现将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型的最新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临床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专人通过问卷采集186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数据库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症状分布居前10位的依次是: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胸痛、心悸、头晕、失眠多梦、心烦、潮热盗汗、口干欲饮、手足麻木;中医证素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寒凝>气滞>血虚>阳虚;中医证型分布前3位依次为心血瘀阻型(30.65%)、痰阻心脉型(22.04%)、气阴两虚型(19.89%)。结论:冠心病的发病与气虚、血瘀、痰浊等证候要素相互夹杂有关,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多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冠心病 (CHD) ,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属中医“胸痹心痛”、“怔忡”等范畴。近年来中医临床证候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对CHD的论治独具特色 ,对冠心病中医证型实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1 冠心病的辨证分型现状周氏〔1〕对 1949~ 1979年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进行统计 ,大致分为 :①以阴阳为总纲 ,按大纲分型 ;②基于冠心病心绞痛属于“本虚标实”的证候特点 ,按标本分型 ;③以心阳心阴为主 ,阴阳脏腑分型 ;④根据认识病因病机的不同角度 ,按阴阳、脏腑、气血、痰浊等混合分型 ;⑤按…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CA)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和CHD中医辨证标准,观察CHD患者CA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CHD患者CA病变明显者痰浊、痰浊血瘀及寒凝心脉为其主要中医证型;CHD患者CA病变轻者以气滞血瘀为主。结论:CHD患者CA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