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迷信治疗行为进行分析,探讨迷信治疗行为的原因. 对象随机调查2004年1月至12月就诊的精神障碍患者共363人,均符合CCMD-3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含分裂样精神病)23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3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6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5例,焦虑症21例,癔症11例,其他26例.男218例,女145例,平均年龄(31.7±13.8)岁.农村284例,城镇79例.壮族223例,汉族75例,毛难族26,瑶族20例,仡佬族19例.家长或配偶的文化程度大专以上9例,中专或高中59例,初中96例,小学以下199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精神障碍巫术治疗情况及人口学特征.方法对418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418例患者中183例(43.8%)进行过巫术治疗;功能性精神障碍巫术治疗多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巫术治疗方式主要是东北传统的跳大神.2.巫术治疗组中64.5%为女性,57.4%为农村患者,68.3%为低学历者、68.3%为性格内向者,78.1%为家庭崇尚迷信者,与未经巫术治疗组比较存在显著 性差异(P<0.005).结论1.精神障碍巫术治疗群体庞大,本地区巫术行为盛行.2.精神障碍巫术治疗人群有其特定的人口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是一组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由于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精神障碍的表现有显著不同 ,对他们的治疗及护理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我院在 1997年 6月~ 1998年 6月间共收治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 2 5例 ,现将其临床表现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患者均符合CCMD - 2 -R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1] 。其中 ,女性 2 4例 ,男性1例 ;年龄 2 9~ 70岁 ,平均 47.6岁 ;文化程度 :高中 1例 ,初中2例 ,小学 9例 ,文盲 13例 ;宗教信仰 :佛教 2 0例 ,信奉迷信 4…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与迷信巫术相关的26例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临床特征、防治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2~2003年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6例与迷信巫术相关的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类癔病型4例、类抑郁型8例、类分裂样精神病型14例。对每型的特征性精神症状进行了临床描述和心理、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心理、药物治疗后,症状很快被控制,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d。结论: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经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合并心理治疗,绝大多数预后乐观。  相似文献   

5.
尽管CCMD - 2 -R对与迷信巫术引起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 ,但是与此有关的学术争鸣并未停止。有的作者认为有些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是迷信巫术诱发了人格素质 ,个性缺陷基础上或 (和 )心身疾病应激状态下的潜在精神障碍 ,更有些患者本身就有精神障碍。因此建议目前应考虑将那些与迷信巫术相关的临床表现依分裂样、偏执样、情感样或其他神经症样精神障碍归到相应的诊断中 ,暂时回避“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术语 ,有的作者认为与迷信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起病较快 ,病期较短 ,预后较好 ,这些特点有别于精神分裂症 ,有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迷信行为也不容忽视 [1]。本研究探讨迷信活动对首发抑郁症治疗的影响。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为我院 2000年 5月~2004年 5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首发抑郁症病人,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 3)[2]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比分析男性流浪与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随机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本院首次住院的40例男性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精神症状、合并躯体病情况、精神疾病诊断及治疗8周后的总体疗效。结果:两组在年龄、来源、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PANSS评分、诊断、合并躯体病、疗效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重,问题行为突出,躯体状况差,多缺乏主诉。治疗强调以精神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躯体病防治并举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癫癎性精神障碍的门诊患者临床症状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临床资料调查表,对门诊10年50例癫癎性精神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癫癎发作时精神障碍14例,发作间期精神障碍31例,发作后精神障碍30例;各种精神障碍中癫癎大发作42例(84%),其余是癫癎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或混合发作;其中个性改变21例,智力减退13例,精神分裂症样症状11例,冲动行为12例,性行为异常4例。结论: 癫癎性精神障碍的患者84%是癫癎大发作所致,治疗癫癎大发作对防止精神障碍发生十分重要。对个性改变、智力减退和伴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应加强监护,防范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注意到一组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与迷信活动密切相关。应用心理疗法,消除病者的迷信观念,配合安定剂控制精神症状,效果良好。笔者认为,是一组迷信活动所致的精神障碍。现将收集的18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10.
对41例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以农村35岁以上女性,文化程度低,迷信思想严重、性别内向、胆小、心胸狭窄.敏感多疑为其共性。临床症状与迷信巫术思想密切相关。治疗以小剂量至中等剂量抗精神病药为主辅以心理治疗。预后良好,并对其发病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3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1例患者中,有16例为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幻听、幻视及行为动作紊乱等,且社会功能明显下降;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综合性治疗能够对其症状进行改善。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患者具有严重的危害,一旦确诊,需及时采取应对治疗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 ,各种迷信、巫术活动较猖獗 ,尤其在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更甚 ,由此给许多家庭及个人造成不应有的精神创伤 ,我院自 1995年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共收治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 38例 ,现就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3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经重新评价再诊断均符合CCMD 2 R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2 5例 ,男女之比为1:1.92 ;年龄最大 71岁 ,最小 2 8岁 ,平均 4 7.36±11.5 3岁 ;已婚 36例 ,丧偶 2例 ;文化程度 :大学 2例 ,中专及高中 3例 ,初中 10例 ,小学…  相似文献   

13.
瞿铭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71-772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体力劳动者居多,与嗜烟及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精神障碍以幻视、幻听、被害妄想及行为紊乱为主,临床表现多合并较多躯体疾病,以肝脏疾病较为多见。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宜早期戒酒治疗。  相似文献   

14.
法轮功是以气功为形式的迷信巫术活动,1994年4月至1999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与法轮功有关的精神障碍患者41例,排除因修炼法轮功诱发,或因不吃药而复发的其他精神障碍患者7例,共34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12人,女22人,男女之比为1:1.83;年龄18至66岁,平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分析导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的主要因素及探讨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将68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随机对照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对比和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及影响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035,P<0.05);而且调查发现影响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疾病本身的精神症状、自知力缺乏、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及治疗后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策略,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而且可以降低精神病区各种不良、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瞿铭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771-772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体力劳动者居多,与嗜烟及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精神障碍以幻视、幻听、被害妄想及行为紊乱为主,临床表现多合并较多躯体疾病,以肝脏疾病较为多见.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宜早期戒酒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住院颅脑损伤患者伴发精神障碍进行评估及讨论相关治疗。方法 全部研究病例来自佛山市中医医院颅脑外科收住院的187例颅脑外伤患者,将颅脑损伤进行分类,并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IV对精神障碍进行评估及诊断。结果 随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重性抑郁、躁狂发作、精神病性症状、淡漠、冲动行为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而焦虑、失眠则多见于颅脑损伤相对较轻的患者。结论 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及时治疗伴发的精神障碍有助于改善颅脑损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4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用利培酮治疗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率为86.67%,19例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和行为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89.47%.锥体外系反应是利培酮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3.5%.结论利培酮对老年期精神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作老年精神障碍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187例颅脑创伤患者,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进行诊断及分类治疗。结果根据患者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不同,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其中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9.0%有中重度抑郁发生;7.3%有躁狂;45.1%出现精神病性症状;15.8%的患者出现淡漠;41.5%的患者出现冲动行为。而焦虑、失眠症状多见于症状较轻的颅脑创伤患者。结论应根据患者颅脑损伤情况的严重程度,对伴发的精神障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0.
张赟  徐维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639-2640
目的:探讨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伴行为精神障碍患者分别给予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其中喹硫平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疗程共12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在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和治疗12周末评定临床疗效。同时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治疗后Behave AD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精神障碍短期使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