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料峭之寒退去,生机勃勃的春意复转。《周易》认为:春为震巽,示雷与风又示肝胆,按五行来讲:心为肝之子,肾为肝之母。春季,正是肾水转强生血蕴之象。又有医说:肝为法地之天,胆为法地之真气,故胆又为十一脏腑之主。胆助血卫肝,解滤病毒等,作用匪浅。所以,春时养生,养肝护胆,历来为养生家所看重  人的生物钟,因先天父母体质、内外大小气候及精神、食养等有差,总的生理循环之律受天地之系,又基本相同。有医经言:人为“地水火风”四大合和而成。四大调和阴阳平衡为康为健,四大失调不谐为病 为患。千古以来,如何借苍 宇运转赐福人寰之候,顺应…  相似文献   

2.
毛秀文 《河北中医》2004,26(3):240-240
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学暴盲、血灌瞳神及视瞻昏渺等范畴。与肝、胆、肾三经关系最为密切。肾为肝之母,乃神水之源,水不涵木则肝阴亏损。胆火上冲,肝气横逆,气血郁闭,致脉络失和,血脉阻滞,导致血不循经,而溢于脉络于外。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症。  相似文献   

3.
一、单项选择硬1.奇恒之府是指()①脑、盆、脉、胆、命门;②女子胞、脑、三焦、骨、脉,胆;③脑、胆、三焦、心包、碱、脉;④脑、翻、骨、脉、胆、女子胞。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①肝在志为怒;②脾为筋之宗,③肾开窍于目;④肝为魄之处。3.临床上测知宗气的盛衰,常观察的部位是①脾气虚;②肺阴虚;③胃阴虚;④肾阴虚。13.“乙癸同源”是指()’①心与肾的关系;②肺与肝的关系,③肝与肾的关系;④心与脾的关系。14.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④血为气之母。巧.五脏六腑之大主是()①心;②肺;③脾;④肾。二、多项…  相似文献   

4.
陈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32-1733
1 从肝为论治消渴的生理病理基础肝为风木之脏 ,性喜条达 ,藏血 ,主疏泄 ,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活动。肝在结构上与他脏相连 ,肝脉上肺 ,挟胃连心 ,肝与肾同源 ,为肾之子 ,依赖于肾水之滋养。肝又为心之母 ,所以肝介于水火之间 ,心火之下降与肾水之上升 ,均以肝为枢纽。此外《血证论》说 :“木之性主于疏泄 ,食气入胃 ,全赖肝气以疏泄之 ,则水谷乃化。”说明肝气之疏泄以助脾之运化胃之升降 ,肝的余气溢于胆而为胆汁 ,胆汁助脾胃运化。并且肝还助肺以治节。疏泄是维持脾升胃降 ,消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成阴血津液的保证。血液的生成分布调节也依…  相似文献   

5.
云雾移睛治疗三法江秀珍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云雾移睛主要与痰湿、血瘀和肝肾虚有关。采用化痰除湿法,理血法和补肝肾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可减少服激素的副作用和手术的痛苦。中医谓玻璃体为神膏,属胆所主,又为瞳神属肾所主,肝肾同源,肝开窍于目,故本病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6.
耳鸣为肾虚证,以虚为主,又兼夹实邪,多脏同患致病。阮士怡教授治耳鸣不局限于肾虚,既注重肾、肝、心三脏精血亏虚之本虚,同时辨证不忘胆火、痰热、瘀血等之标实,标本兼顾,心、肾、肝、胆脏腑同调,多以滋补心、肝、肾之阴治本,兼顾清热化痰逐瘀治标,辨证施治、多脏同调,临床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7.
肝为五脏之一,与胆相连,藏血而主疏泄与人之整体、气血密切相关,一旦肝病,还可以影响其它脏腑,引起多种病证。就我院门诊接待患者来看,患有郁证等肝病者为数较多。几年来,笔者运用(伤寒论)治肝法,指导临床其疗效颇佳,尤其治疗腹胀更为满意,现介绍运用治肝法治疗腹胀80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论胆用七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冰 《光明中医》2007,22(4):11-12
胆之功用并非仅主消化和决断两种.综合古典医籍,大致有七种:主藏胆汁,助肝疏泄;胆之为将,控制血运;胆气旁通,防御外邪;胆主决断,调和五志;胆主决断,以决谋虑;胆为少阳,心肾之会;通达阴阳,升脏之气等功用.本文对胆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从肝论治失眠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论治失眠八法谢建军(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510095)关键词失眠治则治法肝肝为气血之枢,主疏泄而畅气机,舒情志而和阴阳,主藏血而养诸脏,调血量而行气血。而气血又为神之本,神本于血而动之以气,故神志之病与肝密切相关。正如杨上善所云:“肝脏……主守神...  相似文献   

10.
五、肝与胆病辨证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的经脉相互络属,故有表里之称。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利、条达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疏利气机、条达情志、疏泄胆汁三方面。肝又主藏血,即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这两方面的作用。肝在体为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胆为“中精之府”,其生理功  相似文献   

11.
答: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主藏血,内寄相火,以少阳胆腑同居,开窍于目。肝为肾之子,赖肾水的润养资生,故阴血充足,则阳潜风静,肝气调和,生机勃勃。阴虚动风,血虚生风,血热生风,热极生风,风动阳亢,风生火发,为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肝风内动,上窜清窍,则头昏眼花,发生眩晕。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鸣动,肝阳随之升浮,故肝之气血阴阳逆乱,失其调和。气血逆乱,阴阳失调,势必气滞血瘀。血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服动,振振欲懈地者,真武场主之。”方由附子、白芍、白术、获答、生姜组成,方中白芍众多医家均以制约姜、附燥热作解。笔者临证善用本方,受益颇多,认为仲景制方独具匠心,芍药之用意在补肾助阳、养肝益脾,生金助肺,和血利水,柔肝止痛,护阴保津,肺、脾、肝、肾兼顾,气、血、水、津并治,增强温阳利水之力。白芍酸寒,有柔肝潜阳、养血滋阴之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白芍补肾亦然,与姜、附同用,既敛阴制操,又滋阴(养血)助阳。肾为元阴元阳之…  相似文献   

13.
从“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3方面,阐述明代医家缪希雍“治血三法”在肾性血尿治疗中的应用。肾性血尿多久病入络,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行血之药久用易伤阴动血,故常与柔肝养血之品相互配伍;肾性血尿常兼夹湿热、风热之邪壅滞肾络,少佐升散之药可恢复全身气机而驱邪外出。  相似文献   

14.
试论“肝虚无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肝虚无补法”266700山东省平度卫生职工中专张维266700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王金海古人论日:“肝虚无补法”。意谓肝脏病变,实多虚少;且肝之虚证多由心肾亏虚所致,故治肝虚,不在补肝,而在补心肾。此论可谓治肝之大法。肝之应证,主要表现为肝血虚...  相似文献   

15.
1老国机理,言近旨远祖国医学认为,人生与老关键在肾。《素向·上古天真论》中明确提出,肾气盛衰是人生、壮、老的根源。肾为先天之根,是因肾能生藏生殖之精。《素问·金匾真言论》曰:‘吹情者,生之本也”。精又能生说、倪又通聚于脑,所以补肾即是补脑,故脑有通海之称。肝能藏血,肾能强精,精血相生,肝肾同源,所以补肾即所以补肝。元·宋丹澳明确提出肝肾在人体的重要作用。他在(相火论》中说:“肝肾中的根火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动力,人非此火不能生.”笔者临床统计表明:老年性痴呆男女患者,均与早婚纵欲,房劳伤肾,…  相似文献   

16.
田淑霄教授临证40余年,勤读古书,博采众家,喜读《黄帝内经》及诸家本草著作,内、妇、儿科多有心得发挥,尤擅治疗妇科、男科疾病。结合前贤经验及多年临床体会,田教授治疗妇科病多从脾、肾、肝三脏着手。文章介绍了田教授从脾、肾、肝论治妇科病的经验及理论基础。因脾主后天,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先天,藏精生髓,肝为"女子之先天",藏血、主疏泄,三脏协调强壮则后天资先天,先天养后天,经、带、胎、产、乳自调。田教授临证调脾常用健脾燥湿法、补脾升阳摄血法、健脾和胃法、健脾养心法、清热利湿止带法;补肾常用补肾填精法、补肾和血调经法、补肾健脾安胎法、温补脾肾法;调肝常用疏肝解郁法、柔肝养阴法、清热泻肝法、暖肝散寒法。  相似文献   

17.
肝为五脏之首,富含生发之机,敷布春生阳和温柔之气,在协调脏腑功能中,尤以与肾关系最切。故有“肝肾同源”之称。在“肝肾同源”的理论内容中,尤以其中的肝肾同寄相火更高一筹。故周慎斋《医学秘奥》一书谓:“木浮则火在上而肾水寒,木沉则火在下而肾水温。”提示加深理解肝木之所以浮与沉,不止一端,治疗例方寓有其意。他从不同角度旁证“肝肾同源”的科学内涵。这一古而又新的学术见解,无疑给温肾命另开辟径,又添一法。提醒医者既需刻刻不忘整体观念,又需“知犯何道,随症治之”,不宜固守“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一法。1肝木浮…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水肿好发于女性,临床表现以面部、下肢水肿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浮肿,间歇或持续数年,用中西医消肿利尿之药可使水肿暂时缓解或消失,但常易复发,甚或出现周期性水肿。笔者数年来以调和气血为主,结合他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中医认为,妇人以气为本,以血为用,“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故此,气血不和亦为功能性水肿发病关键。然则,人体一身之气血与肝脾肾3脏密切相关。因肝主疏泄,又主藏血,疏泄正常,气血畅行,水液随之上下升降,若肝郁不达,水液因之滞留,而…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31-1833
文章介绍余瀛鳌先生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本病为湿热疫毒之气侵犯肝体,影响到肝的体、用两个方面。由于肝之体、用受损,进而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功能及与肝脏生理关系密切的脾、胃、肾、和胆,发为诸多病证。治疗上应针对慢性肝炎的肝郁、阴血亏虚、脾失健运及瘀血阻络的基础病机,以调肝、育阴血、健脾、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内经》认为本证主要与肝胆病变有关。如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民病左胠胁痛……病本于肝”。后世医家又以肝脉布胁,胆脉循胁,肾脉贯肝膈为据,主张胁痛与肝、胆、肾经有关。病机多为肝郁气滞、湿热内郁、外伤血瘀、久病肝肾阴亏致肝络不和,疏泄不利、气滞血瘀或络脉失养引起胁肋作痛。然肝主藏血,其气从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