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穴针刺及吸氧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芳 《护理学杂志》2001,16(8):495-496
1997年 8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我们采用头穴针刺吸氧的方法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 94例 ,取得满意疗效 ,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3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94例 ,男 53例、女 41例 ,年龄 42~ 76岁 ,平均 59.4岁。对照组 40例 ,男 2 3例、女 1 7例 ,年龄 40~ 78岁 ,平均 59.0岁。病程 <3个月。均符合脑卒中后遗症中医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表现为左侧 (或右侧 )肢体活动不利、乏力 ,肌力 ~ 级 ,语言蹇涩 ,流涎 ,伴头昏、失眠、纳呆等。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病情、病程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提高ADL评分、提高FMA评分和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实验组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实施全身振动训练.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侧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8人,干预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中患者的Brunnstrom分级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在我院住院诊断开治疗脑卒甲忠有120例.由康复治疗师每周1次应用Barthe1指数和Fugl-Meyer积分评定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3%.结论: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在机体全面康复中起主导作用.早期、及时、合理的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肢肢体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意外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已成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脑卒中后恢复速率在发病后3个月特别是最初4周内恢复最快犤1犦,而国外的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几乎与药物治疗同时开始,即发病后第一天就开始康复治疗犤2犦。我们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并观察其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科2000.3~2000.12期间住院的急性脑卒中病人63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5岁,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过CT或MRI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计分阶段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分阶段康复护理措施,分别在干预后40天和60天进行生存质量评价,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郑燕红 《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615
目前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存在着重视抢救生命,忽视功能恢复,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1],使许多病人未得到早期功能锻炼,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据统计其致残率为86.5%,其中15%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的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2].现将脑卒中的康复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3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同时观察组患者给予为期4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能力。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s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于干预后30天均获得提高,但是康复护理组改善的更明显,与对熙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酒浴疗法对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40例)采用中药酒浴液进行坐浴,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60例)除浴液中不加入白酒外,余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53.3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8.10,P〈0.01)。结论中药酒浴治疗脑卒中偏瘫,可使药物在药力和酒力的推动下直接而全面地起到通达和疏导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特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增加想象运动疗法,将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9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即由康复师与护士共同进行被动肢体训练、肢体及穴位按摩等。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接受康复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除常规康复护理外,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基于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护理,指导和督导患者进行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Carroll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指导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最大限度地减轻偏瘫患者后遗症和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法对2007年151~2010年7月在内科住院的114例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结果出院时患者MESSS评分明显优于入院时的得分(P〈0.01),Fugl—Meyer评定结果明显优于训练前(P〈0.05),出院后分别于第3、6个月后随访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均明显改善。结论护士在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时正确的运用康复训练技术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心理适应能力,提高瘫痪肢体康复水平,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做躯干控制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步行能力评分和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步行能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躯干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做躯干控制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步行能力评分和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步行能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躯干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一对一"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组在神经促通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手、上肢、下肢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结合针刺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每组5 3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比组及观察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ADL指数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分别t=3.243,t=10.562,均P<0.01.2纽间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t=6.434,P<0.01.结论:结果观察组比对比组疗效更好(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健患侧肢体骨量、瘦组织和脂肪组织含量的变化,探讨骨量丢失与肌肉萎缩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1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其健患侧肢体骨矿含量及体质成分。结果 与健侧肢体相比,患侧肢体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BMC明显下降(P<0.01),BMC下降程度与肌肉含量减少呈明显正相关,而与脂肪含量变化无明显关系。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肌肉含量、BMC含量显著增高,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脑卒中偏瘫病人患侧肢体骨量、肌肉和脂肪含量均明显降低,肌肉含量变化在维持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