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观察益胃胶囊治疗胃动力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胃窦动力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 ,胃动力障碍患者 ,治疗前后胃运动节律、胃窦动力、胃电节律的改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经益胃胶囊或吗丁啉治疗后 ,胃动力皆趋于正常 ,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 ,而益胃胶囊组对改善胃动力低下的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吗丁啉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2005-2007
目的:初步探索小鼠胃肠动力分型障碍模型。方法:对正常小鼠胃肠动力分析,以小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分别建立小鼠胃肠动力评价标准,将小鼠胃肠动力分为抑制、稳定和亢进三种类型。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分别于造模2、4、6、8、10 d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确定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的造模时间,选择适合实验的小鼠胃肠动力模型评价指标。结果:正常小鼠胃肠动力标准建立:以胃残留率为标准建立模型评价,小鼠胃残留率在(60.00±15.86)%为稳定型,胃残留率在(98.39±2.71)%为抑制型,胃残留率在(21.86±9.13)%为亢进型;以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建立模型评价,小鼠胃残留率在(56.93±21.89)%为稳定型,胃残留率在(8.48±7.20)%为抑制型,胃残留率在(97.30±3.12)%为亢进型。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以第2、4、6天作为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的造模时间,以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建立的模型评价作为小鼠胃肠动力障碍造模方法的评价方法。结论:正常小鼠中存在胃肠动力障碍问题,以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分别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评价标准,以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建立的模型评价作为小鼠胃肠动力障碍造模方法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安冲剂治疗胃动力障碍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爱民  胡润林  伍志浩  刘芳 《新中医》2000,32(10):17-18
观察胃安冲剂治疗胃动力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胃窦动力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胃动力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胃运动节律、胃窦动力、胃电节律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经胃安冲剂或吗丁啉治疗后,胃动力皆趋于正常,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胃安冲剂组对改善胃动力低下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吗丁啉组(P〈0.05)。  相似文献   

4.
“促胃动力汤”治疗小儿胃动力障碍48例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321000)俞虹吴子静关键词小儿胃动力障碍促胃动力汤临床报道胃动力障碍是一种非溃疡性的消化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胃脘饱胀、恶心厌食,属于中医“胃脘痛”、“厌食”等范畴,在儿科临床颇为常见。近3...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对胃动力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6,21(8):37-39
中医学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且中药材药源丰富、副作用小,故运用中药治疗胃动力障碍疾病已逐渐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对中药胃动力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作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对"胃动力中药"这一概念.有关研究表明,对胃动力功能有影响的中药可分为三类: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双向调节胃肠动力.通过整体实验、离体实验及整体结合离体实验研究显示,一些活血药、理气药、健脾药具有促胃动力作用;而促肠运动的中药主要集中在润肠通便类或健脾消食类中药及复方中.其机制可以分为神经调节和脑肠肽调节等途径.祖国医学非常重视脾胃(包括现代医学的胃肠)的功能,在长期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中医中药中寻找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有效药物,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此领域的有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调整作用及其神经化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君  李琴  李国成  茹立强 《针刺研究》2005,30(3):131-137
目的:探讨针刺对胃肠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及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胃肠动力障碍组、胃肠动力障碍+西药治疗组和胃肠动力障碍+电针治疗组。采用夹尾刺激激怒法制成大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用应力传感器记录大鼠胃和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采用组织化学技术观测胃、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①MMC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动力障碍组胃-肠MMC周期、Ⅰ、Ⅱ相延长,Ⅲ相缩短(P<0.01),Ⅲ相频率减慢、幅度下降(P<0.01),胃Ⅲ相发生率降低(P<0.01),胃-肠平均协调收缩率显著下降(P<0.01);西药治疗组、电针治疗组与胃肠动力障碍组比较,胃-肠MMC周期、Ⅰ、Ⅱ相缩短,Ⅲ相延长(P<0.05,0.01),Ⅲ相频率加快、幅度上升(P<0.01),胃Ⅲ相发生率升高(P<0.01),胃-肠平均协调收缩率显著升高(P<0.01);与西药组比较,电针组各指标的改变较明显(P<0.05,0.01)。②胃窦、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AChE阳性神经元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动力障碍组显著减少(P<0.01);与胃肠动力障碍组比较,西药治疗组、电针治疗组显著增加(P<0.01)。③胃窦、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动力障碍组显著增加(P<0.01);与胃肠动力障碍组比较,西药治疗组、电针治疗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①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可能是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发病机制之一;②胆碱能神经、氮能神经紊乱可能是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的神经化学基础;③针刺能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效应优于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ACh、NO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香砂平胃颗粒对正常小鼠及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小鼠胃排空、肠推进和血清中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P物质(SP)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含量的影响。[方法]灌胃给予正常小鼠及阿托品所致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小鼠香砂平胃颗粒高、中、低剂量(2.6 g/kg、1.3 g/kg、0.65 g/kg),采用称重法计算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炭末推进法计算小鼠肠推进率,进一步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MOT、GAS、SS、SP及Ghrelin的含量,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下丘脑中Ghrelin mRNA与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mRNA转录水平。[结果]在胃肠运动方面,香砂平胃颗粒高剂量组能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胃排空(P<0.05),并能拮抗阿托品所致小鼠的胃排空抑制作用(P<0.05),香砂平胃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拮抗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小鼠的小肠推进抑制作用(P<0.05或P<0.01);在胃肠激素方面,香砂平胃颗粒高剂量组能提高正常小鼠及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小鼠血清中MOT和GAS水平(P<0.05或P<0...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胃电紊乱的发生情况;观察本院儿科临床治疗儿童FD的有效方剂调中饮在改善胃动力障碍方面的作用.方法 80例FD患儿服调中饮;并于行餐前和餐后体表胃电图检查,对正常胃慢波百分比和胃电主功率两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FD患儿治疗前多数胃电节律异常,包括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调中饮口服干预后,患儿总有效率86.25%,胃电节律正常者明显增多,达81.25%.结论 FD患儿多数存在胃肌电紊乱;调中饮具有改善儿童胃动力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保谓康胶囊治疗胃动力障碍4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动力障碍临床症状与中医学痞证相似。常见于西医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等疾病。笔者用保谓康胶囊治疗胃动力障碍40例,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0例胃动力障碍患者,均为本院脾胃病专科门诊病人,经EGEG—808型胃动力检测仪检查确诊,并排除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对胃动力障碍大鼠VIP和胃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对大鼠胃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夹尾刺激法复制胃动力障碍大鼠模型 ,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大鼠胃电 ,外周血、胃粘膜和脑组织中VIP含量的影响。结果 :半夏泻心汤对胃动力障碍大鼠胃电异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P <0 0 1) ;并能有效抑制胃动力障碍大鼠血、胃粘膜和脑组织中VIP含量的升高 (P <0 0 1) ,且作用优于西沙必利。结论 :半夏泻心汤的促胃动力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脑组织、胃粘膜及血VIP含量有关 ;对胃电节律的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1.
保谓康胶囊治疗胃动力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水泉  丁泳 《中医药学刊》2010,(12):2563-2564
目的:保谓康胶囊对胃动力障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治疗胃动力障碍患者寻找新的途径和思路。方法:根据病例纳入选择80例胃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周后经胃动力检测仪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保谓康胶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胃动力障碍的患者明显改善,胃动力增加,有效率达9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意义(P〈0.05)。结论:保谓康胶囊有兴奋运动节律,增强胃窦动力的作用,能使胃电幅值频率明显增强,有良好的促进胃动力作用,是一种有开发前进的促胃动力的纯中药制剂,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陈皮枳术汤对模型大鼠胃动力障碍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左旋精氨酸复制大鼠胃动力障碍中胃动力低下的模型,观察不同剂量陈皮枳术汤对大鼠胃排空作用以及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陈皮枳术汤可以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血浆中胃动素与胃泌素含量,明显改善胃动力障碍大鼠的胃肠机能状态,增加胃肠运动功能。结论:陈皮枳术汤具有显著的促胃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胃动力障碍胃痛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动力障碍胃痛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06例胃动力障碍的胃痛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结果:证型以胃热炽盛型居多,其次为脾胃虚寒型和肝胃气滞型。结论:对胃动力障碍胃痛进行辨证分析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胃瘫是指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在国内较普遍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也有称之为胃无力、胃麻痹或胃淤滞的[I],近年国内外文献趋向于统一称胃瘫,常见于胃手术后.我院自1994年至2002年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脾肺失调在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峰  刘梅君  王舂平  薛兴存 《光明中医》2008,23(12):1884-1885
通过分析肝脾肺在胃动力生理中的重要作用,阐明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形成的病因,肝脾肺在病理形成中的不同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及文献引证进一步阐述。认为脾胃失调是胃动力障碍形成的病理基础。肝郁气滞,肺失宣降,升降失调是胃动力障碍的主要病机。情志和素质因素在本病的致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胃电图检查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电图紊乱的发生率,证实胃动力异常在儿童FD发生中的作用,并研究保和丸是否具有改善儿童动力障碍的作用。方法:100例FD患儿行餐前和餐后体表胃电图检查,对正常胃慢波百分比和胃电主功率两项参数进行分析。服用保和丸饮片颗粒后,进行复查胃电图。结果:根据正常胃慢波百分比,FD儿童胃电节律胃电正常者21%,胃动过缓58%,胃动过速12%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组9%。在胃电节律正常的FD患儿中,52.4%存在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异常。服用保和丸饮片颗粒后,患儿消化不良症状改善,胃电正常者达85%。结论:本组90%的FD患者存在胃肌电紊乱,证实胃动力异常在儿童FD的发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保和丸具有改善儿童胃动力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2—2008年我院收治的14例胃癌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行心理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14例患者均在非手术治疗下恢复胃动力,正常进食无再次手术。结论做好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对其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胃动力障碍与胃促动力中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动力障碍与胃促动力中药北京市中医研究所(100010)张荣莱北京同仁医院(100730)沈慧安一、胃动力障碍与胃失和降胃肠运动对于空腹和餐后消化道内容物转运起着关键作用。胃肠运动是复杂的、高度协调的神经肌肉活动,其中主要的是胃排空和肠道推进性蠕动,...  相似文献   

19.
低频脉冲经穴和磁疗治疗胃动力障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无创低频脉冲经穴和磁疗法相结合治疗胃动力障碍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胃动力障碍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无创低频脉冲经穴和磁疗法相结合,作用于人体特定的体穴及耳穴。对照组口服吗叮啉。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胃动力检测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与对照组相当(83%),治疗组胃阻抗图表现有68%恢复了正常,与对照组相当(62%);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临床症状亦明显缓解,治疗前后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低频脉冲经穴和磁疗法相结合治疗胃动力障碍症的近期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电针调节心理性应激状态下胃动力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压恒流脉冲刺激器制备心理性应激模型 ,探讨心理性应激可以导致胃运动功能障碍 ,而针刺对心理性应激状态下胃动力障碍具有防治调节作用的机理。将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心理性应激组及心理性应激 +针刺组。电针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 ,细胞外引导测定迷走神经背运动核 (DMV)自发放电 ,浆膜法测定胃电数据。正常情况下 ,大鼠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较少 ,胃电活动较为规律。在心理性应激状况下 ,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不规律 ,胃电活动出现紊乱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心理应激条件下给予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 ,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较少 ,胃电活动与正常状况相接近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二者无差异 (P >0 0 5 )。提示心理性应激可以导致胃动力障碍且二者关系密切 ,针刺“足三里”对其有明显的调节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