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0例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20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风险事故发生率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1%)低于对照组(9.38%),风险事故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10.94%),护理工作质量评分(91.15±1.49)分高于对照组(73.23±1.5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及风险事故发生,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精神科50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BPRS评分与跌倒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护理干预后两组BPR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改善更优,跌倒事件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精神科常规安全护理,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避免患者意外跌倒,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自杀风险的效果。方法将76例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同时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SIOSS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是降低其自杀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共4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评估和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根据KP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差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位截瘫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并对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7年7月84例高位截瘫病人,双盲法纳入分组,对照组(n=52)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观察及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心理干预、病情管理、风险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0.9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位截瘫病人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住院的110例患者未实施风险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抽取同期实施风险管理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后,在护理质量评分高于未实施风险管理的对照组,风险投诉和护理差错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2月15日至2019年12月15日收治的106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患者均安排开展常规风险管理,观察组53例患者均安排开展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手术室风险管理评分。结果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以及意外伤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以及护理投诉率均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的病史观察评分、术前评估评分、标识使用评分以及用药干预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风险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胰岛素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胰岛素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加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经干预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3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0%,生活质量评分以(53.6±4.2)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68.3±8.2)分(P<0.05)。结论胰岛素患者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8年10月ICU重症患者2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39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139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于护理前后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风险事件、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躯体活动、情绪反应、睡眠、精力)较护理前显著增加(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躯体活动、情绪反应、睡眠、精力)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评分、文书书写评分、器械药品管理评分、急救知识技能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ICU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对策。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外科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5例,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外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368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认知情况、患者安全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率、坠床率、噎食发生率、自杀自伤发生率、护理用药错误率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在换药前后核对、接触血液的处理措施、关键流程的交接核对、针刺伤的处理措施、标本采集的核对、坠床的处理措施、常见的风险事件的知晓等护士风险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整洁舒适、病房保持安静、指示标识清晰、设备精良、设施安全性高、医院保安满意度、护理服务态度、提供安全教育、院内申诉渠道等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全方位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医联体框架下一体化护理管理应用于脑卒中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咸宁市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就诊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联体框架下一体化护理管理,观察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康复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及巴氏量表(Barthe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医联体框架下一体化护理管理应用于脑卒中康复中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学銮 《黑龙江医药》2012,25(3):489-49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小儿骨科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小儿骨科住院患儿168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干预组分析小儿骨科护理风险并进行评估,有效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潜在护理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性意义(均P <0.05).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管理联合亲情化护理方法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14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重症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细节化护理管理联合亲情化护理方法,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回避、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P 0.05)。结论重症患者采用细节化护理管理联合亲情化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科老年病房患者及1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识别护理风险、分析不安全因素,制定科学、全面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风险管理前,80例患者中静脉穿刺成功61例(76.3%),管理后为79例(98.8%);风险管理前2名出现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0.0%,管理后未见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防范了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安全,创造了更为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完善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 145例急诊科患者,随机分为73例观察组和72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率4.1%显著低于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能够降低护理风险投诉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综合评估及个体化干预在预防老年人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9例老年病科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另选取132例老年病科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及个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干预前后跌倒风险评分及干预过程中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烟酒史、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跌倒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跌倒风险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患者评分(9.71±0.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6±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过程中跌倒发生率1.52%(2/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4%(11/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干预中采取老年综合评估及个体化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评分及跌倒事件发生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预防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我科从2014年4月开始实施基于PDCA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分别在实施前后各选取240例外科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PDCA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8%,明显较对照组8.33%低(P 0.05);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基于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预防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也能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174-177
目的探究对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94例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格拉斯哥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满意度(97.87%)高于对照组(80.65%),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25.53%),P 0.05;观察组干预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格拉斯哥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较佳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昏迷程度,值得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13.64%),护理满意度(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上述数据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