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3例疑似自身免疫性血友病样凝血因子ⅩⅢ缺陷症(autoimmune haemorrhaphilia factor ⅩⅢ, AHⅩⅢ)患者进行检测, 明确其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资料, 建立完整的AHⅩⅢ实验诊断流程。方法:收集3例AHⅩⅢ患者的临床信息, 通过氨释放法检测其凝血因子ⅩⅢ(factor ⅩⅢ, F ⅩⅢ)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F ⅩⅢ-A抗原(FⅩⅢ-A:Ag)、FⅩⅢ-B:Ag。抗FⅩⅢ抗体检测包括混合实验检测抗FⅩⅢ中和抗体的存在、Bethesda法测定抗FⅩⅢ抗体滴度、ELISA法检测抗FⅩⅢ-A亚基抗体等。结果:3例患者的尿素法FⅩⅢ定性试验均为阳性, FⅩⅢ活性<5%, FⅩⅢ-A:Ag<3%, FⅩⅢ-B:Ag分别为65.40%、116.28%、138.81%。3例患者混合实验均为阳性, Bethesda法测定抗FⅩⅢ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1.83 BU、1.67 BU、1.75 BU, 免疫法检测结果提示均存在抗FⅩⅢ-A亚基抗体。结论:建立了完整的ⅩⅢ的诊断流程, 并回顾了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文献。经诊断, 本研究3例患者均为低滴度抗FⅩⅢ-A亚基抗体导致的AHⅩⅢ。  相似文献   

2.
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是凝血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凝血因子, 具有转谷氨酰胺酶活性, 催化纤维蛋白单体中α和γ链中的谷氨酰胺酰胺基与赖氨酸氨基之间共价结合, 从而形成不溶的纤维蛋白聚合物发挥止血作用[1]。血浆FⅩⅢ分别以2个A亚基(FⅩⅢ-A)和B亚基(FⅩⅢ-B)形成四聚体的形式存在, 其中A亚基具有转谷氨酰胺酶活性, B亚基作为载体保护A亚基免于降解[2-3]。根据亚基缺陷类型FⅩⅢ缺乏症分为FⅩⅢ-A亚基缺乏症和FⅩⅢ-B亚基缺乏症两大类, 后者临床出血表现较轻[4-5]。  相似文献   

3.
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是凝血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凝血因子,具有转谷氨酰胺酶活性,催化纤维蛋白单体中α和γ链中的谷氨酰胺酰胺基与赖氨酸氨基之间共价结合,从而形成不溶的纤维蛋白聚合物发挥止血作用[1]。血浆FⅩⅢ分别以2个A亚基(FⅩⅢ-A)和B亚基(FⅩⅢ-B)形成四聚体的形式存在,其中A亚基具有转谷氨酰胺酶活性,B亚基作为载体保护A亚基免于降解[2-3]。根据亚基缺陷类型FⅩⅢ缺乏症分为FⅩⅢ-A亚基缺乏症和FⅩⅢ-B亚基缺乏症两大类,后者临床出血表现较轻[4-5]。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血友病凝血因子抗体(抑制物)的诊断、分型及影响因素.对500例血友病采用一期法检测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用Bethesda法检测FⅧ抗体(FⅧ:Ab)、FⅨ抗体(FⅨ:Ab).结果表明,500例血友病中,HA 411例,FⅧ抗体阳性者151例(30.2%),滴度为3.50±2.84 Bu/ml;HB 79例,FⅨ抗体阳性者18例(3.6%),滴度为(2.92 ± 2.19)Bu/ml;自身获得性血友病10例(2.0%).抗体分型:高、中、低反应型依次为3例、47例、119例,以中低反应型抗体为主(98.22%).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169例抗体阳性者的92.90%(157/169例)年龄在30岁以下;89.35%(151/169例)为HA;81.66%(138/169例)为中、重型血友病;98.22%(166/169例)为中、低反应型抗体;同种特异性杭体阳性者158例均有输血史.结论:抗体以中、低反应型为主,患者年龄及输血史是影响的因素.本研究为血友病凝血因子抗体的诊断、分型及其产生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依据,并说明血友病反复输注血液制品对抗体的产生有直接影响,对防治血友病出血及预防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横县中医医院于2018年10月28日收治1例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该患者因面色苍白10余天,右侧大腿及膝关节肿胀,局部可见片状瘀斑,拟"贫血原因待查"收入院。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APTT纠正试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凝血因子Ⅷ水平测定等发现,该患者APTT显著延长,APTT纠正试验不能被纠正,血小板计数(PLT)和肝功能正常;经进一步检测发现,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为9.6 BU/mL(Bethesda法);抗核抗体(ANA)为核颗粒型(1:320),ANA谱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故诊断为获得性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所致出血。当患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贫血伴可见片状瘀斑时,应考虑是否伴有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APTT纠正试验对诊断是否存在循环抗凝抑制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又称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是凝血级联中唯一具有转谷氨酰胺酶活性的物质,具有四聚体的分子结构[2个A亚基(FⅩⅢ-A2)和2个B亚基(FⅩⅢ-B2)],在人体中,通过交联血纤维蛋白来维持血凝块的稳定,参与人体的生理性止血过程。在组织修复、炎性反应及肿瘤的发展过程中,FⅩ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扩展了人们对FⅩⅢ的认识。本综述对FⅩⅢ的结构、生理功能及与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总体概述,重点关注最近5年的新进展,希望对FⅩⅢ的研究提供新方向,推进与FⅩⅢ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种方法中和孕妇血液中血型完全抗体后,免疫性抗-A、抗-B(IgG)效价比较。方法选择孕妇为O型的丈夫为A型、B型,抗-A、抗-B(IgG)效价为1 024的血液标本30份,经血型物质和二硫苏糖醇(DTT)中和完全抗体后采用戴安娜卡式系统检测抗-A、抗-B(IgG)效价。结果抗-A、抗-B(IgG)效价比较,抗-A效价在>64的血型物质中和的4例,DTT中和的9例;抗-B效价在64以上的血型物质中和的5例,DTT中和的9例,血型物质中和后检测IgG抗体效价低于DTT(P<0.01)。结论血型物质和DTT中和IgM抗体的能力有差异,所以在做新生儿溶血病产前检查时应注意,只要存在免疫抗体,不管抗体效价高低均有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8.
盐水法接合柱凝集法在ABO疑难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柱凝集法检测ABO血型抗原减弱或抗体减低所产生的正反定型不一致。方法将疑难血型患者2%红细胞50μl与50μl抗-A、抗-B标准血清反应,或者将患者的血清(血浆)50μl与ABO试剂细胞A1、B各50μl反应,然后把反应液接合到Liss/Coombs(Anti-IgG+C3d)卡上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此法进行抗-A、抗-B标准血清最大稀释度的检测。结果盐水法接合柱凝集法检测17例抗原弱化或抗体减低的疑难血型,全部出现明显阳性反应并符合血型鉴定结果,以此法检测抗-A、抗-B标准血清最大稀释度达到1∶4096。结论盐水法接合柱凝集法测定抗原弱化或抗体减低的ABO血型是一种高效、灵敏、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FⅧ抑制物的特点及其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Ⅷ抑制物是人体内最常见的抗凝血因子抗体,通过抑制FⅧ∶C活性引起获得性血友病A(AH0 A)。AH- A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死亡率较高。与遗传性血友病相比,AH -A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早期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对AH-A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A亚基mRNA DelCD 11-279大片段缺失引起遗传性FⅩⅢ缺乏症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构建正常人、先证者母亲FⅩⅢA亚基mRNA表达质粒pET-22b(+)/FⅩⅢA和先证者FⅩⅢA亚基mRNA DelCD 11-279大片段缺失的表达质粒pET-22b(+)/FⅩⅢA-Del,转化大肠杆菌BL21,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FⅩⅢA亚基蛋白的表达,Ni-NTA树脂结合柱纯化FⅩⅢA亚基蛋白质,EZ-LinkTM5-(Biotinamido) Pentylamine掺入法检测纯化FⅩⅢA亚基蛋白质活性.结果 pET-22b(+)/FⅩⅢA和pET-22b(+)/FⅩⅢA-Del经酶切及PCR鉴定构建成功,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后获特异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3 200和51 900,用Ni-NTA树脂结合柱分离得到纯化蛋白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表明重组的蛋白质是人FⅩⅢA亚基蛋白,先证者及其母亲的纯化FⅩⅢA亚基蛋白活性分别为正常人的0、95.87%.结论 FⅩⅢA亚基mRNA DelCD 11-279大片段缺失导致编码截短的464个氨基酸的无活性FⅩⅢA亚基蛋白是先证者遗传性FⅩⅢ缺乏症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引起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包括获得性凝血因子Ⅰ(FⅠ)(纤维蛋白原)、FⅡ(凝血酶原)、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FⅩⅢ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缺乏。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等)、消耗或破坏增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产生抗凝血因子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等[1]。其中, 由患者体内产生抗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较为罕见, 且临床表现异质性较大, 目前对其诊断及治疗较为复杂。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由抗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10例凝血因子Ⅶ抗体阳性的病人资料.方法通过凝血的筛选试验对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的病例,做APTT的温育交叉试验,凝血因子Ⅶ抗体滴度和凝血因子Ⅶ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结果凝血因子Ⅶ抗体阳性10例病人APTT均延长(71. 77士12.69)s,加入等量正常血浆不能恢复正常[(43.74±11.88)s],随着温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长.凝血因子Ⅶ活性(Ⅶ:C)为(3.88士4.25)%.Ⅺ:C和Ⅺ:C在正常范围.因子Ⅷ抗体滴度1/4~1/16,0.11~1.04 Bethesda单位.结论对出血的病人,要注意因子Ⅶ抗体阳性的鉴别.它的确诊有赖于实验室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型为O型的孕妇产前IgG A(B)抗体效价,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测定IgG抗-A(B)效价。结果 521例孕妇中,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128者有288例,占49.66%。其中IgG抗-A效价大于或等于1∶128者有161例,占IgG抗-A总人数的54.03%,IgG抗-B效价大于或等于1∶128者有127例,占IgG抗-B总人数的45.04%。结论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检测孕妇血清血型抗体IgG效价能有助于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指导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获得性血友病甲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2例获得性血友病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与结论: 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表现为自发性广泛皮下出血及软组织血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延长且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血浆凝血因子Ⅷ凝血活性部分(factor Ⅷ coagulant activity,FⅧ :C)活性下降,抗FⅧ:C抗体滴度升高,予输注FⅧ浓缩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人血丙种球蛋白后出血控制.获得性血友病甲可致严重出血,及早诊断、及早控制出血、及时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清除抗FⅧ:C抗体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6月龄婴幼儿ABO血型IgM抗-A、抗-B产生顺序及效价范围。方法选取北京儿童医院<6月龄住院婴幼儿,采集不抗凝静脉血标本,应用单克隆抗-A、抗-B、A1细胞、B细胞及O细胞进行试管法血型检定,应用试管倍比稀释法进行IgM抗体效价滴定。结果 ABO血型正定型为A型婴幼儿标本781例,其中抗-B437例(55.95%);正定型为B型婴幼儿标本795例,其中抗-A 498例(62.64%);正定型为O型婴幼儿标本498例,其中抗-A 304例(61.04%),抗-B 276例(55.42%)。在已检出有抗体的婴幼儿中,76.32%~85.81%的婴幼儿IgM抗体效价仅在原管凝集,高效价者中抗-A例数多于抗-B。结论婴幼儿体内IgM抗-A的产生早于IgM抗-B,且前者效价略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项自身免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表达情况及抗体滴度差异,探讨联合检测自身免疫抗体对AIH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3例AIH患者,7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75例健康体检者分3组进行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ASMA)测定,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抗体(SLA/LP)测定,并对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IH组患者ANA,ASMA和SLA/LP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两组非AIH患者(P<0.05),阳性率分别为ANA(64.4%),ASMA(58.9%)和SLA/LP(27.4%);AIH组患者高滴度(≥1∶320)ANA检出率显著高于两组非AIH患者(P<0.05);3项自身免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AI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2%和97.3%.结论:联合检测3项自身免疫抗体及分析ANA抗体滴度,对AIH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友病的病因学分类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2月至2010年5月陕西医大血液病研究院接诊的500例血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一期法检测凝血因子活性,Bethesda法检测FⅧ、FIX抗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人血浆混合APTT纠正试验,鉴别凝血因子缺乏、同种抗体与自身获得性血友病.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通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分布特点,并探讨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对降低临床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免疫吸附实验技术对本地区2 17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阳性标本采用商品化试剂盒分析抗体特异性,其中的抗-CD36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血小板抗体筛检共检出阳性标本12例,阳性率0.55%(12/2 178),其中男性5例[阳性率0.33%(5/2 178)]、女性7例[阳性率1.06%(7/2 178)];阳性标本中鉴定出抗-HLA-Ⅰ类2例,抗-CD36 1例,其余9例未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其中1例抗-HLA-Ⅰ类PRA阳性率为31.3%(31/99),主要是抗-B15、抗-B35、抗-B40等特异性;另1例抗-HLA-Ⅰ类PRA阳性率为45.5%(45/99),主要是抗-A2、抗-A11、抗-A24、抗-A29、抗-A33、抗-A66、抗-B15、抗-B35等特异性。1例抗-CD36阳性标本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献血者为I型CD36缺失,其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着丝点抗体(ACA)的肝功异常患者中出现的频率、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00例肝功异常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细胞骨架抗体等,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着丝点抗体及其它抗可提取的核抗原(antextractablen2uclearantigens,ENA)抗体。结果 (1)10000例肝功异常患者中,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结果显示抗核抗体阳性,着丝点型的患者为134例,占1.34%。其中滴度1∶100的占35.8%;滴度1∶320的占40.3%;滴度大于等于1∶1000的占23.9%。滴度大于等于1:320的患者再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着丝点抗体均为阳性。部分患者伴有其他核型的抗核抗体以及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2)134例ACA阳性患者,诊断为硬化型肝病的有83例,包括PBC、PBC和AIH重叠症、肝炎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硬化型。诊断为非硬化型肝病的有51例,包括病毒性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丙型肝炎等。抗着丝点抗体高滴度组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滴度组。(3)分析高滴度组(滴度大于等于1∶320)和低滴度组(滴度1∶100)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ACA高滴度组AST/ALT比值明显高于低滴度组,ALB和PA明显低于低滴度组,IgM的含量也高于低滴度组,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病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并不少见,高滴度的抗着丝点抗体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友病A(HA)及获得性HA(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产生情况,探讨Nijmegen法结合APTT纠正试验在FⅧ抑制物检测中的应用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用一期凝固法对42例临床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FⅧ活性检测,进一步采用APTT纠正试验进行筛选,阳性患者用Nijmegen法进行FⅧ抑制物浓度的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均为FⅧ活性减低患者。39例HA患者中有2例存在FⅧ抑制物(5.1%),浓度分别为3.7 BU/m L和83.2 BU/m L。3例非HA患者经APTT纠正试验未能纠正到正常范围,其中2例AHA患者的抑制物浓度分别为3 686 BU/m L和61 BU/m L,另1例SLE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不具有时间依赖性,抑制物浓度仅为0.1 BU/m L。结论 Nijmegen法结合APTT纠正试验检测FⅧ抑制物,方法简便准确,可为FⅧ活性减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