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管置入不同长度在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时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管置入不同长度对肠梗阻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肠梗阻行胃肠减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测量耳垂→鼻尖→剑突的体表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观察组测量耳垂→鼻尖再加发际→剑突的体表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比较两组患者置入胃管后24 h内引流量、腹胀情况及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24 h引流量多于对照组,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腹胀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梗阻胃肠减压时延长胃管置入长度可提高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淑丽  田玉波  王利君  林静  于蓓蓓 《护理研究》2011,25(31):2882-2883
[目的]比较两种胃管置入长度对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的置胃管方法即置入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抽到胃液后进行胃肠减压;实验组在常规置胃管抽到胃液后再增加2cm~5cm或前额发际至肚脐的距离,然后再进行胃肠减压。比较置管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引流量、呕吐的发生率及病情好转后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前3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较常规增加2cm~5cm减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留置胃管对患儿呼吸功能改善影响。方法将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前后对照的方式进行观察,观察组采用术后回监护室立即给予留置胃管进行适时胃肠减压及鼻饲营养液,通过优良的肠内营养,提高患儿的营养,帮助患儿尽快恢复体力,帮助呼吸功能的恢复。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不常规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患儿进食后腹胀、呛咳、呕吐发生率等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留置胃管可降低患儿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患儿的呼吸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缩短监护室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留置胃肠减压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护理干预对留置胃肠减压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114例需留置胃肠减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肠减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良胃管和延长胃管插入长度以及在胃管的顶端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并观察两组留置胃管期间的舒适度、日平均胃内容物引流量、腹胀、胃管堵塞、一次插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留置胃肠减压时的舒适度、一次插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留置胃肠减压时的舒适度,维持有效引流.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胃肠减压时两种胃管置入长度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胃管置入长度对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的置胃管方法即置入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抽到胃液后进行胃肠减压;实验组在常规置胃管抽到胃液后再增加2cm~5cm或前额发际至肚脐的距离,然后再进行胃肠减压。比较置管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引流量、呕吐的发生率及病情好转后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前3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较常规增加2cm~5cm减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间断洗胃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患儿,按入院证的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法,对照组行一次性常规洗胃。观察两组患儿洗胃后48 h内平均呕吐次数及窒息、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48 h内平均呕吐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呕吐致窒息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行留置胃管间断洗胃的方法,可减少呕吐次数,降低呕吐致窒息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不同方法对肠梗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胃肠减压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胃肠减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留置胃管长度延长至55~ 65 cm,并将连接的负压吸引器安置在低于鼻孔平面30~40 cm,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腹胀、腹痛、呕吐明显减轻;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留置胃管时间缩短.结论 实验组的胃肠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择期肝脏手术患者不行胃肠减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择期肝脏手术不置胃肠减压的可行性。方法将92例择期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术前不予留置胃管,无胃肠减压;对照组患者术晨予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进食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前心理负担,术后咽喉疼痛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择期肝脏手术术前无需常规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安全可靠,能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留置胃管法在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行胃肠减压,比较两组病人胃肠减压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减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留置胃管法的胃肠减压效果优于传统留置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应用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150例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直接鼻饲喂养, 观察组患儿给予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吞咽障碍情况、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流奶例数、奶量残留量均低于对照组, 有吸吮动作患儿例数高于对照组;喂奶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应用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能够缩短患儿喂养时间, 提高喂养效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患儿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改良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的测量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新生儿中心实施经口置入胃管的3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8月—2021年4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5例早产儿作为试验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外耳廓中点2倍的距离;将2018年3月—2019年7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耳垂到剑突的距离,比较两组胃管管端到位率、胃肠减压前3 d每日的引流量、呕吐发生率及胃肠减压总时间。结果 试验组经口置入胃管管端到位率为85.81%,对照组为15.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4,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前3 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t=15.78、t=11.06,均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期间呕吐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0.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P=0.008);试验组胃肠减压时间为(6.90±3.57) d,短于对照组的(8.27±3.88)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4,P<0.001)。结论 采用改良的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能有效提高胃管管端到达理想位置的精准度,避免胃管管端位置过浅或过深,并提高胃肠减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负压自然引流在食管癌术后胃肠减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负压引流,观察组术后无负压引流,比较2组术后引流量、康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 d、2 d、3 d的引流量以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负压引流不会影响食管癌术后的胃肠减压效果,且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在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拔除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固定和拔除方式。结果:观察组胃管脱出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胃管脱出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观察胃管插入长度对胃肠减压的效果影响。方法:将72例胃肠减压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插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加鼻尖到剑突的距离再加3~5 cm,对照组插管长度按《基础护理学》鼻饲法中的长度。比较两组插管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插管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可有效防止呕吐,腹胀明显减轻,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在不同方式胃切除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行不同方式胃切除手术后进行胃肠减压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45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9例,胃近端大部切除15例,全胃切除21例,分析患者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胃液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胀情况。结果不同术式胃切除手术后胃肠减压引流胃液量、术后腹胀、留置胃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胃切除术后行胃肠减压应选择高危病例作为减压对象,并且在留置胃管的时间上要合适,以减少或避免术后不适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不同身高成人胃肠减压插入胃管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身高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插入长度,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引流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按实际测量的身高、腹胀程度、年龄等情况均衡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插入胃管的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观察组在X线下将胃管置入胃体下部,标记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观察组身高为150-159 cm、160-169 cm、170-180 cm的成人患者插入胃管的长度分别为(57.80±1.29)cm、(62.38±1.20)cm、(66.10±1.50)cm,与对照组比较,3种身高的患者插入胃管的长度分别延长了(10.84±0.83)cm、(11.08±0.99)cm、(11.34±0.61)cm;观察组24 h引流量较对照组多,腹胀程度较对照组轻,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高为150~159 cm、160~169 cm、170~180 cm的成人患者插入胃管的长度应在传统方法 的基础上分别再延长(10.84±0.83)cm、(11.08±0.99)cm、(11.34±0.61)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DRW型胃管在普外科胃肠减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将2012年1月~7月在我科使用DRW型胃管行胃肠减压的病人25例作为观察组。将2011年1月~12月在我科使用一次性乳胶胃管行胃肠减压的病人28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胃肠减压负压日引流量,堵管例数及咽喉部不适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胃肠减压负压日引流量>200ml例数、堵管例数、咽喉部不适症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使用DRW型胃管行胃肠减压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43例排除需急诊手术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肠梗阻病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按常规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治疗;奥曲肽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醋酸奥曲肽25 μg/h,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10 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引流量和腹部X线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奥曲肽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管拔出时间、胃管引流量、腹部X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有效、安全,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管置入长度对成人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45~55 cm,研究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55~65 cm,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结果研究组引流量、腹胀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普外科手术患者胃管置入的长度比传统概念延长10 cm左右,胃肠减压效果良好,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Bricker’s术)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的必要性。方法选择136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住院号尾号偶数者分为试验组,尾号奇数者分为对照组,各组68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前半小时给予预防性留置胃肠减压,试验组术前不留置胃肠减压,只有患者在术后出现腹胀、恶心,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肠瘘等并发症时留置胃肠减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腹胀、恶心、呕吐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重置胃管率2.94%,对照组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为77.9%。结论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不留置胃肠减压是安全有效的,且更有利于患者的舒适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