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对照组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予针刺结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的方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肩关节活动度(ROM);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肩关节活动度(ROM)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同时加用针刺结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肩峰下滑囊联合盂肱关节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康复科住院脑卒中后肩痛患者45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肩峰下滑囊联合盂肱关节注射治疗,疗程3周。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式Fug l-Meyer运动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分(MBI)及患侧肩关节被动外展、外旋的关节活动度(PROM)测量。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的V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肩关节PROM(外展、外旋)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肩峰下滑囊联合盂肱关节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以对运动疗法起到协同作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疼痛及肩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用肩三针针刺治疗,观察组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P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等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水肿程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肌痉挛恢复情况[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关节活动度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及其波幅),并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VAS评分、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P&l...  相似文献   

5.
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昌民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699-699,736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两个月后治疗组的手功能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能有效缓解肩痛、手肿等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联合电针治疗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关节松动术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予关节松动术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均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进行评分,肩关节疼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法进行评分,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肩关节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疼痛分级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IL-6、TNF-α及N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FMA评分升高(P0.05),肩关节疼痛VAS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对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FMA评分及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程度分级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均有减轻,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减轻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IL-6、TNF-α及N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及NO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电针治疗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减轻肩关节疼痛,降低IL-6、TNF-α及NO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吴珏灿  孟祥博  石焱 《新中医》2015,47(9):193-19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均以脑卒中后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康复疗法。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Fugl-Meyer肩关节活动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Fugl-Meyer评分与ROM均显著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ROM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68%,对照组为64.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电针疗法不仅能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部疼痛程度,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而且在扩大肩关节外展和上举活动范围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针灸组(n=20)。给予对照组康复疗法治疗,针灸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VAS(疼痛)评分、MB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WHOQOL-100(生活质量)评分、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MBI评分、WHOQOL-100评分、FMA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改善,针灸组改善效果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针灸组较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给予针灸方法治疗,可减轻疼痛感,加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促进生活质量提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联合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蜡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测量,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消除手背水肿,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Barthel指数(ADL)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VAS以及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进行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康复效果、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视觉模拟量表(VAS)、关节活动度(ROM)。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中背伸、掌屈、旋前、旋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的疗效及对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9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位一体"针法+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2组疗程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水肿分级、疼痛评分、上肢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肩手关节活动度、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上肢水肿分级和腋静脉、肱静脉、肘正中静脉、桡静脉内径及最大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周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活动度和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拇指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疗效确定,不仅能促进上肢水肿消退,缓解疼痛,提高肩手关节活动度,还能改善上肢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上肢静脉血流、促进静脉回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肩三针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予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2组均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ROM)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PP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均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FMA)评分均上升,SHSS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FMA上升幅度及SHSS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并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上肢FMA与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87%VS 71.87%)(P0.05);两组治疗前上肢FMA与VAS评分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FMA与VAS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肢活动受限情况明显改善,减轻疼痛,促使患者运动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屈曲、外展、外旋、内旋方面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运动功能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手部肿胀程度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缓解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肩关节活动度(ROM)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4.62%(χ~2=3.924,P=0.047)。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321,P=0.020)。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SES总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SES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受治疗的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4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精神状态、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活动度。结果疗前观察组VAS评分、MMSE评分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MMSE评分比对照组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降低疼痛程度,促进精神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偏瘫肩痛患者症状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推拿、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比较2组临床疗效、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均0.05);2组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45/48),对照组为79.2%(38/4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2.1%(1/48),对照组为12.5%(6/4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推拿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偏瘫肩痛患者症状,提高肩关节功能,降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腧穴热敏化艾灸对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疼痛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122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基础组给予抗阻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腧穴热敏化艾灸。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递质水平。结果:实验组上肢、腕部、手部分值均高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后伸、前屈、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高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高于基础组,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水平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联合抗阻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调节疼痛递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