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评价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康中心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8例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输液儿童的主要过敏症状统计中以出现皮肤症状为主。48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生素类36例,占75.00%;其中头孢菌素类20例,占抗生素类药物的55.56%;中成药制剂12例,占25.00%。所有药物不良反应者均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全部药物不良反应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输液儿童的主要过敏症状统计中以出现皮肤症状为主。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中,以抗生素类为主,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为多。对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护理时,要及时停药,除了要对症治疗外,还应立即遵医嘱采用抗过敏性休克等措施,并对患者行心理安抚,争取及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与输液相关护理措施,总结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80例患儿,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对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辅以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期间不良反应,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进行静脉输液的100例儿童,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措施以及进行心理沟通,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输液操作。分别运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及FLACC量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针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输液的依从性。结果通过上述指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进行检测,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对静脉输液的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刘慧芳 《北方药学》2021,(3):160-161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0年5月,入选的300例患儿均于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50例常规组患儿干预方案为常规护理,150例研究组患儿干预方案为综合护理管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共有43例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7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静脉输液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输液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程度、输液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儿家长的投诉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外渗的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儿家长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时的配合程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输液外渗的发生,降低输液不良反应,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急诊输液患者致不良反应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通过输液方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急诊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急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急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急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抗菌药物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急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有助于急诊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0例静脉输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好所占比例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科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探讨如何通过护理手段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6例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患儿使用药物(种类、剂量)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建议。结果 在186例患儿中,36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其中,21例患儿主诉疼痛,10例局部发红,4例婴儿在静脉输液时突然哭闹,1例局部皮肤发白。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以疼痛为主(P<0.01)。结论准确配制药物,合理选择静脉,密切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举措可有效预防儿科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应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李兰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325-326
目的探讨临床小儿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儿科病房以及门诊输液室收住的816例小儿静脉输液患者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明确合理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情况。结果对小儿静脉输液全过程实施合理明确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顺从性以、输液量,减小心理压力,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结论对静脉输液患儿实施合理明确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质量以及护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探讨小儿输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液治疗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患者临床输液治疗过程中,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路径干预在有效的提升护理干预效果及患儿亲属护理满意度,应当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渗出的预防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到12月期间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实施静脉输液治疗中渗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儿输液过程中的渗出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150例急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主要症状、给药途径、给药种类。结果统计结果表明,150例急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共涉及药物不良反应213例次,其中抗生素药物127例次(84.7%),其次是营养药和中药注射液,分别为8例次(5.3%)和6例次(4.0%);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涉及器官(系统)中,皮肤及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最多(67例),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分别为22例和15例。结论急诊输液易发生是药物不良反应,应规范其用药流程,并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患儿输液部位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门诊1~3岁的输液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渗漏肿胀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发生渗漏肿胀为34例,观察组为18例,观察组发生渗漏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满意度为76.50%,观察组为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门诊患儿输液部位渗漏肿胀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万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34-335
目的对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进行干预护理以观察其对针头脱落及漏药等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对需护理的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分别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一般基础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所有患儿的针头脱落情况及漏药情况。结果干预组中无针头脱落者,有3例漏药者占7.5%,停药者1例占2.5%。对照组中有2例针头脱落者,占13.2%,11例漏药者,占28.9%,停药者8例占21.1%。两组结果对照差异明显。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患儿静脉输液中的漏药及针头脱落的情况,避免患儿再次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FLACC评分、Wang-Baker评分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FLACC、Wang-Baker评分和患儿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减轻患儿不适感,避免患儿哭闹和抗拒等情况从而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得到许多患儿及监护人的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采用输液治疗的各类疾病患儿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依从性84.62%高于对照组的64.10%,护理满意度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呼吸急促、皮疹、腹痛、头晕发生率(0、2.56%、0、5.13%)均低于对照组(15.38%、20.21%、17.95%、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输液患儿中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儿依从性,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与护理,为临床治疗即护理白血病患儿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白血病患儿53例,回顾其经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进行输液的应用及导管护理对策。结果对白血病患儿实施PICC置管术并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53例患儿的置管术均成功,完成了所有疗程的化疗,无药物外泄患者出现,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期间实施PICC置管术并进行有效的导管护理,可明显提高化疗质量,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门诊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咳嗽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对照组77.78%(P0.05)。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咳嗽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慢性咳嗽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能使其总有效率提高,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