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兰  石磊 《陕西中医》2014,(10):1440-1441
<正>"胸痹"这一病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历代医家对"胸痹"的解释多种多样,未有定论。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首先提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痹"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湿病也。素问痹论,痿论各成篇。岐伯曰:风寒湿三气集至,合而为痹也。从畀声。必至切。十五部。"就病名而论,中医病名多数按照症状而定,"胸痹"  相似文献   

2.
中医研究院和广东中医学院合编的《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一书,在胸痹条言“胸痹”病名语出《金匮要略》。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及其配套教参书《中医内科学》,在《胸痹》病篇皆云“胸痹”病名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胸痹心痛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名"胸痹"作为病名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言"肺小则少饮……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心痛"作为  相似文献   

4.
心绞痛滴鼻剂治疗胸痹心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心痛作为中医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主要指胸胁刺痛、隐痛、窜痛、灼痛、憋闷痛并伴有心悸者,相当于西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我们应用心绞痛滴鼻剂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心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古文献中没有"冠心病"这一病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将冠心病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心痛"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西山经》,后来的《黄帝内经·灵枢》中又出现了"胸痹"一词。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对胸痹做了专篇论述,"胸痹心痛"与当今之冠心病有对应关系。郑小伟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对冠心病等心系疾病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有关胸痹的症状及病因病机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难经》首次提出真心痛的病名,胸痹病机概括起来不外乎气血痰瘀虚,其中以气、血、痰、瘀在胸痹发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以气血为纲论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虚为气血阴阳虚,实为痰饮、瘀血、气滞。  相似文献   

7.
康广盛教授经验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广盛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笔者作为其研究生 ,有幸跟随老师侍诊三年有余 ,现将先生部分临床经验加以整理 ,以便更多的人能从中获益。1 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一证 ,古已有之。“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心痛”病名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 ,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述和发挥 ,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康师认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疾病谱的变化 ,今日临床所见之胸痹心痛 ,单纯实证或单纯虚证都较为少见 ,多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基本病机。此病主要形成原因有年老体虚 …  相似文献   

8.
考胸痹病名,出自《灵枢》。《本藏》篇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金匮要略》承《灵枢》之说,而又有所发展。《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第三条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第四条云:“胸痹不得卧,心痛  相似文献   

9.
葛洪为晋代著名的医学家、道家、炼丹家,著作《肘后备急方》在学术思想上承前启后,开拓创新,诊治胸痹心痛学术思想受《内经》和仲景学说影响,对后世影响颇深。本文结合晋以前的中医古籍,从病名与临床表现;卒心痛、卒胸痹痛论治;治法特色等方面探讨了葛洪著作《肘后备急方》论治胸痹心痛学术思想,并简述对后世的影响,以期对现代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与西医对其理解存在差异。中医领域中,"头痛"与"头疼"的使用较为混乱,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故查阅《阴阳十一脉灸经》至《中医内科学》的大量医籍,从病名由来、发病部位、起病特点、病名演变4方面进行探讨,得出如下结论:"头痛"作为病名使用,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期已经较为成熟;中医"头痛"的内涵较广,包含西医的"头痛"和"面痛";头痛起病特点各异,伴随症状多样,对于一些特殊的头痛临床当引起重视;"痛"和"疼"有不同的内涵和适用范围,从"头痛"到"头疼"有其特定历史演变过程,"头痛"更适合作为病名。  相似文献   

11.
<正>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导致的血清甘油三酯或胆固醇含量较高的一种疾病,西医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遗传、生活环境有关。中医学没有"高脂血症"的病名,但根据其症状、体征可将高脂血症归属于"痰证"、"瘀证"、"肥胖"、"胸痹"、"眩晕"等病证范畴。谢春光教授是四川省中医院主任  相似文献   

12.
<正>胸痹是以病位和病机合而命名之疾病,主以胸部疼痛为主证,具体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部胀满疼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1]。《灵枢·五邪》篇云:"邪在心,则病心痛"。但胸痹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列于《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专篇详加论述,指出"阳微  相似文献   

13.
胸痹病名,起源于《内经》,详述于仲景,如《灵枢·本藏篇》云:“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但《内经》对胸痹病脉因证治方面的记载,却语焉不详,迨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列“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专篇,才比较完整地论述了胸痹、心痛和短气的证治。仲景论述胸痹病,理法方药具备,堪为后人楷模。但社会在发展,医学在前进,目前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医治疗心病,同治疗其他疾病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古代物质条件的限制,对某些心病病名的概念和实质,常常不够确切,混淆不清。因此有必要进行分析探讨,使中西医病名之间,能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统一概念。现就下列问题,谈谈本人看法。胸痹与心痹胸痹之病名,始见于《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篇》。其主要症状有“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胸背痛”、“不得卧”“心痛彻背,  相似文献   

15.
浅谈胸痹     
一、胸痹的病名早在《内经》即有胸痹的记载,如《灵枢·本脏》篇云:“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痹”,有闭阻不通之意.胸痹是指胸中闭塞不通,轻者满闷不舒,甚者胸痛,痛引于背,喘息咳唾短气等证.盖胸部为清阳所聚,诸阳皆受气于胸中,故又称为清旷之区.若胸阳不足,浊阴上逆,而乘阳位,痹阻气机即致胸痹.  相似文献   

16.
胸痹病名,首见于《内经》,仲景师其意而发挥、补充,创立九方以辨证论治,用药精当,方简效彰,为后世医家治疗开创了先河。笔者现就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塞)急症诊疗规范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急症病名〕胸痹心厥即《灵枢·厥论》之真心痛,类似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胸痹心痛”,取二者之义,统称为胸痹心厥.它因它证它病均不属本规范围.〔诊断标准〕1 病名诊断1.1 临床表现特点①两乳之中,鸠尾之间出现持续性、压榨性及难以忍受的疼痛,休息及含服芳香温通药或硝酸甘油类不易缓解.②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发热、纳呆、呕恶、自汗、烦躁、紫绀、肢沉.严重者伴有倚息不得卧,咳唾粉红色泡沫状痰,濒死感;或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或心悸不宁,脉沉弱或脉微欲绝或促、结、代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古今胸痹病名、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对《金匮要略》胸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古之胸痹多为肺、心病传变,以"阳微阴弦"立论,治以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为主;今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病位在心,以"心脉痹阻"立论,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两者存在明显区别。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古今疾病谱的变化;对疾病认识方法的变化;规范化诊疗及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使然。最后得出对学术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1 概说 拙文的主题是胆心综合征,涉及到脏腑.回医药学在脏腑方面秉承了中医的脏腑学说,但不是全盘照搬囫囵吞枣,有些见解不竞相同.胆心综合征既不是西医病名亦非中医病名.它所涵盖的症状散见于西医的胆囊炎、胆石症、胆息肉、胃炎,以及心脏病的部分症状和中医的胁痛、胃脘痛、胸痹等病的大部分症状.该病累及的主要是心脏、胆囊、胃.故而回医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正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成为WHO公认的首位死亡原因[1]。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痹论》载:"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又如《灵枢·厥病》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而"胸痹"病名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