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0.894%)在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病人200例,I组(100例)注入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安徽振星制药有限公司)13-16ml,Ⅱ组(100例)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AetraZeneca公司,英国)13-16ml,给药后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并用改良Bromage分级评定运动阻滞程度,术中测定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腹部肌肉张力由手术医生评定。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点分布、效果、效果维持时间与盐酸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t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与盐酸罗哌卡因相当。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讨论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在高位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2例,患者均采用颈丛麻醉,注入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1%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完成手术,观察患者情况。结果患者用药后,血压变化幅度<25%,心率变化小,效果较满意。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麻醉行甲状腺手术,对呼吸的干扰小,不影响SpO2,对循环的影响少,相应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少,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Ⅱ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个中心124例择期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15ml.B组注入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结果:不论是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点分布、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长方面,还是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呼吸、肝肾功能等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均表现出良好的作用,与盐酸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唐茂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6)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罗哌卡因麻醉,对2组患者给药前后0.5h的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等进行观察与记录。患者运动阻滞通过Bromage进行评定。通过针刺法对阻滞平面进行测定,对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等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AP、HR及SpO2等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阻滞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最大Bromage评分、麻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维持患者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0.5%盐酸罗哌卡因和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60例下肢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15mL;另一组给予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记录麻醉时生命体征和比较两组麻醉中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的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都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各自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下肢手术时硬膜外腔隙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同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甲磺酸罗哌卡因原料药及注射液中右旋异构体限量检查的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α1-酸糖蛋白手性固定相的Chiral—AGP柱(100mm×4.0mm,5um)色谱柱,6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6.70±0.05)-异丙醇(95:5)为流动相,流速为o.8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分离度为3.15,右旋异构体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518~3.885ug/mL,r=0.9991,检查限量为1.48×10^-8g,精密度RSD为1.76%。结论α1-酸糖蛋白手性固定相可用于甲磺酸罗哌卡因中右旋异构体杂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外科门诊手术中肿胀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25ml+0.1%肾卜腺素0.5ml配制成总量400ml肿胀液,应用于387例外科门诊手术患者,观察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中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2.9分,平均0.8分,术中患者疼痛感觉轻;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2.8分,平均0.6分。所有患者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后均可自由活动。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肿胀麻醉下行外科门诊手术具有快捷、安全、疼痛耐受良好等优点。这一技术可扩大门诊手术范围,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国产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因其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较小,麻醉效果确切,目前较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锁骨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以往通常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颈丛麻醉用于锁骨手术,部分患者麻醉效果欠佳.我科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行颈浅丛加肌间沟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满意,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高龄患者由于生理退变,心血管、肺储备能力较差,寻找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能尽量减少或避免其对循环呼吸功能产生严重干扰的麻醉方法是临床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罗哌卡因是一种与布比卡因化学结构和药理特性相似的新型长效局麻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甲磺酸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下腹部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99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C三个组,每组33例。全部行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药物:A组为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为左旋布比卡因,C组为布比卡因。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不能举腿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在三组患者中时间是最长的、运动恢复时间是最短的,运动阻滞程度是最弱的,与B和C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肌松效果及麻醉质量评分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的阻滞起效、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不如左旋布比卡因及布比卡因,对只需要阻滞感觉,而不希望过度阻滞神经的情况下,甲磺酸罗哌卡因是首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B组),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感觉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时间、起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感觉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时间、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罗哌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中,麻醉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6.
1例42岁女性患者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前心率80次/min,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利罗合剂(2%利多卡因10 ml+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行双侧颈神经丛阻滞麻醉。10 min后患者胸部出现荨麻疹,心率110次/min,血压155/110 mm Hg,随后腹部与下肢均出现荨麻疹,心率125次/min,血压160/100 mm Hg。即刻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5 min后荨麻疹有所减退。又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 mg,5 min后心率95次/min,血压140/90 mm Hg,荨麻疹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作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20mL0.59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和20mL0.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阻滞程度、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生命体征变化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生命体征变化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尺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方面优于盐酸罗哌卡因,但在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以上3种神经以及尺神经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与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8.
高金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35-136
目的讨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中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120例实施乳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0.745%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C组1%利多卡因局麻;观察对比三个组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指标、术后VAS评分。结果A组和B组相比于C组的镇痛效果好,术中的生命体征指标较为稳定,术后VAS评分较好。B组相比A组乳腺肋间神经的阻滞效果得以增强。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乳腺手术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下肢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 ,Ⅰ组 0 .75 %罗哌卡因组 ,Ⅱ组 0 5 %罗哌卡因组 ,每组各 13例。所有病人均选择L1~ 2 、L2~ 3 间隙穿刺 ,向头端置管。麻醉诱导后观察不同起效时间 ,阻滞完善时间 ,以及手术开始前趾、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以及下肢抬举的运动情况并予以记录。同时监测记录SBP、DBP、HR。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间SBP、DBP、HR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病人间的起效时间、趾动和下肢抬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间阻滞完善的时间、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运动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Ⅰ组诱导后的 15、2 0、2 5、30minSBP、DBP与基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R和基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Ⅱ组诱导后的 2 0、2 5、30minSBP、DBP与基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R和基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下肢手术时 ,要求保留运动功能 ;需要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时 ;最好选用 0 .5 %罗哌卡因 ,不要求保留运动功能 ;急诊手术时 ;可以选用 0 .75 %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方面 ,两者的应用均可无顾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4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患者能够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