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到蜂针治疗组和针刺加拔罐加,TDP对照组,隔日治疗1次,以10次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蜂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蜂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利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的优越性。方法:将5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治疗组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针刺和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扎尼定进行治疗;2组治疗均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8个疗程后,进行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以及2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且优于替扎尼定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9,(11):2416-2418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符合诊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揿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采用简化MiGill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以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1. 8%,优于对照组的41. 9%(P 0. 001)。两组PRI、VAS、PPI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 0. 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01)。结论:揿针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具有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铍针加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铍针加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加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筋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筋针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激光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是一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刃针和干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脱落2例)和研究组(36例,脱落3例)。研究组应用刃针干预治疗,对照组运用干针干预治疗,治疗点均为双侧MTrP3、MTrP5共四个激痛点。结果 ⑴刃针组总有效率90.9%,干针组总有效率88.2%,刃针组VAS评分、McGill疼痛积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干针组(P<0.05)。即刻疗效上刃针组的颈椎活动度改善及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增大程度明显优于干针组。总疗程结束后刃针组左侧MTrP3疼痛值极差较干针组显著增大(P<0.05),其他激痛点疼痛值极差无明显差别(P>0.05)。刃针组颈椎活动度改善程度较干针组无显著差异(P>0.05)。⑵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McGill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颈椎活动度改善,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增大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刃针组总有效率90.9%,干针组总有效率88.2%,刃针组VAS评分、McG...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针刀用于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行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相关指标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热敏灸和针刺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条灸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产生热敏效应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电磁波照射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治疗1疗程和2疗程后,应用Mc Gill简化量表和计算VAS加权值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对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治疗完成2个月后,随访了解其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疗程后和2疗程后,Mc Gill简化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计算VAS加权值热敏灸组痊愈率55.6%,高于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法和针刺法均是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热敏灸法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短期内治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针刺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针刀激痛点(Trigger point,TrPs)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TrPs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RMDQ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对照组为75.56%(34/4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TrPs能明显缓解颈肩MPS患者的不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7):956-957
目的:比较刃针与毫针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肩MPS患者,按照随机分派,单盲对照分配至刃针组和毫针组各30例,在治疗开始前,1个疗程结束后,2个疗程结束后3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VAS评分,临床疗效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刃针组VAS评分低于毫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毫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疗法可快速缓解MPS的疼痛症状,提高有效率,效果优于毫针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概况,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肌筋膜疼痛征疗效评定方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用于肌筋膜疼痛征疗效评定方法较多,疼痛强度方面的评定主要有单维度疼痛评估疼痛量表以及疼痛强度评定的辅助检查,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痛阈测定、表面肌电图、红外热像图及肌电阻测量仪测定;综合疼痛强度及性质的多维度评定方法多用McGill疼痛问卷法,此外健康状况评定多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论:深入研究各种评定方法的优缺点及其临床应用,让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建立规范化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评定方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拇指推、按、拨络手法配合TDP物理治疗冈下肌筋膜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冈下肌筋膜痛门诊患者随机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拇指推、按、拨络手法配合TDP治疗仪物理治疗;对照组A仅用拇指推、按、拨络手法,对照组B采用TDP治疗仪物理治疗,参照宣氏评定标准对比分析三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和B(P〈0.05)。结论:拇指推、按、拨络手法配合TDP治疗仪物理治疗能有效提高冈下肌筋膜痛的临床疗效,安全简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梁晓东  岳樊林 《光明中医》2010,25(5):823-823
<正>肌筋膜痛综合征是引起颈肩部,腰背部及关节周围慢性疼痛诸病症的统称,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针刀疗法治疗本病150例,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经筋理论源起于内经时代,是古代医家对反复出现在筋肉组织之上的常见劳损痛点及其扩延现象进行的朴素总结和概括。肌筋膜激痛点理论最早在1942年提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肌肉和筋膜。而基于经筋理论的结筋病灶点与激痛点无论在基础理论、形成机理角度,还是在检查、分布分类、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必要对二种"点"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发现能使古今贯串、中西结合的"点",借以推动现代针灸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筋膜链推拿手法对腰椎管狭窄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已完成本研究治疗疗程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肌筋膜链推拿手法结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并统计分析治疗前、治疗24周后椎体间活动度、椎体间冠状面活动度、椎体间相对位移、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椎体间活动度、椎体间冠状面活动度、椎体间相对位移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椎体间活动度、椎体间冠状面活动度、椎体间相对位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OD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筋膜链理论运用推拿手法可稳定腰椎基本结构,纠正病变椎体微循环,清除神经血管水肿,相对扩大狭窄的椎管,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目的。  相似文献   

16.
马志红  白玉  付爱玲 《新中医》2022,54(17):215-219
目的:观察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灸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部核心肌疼痛侧表面肌电特征、腰椎功能及疼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64.58%(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竖脊肌、多裂肌力-位移距离(FDD)水平和髂肋肌、最长肌、多裂肌疼痛侧中位频率(M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部核心肌疼痛侧表面肌电特征和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中医火灸塌渍法治疗肌筋膜痛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252例应用火灸塌渍法治疗的肌筋膜痛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出现烧烫伤、虚脱、晕厥等意外。痊愈31例,显效122例,有效78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1.66%;轻度皮肤过敏3例。结论:中医火灸塌渍治疗对于肌筋膜痛症是有效的,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恒古骨伤愈合剂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并从抗炎角度初步探索其缓解慢性疼痛的药理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设立分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恒古骨伤愈合剂低、中、高剂量组(0.66、1.31、2.63 mL·kg-1),塞来昔布组(21 mg·kg-1),通过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MPS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和塞来昔布,SMALGO爪压力测痛仪检测大鼠激痛点压痛阈值,Von-Frey针和丙酮刺激法分别检测足底机械痛敏阈值和冷痛敏刺激反应;模型8周和10周,肌电图仪测定激痛点自发放电状态及抽搐反应;CatWalk步态分析仪检测大鼠步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及激痛点中P物质(SP)、缓激肽(BK)、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PS大鼠激痛点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p)-IκBα、NF-κB p65、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激痛点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PQ)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4.4%和77.8%,对照组分别为80.6%和30.6%。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PQ量表各项评分(PRI、PPI及VAS)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PQ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是一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