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学对于肥胖症的认识基本趋同,即体现在脾与痰湿的相互关系上,而中医药的疗效往往体现在临证上的细微之处。文章指出,在临证中运用体质学说以及红外热像仪客观化、可视化的特点,结合辨证辨病治疗肥胖症,可以提高临证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中医学辨证论治发展的历程,认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中医辨证论治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中医学只有与基因组学结合,用基因多态性,即基因变异图谱,才能揭示中医"证"的内涵和客观化的标准.并应随着基因组的发展,采用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技术探索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以此来发展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实现中医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医诊病之难,难在证之万辨。方随证转,首先辨证准确是进一步运用合适方药来提高疗效的重要前提。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因其与中医证素辨证同样具有辨病位和病性的特点,曾被寄望为"中医的CT",其已逐渐被证实与中医经络腧穴及某些疾病的证候演变规律存在相关性。本文认为中医证素辨证原理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相结合得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在中医思维、诊断要点、疗效评价三方面存在共通点。在此基础上,两者的优缺互补将辅助中医关键病位直观化、抽象病性可视化、隐匿病证显现化,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更趋于客观、精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历代医家及医学文献,经分析鼻鼽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认为辨证与辨病在本病诊断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过于依靠医生的主观判断的问题,如何使辨证客观化及规范化是中医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创、安全性高和无侵入性的检验技术可以对围绝经期患者进行全面的定量(温度)与定位分析,从而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针灸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借助红外热成像图的优势探索针刺对该病红外热成像的影响,从红外热成像图表现的特异性探索围绝经期作用机制,促进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的可视化、客观化与针灸影像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提出继承传统中医学、发展现代中医学的关键是要创新与完善现代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除了必须发展微观辨证,实行整体辨证、局部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以外,还必须发展辨病论治,实行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辨病论治有利于对疾病的性质与预后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辨病论治应根据病情实行阶段论治,注意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无论是辨病论治,还是辨证论治,都必须整体辨证、局部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都必须坚持整体观念、系统思维、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失眠中医药期刊文献的内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黄鹂  杨小波 《新中医》2010,(2):111-113
目的:掌握中医药期刊文献中对顽固性失眠的诊治认识。方法:检索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对中医学辨治顽固性失眠的专业认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系统分析目标文献93篇,多数文献未涉及顽固失眠的界定或描述不规范,对现代医学疾病范畴及诊断不够重视,辨治方式以辨病思维、辨证思维为主,辨病思维以辨病机为主,辨病、辨证结果与一般失眠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医学对顽固性失眠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但顽固性失眠的范畴、内涵、中医学对其认识的独特性尚待突出,中医辨病与辨证的异同、关系等亟需规范。  相似文献   

8.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源流的梳理 ,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 ,以及辨病论治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医辨病论治的误区 ,明确了中医学辨病论治的内涵及其与辨证论治之间的关系 ,强调了中医学辨病与辨证结合决非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辨病论治是中医学诊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悠远的历史,中医学历来主张辨病,辨病与辨证一直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只有病证结合才能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病下辨证论     
中医学是世界上迄今作为一个体系能够保留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其内涵不断发展和完善。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之一。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也一直是中医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深入探讨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助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笔者现追溯中医诊治及辨病、辨证的历史,结合现代医学,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提出“病下辨证”理论,希望有助于中医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辨病论治在肾脏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都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方法,是中医的精华,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医诊断治疗学的发展。然而,由于一些医家对辨证论治的片面强调使人们忽视辨病论治的发展.将中医学术带人只辨证不辨病的思想误区。随着医学的发展.不难看出辨证论治亦有其局限之所、不足之处。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以辨病为基础.在辨病的基础上病证合参。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断方法技术的客观化研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经阶段。证素辨证学中病位、病性、"证候-证素"积分等概念的提出,促进了中医诊断学走向数字化发展。状态辨识理论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对人体状态要素的客观、全面、动态的中医评估体系,使得中医诊断学逐步走向客观化。提出围绕要素阈值、一(少)元论、伴随表征的共同指向、三因制宜、重视"辨病"、重视"主症""重症"、重视"辨病机"七条规则,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加以转化实现,从而提升中医诊断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基于临床实践,总结导师周仲瑛教授诊治疑难杂病的学术思想及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以"癌毒"为主线,探讨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辨证要点.认为肝癌辨证需注意辨病期早中晚、辨癌毒性质、辨正虚类别、辨病变脏腑、辨危急险症.精准仔细的辨证有益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可是,辨证施治曾经受到过种种冲击。特别是在辨证与辨病的关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辨证施治的可重复性等方面,还有些需要澄清的问题。事实上,作为一种科学技术,辨证施治和辨病施治这些医学模式也是在发展变化之中的,决不是静止不变的。中医辨病施治  相似文献   

15.
红外成像技术作为人体热态(温度)测量的客观化指标,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进入医学领域,中医导引这一古老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及治病防病手段,自产生发展至今,在客观化、定量分析方面缺乏相应监测指标,而红外成像技术以其无害、无损、高清晰度、高精确度与可视化等优势,逐渐被中医学者研究应用,如何将红外成像技术引入中医导引运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14-515
随着西医与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古已有之的中医辨病与辨证关系受到冲击。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特点的阐述分析,认识到中医辨病的缺陷。在肯定中医病证结合的基础上,医者需探索辨病与辨证新模式,即辨"西医病"与辨"中医证"。这不仅是弥补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不足,优势互补,促进其各自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现代医疗水平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针灸学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灸学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针灸学尤其是中国针灸学的发展趋势是全世界针灸同仁共同关心的课题。我们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灸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进展状况,预计21世纪中国针灸学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知识和技术的结合将在更高水平上形成新的医学诊断模式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是公认的中西医结合的好形式,目前这种结合还处在“拼盘”阶段。随着四诊客观化、微观辨证、病与证的关系及病证计算机辅助诊断等研究的发展,用中医整体理论为指导的、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于一体的、病证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医学模式已经逐步向以维护健康为核心医学模式转变,健康体检成为疾病的预警与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伏邪理论作为中医病因学的重要内容,揭示了疾病的病因及病变规律,为疾病早期筛查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检查出潜藏于人体的"伏而未发"的病邪,是一种具有疾病早期筛查作用,将中医致病因素客观化可视化的有效体检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对于疾病的系统认识和辨病论治理论的提出源远流长。论述辨病理论的源流和辨病与辨证之间的关系 ,认为在 2 1世纪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中医辨病理论 ,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 ,进而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认为识病、辨病为中医诊疗之原始,辨病施治、专方专药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医学临床诊疗活动的完整模式和固有特色。目前出现的轻辨病重辨证的倾向,割裂了完整的中医诊疗体系,制约了中医诊疗能力的发展,导致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退化。只有病证并重,相互补充,才能取长补短,使中医学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