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六神祛腐汤外敷联合先锋霉素珠链治疗手部慢性骨髓炎疗效及对患者疼痛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手部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先锋霉素珠链治疗,研究组44例给予六神祛腐汤外敷联合先锋霉素珠链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血清CRP、ESR、NF-κB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且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血清CRP、ESR、NF-κ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 05),且研究组血清CRP、ESR、NF-κB水平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六神祛腐汤外敷联合先锋霉素珠链治疗手部慢性骨髓炎能明显减轻疼痛,疗效显著,机制可能与明显降低血清CRP、ESR、NF-κ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肺活血中药辅助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瘀阻肺证临床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AECOPD痰瘀阻肺证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舒利迭单用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肺活血中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炎性细胞因子及NF-κB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预计值、FEV1/FVC、PaO_2、PaCO_2及SaO_2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s-CRP、IL-10、TNF-α及NF-κB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清肺活血中药辅助舒利迭治疗AECOPD痰瘀阻肺证可有效减轻相关症状体征,提高肺部通气功能,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并有助于调节NF-κB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肺活血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血清GMCSF、NF-κB、LT-B4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性治疗的同时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肺活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GM-CSF、NF-κB、LT-B4变化及临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血清GM-CSF、NF-κB、LT-B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升高(P0.05),血清GMCSF、NF-κB、LT-B4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血清GM-CSF、NF-κB、LT-B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8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活血胶囊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血清GM-CSF、NF-κB、LT-B4等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心镇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疗效及对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88例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以佐匹克隆治疗,研究组44例予以清心镇肝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多导睡眠图及血清NF-κB、BDNF、5-HT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降低,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时间均明显延长,睡眠效率明显升高,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均明显缩短,血清NF-κB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5-HT、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心镇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可能与调节血清NF-κB、BDNF、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清化止泻方治疗脾胃湿热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 (MyD88)/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脾胃湿热型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匹维溴铵片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化止泻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以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MyD88、NF-κB p65表达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 0%(48/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TLR4、MyD88、NF-κB p65表达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 清化止泻方可能通过调控血清TLR4、MyD88、NF-κB p65表达,降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来改善脾胃湿热型IBS-D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320例脓毒性休克(S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I)、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治疗后两组LVSWI、LVEF、C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LVESI、LVED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PBMC中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提高SS患者心脏射血功能、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其心功能,并且能减轻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补肾活血方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核因子-κB (NF-κB)通路的干预影响。方法收集60例KOA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补肾活血中药;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NF-κB信号通路指标(p50、p65、TAK1、IκBα)的含量及相关炎性因子IL-1、TNF-α、IL-10的变化。采用VAS疼痛评分和WOMAC评价指标评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NF-κB信号通路指标(包括p50、p65、TAK1、IκB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的更加明显(P 0. 05); 2组的VAS疼痛评分以及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肾活血方对NF-κB信号通路机制产生了抑制作用,抑制p50、p65、TAK1、IκBα等指标水平表达,降低了炎症反应表达,从而减轻患膝关节疼痛,进而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及血液中炎性指标NF-κB、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梗阻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胆总管梗阻未合并急性胆囊炎及胆管扩张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ERCP术治疗,监测胆管梗阻解除前后血液及胆汁中NF-κB、PCT水平变化,超声观察胆囊变化及胆囊壁厚度。结果对照组治疗当天胆汁及血液中NF-κB及PCT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治疗当天胆汁中NF-κB及PCT水平和治疗前血液中NF-κB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3 d后均较治疗当天明显降低(P均0. 05),治疗7 d后均明显低于治疗3 d后(P均0. 05),治疗7 d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胆囊体积及张力均正常,胆囊壁光滑完整,胆汁清亮,呈黄色,胆囊壁厚度(2. 72±0. 21) mm。治疗组治疗前胆囊体积增大,张力增高,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厚度(6. 21±0. 45) mm;治疗3 d后,胆囊缩小,胆囊壁逐渐变光滑,胆囊壁厚度(5. 08±0. 38) mm,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7 d后,胆囊壁厚度(3. 76±0. 35) mm,明显较治疗3 d后变薄(P 0. 05)。结论通过监测NF-κB、PCT的变化证实ERCP术能减轻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阳和汤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阳虚寒凝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阳虚寒凝证DPN患者随机分成血栓通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血栓通组在常规降糖、营养神经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滴,联合组在血栓通组基础上给予阳和汤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2组患者腓总神经、胫前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取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治疗2周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血栓通组仅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SNCV明显加快(P均0. 05),而联合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均明显加快(P均0. 05),且均明显快于血栓通组(P均0. 05)。治疗2周后,2组TCSS评分及血清IL-6、NF-κB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血栓通组(P均0. 05)。血栓通组和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 11%和88. 89%,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栓通组(P 0. 05)。结论阳和汤联合血栓通治疗阳虚寒凝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神经炎症反应,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附温阳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对心室重构、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芪附温阳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室重构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径(LVSED)、左室舒张末径(LVDED)]、血清学指标(NT-pro BNP、AngⅡ、NF-κB)、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LVSED、LVDED水平、血清NT-pro BNP、AngⅡ、NF-κB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 05),SV、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芪附温阳汤能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心室重构,降低炎症水平,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激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及哮喘缓解期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组蛋白乙酰化酶(HA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核因子-κB(NF-κB)及血清IL-17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吸入激素前,用Western-blot法检测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24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外周血PBMC中HAT、HDAC、NF-κB蛋白表达量,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吸入舒利迭50/250μg(沙美特罗50μg,氟替卡松250μg),连用3个月后,再次检测HAT、HDAC、NF-κB蛋白表达量及IL-17水平。结果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后,哮喘组血液中HAT、HDAC、NF-κB及IL-17变化的差值均比COPD组更大(P均0.05)。结论吸入舒利迭后,COPD患者HDAC反应较哮喘患者迟钝,说明COPD患者可能存在激素抵抗,提高HDAC的含量及活性可以为激素治疗COPD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清心解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CXC型趋化因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 Toll样受体(TLRs)/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3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心解瘀方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CXC型趋化因子[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CXCL12、CXCL16]、TLRs/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Toll样受体2 (TLR2)、TLR4、NF-κB、MyD88]水平。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CO、SV、CI、LVE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CXCL10、CXCL12、CXCL1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TLR2、TLR4、NF-κB阳性表达率、MyD88平均荧光强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采用清心解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改善CXC型趋化因子水平,抑制CD14+PBMC TLRs/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大黄散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的影响。方法将首诊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10mg/周口服;实验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口服联合复方大黄散外敷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DSA28评分,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及RANKL、OPG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DAS28评分及血清CRP、ESR、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 05),且实验组VAS评分、DAS28评分及血清CRP、ES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RANK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 05),对照组患者RANKL水平和2组患者CCP、OPG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 0. 05)。结论复方大黄散外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控制关节炎症,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并能降低血清RANKL水平,有一定预防骨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探讨养心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CHD并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效果及对心室重构、外周血NF-κB、s ST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接收的28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养心定喘汤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室重构相关指标、NF-κB与s ST2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后SV及LVE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LVSED及LVDED指标则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后NF-κB及s ST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对CHD并气虚血瘀型的心力衰竭采用养心定喘汤辨证辅助西药治疗的方法,效果相对较好,患者心室重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NF-κB及s ST2水平均有效降低,利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心肌损害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静滴,疗程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7天心肌酶阳性率和含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心电图情况,记录2组患儿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第3天、第7天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阳性率和含量及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第3天、第7天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QRS低电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联合参麦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心肌损害患儿心肌酶含量,改善心电图,缩短住院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挤压综合征的效果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挤压组、补液组、炎琥宁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应用挤压平台进行造模,挤压质量设为5 kg,挤压时间设定为16 h。解压后即刻,炎琥宁组通过尾静脉注射0.2%炎琥宁注射液5 mL/kg,补液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解压12 h后取血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钾离子(K~+)、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水平,取肾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挤压组大鼠血清BUN、Cr、K~+和IL-1β、IL-6、NF-κ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补液组及炎琥宁组血清BUN、Cr、IL-1β、IL-6水平和炎琥宁组NF-κB、K~+水平均明显低于挤压组(P均0.05),且炎琥宁组血清BUN、Cr、IL-1β、IL-6、NF-κB水平均明显低于补液组(P均0.05)。挤压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补液组及炎琥宁组明显低于挤压组(P0.05),且炎琥宁组明显低于补液组(P0.05)。结论炎琥宁可改善挤压综合征大鼠肾功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颗粒对食管癌、胃癌患者肿瘤组织细胞周期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76例食管癌、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服药组服用扶正抑瘤颗粒15日后,与对照组分别采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周期、凋亡率和NF-κB水平。结果:服药组较对照组NF-κB水平明显升高(P<0.05);肿瘤细胞G0/G1期比率明显升高(P<0.05),S期比率明显降低(P<0.05)。同时,服药组癌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现象,其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扶正抑瘤颗粒可提高肿瘤细胞NF-κB的表达,阻滞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9,(11)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阿霉素建立大鼠心肌损伤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5 mg/kg阿霉素)及参麦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0.1、0.3、1 g/kg)。心脏超声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功能,血清生化学检测心肌相关酶(AST、LDH、CK-MB),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组织匀浆中IL-6、IL-10、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内NF-κB、p-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注射液组大鼠心率、心搏出量、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心肌酶(AST、LDH、CK-MB)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5,P0.01),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拮抗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炎症通路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温中消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NF-κB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中消疡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NF-κB及TNF-α水平,并记录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TNF-α、NF-κB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中消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显著,同时可明显降低NF-κB及TNF-α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抗凝、调脂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住院时间、脑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住院期间,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3. 33%)明显高于对照组(72. 4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组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6. 67%)明显低于对症组(17. 2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症组患者(P 0. 05);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NT-pro BNP、hs-CP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