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和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嗅觉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了PD、VP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分别进行嗅觉检查,包括图片识别试验,气味感知阈值测定,气味识别试验气味再认记忆试验。比较各组嗅觉障碍的差异。结果:PD组的气味感知阈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34,P〈0.05),PD患者存在气味感知障碍;PD组在图片介导的气味识别试验中确认的气味数目与对照组相比(t=6.58,P〈0.05),PD患者存在气味识别障碍;PD组与正常对照组气味再认记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D患者存在气味再认记忆障碍。VP组气味感知阈值、气味识别、气味再认记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VP组患者不存在嗅觉障碍。结论:嗅觉功能检查在PD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价值。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嗅觉功能完好,嗅觉功能检测也可作为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相鉴别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斑块来明确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47例病人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同时做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 IMT值及硬化斑块。结果 :(1 )冠状动脉 1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与 0支病变组比较 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 .0 0 1 ) ,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与 1支病变组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MT值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2 )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 IMT值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5、0 .63 (P<0 .0 1 )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 IMT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8、0 .61 (P <0 .0 1 )。结论 :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颈动脉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 ,可间接地反映冠状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2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82例非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检测,分别测量颈动脉血管内径、内一中膜厚度、观察斑块大小形态,记录其数目,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进行测量.结果 观察组82例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2例(87.8%).对照组斑块检出者16例(19.5%).观察组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15例(18.29%),对照组颈动脉狭窄检出3例(3.67%),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有重要价值,对无症状的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监测有重大意义,能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 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鉴别其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对治疗的反应。材料和方法:32例迟发PD老年患者和45例VP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脑M RI检查,并根据统一帕金森病等级量表(U PD R S)Ⅱ、Ⅲ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与VP患者相比,PD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早,病程更长。几乎所有PD患者对多巴胺治疗反应良好,而仅有29%的VP患者对多巴胺治疗有反应。在V P患者中更常见到血管危险因素、姿势性震颤、步态异常和下肢多见的锥体束征,93%…  相似文献   

5.
庄丽  刘艾  曲延顺 《农垦医学》2008,30(2):88-91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及颅内动脉进行脑梗塞高危人群防治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112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塞住院患者,另外选择58例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各组CDFI及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CD检查结果:TCD对脑部血流供应不足的脑梗塞诊断有较明显优势.TCD对单支动脉狭窄所致脑梗塞也能早期进行诊断.CDFI检查结果:在TCD显示PI及RI增高,尤其是颅内动脉多处血流速度下降的病例当中,CDFI常表现为颈总动脉IMT增厚、粗糙且多伴有多发粥样斑块形成,两者有高度相关.结论:CDFI与TCD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对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客观的分析,对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 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VP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诊断为VP与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 检查结果及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P患者静止性震颤相对PD较少(36%),肌强直-运动迟缓(92.9%),步态异常(78.6%)明显.多伴有锥体束征(64.3%)及智能障碍(46.4%).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及皮层下白质多发腔梗.VP患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明显差于PD组,但部分患者有效.结论 VP是独立于PD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及头颅MRI表现方面同PD存在一定差异.左旋多巴替代疗法结合脑血管病治疗措施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CDFl)在颈动脉硬化狭窄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87例住院和门诊患者的颈动脉和100例正常人的颈动脉,共314支血管,应用超声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CDFI显示136支颈总或/和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97支伴有斑块形成,31支管腔狭窄,程度约40%~95%,平均为76%,1例颈内动脉闭塞,238支颈动脉正常.结论 超声检查在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病变方面可作为一种优良的观测手段,并且能准确地判定颈动脉硬化程度和管腔狭窄程度及狭窄位置,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也能用作治疗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1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均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超声下斑块厚度、分布、类型、狭窄程度,并根据既往是否发生脑血管意外分为脑血管意外组(n=36)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组(n=55),比较两组软斑、硬斑、混合斑比例。结果:91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斑块,检出率为100%,斑块以多发性为主,斑块分布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且多受累两侧;斑块类型:软斑38个,硬斑53个,混合斑39个;狭窄程度:完全闭塞2例,中重度狭窄4例,轻度狭窄85例;脑血管意外组软斑比例、混合斑比例高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组,硬斑比例低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组(P <0.05)。结论:斑块稳定性与血管类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性和重复性优点,可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斑块形成,并可根据斑块回声和均质性评估斑块稳定性,为疾病早期诊治提供有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不同程度与高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动脉狭窄程度分轻、中、重度三组,并按斑块类型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分别比较它们之间的高半胱氨酸水平。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组别之间的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其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100例,分别接受CT头颈部成像、颈动脉超声,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作为“金标准”。分析CT头颈部成像、颈动脉超声及联合诊断的脑部病变部位、改良Hoehn-Yahr分期、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类型阳性率并计算诊断价值。结果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方法判断改良Hoehn-Yahr分期0期、1期、2期、3期、4期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联合诊断、颈动脉超声、头颈部CT。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脑部病变部位皮质下白质、基底核、丘脑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动脉斑块类型脂质型、纤维型、钙化型、脂质纤维型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明显提升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诊断价值,具体表现在能明确病变位置、颈动脉狭窄程度、疾病分期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sonography,TCD)联合应用在诊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前分别行CDFI、TCD检查,其中37例经脑血管造影确定为颈内动脉(ICA)单、双侧狭窄或闭塞,48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以DSA为标准,计算CDFI、TCD及二者联合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单用CDFI诊断符合率为93.1%(190/204)、单用TCD为96.2%(1275/1326),二者联合检测CDFI诊断符合率为96.6%(197/204)、TCD为98.4%(1305/1326)。结论CDFI和TCD的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各检测指标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各参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CDFI各检测指标与TCD各参数值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时完善了CDFI及TCD检查。首先将118例患者分为有、无斑块两组行成组t检验,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无与TCD参数值间的相关性;另将研究对象分为无斑块组、单侧斑块组和双侧斑块组,对3组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探讨斑块数量与TCD参数值间的相关性;并将斑块组分为硬斑组、软斑组和混合斑组3个亚组,亦对该3组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探讨斑块性质与TCD参数值间的相关性;最后对左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TCD参数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分析IMT与TCD参数值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无斑块组相比,斑块组的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及基底动脉(BA)的PI、RI、S/D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p、Vd、Vm无统计学差异。斑块数量、斑块性质、IMT与TCD参数值无相关性。结论除有无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功能彩超(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DFI和TCD常规检测,其中42例患者(84支动脉)确定为单侧或双侧ICA狭窄或闭塞,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测证实。详细检测记录ICA近段(分叉水平上方1.0~1.5 cm)、ICA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PSVst、PSVdis、PSVpro)、狭窄段的平均流速(MFVst),与狭窄远段的流速比值(PSVst/PSVdis、PSVst/PSVpro)。将CDFI、TCD及二者综合诊断结果分别与脑血管造影(DSA)对比分析。结果 DSA检测结果中本组84支颈内动脉27支正常(32.14%),轻度狭窄14支(16.67%),中重度狭窄20支(23.81%),闭塞23支(27.38%);轻度至闭塞患者中PSVst、MFVst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42例患者84支颈血管CDFI与DSA完全符合81支,假阳性1支,假阴性2支,准确率为96.4%,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6.0%。TCD与DSA完全符合82支,假阳性1支,假阴性1支,准确率为97.6%,敏感性为98.4%,特异性为95.0%。二者综合结果确定狭窄35支,闭塞23支,正常28支,与DSA符合率为98.8%(83/84)。结论 CDFI和TCD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对重度ICA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综合检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精索静脉曲张(Vc)的诊断及其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对拟诊为Vc的患者41例行二维超声及CDFI检查,根据返流情况将患者分为有返流组及无返流组,诊断结果与手术对照,并将患侧与健侧作比较。结果:在平静呼吸时,两组间扩张静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乏氏试验时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返流组内径大于无返流组;平静呼吸及乏氏试验时患侧精索静脉内径均大于健侧(P<0.05)。与手术结果比较,CDFI对Vc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DFI是诊断Vc的重要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单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144例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 高血压病时脑血和血充速度、血流频谱及脉动指数(PI)可发生变化: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脑血流速度增加和PI值升高为主;②频谱形态异常,包括峰间距增大或缩小,收缩峰高尖或圆钝,P2〉P1,伴有异常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6.
经颅多谱勒和脑电图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颅多谱勒 (TCD)与脑电图 (EEG)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4例临床诊断为偏头痛患儿和45例对照组分别进行TCD与EEG检测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 4例偏头痛患儿TCD异常 3 8例 ,异常率为 70 .3 7%。同龄对照组 45例 ,异常 3例 ,异常率为 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例组EEG异常 2 0例占 3 7.0 4% ,对照组EEG结果全部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TCD与EEG相结合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和选择用药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结核性脑膜炎(TB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106例确诊为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早期)、Ⅱ期(中期)、Ⅲ期(晚期)患者分别为33例、48例、2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CD、MRI检查,TCD检查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搏动指数(PI),MRI扫描检查病变情况,计算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评估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TCD检查结果显示,早期患者Vm、Vs、及PI均显著低于中晚期患者而Vd高于中晚期患者(P<0.05)。MRI扫描检查结果显示早期患者中脑部异常17例,其中脑实质结核12例、脑梗死3例、脑膜增厚2例;早晚期中脑部异常56例,其中脑实质结核29例、脑梗死17例、脑膜增厚及强化16例、脑水肿5例、脑积水14例,且脑梗死合并脑膜强化、合并脑积水、合并脑实质结核各5、6、2例,脑积水合并脑膜强化、合并脑实质结核各5、3例,脑实质结核合并脑膜强化4例。TCD联合MRI检查对TBM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89.62%,显著高于MRI单一检查的总体阳性检出率(68.87%,P<0.05);TCD联合MRI检查各分期检出率显著高于MRI单一检查(P<0.05),且TCD联合MRI检查与MRI单一检查各分期之间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可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情进行良好诊断,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大鼠模型苍白球腹侧核 (ventralpallidum ,VP)毁损后对旋转行为变化及对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 6 羟基多巴 ( 6 hydroxydopamine ,6 OH DA)毁损左侧黑质致密部 (substantianigra ,parscompacta ,SNc)和中脑腹侧被盖 (ventraltegmentalarea ,VTA)以建立PD大鼠模型 ,采用微电极毁损其VP ,观察实验动物旋转行为变化 ,并用NADPH黄递酶 (reducedformofnicotinamide edeninedinucleotidephos phatediaphorase ,NADPH d)组织化学染色显示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VP毁损后PD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 (P <0 .0 5 ) ,纹状体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亦有增加 (P <0 .0 5 )。结论 :VP毁损后 ,PD大鼠旋转行为的减少可能与VP异常放电受抑制有关 ,同时NO的增加又加重了对VP的毒性损伤 ,从而加强了对VP异常放电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的心脏形态、心脑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脑电图 (EEG)、经颅多普勒 (TCD)技术进行检查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CDFI、EEG、TCD异常率分别为82 .1% (6 9/84)、70 .2 % (5 9/84)、88.6 % (70 /79)。结论 本病同时存在心脏形态、心脑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CDFI、EEG、TCD检查对发现甲亢所致的心脏、脑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婉  郭骅 《海南医学》2011,22(2):105-106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诊断为PCI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查,并选择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BAEP检查.结果 BAEP异常率为62%,且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内耳型5例,脑干型49例,混合型8例.TCD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