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急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片状高密度影4例,冠状位呈条带状或梭形高密度影;V形高密度影2例;Y形高密度影4例;1例片状高密度影与Y形高密度影同时并存。结论急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影像颇具特征性,但须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幕钙化、小脑幕广基脑膜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特征。结果:12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7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5例,CT表现为小脑幕区的片状或扇形影2例、新月状高密度影1例;对称或不对称的U或Y形高密度灶2例。本组中误诊5例,其中3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误诊为正常大脑镰钙化。结论:小脑幕、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多平面重建及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志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240-1241,1244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的CT再认识,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分析31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外伤性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31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7例,表现为与大脑镰形态相似但较正常结构宽大的高密度影,呈细条状、宽带状及剑形高密度影,硬脑膜侧平直,外缘呈弧形或波浪状。小脑幕硬膜下血肿9例,表现为片状、新月形、扇形高密度影,大脑镰并有小脑幕硬膜下血肿5例,表现为镰刀形或"Y"字形高密度影。结论: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特殊硬膜下血肿,具有特殊的CT征象,结合薄层、冠状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CT复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诊断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35例,其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 20例;小脑幕硬膜下血肿10例;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 5例;首次正确诊断30例,3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误诊为大脑镰钙化;大脑镰硬膜下血肿表现为细绳索状3例,呈粗绳索状17例;小脑幕硬膜下血肿4例呈片状,2例呈新月形,4例呈扇形;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3例呈镰刀形,2例呈"Y"形.24 h至2个月复查CT:蛛网膜下腔出血7 d内完全吸收;大脑镰钙化图像无变化;硬膜下少量血肿 20例(57.1%)14~20 d基本吸收,硬膜下血肿较大者15例(42.8%)4周至2个月变为低密度.结论 小脑幕和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检查不仅可早期明确诊断,亦可及时发现是否存在颅脑其他损伤,动态观察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急性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3例急性大脑镰和 2例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 急性大脑镰硬膜下血肿CT征为大脑镰旁带状高密度影像 ,与大脑镰紧密相连 ,边缘清晰 ,密度均匀 ,不超越大脑镰游离缘 ,纵裂、脑沟密度正常 ;急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征为与小脑幕相对应的或扇形高密度影像 ,血肿可向大脑镰后旁伸延 ,边缘光滑。结论 急性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影像颇具特征性 ,有助于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钙化、脑膜瘤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识。方法101例因各类头部外伤患者在伤后1/2~24小时内首次CT检查,73例于48小时至4周内复查。结果表现为单纯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15例;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14例;大脑镰兼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1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8例。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条索、条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片状、新月形、"V"形、"M"形或哥德氏弧形等。结论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类发生于颅脑非凸面的硬膜下血肿,易和正常大脑镰、小脑幕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5例,CT表现为单侧呈细条状、宽带状高密度影,硬脑膜侧平直,外缘呈弧形或波浪状.小脑幕硬脑膜下血肿8例,CT表现单侧呈大片状高密度影4例、 双侧呈"U"形高密度影1例、累及大脑镰后部呈"Y"形高密度影3例.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在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10-112
目的探讨CT诊断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日~2016年10月20日至我院就诊的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8例患者经过CT检查后得知,单侧病变57例,双侧病变41例;其中单纯大脑镰血肿14例,小脑幕血肿14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16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且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7例。该类疾病患者以条带状、条索状高密度影为主要的影像学特征;新月形、片状可为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形状;诊断准确性为92.86%。结论对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CT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临床上应做好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工作,以免与其他疾病相互混淆,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启祥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303-4304,F0003
目的探讨CT在硬膜下、硬膜外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例硬膜下血肿、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的CT影像特点。结果21例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或弧状高密度影;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表现为纵裂池、小脑幕及部分脑池、脑沟密度增高,余3例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但均有不同程度伸进脑沟、裂、池的毛刺样征象;20例硬膜外血肿均表现为颅板下局限性凸透镜样高密度影;3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表现为跨越颅缝的波浪状高密度影,与脑实质边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结论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各有其CT表现特点,鉴别困难时应局部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定期复查CT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0.
王雄 《包头医学》2009,33(4):202-20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CT及临床资料。结果:25例中单纯纵裂池出血3例,表现为纵裂池密度增高线影,边缘毛糙;小脑幕缘出血3例,表现为幕缘区片状高密度影,或"V"字形影,边缘模糊;轻型外侧裂出血7例,表现为"铸型染色"高密度,伴有颞部硬膜下小血肿;脚间窝内出血2例,表现为点片状高密度;双侧多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挫裂伤或硬膜下血肿并存15例;1周内出血消失19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特征性,CT复查时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卫星  赵志庆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5):560-561,581
目的:探讨总结外伤性大脑镰旁出血的CT表现。方法:对92例外伤性大脑镰旁出血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中硬膜下出血49例,呈单侧分布,CT表现为边缘清晰的高密度索条影,其内缘平直,外缘呈浅波纹状或浅弧状;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呈双侧或单侧分布,CT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羽毛状或粗线状高密度影;不能明确分类7例。结论:外伤性大脑镰旁出血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一般都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庾汉华  钟升院  陈汝华  谭卓 《吉林医学》2009,30(17):1924-1925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可能的首次检查的CT表现的特点及应该复查的时间。方法:收集40例颅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对其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无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出现时间为24h之后,主要表现包括:局限性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局限性脑轻度占位效应、硬膜下血肿。结论:外伤后首次CT检查,当出现局限性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局限性脑轻度占位效应、硬膜下出血的患者,应在24-48h内进行CT复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螺旋CT对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各期硬膜下血肿的螺旋CT表现。结果31例发生于单侧,25例发生于双侧,血肿呈新月形、双凸透镜形、线条状等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3d内)呈高密度,亚急性硬膜下血肿(4d~3周内)呈混杂(低、等、高)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3周后)呈低密度。结论螺旋CT检查各期硬膜下血肿均有明显的表现。螺旋CT对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征像。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CT资料。结果:7例肾上腺血肿均位于右侧;多呈椭圆形(4例)、圆形(2例);境界清楚4例,伴有周围条片状影3例;6例行增强扫描后,血肿本身无强化。6例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结论:CT能够很好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的病理改变,是诊断肾上腺血肿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双侧额顶部硬膜下出血的CT及MRI影像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双侧额顶部硬膜下出血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其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48例双侧额顶部硬膜下出血患者中20例行CT扫描检查,其中急性期7例,亚急性期11例,慢性期2例;28例行MRI扫描检查,其中急性期11例,亚急性期10例,慢性期7例。双侧额顶部硬膜下出血患者CT平扫可见双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弧形等低密度影,血肿清晰,伴有骨质伪影,脑实质未见异常。MRI平扫轴位T1可见双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弧形高信号影,邻近脑实质略受推挤;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影,灰白质界面清楚,部分脑沟增宽加深脑回变浅,中线结构无偏移;MRI平扫轴位T2可见双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弧形高信号影,颅底大血管形态及走形未见异常,颅骨骨髓信号正常;MRI平扫轴位FLAIR可见双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弧形高信号影;e DWI未见弥散受限。结论 CT扫描可见双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弧形等低密度影;血肿不清晰;MRI扫描轴位T1可见弧形高信号影,血肿清晰,中线结构无偏移;轴位T2可见弧形高信号影,轴位FLAIR可见弧形高信号影;e DWI未见弥散受限。双侧额顶部硬膜下出血的CT及MRI影像特点明确,临床应以MRI检查为主,CT检查为辅。  相似文献   

16.
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S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SCT复诊证实的105例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SCT表现。结果纵裂池出血47例,侧裂池出血30例,脑沟出血22例,小脑幕区出血6例。合并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或颅骨骨折共12例。结论SCT扫描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T与MRI对小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小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13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增强扫描为T1WI序列。结果本组病灶位于额部5例,顶部7例,小脑幕1例,为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旁结节状或扁平状病灶,长径范围1.2-2.8cm。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结节。T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5例;T2WI、FLAIR为稍高信号8例,等信号4例;肿瘤边缘包膜4例,瘤周水肿5例,邻近颅板增厚4例;肿瘤病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8例见脑膜尾征。CT平扫检出8例(61.5%),漏检5例(38.5%)。MRI平扫检出12例(92.3%),漏检1例(7.7%):MRI增强扫描检出13侈4(100%)。结论小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小脑膜瘤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肾上腺血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1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均在外伤后1周内行CT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CT平扫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长椭圆形等高密度影、低密度影;病灶周边脂肪层浑浊,内见线条影;多伴有胸腹部脏器的损伤。增强扫描示病灶各期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1 WI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 WI为高信号,边界欠清晰。随访观察可见肾上腺区的病灶逐渐缩小,密度减低直至消失。结论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能够明确诊断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