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无创通气模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机械通气撤机后的无创通气模式将其分为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组40例,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组38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30例。三组均给予气管插管,到达撤机标准后NHFOV组应用NHFOV,NIPPV组应用NIPPV,NCPAP组应用NCPAP。比较三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无创通气后12、24 h,NHFOV组的血氧分压(PaO2)高于NIPPV组和NCPAP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低于NIPPV组和NCPAP组(P<0.05);NIPPV组PaO2高于NCPAP组,PaCO2低于NCPAP组(P<0.05)。NHFOV组的7 d内撤机成功率高于NIPPV组和NCPAP组(P<0.05)。NHFOV组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NIPPV组和NCPAP组,且NIPPV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研究组采用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IPPV)治疗,记录2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变化,氧疗时间,有创呼吸支持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24h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氧疗时间、有创呼吸支持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的优劣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RDS早产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分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组(44例)和同步鼻塞间歇正压(SNIPPV)通气组(4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无创正压通气前,通气后1、24、72h的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OI)结果、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SNIPPV组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24、72h各时间点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均低于nCPAP组(P0.05),PaO2、pH、OI均亦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h时大于nCPAP组(P0.05);SNIPPV组在拔管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暂停和拔管失败率均低于nCPAP组(P0.05),SNIPPV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也较短(P0.05);但两组在正压通气相关并发症如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新生儿坏死性肠炎(NEC)以及气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通气模式相比,SNIPPV通气模式在提高氧合作用、减少CO2潴留和降低拔管失败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能更好地应用于早产儿RDS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体位辅助装置在早产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6月的223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的230例早产儿设为观察组。两组早产儿均使用新生儿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体位摆放均由经培训的、从事新生儿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完成。对照组早产儿常规置于用棉布制成的椭圆形"鸟巢"中,观察组早产儿采用自制的无创通气体位辅助装置行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早产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装置佩戴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使用时间、体位摆放规范率、鼻损伤发生率和日平均血氧饱和度波动次数。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装置佩戴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使用时间、日平均血氧饱和度波动次数、鼻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体位摆放规范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体位辅助装置的应用提高了早产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体位摆放规范率,保证有效通气,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降低了血氧饱和度波动次数及鼻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胡芳玉  李渊  熊志泉  邱洪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3261-3263,3268
目的 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赣州地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RDS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双水平正压通气)和对照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各30例.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下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无创正压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有创呼吸机上机率、后期停氧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CO2、PaO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创正压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后期停氧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呼吸机上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RDS早产儿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有创呼吸机上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并未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后期停氧时间以及无创正压通气时间,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体位对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位对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19例,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12例。均先采取常规仰卧位,待病情稳定后1h查血气,随后依次变为俯卧位、左侧卧位或惠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健侧卧位。每次变换体位均待患儿病情稳定1h后复查血气,并随时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组俯卧位较仰卧位动脉血氧分压(PaO2)增高,动脉血CO2分压(PaCO2)降低;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组俯卧位较仰卧位PaO2增高,PaCO2降低,吸气峰压下降(P〈0.05)。侧卧位机械通气参数和血气结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机械通气患儿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塞鼻罩交替法对预防早产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所导致鼻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使用NCPAP治疗的早产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塞组(n=30),鼻罩组(n=30)及鼻塞鼻罩交替组(n=30),3组分别选择鼻罩、鼻塞及鼻塞鼻罩交替作为无创通气连接界面,观察3组早产儿鼻损伤的发生率及通气效果相关指标。结果3组患儿鼻部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替组鼻部损伤发生率(10.00%)低于鼻塞组(33.33%)和鼻罩组(36.67%)。3组NCPAP治疗时间及NCPAP治疗12~24 h后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鼻罩交替法可有效地减少早产儿NCPAP所导致的鼻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序贯疗法预防早产儿肺部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分成2组,均先应用常规呼吸机治疗,治疗组(即序贯组)31例,在通气改善后尽早拔管撤机改用经鼻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过渡到自主呼吸;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方式脱机,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指标相仿(P〉0.05),早产儿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序贯疗法能有效减少早产儿肺部并发症如气压伤、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暂停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并评价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9例患有RDS的极低出生体重(1 500 g)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H组(n=44)采用HHHFNC方式治疗,N组(n=45)采用NCPAP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与转归情况。结果 H组的腹胀率、开奶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7 d内重新插管率均要优于N组(P0.05);H组的鼻部损伤率、气漏发生率显著低于N组(P0.05),但两组患儿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HFNC在耐受性、相关损伤发生率方面要优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患儿建议优先采用HHHFNC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78例,根据通气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插管上机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上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减低插管上机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19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OPD病人作为序贯治疗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呼气末正压通气(SIMV PSV 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病情相同的19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序贯治疗组可有效减少有创通气时间.从而减少VAP发生率,大大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结论]无创正压通气(NIPPV)作为COPD病人从有创机械通气脱机过渡具有较好的效果,细心护理和严密监测是保证COPD病人实施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对患儿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分为气管插管间歇指令通气(IMV组)和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IMV组(55例)采用气管插管间歇指令通气;NCPAP组(95例)采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者疗效,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2)NCPAP组上机治疗时间比IMV组明显缩短(P〈0.01);(3)并发症发生率NCPAP组为31.1%,IMV组为83.3%,两组比较P〈0.01。结论: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好,并发症少,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连枷胸呼吸衰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入本院急诊中心ICU的连枷胸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序贯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到达序贯切换点后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PAP)模式无创机械通气支持直至脱机。常规组则继续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方式脱机。结果:6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序贯组33例,常规组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心率、血压、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相似(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7.7±1.3)d,而常规组为(14.3±2.8)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序贯组为(11.8±1.9)d,而常规组为(14.3±2.8)d(P<0.05)。序贯组入住ICU时间为(13.9±2.8)d,明显短于常规组(17.7±4.6)d(P<0.01)。序贯组和常规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病率分别为15.1%和40.0%(P<0.05)。结论:对胸部外伤连枷胸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早产儿常见疾病,以往临床上采用气管插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加机械辅助通气形式治疗,近年来各种无创CPAP装置模式因其无需插管、创伤小、并发症少而在临床中使用,我科自2006年至2007年使用PS加小儿呼吸机中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NCPAP)治疗新生儿RDS 2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经口/鼻罩正压通气,探讨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致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MS)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应用价值,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AOPP致IMS患者25例,均行有创机械通气,出现IMS控制窗后,分为常规治疗组(10例)和序贯治疗组(15例)。检测两组患者心肌酶学变化,上BiPAP呼吸机前、2h后测动脉血气,监测HR、BP、SpO2,并计算重新气管插管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肌酶(CK、CK-MB、AST、LDH)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序贯治疗组患者拔管前及拔管2h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撤机后序贯治疗组在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E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VAP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序贯治疗组重新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对BiPAP呼吸机耐受性好,能够改善AOPP致IMS的通气功能,并能使常规机械通气顺利脱机,减少重新插管率。  相似文献   

16.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护理的方法[1].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近年来随着经面(鼻)罩正压通气开展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方法[2], 是指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未满足拔管和撤机的条件下提前拔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然后逐渐撤机的通气方式[3].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防治早期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胎龄≤32周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氨茶碱治疗)和观察组(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P0.05);2组患者治疗后1 h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12 h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可显著改善早期拔管失败早产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收集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对照组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具有更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总结39例运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在临床应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护面部皮肤,及早发现并治疗呼吸衰竭加重症状以避免再次气管插管,积极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经治疗及护理,32例患儿成功改用普通鼻导管吸氧,7例患儿改用经鼻塞/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或呼吸机有创机械辅助通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19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OPD病人作为序贯治疗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SIMV+PSV+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病情相同的19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序贯治疗组可有效减少有创通气时间,从而减少VAP发生率,大大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结论]无创正压通气(NIPPV)作为COPD病人从有创机械通气脱机过渡具有较好的效果,细心护理和严密监测是保证COPD病人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