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脂血症大鼠红细胞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红细胞形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高脂血症组(HL,喂饲高脂饲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改变并计数分类。结果:与NC组比较,HL组的正常红细胞百分比由76.4%减少到45.7%、棘型红细胞、球口型红细胞、靶型红细胞分别由4%、2.2%、1.5%增加到17.3%、10.4%、5.8%,嵴型和其它异型红细胞也略有增加。结论:高脂血症的异型红细胞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壮、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与正常人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分布及CR1活性变化.方法:采用PCR、HindⅢ酶切技术(RFLP)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法测定壮、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和CR1的活性,并与正常壮、汉、苗族人群组作比较.结果:β-地中海贫血患者HH型占40.91%,HL型占27.27%,LL型占31.82%;壮、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之间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分布无明显差异.正常壮族人群组HH型占36.67%,HL型占30.00%,LL型占33.33%;正常汉族人群组HH型占57.69%,HL型占36.54%,LL型占5.77%;正常苗族人群组HH型占42.31%,HL型占38.46%,LL型占19.23%.β-地中海贫血患者RBC-CRIR为10.86±1.15,其中壮族人群组27.36±1.19;汉族人群组26.72±1.29;苗族人群组28.36±1.07.β-地中海贫血患者LL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LL型比例明显比正常汉族人群高(P<0.01).正常壮、汉、苗族之间LL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地中海贫血患者RBC-CR1R比例比正常壮、汉、苗族人群低(P<0.01).结论:桂西地区壮、汉、苗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异常分布增高,β-地中海贫血患者CR1基因LL型比率增高,红细胞CRI免疫黏附功能降低,该地区壮、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与其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异常分布无明显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2DM)患者的Ⅰ型补体受体 (CR1)密度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 (RBC)免疫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2DM患者 82例 ,健康对照 5 6例 ,以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 PCR(RELP PCR)法测定RBC CR1基因型 ,以红细胞粘附花环试验测定RBC 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CICR)。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 ,2DM组RBC C3bRR下降 ,RBC CICR上升 (P <0 .0 1)。② 2DM组HH型、HL型和LL型分布频率分别是6 3.4 1%、30 .4 9%和 6 .0 9% ;突变率是 36 .5 8%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 2DM组内 ,HL型RBC C3bRR为 (10 .84± 3.4 3) % ,低于HH型的 (17.0 2± 5 .6 3) % ;RBC CICR为 (11.13± 3.82 ) % ,高于HH型的 (7.4 1± 2 .5 4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2DM患者的RBC免疫功能低下 ;CR1密度基因突变型L的缺陷表达对 2DM患者的RBC免疫能力的下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C ,n =8)、高脂组 (HL ,n =8)、核黄素组 (RF ,n =8) ,均以普通颗粒饲料喂养 ,后两组加喂胆固醇和猪油 ,其中RF组增喂核黄素 2 0mg/天。饲前取血测血脂 ,尔后每周在HL组及RF组随机抽样复查。饲 5周后 ,取血样测血脂、vWF、NO、MDA水平 ;取主动脉弓制作光镜标本 ,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取胸主动脉制作 3~ 4mm长的血管环 ,用于血管张力的测定。结果 饲前各组血脂水平无差异 ,2周后 ,NC组血脂水平无变化 ,HL组与RF组血脂水平升高 ,以LDL C和TC为甚。 5周后 ,HL组、RF组血清TC、TG、LDL C水平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或P <0 .0 1) ,但RF组明显低于HL组 (P <0 .0 5 ) ;HL组血浆vWF、MDA水平高于NC组 ,NO水平低于NC组 (P <0 .0 5或P <0 .0 1) ,RF组除MDA显著高于NC组 (P <0 .0 5 )外 ,其他指标与NC组无明显差异 ;HL组、RF组胸主动脉血管环对ACh舒张反应、对NE的缩血管反应明显小于NC组 (P <0 .0 5 ,或P <0 .0 1) ,但RF组显著大于HL组 (P <0 .0 1或P <0 .0 5 ) ;光镜下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主动脉壁结构异常。结论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广西右江流域壮、汉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及CR1数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RFLP)测定壮、汉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结果 壮族人群组HH型占36.67%(55/120),HL型占30.00%(45/120),LL型占33.33%(50/120);汉族人群组HH型占55%(55/100),HL型占40%(40/100),LL型占5%(5.00%),壮、汉族人群LL型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壮族人群红细胞CR1基因LL型比汉族人群高,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提示右江流域β-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可能与壮族人群高比率的LL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百色地区壮族及汉族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及CR1黏附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RFLP)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法分别测定β-地贫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和CR1的数量,并与正常壮族及汉族人群组作比较.结果 β-地贫壮族患者中HH型占41.8%(33/79),HL型占20.3%(16/79),LL型占38.0%(30/79);β-地贫汉族患者中HH型占54.8%(17/31),HL型占45.2%(14/31),LL型0%(0/31);健康壮族人群组HH型占36.7%(44/120),HL型占30.0%(36/120),LL型占33.3%(40/120);健康汉族人群组HH型占55.0%(55/100),HL型占40.0%(40/100),LL型占5.0%(5/100);β-地贫壮族患者RBC-CRIR为(10.11±1.05)%,β-地贫汉族患者组为RBC-CRIR为(11.27±1.12)%,健康壮族人群组为(27.36±1.19)%;健康汉族人群组为(26.72±1.29)%.其中,β-地贫壮族患者HL型明显低于β-地贫汉族患者(P<0.01);β-地贫壮族患者LL型明显高于β-地贫汉族患者(P<0.01);健康壮族组LL型明显高于健康汉族人群(P<0.01);而HH型和HL型在健康壮族及汉族人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红细胞CR1基因LL型在β-地贫患者和壮族人群有较高的表达.且β-地贫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降低,提示β-地贫的发病率在广西百色地区具有民族性,即壮族人群发病率高于汉族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 (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SLE患者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结合HindⅢ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 5 8例SLE患者的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测定 ,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的临床表型 .结果 :在SLE患者组中 ,ECR1密度相关基因HH型占 3 6 2 1% ,HL型占 62 0 7% ,LL型占 1 72 % ,其ECR1密度相关基因的点突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在疾病活动期 ,HL组患者的抗核抗体 (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H组患者 .在…  相似文献   

8.
张莉 《当代医学》2013,(23):20-21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及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判定血尿来源中的价值。方法对69例肉眼血尿标本红细胞平均体积及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小球性血尿组MCV(值63.91±7.02)fL,非肾小球血尿组MCV(值95.24±10.37)f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小球性血尿组红细胞多形性≥80%,大部分红细胞为2种以上类型变形;非肾小球性血尿组红细胞多形性<50%,大部分红细胞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形态红细胞。结论观察和分析尿中红细胞形态特征及红细胞平均体积有助于判断血尿的来源,可作为血尿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以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黏附活性。结果58例T2DM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HH:53.3%,HL:34.5%,LL:12.0%)与58名健康人(HH:68.9%,HL:25.9%,LL:5.2%)比较无显著性意义;T2DM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并且T2DM患者红细胞CR1高、中、低表达基因型的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均低于健康人高、中、低表达基因型(P<0.01,P<0.05)。结论T2DM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的变化主要是后天因素引起,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与T2DM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ECR1)基因密度多态性与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急性白血病46例,正常对照50例,采用PCR-RFLP法测定RBC-CR1基因型。以红细胞黏附花环试验测定RBC-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C ICR)。结果:①与对照组比,急性白血病病人RBC-C3bRR下降,RBC-C ICR上升(P<0.01);②急性白血病病人HH型、HL型LL型分别是60.87%、30.44%、8.69%,突变率是39.13%,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急性白血病组内,HL型的RBC-C3bRR为17.23±5.74,低于HH型的26.06±6.21;RBC-C ICR为7.36±2.45,高于HH型的4.63±2.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RBC免疫功能低下,ECR1基因缺陷对病人的RBC免疫能力下降有一定影响。不同ECR1基因型的人群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差异,HH型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强于HL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电镜观察氟中毒患者红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对未改水的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已改水1年和已改水23年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患者及非病区健康人的红细胞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和尿氟含量.结果:病区患者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多数细胞有异常突起,棘状红细胞增多,整个细胞变成棘球状,甚至有碎片出现,细胞聚集现象严重.上述4个地区抽样者的红细胞变形率依次降低(40%、33.8%、19.5%和9.2%),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病区患者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变形率随体内氟负荷的增加而增高,低氟水能降低红细胞变形率.  相似文献   

12.
松茸多糖对X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松茸多糖(PTM)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和辐射对照组(IC)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个剂量PTM组分别给予400、800和1 200 mg•kg-1剂量PTM灌胃,每天1次,连续7 d。第8天给予IC组和PTM组动物进行全身一次性照射,总剂量2.0 Gy,检测小鼠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S)数 、骨髓基质细胞-成纤维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骨髓细胞周期和骨髓微核率。结果:与IC组比较,预防给予PTM各组小鼠CFU-S数量明显减少( P<0.05或 P<0.01)、骨髓CFU-F数显著升高( P<0.05或 P<0.01),中、高剂量PTM组PCE微核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或 P<0.01),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P<0.05或 P<0.01),S期细胞数明显增加( P<0.05或 P<0.01)。结论:松茸多糖对辐射所致的造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正常对照者的红细胞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胞膜中PKC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心绞痛患者略高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但差异不显著;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胞浆中PKC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心绞痛略高于急性心肌梗塞组,但差异不显著。结论:PKC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并诱导其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氨基葡萄糖硫酸盐(GS)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S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及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14,CD13和CD33表达的影响. 结果:GS能明显抑制HL60的增殖;经5 mmol/L GS处理5 d后,HL60细胞体积缩小,核浆比例降低,核仁减少甚至消失,核染色质趋向致密,核形态扭曲折叠或分叶;5 mmol/L GS处理48 h后, G1期细胞由37.8%增加至47.9%,S期由46.8%减低至40.6%,G2期峰轻度减低, 未发现亚二倍体峰. 经1 mmol/L,5 mmol/L GS分别处理120 h后,CD11b和CD14的表达分别由2.3%,0.5%升高至23.0%,11.9%和15.8%, 4.3%,CD33及CD13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GS能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并诱导其向成熟单核、粒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SARS定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白细胞分类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rythrocyte innate immune adhesion function, EIIAF)的变化,了解SARS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生理机能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5组,分别为SARS定点医院门诊检验人员组、SARS一线人员组、非SARS病区人员组、医院机关人员组以及院外对照组.对以上各组人员分别进行白细胞分类及EIIAF测定.SARS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SARS定点医院各组人员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院外对照组(P<0.05,P<0.01);SARS一线人员和门诊检验人员的EIIAF显著低于非SARS病区人员和机关人员(P<0.01),其中有37.5%的SARS一线人员的EIIAF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6位参与重症SARS抢救而无显性发病的医务人员EIIAF全部处于高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比较,P<0.05).结论:SARS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与SARS密切接触的一线人员机体存在免疫清除过程,亚健康状态可能是SARS相关医务人员易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60(Hsp60)在高脂及高脂高糖SD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15例、高脂组15例及高脂高糖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4周后加入含0.2%丙硫氧嘧啶继续喂养;高脂高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所有大鼠均喂养36周.造模成功后取睾丸组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试验分析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Hsp60表达情况,并检测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对照组生精细胞数量多且按序逐层排列,管腔中央可见大量精子细胞,HSP60少量表达于次级精母细胞;高脂组及高脂高糖组生精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部分切片可观察到生精细胞脱落.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试验结果均显示,高脂组及高脂高糖组Hsp60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脂组与高脂高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及高脂高糖组的生精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高脂高糖组生精细胞凋亡数量多于高脂组(P<0.05).结论 高脂及高脂高糖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Hsp60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中三系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方法联合应用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系统(APAAP)免疫细胞化学法以及免疫磁珠分选技术调查MDS骨髓中三系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结果21位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184个病态粒细胞,其中140个(76%)携带正常的克隆信号。21份标本中仅38个三核红细胞和25个核出芽红细胞被检出,其中32个(85%)和19个(76%)显示正常核型。14例患者骨髓标本中共检出265个淋巴细胞样微小巨核细胞,其中170个(64%)为正常核型。三系病态造血细胞中的非克隆细胞百分比均超过了这些患者骨髓所有有核中平均非克隆细胞百分比(47%)。结论MDS骨髓中的病态造血细胞并非镜像地象征恶性克隆细胞,而是残存正常造血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张义福  刘建  孟国林  袁志  吕荣  袁鹏 《医学争鸣》2006,27(8):737-740
目的:探索激素性股骨头坏死(NFH)病程中肝脂肪酶(HL)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 空白对照;B组: 地塞米松;C组: 地塞米松 丙酸睾酮;D组: 丙酸睾酮.分别在给药的第0, 1, 3, 5 wk采血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HL活性的检测. 并于实验的第5, 8 wk分批处死实验对象,取股骨头标本行骨坏死指标的检测. 结果: B, C 组TG, TCH, HDL较A,D组明显升高,B组的HL活性下降,C组的HL活性较B组明显升高,D组较正常组高. B组第8 wk镜下可见股骨头内脂肪细胞增多,骨细胞坏死空骨陷窝形成明显;但第5 wk时改变轻微. C组也存在类似改变,但病变程度较轻. 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程中存在高脂血症、HL活性下降,给予HL活性增强剂可以改善血脂紊乱状态,并可以改善骨坏死的程度,延缓其进程.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affected reticulocytes could be a reliable 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 we analyzed CD59-antigen expression on the membranes of reticulocytes and erythrocytesMethods We studied 10 PNH patients and 5 healthy volunteers by two-color flow cytometry with a membrane permeable fluorescent dye, thiazole orange (TO), and anti-CD59 monoclonal antibodies (MoAb) TO was introduced to gate reticulocytes and anti-CD59 MoAb were used to identify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GPI)-deficient cellsResults Cells from 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only CD59 positive However, in all PNH patients, CD59-antigen express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types: type Ⅰ cells (CD59 normally positive), type Ⅱ cells (CD59 partly positive) and type Ⅲ cells (CD59 negative) The majority of reticulocytes belonged to type Ⅲ cells, GPI-deficient cells (610%) In addition, the percentage of affected reticulocyt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rythrocytesConclusions Analyzing PNH reticulocytes was important, because most patients had elevated numbers of reticulocytes, which represent more closely the recent erythroid output of BM However, circulating mature erythrocytes were subject to complement- mediated intravascular lysis Therefore, the percentage of abnormal erythrocytes may no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normal and abnormal erythroid progenitor cells Thus, affected reticulocytes could be a more reliable indicator for the diagnosis of PNH than mature erythrocy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