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目的了解维生素D受体(V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满族人结肠癌易感性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36例满族结肠癌患者及80例满族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检测FokⅠ多态性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健康人等位基因F、f分布频率为48.5%、51.5%;病例组结肠癌患者等位基因F、f分布频率为32%、68%,两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基因型人群中结肠癌患病风险的OR值为1.85(95%CI:1.11~3.43),ff基因型人群中结肠癌患病风险的OR值为2.36(95%C:I 1.42~4.29)(P<0.01)。结论在结肠癌患者中,表现为FF基因型显著减少,ff基因型显著增多,VDR ff型等位基因有可能成为结肠癌的遗传标志基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结直肠瘤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I多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国结直肠肿瘤患者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Fok I多态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与中国人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了69例中国结直肠肿瘤病人及218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gDNA,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并分析VDR Fok I多态的分布频率. 结果:F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对照者和结直肠肿瘤病人中分别是61.5%和49.3%,健康对照者和结直肠肿瘤病人中的FF,Ff和ff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9.5%,44.0%,16.5% 和29.1%,40.5%,30.4%.F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者和结直肠肿瘤病人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势比(odds ratio,OR)分析中,Ff基因型人群中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OR值为2.00(95%可信区间: 1.01~3.96),ff基因型人群中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OR值为2.51(95%可信区间: 1.21~5.18) (P<0.01).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VDR基因起始密码子区 Fok I多态在中国人群中的广泛分布特征,同时揭示了VDR Fok I变异可能降低个体患结直肠肿瘤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VD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比较正常中国汉族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VDR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 VDR基因FokI酶切位点各基因型在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993,P=0.007).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7.698,P=0.006).DM组等位基因f和基因型ff频率明显高于N组,等位基因f与2型糖尿病呈明显正关联(RR=3.9,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VD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联,等位基因f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 Ⅰ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VDR基因Fok Ⅰ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Fok Ⅰ位点ff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与FF基因型相比,ff基因型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性增加(OR=2.241,P<0.05);与F等位基因相比,携带f等位基因的个体更易罹患原发性肝癌(OR=1.479,P<0.05).结论:VDR基因Fok Ⅰ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汉族人群VDR基因FokI、Taq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关系,并寻找基因型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VDR基因FokI、Taq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感染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并对感染组基因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感染组与300例对照组VDR基因FokI位点的基因型FF分布频率为29.8%/33.0%,基因型Ff分布频率为45.5%/53.3%,基因型ff分布频率24.7%/13.7%,两组比较χ~2=11.783,P=0.003。等位基因F分布频率52.5%/59.7%,等位基因f分布频率47.5%/40.3%,两组比较χ~2=6.256,P=0.012。VDR基因TaqI位点的基因型TT分布频率为55.8%/61.7%,基因型Tt分布频率为36.4%/32.7%,基因型tt分布频率7.8%/5.6%,两组比较χ~2=2.700,P=0.259。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73.8%/78.0%,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26.2%/22.0%,两组比较χ~2=... 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起动子FokⅠ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人群泌尿系统原发性肾结石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对169例结石患者(结石组)及156例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进行FokⅠ多态性检测,分析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结石组基因型分布:FF 25%(43/169),Ff 33%(56/169),ff 42%(70/169);对照组FF 32%(50/156),Ff 38%(59/156),ff 30%(47/156),其中ff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F分布频率分别为42%(142/338)和51%(159/312),f分别为58%(196/338)和49%(153/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基因FokⅠ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人群泌尿系统原发性肾结石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Han YL  Xi SY  Zhang XL  Yan CH  Yang Y  K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00-104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间隙连接蛋白37(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IJP)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检测了51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400例造影正常的健康对照者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CX37C1019T基因型(CC型,TC型和TT型)在冠心病组分布频率分别为22.37%,53.31%,24.32%,在对照组为17.75%,46.50%和35.75%(P=0.0007)。C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03%vs41.00%,OR=1.38,95%可信区间为1.15~1.66,P=0.0006)。C等位基因携带者(CC+TC)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5.68%和64.25%(P=0.0002)。与TT纯合子相比,(CC+TO)基因型冠心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1.73,95%可信区间为1.30~2.30)。对性别进行亚组分析显示,男性人群中冠心病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9.37%vs39.60%,OR=1.49,95%可信区间为1.18~1.89,P=0.0009),C等位基因携带者(CC+TC)冠心病患病风险是TT型的1.96倍(95%可信区间为1.38~2.78),而女性人群中两组间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CX37基因C等位基因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宁夏结核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108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平均年龄为(33.29±9.86)岁,另选择与其年龄相匹配的15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平均年龄为(36.79±10.95)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VDR-Fok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计算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比值比(OR)。结果VDR-FokⅠ-FF、Ff和ff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1.5%、50%和18.5%,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4.7%、61%和14.3%。以FokⅠ-ff为参照组,FokⅠ-FF和Ff与之相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宁夏人群结核发病无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常永丽 《医学综述》2012,18(8):1243-1245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内蒙古蒙汉人群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287例,其中蒙古族患者117例,汉族患者170例。分别采静脉血1 mL,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所有患者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全部研究对象中共见FF、ff、Ff三种基因型。蒙古族糖尿病肾病患者FF基因型频率为37.8%、ff基因型频率为22.2%,Ff基因型频率为40%,而汉族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频率分别为55.1%、9%和35.9%。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的糖尿病肾病与VDR基因FokⅠ多态性有关联性;F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
Li Y  Tian CX  Wang M  Xia ZE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0):690-694
目的探讨CD40-E1SNP(-1C/T)和CD40-FASN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易感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n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1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和9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人群CD40-E1SNP(-1C/T)、CD40-FA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两组人群CD4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D40基因多态性和高血压、糖尿病对ACS的影响。结果CD40-1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606和0.489,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94和0.5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CC基因型频率(0.281)明显高于对照组(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等位基因显著增加ACS的患病风险(OR:1.608,95%可信区间t1.12—2.32,P:O.011);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后,Logistic回归分析CD40基因及其与高血压、糖尿病对ACS的危害作用,单独c等位基因型OR值为1.608(95%可信区间:1.12-2.32,P〈0.05),C等位基因-有高血压OR值为5.71(95%可信区间:1.12-29.08,P〈0.05),C等位基因-无糖尿病OR值为1.44(95%可信区间:1.12-5.13,P〈0.01),C等位基因-有糖尿病OR值为2.35(95%可信区间:1.47-4.82,P〈0.01)。未检测到CD40-FASNP基因多态性。结论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ACS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携带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显著增加患ACS的危险性,而汉族人群可能不存在CD40-FASNP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藏族结核病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两种多态现象与藏族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的方法分别对140例藏族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139例有分枝杆菌接触史的同民族健康者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两种多态性(FokⅠ、TaqⅠ)基因分型,根据不同基因型对样本分组,经统计学处理,研究两种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FF、Ff与ff3种基因型分别为60例(42.9%)、56例(40%)、24例(17.1%);而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基因型为70例(50.4%)、60例(43.2%)、9例(6.5%),病例组ff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OR3.111,95%可信区间1.343-7.207)。病例组中TT、Tt两种基因型分别为137例(97.9%)、3例(2.1%);而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基因型则为134例(96.4%)、5例(3.6%)。通过X^2检验表明,两组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1.704,95%可信区间0.399~7.272)。FD五Ⅰ与TaqⅠ二位点D’为0.475,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中FokⅠ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有关,TaqⅠ多态性与肺结核发病无关联。FokⅠ多态性与TaqⅠ多态性两位点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 I位点多态性与早产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先兆早产或早产发 生寻找新途径,改善母婴结局。方法纳入早产患者57例和足月妊娠分娩患者84例。VDR基因Fok I位点基因型采用聚合酶 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PCR-RFLP)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早产组与足月妊娠分娩组在血细胞比容(HCT)、D-二聚 体、纤维蛋白原、血清钙、白细胞、糖化血红蛋白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早产组VDR基因Fok I基因型分布和F/f等位基因频 率与足月妊娠分娩组相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中FF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足月组,以Ff和ff基因 型为对照,FF基因型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χ2=9.701,P=0.002,OR=3.320,95% CI 1.560-7.066)。而早产组中,上述各临床指标 在不同基因型间并未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DR基因Fok I位点多态性与早产遗传易感性相关,FF基因型可能 是早产发生潜在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Ⅰ和BsmⅠ位点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相关
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328例北京汉族老年男性VDR
基因FokⅠ和BsmⅠ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DM组)237例与正常对
照(NC组)91例。根据血脂情况将DM组分为非血脂异常组(DO组)134例和血脂异常组(DH组)103例。结果VDR基因Fok
Ⅰ和BsmⅠ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VDR基因FokⅠ位点F等位基因频率在DM组较
NC组显著升高(χ2=3.873,P=0.049,OR=1.439,95% CI:1.001-2.071)。在显性模型下,DM组FF基因型频率较NC组显著升高(χ2=
5.057,P=0.025,OR=1.756,95% CI:1.072-2.875);DH组FF基因型频率较NC组显著升高(χ2=6.168,P=0.013,OR=2.06,95% CI:
1.161-3.663);其余各组组间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f+ff基因型比较,FF基因型人群的
平均舒张压水平显著降低,而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尿酸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39;P=0.035;P=
0.049;P=0.031)。BsmⅠ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b基因型人群血肌酐水平显
著高于BB+B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可能是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
谢异常的危险因素,而BsmⅠ多态性可能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无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高钙尿症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36例特发性高钙尿症患者,采用PCR—RFLP法检测其VDR基因的Taql、Apal、FokI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特发性高钙尿症的相关性。结果:特发性高钙尿症组与健康组之间,启动于FokI等位基因各基因型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型为ff型者24h尿钙含量显著高于同组的其它基因型(P<0.05)。Apal、Taql基因多态性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特发性高钙尿症与VDR基因启动于Fokl等位基因多态性有关,而与VDR基因Apal和Taql多态性无关,ff型等位基因有可能成为特发性高钙尿症的遗传标志集因。  相似文献   

15.
Li JH  Li HQ  Li Z  Liu Y  Gao JR  Zeng XJ  Gou CY  Zhu XL  Guo XH  Pan L  Li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52-195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Ⅰ T/C和FokⅠ C/T多态性是否与HBV感染结局之间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募集212例HBV自限性感染者、244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3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VDR基因TaqⅠ和FokⅠ基因进行分型测定。结果慢性乙肝组VDR-FokⅠ C等位基因频率为45.8%,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的38.2%(x^2=6.43,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VDR-FokⅠ的TT、TC及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7%、47.1%和22.2%,与自限性感染组的基因型频率41.0%、41.5%和17.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6,P=0.03)。单因素分析显示,携带CC/CT基因型的个体感染HBV后,增加发生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OR=1.57,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性别的混杂作用后,携带FokⅠ CC/CT基因型者发生慢性乙肝的风险是TT基因型携带者的1.7倍(OR=1.70,P=0.021)。未发现VDR-TaqⅠ T/C多态性与HBV感染结局存在显著关联。单体型分析显示,TaqⅠ T-Fok C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频率为2.3080%,显著高于HBV自限性感染组的0.5391%(x2=6.08,P=0.01);TaqⅠ T-FokⅠ T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频率为1.5283%,显著低于HBV自限性感染组的3.7061%(x^2=5.65,P=0.02)和显著低于HBV携带组的3.4820%(x^2=5.12,P=0.02)。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HBV感染结局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Urinary calculus is a common disease that is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order of calcium metabolismand has the tendency of polygenic inheritance.Butup to now its predisposing genes have yetto be iden-tified.Vitamin D receptor(VDR) can regulate themetabolism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 in the body.Its allele polymorphisms are widely used to detect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diseases such as osteo-porosis,rickets and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1— 6 ] .In recent years,some researchers b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VDR基因Apa I、Fok I、Taq I、Tru9I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aq Man荧光探针技术, 对139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 (HT组) 和66例健康对照者 (NT组) 的VDR基因Apa I、Fok I、Taq I、Tru9I位点SNP进行检测, 比较和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 个旧地区人群中血25 (OH) D水平基线仅为 (18.45±7.60) ng/m L; (2) HT组25 (OH) D水平[ (17.66±7.91) ng/m L]较NT组[ (20.13±6.65) ng/m L]低, 虽然NT组 (42.42%) 25 (OH) D不足的比例高于HT组 (22.30%, P=0.003) , 但HT组 (70.51%) 25 (OH) D缺乏的比例高于NT组 (51.52%, P=0.008) ; (3) 总体人群Apa I位点CC、CA、AA基因型频率分别0.51、0.40、0.09, 等位基因C和A频率分别为0.71、0.29;Fok I位点CC、TC、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8、0.50、0.22, 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0.47和0.53;Tru9I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1、0.33和0.06, 等位基因G和A频率分别为0.77和0.23.NT及HT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4)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5 (OH) D缺乏可能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429, P=0.033) .结论 (1) 中国云南个旧汉族人群普遍存在25 (OH) D不足或缺乏, HT组25 (OH) D缺乏的程度明显高于NT组并可能与HT的发生、发展有关; (2) VDR Apa I、Taq I、Fok I、Tru I9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 但未显示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T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启动子Fok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不同严重程度前列腺炎(HP)的关联性,探讨遗传学因素在H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6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HP患者,采用常规病理学检查将患者分为轻度组79例,中度组52例,重度组38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 FokⅠ SNP检测,分析3组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情况。结果:轻、中度HP患者Fok Ⅰ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重度HP患者中Fok Ⅰ位点3种基因型的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FF、Ff和ff基因型在轻度和中度HP患者的分布为32%(25/79),46%(36/79);22%(18/79),23%(12/52);40%(21/52),37%(19/5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基因频率在轻度和中度HP患者组分别为54%(86/158)和43%(45/104),f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别为46%(72/158)和57%(59/1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FokⅠ SNP可能与不同严重程度HP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是骨代谢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和Southern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223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成人的VD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b、a、T等位基因为多,分别占95%、75%和95%,明显不同于高加索人种,与日本人也有一定差别,而与朝鲜人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