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血供腓骨移植Ⅰ期修复小儿慢性骨髓炎死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骨髓炎大段死骨早期摘除后骨缺损的Ⅰ期修复效果。方法:16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大段死骨清除后,作吻合血管腓骨移植Ⅰ期重建;2例作炎性骨段切除,采用带血供腓骨移植Ⅰ期修复。结果:1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在摘除大段死骨后,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或带血管蒂腓骨移植重建。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见重建骨完全骨性愈合,累及的炎症得到完全控制;修复技体的功能,外形令人满意。结论:慢性骨髓炎所形成的大段死骨在作病灶清除的同时,进行早期的血管吻合或带血管腓骨移植Ⅰ期重建术,可免疫死骨爬行替代的漫长病程,改善受区血液循环,抑制炎症漫延,缩短了住院时间,阔手术次数,为骨髓炎早期死骨清除骨缺损的重建提供了有效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并不多见,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早期诊断对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新生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时有发生。我们对近年来4例有误诊病史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儿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髂骨骨髓炎发病率低 ,早期表现不典型 ,误诊率高。总结我院 1990~1999年收治的 3例患儿 ,探讨诊治失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临床资料例 1:男 ,6岁。因发热 (T 38.6℃ )伴右下腹痛 1d入院 ,经体检、血常规及腹透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手术切除阑尾无炎症改变。术后发现右髂嵴深压痛 ,压痛最明显部位穿刺抽出 1.5ml脓血样液体 ,支持骨髓炎诊断 ,CT扫描证实。手术刮除病灶 ,置管引流冲洗 ,抗炎治疗 2 0d治愈。例 2 :男 ,10岁。因低热伴右下腹隐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阑尾炎 ,保守治疗1周后病情缓解 ,停药 3d后又有低热 ,伴右髂部痛 ,…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化脓性股骨颈骨髓炎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讨小儿急性化脓性股骨颈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和与化脓性髋关节炎的鉴别诊断,通过28例小儿急性化脓性股骨颈骨髓炎的临床观察和核医学等检查,以及手术中发现,小儿急性化脓性股骨颈骨髓炎早期除髋关节前后压痛外,股骨大粗隆险近亦有肿胀和压痛,髋关节腔穿刺液体为稀释的渗出液体,同位素股骨颈扫描,可见患侧同位素吸收增多,因此,经过仔细的临床检查和同位素检查,可以早期作出诊断,对诊断困难,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应行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性脊柱裂中背部皮肤窦道引起硬脊膜内脓肿原因,以及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本组6例,年龄1-4岁,均为皮肤窦道伴椎客内皮样囊肿继发脓肿形成,诊断领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手术行囊肿剥离及窦道切除,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6例患儿中,3例脊髓发育正常患儿,术后2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1例明显好转;3例脊髓低和,1例双下肢功能恢复,大小便失禁无明显好转,另2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脊部皮肤窦道可伴有硬脊膜下或髓内皮样囊肿,并感染形成脓肿,因此,对于中枢感染,应及时检查有否背部皮下窦道以及相应的椎管内病变,以利于及时手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真两性畸形的诊断与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7年本院收治的9例儿童真两性畸形患儿病例资料。结果社会性别:男4例,女5例。染色体组型:46XX4例,46XY3例,45X01例,46XX/XY1例。性腺畸形:双侧型4例,单侧型2例,片侧型3例。4例选定作男性抚育者,于腹腔镜下切除卵巢组织及子宫附件,行隐睾下降固定,同期或二期行尿道成形术;5例选定作女性抚育者,于腹腔镜下切除睾丸组织或卵睾,同期行阴蒂成形术。所有患儿均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综合判定,做出合理盼陛别选择对于儿童真两性畸形的诊治意义重大;外科处理应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在诊断与外科处理中可替代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选择2009—2012年我院NICU收治的急性骨髓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8例新生儿急性骨髓炎患儿。发热、肢体活动受限、触摸或被动活动患肢时哭闹明显、患处软组织肿胀等是新生儿急性骨髓炎急性期典型临床表现。5例患儿痊愈,随访10~30个月,均无后遗症发生;穿刺有脓性液体的2例患儿转骨外科行引流、牵引、抗感染等治疗,随访患肢活动存在异常;1例患儿入院不足2天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新生儿期急性骨髓炎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和足疗程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骨内压监测在小儿急性骨髓炎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小儿急性骨髓炎早期病灶骨内压变化,探索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早期小儿急性骨髓为为进行了病灶骨内压和健侧骨内压的对照测定。结果:18例病灶骨内压均显升高(5.5±0.9kPa,1cmH2O=0.98kPa),与对照侧骨内压(2.6±0.5kPa)相比,差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结论:急性骨髓炎早期病灶骨内压显升高。骨内压测定有助于该病的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提高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作者收治34例坏死性筋膜炎患儿,根据症状、体征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按病情给予全身抗感染、营养支持、局部切开引流术,对大面积皮肤坏死者采取游离皮片移植术等综合治疗方法,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34例患儿中,22例诊断为轻度,完全治愈;12例为重度,其中10例治愈,死亡2例,5例存在功能障碍。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患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后好于晚期者,治疗上应采取局部手术和全身支持、抗感染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窒息新生儿超早期诊断脑损伤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收治住院的49例窒息新生儿生后6 h内进行EEG检查。结果:49例窒息新生儿中,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3例,EEG异常21例,异常率63.3%;单纯窒息16例,EEG仅1例异常,异常率6.3%,中重度HIE患儿EEG异常100%。EEG异常程度与HIE临床分度基本一致,EEG表现为电静息、爆发抑制改变且2周后持续不恢复者预后差。结论:新生儿窒息早期(6 h内)即可出现EEG改变,EEG可早期反映窒息后脑损伤及程度,EEG可作为窒息新生儿超早期诊断脑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