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军校学员克服跳台跳水恐怖心理训练效果及分析训练前后MMPI测评情况.方法训练前后采用MMPI、自编的跳台跳水恐怖自评表评估,在训练中,随时计算并记录反映训练效果的观察指标.训练前根据评估结果挑选出两组被试,在余下具有中等以上程度恐惧反应的学员中随机抽取一组作对照组.实验组1,2接受不同方案的心理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游泳训练.结果训练后三组间在反映训练效果的三个观察指标上都差异有显著性;第一实验组与第二实验组差异无显著性,第一实验组、第二实验组都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训练后,第一实验组MMPI的Ma量表T分明显高于训练前(t=4.962,P<0.001),Si、Pt、D、Hs、Hy、Mas、Dy量表T分明显低于训练前(t=9.713,7.557,2.011,2.776,1.922,8.216,5.083,P<0.05);训练后,第二实验组MMPI的K、Pa、Si量表T分明显高于训练前(t=5.365,2.667,3.988,P<0.05),Mas、Dy量表T分明显低于训练前(t=5.433,3.100,P<0.01).结论实施的两种心理训练效果显著;两种心理训练同时促进了军校学员人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65名军校学员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效果观察及MMPI测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军校学员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的效果,分析训练前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各量表变化情况。方法从某军校大三605名学员中,用苦恼量表(SAD)筛选出具有中等以上程度社交焦虑的学员151人,根据MMPI剖面图特征,把实验对象分成第一实验组(31人),第二实验组(34人)。两组接受特异性,针对性强的心理训练方案。第一实验组训练前采用MMPI、SAD,训练后采用MM-PI、自我评估表(自编);第二实验组训练前后均采用MMPI、SAD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第一实验组社交焦虑状况自我评估表7个项目的得分明显高于训练前(t=4.06,3.886,3.944,3.182,3.118,2.454,2.213,P<0.05),第二实验组SAD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t=8.887,P<0.01),基本接近该军校常模水平[(11.45±4.75)分;t=0.757,P>0.05];第一实验组MMPI.测试结果显示:K、Mf、Si、Re量表T分高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9.209,2.653,3.12,3.093,P<0.05),Hy、Pa、Mas、Dy量表T分低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3.641,2.087,4.249,2.436,P<0.05),第二实验组MMPI.测试结果显示:Pa、Ma、Do、Re量表T分高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635,3.562,2.860,3.391,P<0.05),Hs、D、Mf、Pt、Si、Mas、Hy量表低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26,7.93,5.57,6.195,6.114,4.640,4.103,P<0.05)。结论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效果显著,同时也促进了军校学员人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军校学员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的效果,分析训练前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各量表变化情况.方法从某军校大三605名学员中,用苦恼量表(SAD)筛选出具有中等以上程度社交焦虑的学员151人,根据MMPI剖面图特征,把实验对象分成第一实验组(31人),第二实验组(34人).两组接受特异性,针对性强的心理训练方案.第一实验组训练前采用MMPI、SAD,训练后采用MM-PI、自我评估表(自编);第二实验组训练前后均采用MMPI、SAD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第一实验组社交焦虑状况自我评估表7个项目的得分明显高于训练前(t=4.06,3.886,3.944,3.182,3.118,2.454,2.213,P<0.05),第二实验组SAD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t=8.887,P<0.01),基本接近该军校常模水平[(11.45 ±4.75)分;t=0.757,P>0.05];第一实验组MMPI.测试结果显示:K、Mf、Si、Re量表T分高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9.209,2.653,3.12,3.093,P<0.05),Hy、Pa、Mas、Dy量表T分低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3.641,2.087,4.249,2.436,P<0.05),第二实验组MMPI.测试结果显示:Pa、Ma、Do、Re量表T分高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635,3.562,2.860,3.391,P<0.05),Hs、D、Mf、Pt、Si、Mas、Hy量表低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26,7.93,5.57,6.195,6.114,4.640,4.103,P<0.05).结论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效果显著,同时也促进了军校学员人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急性应激中军校新生自我效能对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作用.方法 用相关问卷调查683名被试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用实验法测量被试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结果 ①低自我效能新生人格特征的社会内向(Si)[(54.35±11.95)分,(34.35±10.21)分,P<0.01] 、外显性焦虑(Mas)[(55.10±12.27)分,(37.59±8.58),P<0.01]、依赖性(Dy)[( 54.03±9.53)分,(40.85±9.00)分,P<0.01]和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Nc)[(10.85±3.83)分,(7.58±3.62),P<0.01]显著高于高自我效能新生,低自我效能新生人格特征的支配性(Do)、社会责任感(Re)和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Pc)显著低于高自我效能新生(t=5.12,2.11,3.90,P<0.05或P<0.01);军校新生自我效能与人格特征的Si、Mas、Dy和应对方式中的Nc负相关(r=-0.586~-0.359,P<0.01),军校新生自我效能与人格特征的Do、Re和应对方式中的Pc正相关(r=0.172~0.460,P<0.05,P<0.01);在与自我效能相关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诸因素中,Si、Dy、Pc进入回归方程.②低自我效能新生的心理应激总分显著低于高自我效能新生(t=3.92,P<0.01),自我效能与心理应激总分和行为反应、情绪反应、战斗力发挥分量表得分正相关(r=0.187~0.346,P<0.05,P<0.01).结论 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影响军校新生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应激源和急性应激反应间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战时心理素质训练对培养海军院校学员战时必备心理素质的影响作用.方法:以战时心理素质训练为方法,对具有抑郁型人格倾向及癔症型人格倾向的123名学员进行为期半年的军人心理训练.在训练前后,用MMPI,16PF测试参训学员;在训练结束后,用自编的战时心理素质训练效果主观评价表对受训学员进行训练效果的自我评价;训练前后分别测试参训学员的体质量、台阶指数、上肢力量、身体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和生理机能水平.按训练前后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训练后,抑郁高分组学员Ma,A,C,E,F,G,H,Q1,Q2得分较训练前升高(P<0.05);Si,Pt,D,Hs,Hy,Mas,Dy,L,0,Q3较训练前降低(P<0.05).训练后,癔症高分组学员K,Pa,Si,C,G,H,N,Q3得分较训练前升高(P<0.05);Mas,Dy,I,L,0,Q4得分较训练前降低(P<0.05).②训练后,受训学员主观评价其对未来战争的认识发生一定变化(P<0.001),他们对未来战争的适应能力、心理力、心理耐久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01),③训练后,参训学员的体质量、台阶指数降低(P<0.001);训练后,上肢力量、身体耐力增强(P<0.001).结论:以培养战时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战时心理素质训练对提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健全人格、提高对未来战争的适应能力、心理力、心理耐久力、提高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军校新生抑郁障碍现状,分析军校新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个人评价问卷(PEI)、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测评683名军校新生.结果 军校新生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36%;有抑郁障碍组新生的Si[(62.59±16.57)分,(42.72±12.92)分,P<0.01]、Dy[(58.83±12.50)分,(46.36±11.27)分,P<0.01]和Nc[(14.62±7.08)分,(8.69±4.11)分,P<0.05]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组,Do[(41.12±12.00)分,(47.82±10.82)分,P<0.05]、Pc[(19.15±5.54)分,(23.16±5.42)分,P<0.05]和PEI[(83.92±15.04)分,(98.68±20.01)分,P<0.01]显著低于无抑郁障碍组;所有被试D量表均分与Si,Dy,Do,Nc,PEI,Pc显著相关(r=0.600、0.465、-0.356、0.240、-0.353、-0.146)(P<0.05,P<0.01);Si,Dy,Pc,Nc进入以D量表得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 抑郁情绪与军校新生人格基础、习惯使用的应对方式、自我意识显著相关,其中人格基础与习惯使用的应对方式是抑郁情绪的最有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对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18名学员,随机分为训练组(60人)和对照组(58人),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教材,对训练组学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AM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工具在训练前后对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团体心理测评。训练前后两组样本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团体心理训练后,军校学员AMQ得分,训练组聪慧、忠诚、勇敢、自信、耐挫因子分和总分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各因子分和总分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②团体心理训练后,SCL-90得分,训练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和总均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仅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下降(P〈0.05)。③团体心理训练后,情绪评定得分,训练组特质焦虑(TAI)得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情绪各因子得分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可提高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军医院校学员对卫勤保障海训的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指导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训练前和演习前对参练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2次测定。结果第二次测定与第一次测定相比,除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因子的分值都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P<0.05)。第二次测定各因子阳性症状的发生率比第一次高。结论军校平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员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上,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增强心理素质;在重大军事活动前心理指导重点应放在树立学员的自信心、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克服恐惧心理上。  相似文献   

9.
心理训练对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心理训练和自身对照的方法对79名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训练效果进行研究。结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显示: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精神病性、强迫症状、焦虑、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1.66±0.56)分、(2.06±0.54)分、(1.64±0.57)分、(1.51±0.47)分、(1.97±0.62)分、(1.75±0.66)分]。心理训练能显著降低恐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和焦虑[(1.23±0.49)分、(1.40±0.49)分、(1.84±0.69)分、(1.46±0.58)分]。结论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训练能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前2组PANSS、SDSS、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研究组PAN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41.3±7.8)分,训练后(36.4±6.2)分,t=2.039]、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NOSIE量表的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训练前(32.60±12.51)分,训练后(20.88±13.47)分,t=2.134]明显降低(P<0.05),SD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18.9±6.1)分,训练后(11.5±6.2)分,t=4.695]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训练前(5.7±1.5)分,训练后(6.3±1.4)分,t=2.287]明显升高(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张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684-1686
目的:探讨寓言和东方故事配合常规药物在神经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寓言和东方故事,疗程为10周.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定和比较.结果:治疗10周后2组患者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SCL-90其余各项因子评分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每天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7%(P<0.01).结论:寓言和东方故事配合药物治疗神经症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森田疗法对疑病症治疗康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森田疗法对疑病症的治疗康复作用。方法:对符合CCMD-2-R疑病症诊断标准的病例50例,应用分阶段作业治疗的森田疗法。疗程为12-14周。疗前疗后进行明尼芬达多项个性量表(MMPI)测验及疗效评定。疗后半年进行病例随访。结果:疗前疑病症患者的MMPI平均以Hs、D、Hy、Pt最高,呈1-2-3-7型测图,另有Pd、Pa、Sc量表也 明显高于常模;疗上述量表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仍是1,2,3,7量表。本研究对疑病症的痊显率为78%。半年后的复发率为13.95%。结论:森田疗法对疑病症治疗康复作用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吞咽训练辅助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吞咽训练辅助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接受吞咽训练(包括冰刺激、舌肌运动、软鄂上抬运动、喉活动训练、面肌训练、进食训练),治疗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分别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治疗组饮水试验、RSST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训练辅助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老年痴呆患者切实有效的整体康复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将6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进行患者、照料者、康复治疗师三方面互动的综合康复训练。用MMSE量表和ADL量表评分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有完整回访资料者试验组28例,对照组26例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MMSE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P均<0.05)。试验组治疗12个月的ADL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的ADL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的ADL评分(P均<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照料者、康复治疗师三方面的互动是康复训练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干预。干预6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吞咽功能及并发症。 结果 干预6周后,2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试验组SSA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总分以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试验组SWAL-QOL总分以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吞咽治疗仪结合运动想象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伴发焦虑抑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1月开始针对伴发焦虑抑郁ACS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选取实施前后6个月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SAQ评分、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1.46±4.87)分、(45.43±3.67)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5.23±6.91)分、(48.33±5.10)分;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2.07±4.93)分、(40.08±2.43)分;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4.95±6.77)分、(41.59±3.44)分;试验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前(t=2.473,2.911,2.582,3.172,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AQ评分分别为(55.60±4.90)分、(71.17±6.08)分;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AQ评分分别为(54.18±4.65)分、(84.94±7.75)分;试验组患者干预后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前(t=2.762,3.553,P<0.005,P<0.001)。试验组患者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232,9.113,8.062,均P<0.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3.235,P<0.005)。 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用于伴发焦虑抑郁ACS患者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有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偏瘫型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7例36岁的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 (n=13) 和治疗组 (n=14) 进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治疗持续10周.治疗前后均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 (PDMS-2) 及Upper Limb Physician’s Rating Scale, ULPR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抓握功能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5) , 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评分增加程度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儿治疗后ULPRS评分均有提高 (P<0.05) , 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评分增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能够促进偏瘫型脑瘫患儿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放松训练对住院心血管神经症病人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来春  朱文娟 《吉林医学》2006,27(10):1188-1189
目的:探索放松训练对心血管神经症病人焦虑及由此引发的失眠、精神紧张、易激动、烦乱、心跳加快、胸痛等心理健康状况及身心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心血管神经症病人6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n=30)、对照组(n=30)。在入院48h内对60例病人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随后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每天按要求进行放松训练,2周后再次SAS测试、比较。结果:在入院48h内两组患者焦虑水平均较高,2周后显著下降。2周后两组得分比较t=–9.8,P<0.01,说明放松训练组病人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放松训练对降低心血管神经症病人焦虑水平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