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非血管压迫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该方法治疗术中未见明确血管压迫的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6年,平均3.2年。治愈52例(92.9%),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分离蛛网膜,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除术,对非血管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治疗伴静脉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PTN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采用MVD联合PSR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MVD治疗。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术后1年,观察组疼痛消除率(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7.07%)与对照组(14.63%)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P<0.05)。结论 MVD联合PSR治疗合并静脉压迫的PTN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2月采用神经导航下经皮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PRTTG)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TN)1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 甘油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结果和副作用。方法 仰卧位或坐位,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局麻下经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毁损并注入甘油0.3~0.55ml。结果 疼痛消失8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随访75例,随访时间平均为2.1年,8例复发,复发率为10.6%。结论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 甘油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副作用,它是高龄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病人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56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0年1月至2003年3月我科采用耳后小骨窗微血管减压术结合神经梳理(nerve carding)治疗56例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疗效满意,治愈率9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底CT重建加神经电生理联合引导方法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在颅底CT重建加神经电生理联合引导下,运用射频治疗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结果 28例全部穿刺成功,无穿刺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一次止痛.随访4年,1年复发1例,2年复发2例,3年复发3例,共复发6例.结论 颅底CT重建加神经电生理联合引导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作为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了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全部都在5年以上,最长超过8年,平均75.7个月),详细记录其疼痛的缓解情况.以及发生的并发症、服用药物、复发等。结果首次治疗后有效率90.9%,5年以上的远期随访有效率78.8%;复发率13.3%,复发的患者再次行伽玛刀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远期随访并发症发生率15.1%,但均较轻微并能被患者接受。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随访疗效肯定,并发症较轻且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射波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和初步经验,评价射波刀的治疗作用.方法 作者总结了2007年6月~2008年12月射波刀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5例,靶点选择在三叉神经根入桥脑段前3.0mm处,大小5.0 mm×3.0mm~4.0mm×3.75mm~5.0mm为照射区域;采用5mm准直器,650mm源轴距(SAD),边缘剂量60~65Gy,中心剂量66.66~84.21Gy.结果 本组15例病人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一年以上,依据Brisman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和疗效显著者13例,症状缓解期1~7天,症状消失期1个月;无效者2例,未见并发症.结论 本组病例经随访6~18月证实射波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可靠疗效,与伽玛刀相比,具有无需麻醉、无创、无框架、精度高以及非等中心、非共面、非聚焦照射等优点.靶点的精确定位是本项成功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066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利用自制的“穿刺定位尺”,进行半月节穿刺射频热凝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结果穿刺靶点的命中率为98.8%。止痛的有效率为98.05%,其中完全止痛者724例(67.3%),疼痛明显减轻者331例(30.75%),无效21例(1.95%)。结论此种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小,适应证广泛,并发症少,年老体弱者均可施术。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附75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至2003年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7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其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73例有效(总有效率97.3%),其中疗效优者70例(93.3%),疗效良者3例(4%),无效者2例(2.7%);并发症有脑脊液漏1例、轻度面瘫2例、面部麻木6例、术后口唇嘴角处疱疹11例。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病因性治疗,具有治愈率高保持三叉神经功能的特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复发因素探讨(附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4例显微血管减压(MVD)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TN)患者,分析其复杂的原因主要是:①责任血管错认、漏认;②减压材料选择或使用不当;③“新生”的责任血管;④减压区的炎症反应。首次提出对于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及三叉神经远端有血管压迫的患者,也应行三叉神经人脑区(REZ)围套式减压或MV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使用CT和神经电生理定位引导射频热凝术穿刺半月神经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卧位,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在CT颅底薄层扫描(行三维重建)引导下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并通过神经电生理电刺激确定电极针裸露段的准确位置,温控射频对靶点进行毁损,然后在麦氏囊内注射甘油0.3 ml.结果均一次性穿刺进入卵圆孔,定位准确,在热凝毁损不同三叉神经感觉分支时未损伤其他脑神经.疼痛即刻消失,仅术区面部遗有麻木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底CT薄层扫描配合神经电生理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神经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征为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面部分布区的短暂性发作性的尖锐撕裂样剧痛,缓解期如常人,常有扳机点,病程一般较长,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35例三叉神经痛随机分为两组,定向组和徒手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解痛疗效.方法定向组将定向仪固定在病人头上,摄X线的颅底及侧位片,测算卵圆孔的三维坐标值,在立体定向仪的导引下,穿刺针通过卵圆孔进入三叉神经池,缓慢注入99.5%甘油(0.2~0.4m1).徒手组则用Hartel法进行穿刺,然后进行甘油注射治疗.结果定向组的穿刺成功率为100%,徒手组为88.7%.定向组的完全解痛率为98%,部分解痛率为2%,总的疗效为100%;而徒手组则为30(85.7%),1(2.85%),88.55%(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结论应用立体定向仪穿刺法的优点是穿刺准确、成功率高、解痛疗效好,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和疗效均比徒手穿刺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作者所在单位自1982年2月~2004年2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要点分析。方法通过介绍22年来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537例。作乳突后颅骨小切口,探查桥脑旁区,找到压迫神经的血管分开后用隔膜隔开减压。结果术后止痛者1496例(97.33%),死亡3例(0.19%),疼痛复发14例(0.91%)。并发症发生率约5.34%,发生小脑损害8例(0.52%),听神经损伤17例(1.1%),面神经损伤15例(0.98%),脊液漏15例(0.98%)。通过技术要点分析,近几年不断改进手术步骤中的技巧,扩大手术视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显微手术技术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例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痛,出现症状的时间为7个月-3年,经MRI和CTA证实由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压迫三叉神经所致,其中2例接受部分感觉根切断术,1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仅接受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都明显改善,手术患者术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但部分感觉根切断术的患者术后遗留面部轻微麻木后遗症。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三叉神经痛临床较少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采取药物治疗、部分感觉根切断术、显微血管减压术等不同治疗方案,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痛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患,治疗方法颇多,而用外科方法切断或电灼破坏三叉神经感觉根为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我院自1961年至1984年应用经枕下入路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大部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94例,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男性112例,女性8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特点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8年间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静脉压迫的处理及结果.对静脉压迫的处理采取细小静脉予以电凝阻断,岩上静脉复合体分支可部分阻断.保留主干;全程解剖分离血管压迫后予以Teflon围套式包裹三叉神经. 结果 静脉压迫可位于三叉神经脑池段全程:33例中22例既有静脉压迫也有动脉责任血管,11例责任血管为单纯静脉,其中3例为无名静脉,8例为靠近Meckel's腔的岩上静脉复合体;岩上静脉复合体按其引流模式分三种类型:微血管减压术后有效率为100%,平均随访2.5年无复发;术后主要并发症是三叉神经和小脑功能障碍,但经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结论 岩上静脉复合体是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责任静脉,静脉压迫无论是主要还是次要压迫因素时,均需要妥善处理,对三叉神经充分有效减压.微血管减压术避免了遗漏静脉压迫,减少了复发,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稍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6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行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69例中,生存62例,死亡7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法.Ⅰ级13例,Ⅱ级15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Ⅴ级6例.结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方式,能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rainlab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及图像融合技术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甘油注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常规行MR扫描,头部安装Leksell立体定位头架后行CT扫描,将CT及MR图像输入Brainlab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直接定位半月神经节并确定穿刺路径。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无穿刺损伤所致并发症,术后疼痛立即消失,疗效优良率100%,术后面部感觉减退5例,均无特殊不适感。术后随访半年~1年,无继续服药患者及复发病例。结论立体定向图像融合技术能直接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并能对穿刺路径进行设定,结合术中电生理定位,确保能快速准确穿刺靶点,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