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分析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聋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分析的17例经颞骨CT和听力学检查确诊为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耳聋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分布;447例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基因突变分布情况作为对照组。结果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29.41%(5/17),明显低于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检出率95.97%(429/447)(P<0.01)。结论单侧前庭水管扩大的发病可能是与SLC26A4以外的其他因素尚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耳畸形相关SLC26A4基因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Mondini畸形及不伴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蜗畸形耳聋人群中的突变情况,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内耳畸形的发病机制,为基因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14例散发LVAS、6例Mondini畸形(伴前庭水管扩大)及7例不伴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蜗畸形耳聋患者的外周血DNA样本及临床资料,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SLC26A4基因全编码序列检测,同时进行GJB2、线粒体12SrRNA 1555/1494位点排除性检测。结果:14例LVAS患者中12例(85.7%)具有SLC26A4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2例(14.3%)有单等位基因突变。6例Mondini畸形患者均具有SLC26A4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7例不伴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蜗畸形耳聋患者中均未查出SLC26A4基因突变。27例患者均未发现GJB2、线粒体12SrRNA 1555/1494致病突变。结论:LVAS及Mondini畸形与SLC26A4基因突变密切相关,且Mondini畸形比单纯LVAS基因突变率更高,而不伴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蜗畸形耳聋患者未发现SLC26A4基因突变,尚需对该部分耳聋患者进行深入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华东地区非综合征性大前庭导水管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的突变情况,以进一步了解其突变谱,为阐明EVA的分子机制和指导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片段和Sanger测序对135例明确诊断的散发非综合征性EVA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的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变异检测。结果在135例EVA耳聋患者中,明确为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致病的占74.07%(100/135),单等位基因突变的占7.41%(10/135),18.52%(25/135)的患者未检测到任何SLC26A4基因突变。共检出51种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c.919-2A>G突变和p.H723R突变最常见,分别占总检出突变的50%(105/210)和10.48%(22/210)。结论与既往报道一致,c.919-2A>G突变为中国人群SLC26A4基因的最常见变异。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检出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提示可能有其他致病因子参与EVA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患儿内耳畸形与GJB2,SLC26A4基因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 1555A>G突变发生的概率、突变类型及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1例感音神经性耳聋伴有内耳畸形的患儿,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抽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GJB2,SLC26A4及线粒体12S rRNA 1555A>G的突变检测.结果 21名患儿均未携带突变基因线粒体12S rRNA 1555A>G和GJB2,部分患儿携带突变基因SLC26A4,共检测出SLC26A4基因的3种突变类型,即c.919-2A>G,c.2168A>G和c.2162C>T突变,均为致病突变.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 5家系的SLC26A4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SLC26A4突变的等位基因会稳定地由亲代向子代传递,符合大前庭水管综合征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只发现SLC26A4基因的3种突变形式与LVA有关,未发现与Mondini畸形有关,内耳畸形患儿未检测出GJB2及线粒体12S rRNA 1555A>G基因突变,由此可以看出,SLC26A4基因突变与前庭水管扩大这种表型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SLC26A4基因突变是前庭水管扩大畸形的主要病因,IVS7-2A>G是其最常见的突变类型.除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外,其他内耳畸形与SLC26A4,GJB2基因及线粒体12SrRNA 1555A>G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LC26A4基因突变与家系前庭水管扩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个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EVA)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及相关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先证者的母亲发生基因突变的位点IVS7-2A>G是较常见的SLC26A4突变,父亲的1160C>T位点突变较为罕见;家系中1例患儿为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另1例患儿为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伴内耳Mondini畸形,第三个孩子携带母亲的SLC26A4的突变基因,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结论该家系SLC26A4基因突变为杂合突变,符合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机制,导致Mondini畸形的突变位点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联合DNA测序法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中国人患者的基因型及探讨其基因诊断策略。方法采集30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耳聋基因芯片筛查SLC26A4基因的2个突变ⅣS7-2A>G和H723R,发现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即停止筛查。如未发现突变或发现单纯杂合突变则采用DNA测序法检测SLC26A4基因其余外显子,直至发现另一个突变。如仍未发现突变则检测FOXI1基因。结果在30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基因芯片法联合DNA测序法共检出28例有SLC26A4基因突变(93.33%)。共发现16种突变类型,其中Ⅳ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H723R。新发现4种突变类型(G368X、ⅣS8-1G>T、ⅣS13+9C>T和Q696X),未发现FOXI1基因突变。结论在中国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SLC26A4基因的Ⅳ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H723R。针对这两个突变热点的基因芯片适用于对中国人群进行SLC26A4基因突变的筛查。发现的4例新突变类型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病因研究和基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PDS)基因全序列扫描,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SLC26A4基因型变化和遗传特征.方法来自35个家庭的38例患者多患中重度感音性耳聋,所有患者颞骨CT均显示前庭水管明显扩大.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合序列分析进行SLC26A4基因分析.结果共发现32个先证者携带有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纯合突变11例,复合突变9例,单一杂合突变12例,3个先证者未发现突变,在所有受检患者中突变发现率91.4%(32/35).共发现8种突变类型58个突变,其中IVS7-2 A>G突变为中国人最常见的SLC26A4突变,共发现其纯合型10例,杂合突变13例,即有71.9%的患者(23/32)携带此种突变,2168A>G为第二常见突变,共有8名患者携带此杂合突变,另发现1229C>T,IVS15+5G>A,1226 G>A,1199-1200insT,946 G>T,916-917 ins G突变形式,后三种突变为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突变.四种复发性突变IVS7-2 A>G、2168A>G、1229C>T、IVS15+5G>A在此组病例的30例患者均有出现.三个多发家庭的同胞患者均具有一样的SLC26A4突变.结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典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SLC26A4基因突变是其明确的致病因素,SLC26A4基因检测是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用于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8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组DNA的GJB2、SLC26A4、GJB3和mtDNA12s rRNA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所有患者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头颅MRI、内听道扫描,耳蜗水成像。结果在8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携带所检测热点耳聋相关基因突变者占51.16%;其中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24例(27.91%,24/86),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2例,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19例,颞骨CT均显示前庭水管扩大,而且均伴有耳蜗发育畸形,表现为蜗顶发育不全;mtDNA12s rRNA基因突变0例,考虑与样本量少有关。结论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可以考虑作为新疆地区耳聋患者的快速诊断方法,但基因测序法应作为必要补充。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基因检测结果与其颞骨影像学检查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的发生频率,并通过颞骨CT检查证实基因筛查发现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9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以序列分析方法检测SLC26A4基因IVS7-2 A>G和H723R突变情况,阳性者进行颞骨CT检查.结果:11例(12.0%)患儿携带有SLC26A4基因的突变,包括双等位基因突变者5例,单等位基因突变者6例.颞骨CT检查发现双等位基因突变者均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结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中SLC26A4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耳聋基因检测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的致聋基因和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者的临床表现、康复设备使用及康复教育机构的选择情况。方法对195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进行耳聋基因芯片筛查。对34例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耳聋患儿进行了进一步的测序分析,并对这些聋儿进行病史和听力学检查回顾性分析以及康复设备使用和康复教育机构选择的随访。结果①在195例耳聋患者中,基因芯片检测出的遗传性耳聋比率为43.59%,其中GJB2、SLC26A4致病突变的携带率分别为24.10%、17.44%。②在34例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中,芯片检测出纯合或者复合杂合突变者13例。通过随后的测序方法,在15例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患者中检出第二个致病突变位点,诊断为复合杂合突变患者。这34名患儿中,中度耳聋3人,重度耳聋12人,极重度耳聋19人;听力波动者10人,没有明显波动者24人127人选择了助听器,7人进行了人工耳蜗手术。28例SLC26A4基因纯合或者复合杂合突变患者中,前庭水管扩大者20人,1人正常,7人没有接受CT检查。③34名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聋儿中,3~6岁者共19人,其中13人选择了康复中心,3人选择了普通幼儿园,3人选择了家庭康复。6岁以上者15人,13人选择了普通小学,2人选择了聋校。结论①结果表明,遗传因素是儿童耳聋的重要致病原因,GJB2和SLC26A4是两个主要的致病基因。②测序和芯片联合的方法可以增加SLC26A4突变致聋的诊断率。③在3~10岁年龄段,91.18%的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为重度一极重度耳聋,听力无明显波动者多于听力波动者,影像学多显示为前庭水管扩大。④康复中心和普通小学是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耳聋儿童最常选择的康复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