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内耳高分辨率螺旋CT(下简称CT)表型与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类型之间的关系,探讨前庭导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患者SLC26 A4基因检测辅助CT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以Sennaroglu2010分类为标准分析2 705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内耳CT表型,并采用DNA测序的方法检测全部患者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检出率及突变类型,统计该基因突变在患者各类内耳CT表型中的分布特点,分析SLC26A4基因突变类型与CT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2 705例患者中CT诊断为内耳畸形826例(30.54%,826/2 705),其中耳蜗畸形446例:Michel畸形5例、耳蜗未发育12例、共同腔畸形6例、耳蜗发育不全畸形34例(CH-Ⅰ 9例、CH-Ⅱ 8例、CH-Ⅲ 17例)、耳蜗分隔不全畸形389例(IP-Ⅰ 22例、IP-Ⅱ 352例、IP-Ⅲ 15例);非耳蜗畸形380例(前庭导水管扩大340例,单纯前庭、半规管、内听道畸形40例);内耳CT正常1 879例.②共检出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致病性突变517例,其中纯合突变164例、复合杂合突变353例,均在前庭导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患者(IP-Ⅱ 264例,前庭导水管扩大253例)中检出,在本组前庭导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患者中检出率为74.71% (517/692).结论 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与前庭导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密切相关,SLC26A4基因检测在前庭导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患者中可辅助CT成为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患儿内耳畸形与GJB2,SLC26A4基因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 1555A>G突变发生的概率、突变类型及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1例感音神经性耳聋伴有内耳畸形的患儿,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抽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GJB2,SLC26A4及线粒体12S rRNA 1555A>G的突变检测.结果 21名患儿均未携带突变基因线粒体12S rRNA 1555A>G和GJB2,部分患儿携带突变基因SLC26A4,共检测出SLC26A4基因的3种突变类型,即c.919-2A>G,c.2168A>G和c.2162C>T突变,均为致病突变.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 5家系的SLC26A4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SLC26A4突变的等位基因会稳定地由亲代向子代传递,符合大前庭水管综合征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只发现SLC26A4基因的3种突变形式与LVA有关,未发现与Mondini畸形有关,内耳畸形患儿未检测出GJB2及线粒体12S rRNA 1555A>G基因突变,由此可以看出,SLC26A4基因突变与前庭水管扩大这种表型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SLC26A4基因突变是前庭水管扩大畸形的主要病因,IVS7-2A>G是其最常见的突变类型.除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外,其他内耳畸形与SLC26A4,GJB2基因及线粒体12SrRNA 1555A>G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耳畸形相关SLC26A4基因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Mondini畸形及不伴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蜗畸形耳聋人群中的突变情况,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内耳畸形的发病机制,为基因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14例散发LVAS、6例Mondini畸形(伴前庭水管扩大)及7例不伴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蜗畸形耳聋患者的外周血DNA样本及临床资料,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SLC26A4基因全编码序列检测,同时进行GJB2、线粒体12SrRNA 1555/1494位点排除性检测。结果:14例LVAS患者中12例(85.7%)具有SLC26A4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2例(14.3%)有单等位基因突变。6例Mondini畸形患者均具有SLC26A4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7例不伴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蜗畸形耳聋患者中均未查出SLC26A4基因突变。27例患者均未发现GJB2、线粒体12SrRNA 1555/1494致病突变。结论:LVAS及Mondini畸形与SLC26A4基因突变密切相关,且Mondini畸形比单纯LVAS基因突变率更高,而不伴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蜗畸形耳聋患者未发现SLC26A4基因突变,尚需对该部分耳聋患者进行深入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湖北地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该人群的分子病因学特点,为临床耳聋防治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06例湖北地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抽取外周血,提取DNA,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4个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对所有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进行颞骨CT扫描。结果:306名患儿中,132例(43.14%)检出携带不同基因突变,其中有2例携带双基因突变。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9.41%(90/306),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3.72%(42/306),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O.65%(2/306)。本组患者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36例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者颞骨CT扫描显示前庭水管扩大。结论: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是本组患儿最主要的致聋基因,其中235delC突变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其次为1VS7—2A〉G突变。筛查SLC26A4基因常见突变有助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赤峰市聋校聋儿SLC26A4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内蒙古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病因,本文着重进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突变分析.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134例,对照组为中国北方听力正常者100例.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SLC26A4基因编码区20个外显子测序,对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患者行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发现内耳影像学异常的患者进一步行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 134例耳聋患者中32例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对其中29例进行颞骨CT检查发现20例内耳影像学异常(前庭水管扩大18例,前庭水管扩大合并其他内耳畸形1例,单纯Mondini畸形1例);进一步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1例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聋患者甲状腺右叶囊性占位,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其余19例患者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或处于临界值.发现SLC26A4基因12种新的变异.结论 通过对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进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筛查结合内耳影像学检查,诊断前庭水管扩大和/或内耳畸形20例,为该校14.93%(20/134)耳聋学生明确了病因;在该地区SLC26A4基因是仅次于GJB2基因(16.42%,22/134)的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两个非综合征型前庭水管扩大耳聋家系的临床特征和SLC26A4基因检测特点。方法对两个非综合征型前庭水管扩大耳聋小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并对两个家系中的6例耳聋患者、6例听力正常者及1例胎儿进行SLC26A4基因全编码序列的检测。结果第一个家系共3代9人,其中仅第三代2人为耳聋患者,2例均为语后感音神经性聋,颞骨CT显示均为前庭水管扩大,1例胎儿。第二个家系共三代14人,其中4人为耳聋患者,1例为语后感音神经性聋,3例为语前感音神经性聋。颞骨CT显示均为前庭水管扩大。两个家系共发现SLC26A4基因1022delC、c.919-2A>G、p.G497S、p.H723R、p.T410M五种不同的已知致病突变,耳聋患者均为双等位基因突变,1例胎儿为携带者,6例听力正常者为携带者。结论两个家系的6例耳聋患者分别由SLC26A4基因不同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前庭水管扩大,1例胎儿为携带者,加强耳聋基因的孕前及产前诊断对防止此类耳聋患儿的出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JB2、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以经耳聋基因芯片及DNA测序确诊为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0~12岁感音神经性聋患儿2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患者123例,SLC26A4纯合或复合突变患者95例.分析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的发病年龄构成、听力损失程度及颞骨CT影像学特点.结果 ①发病年龄在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组的构成比分别为:43.09%、37.40%、14.63%、4.88%和24.2%、44.21%、18.95%、12.63%,两种基因突变组发病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②听力损失程度为中、重、极重度的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构成比分别为:8.94%、17.89%、73.17%及9.47%、34.74%、55.79%,GJB2基因突变患儿中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与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听力损失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③GJB2基因突变组中99.19%(122/123)患儿内耳结构正常,仅一例CT显示双侧内听道狭窄;SLC26A4基因突变组中有95.79%(91/95)患儿颞骨CT显示有前庭水管扩大.结论 本组GJB2基因突变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发病年龄以婴儿期居多,以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主,多不伴内耳畸形;SLC26A4基因突变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发病年龄以幼儿期居多,以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主,与前庭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东省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nlargement of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EVAS)患者SLC26 A4基因位点突变及相关听力表型,为研究 EVAS 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59例EVAS患儿进行 SLC26 A4基因 IVS7-2 A>G:2168 A>G 位点检测,并行颞骨 CT 影像学检查。结果59例EVAS患者中21例(35.59%)为SLC26 A4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其中16例为IVS7-2 A>G纯合突变,2例为2168A>G纯合突变,3例为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这21例CT均显示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或其他内耳畸形;38例为 SLC26 A4单等位基因突变,其中31例为 IVS7-2 A>G 杂合突变,7例为2168A>G杂合突变,这38例中4例为前庭水管扩大伴Mondini畸形,2例表型正常,其余均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59例患儿均表现为重度-极重度聋。结论本组EVAS患者中SLC26 A4基因IVS7-2 A>G位点的突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2168A>G;均表现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5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进行常见聋病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分析人工耳蜗植入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群体中常见致聋基因的流行情况及突变频率,探讨基因突变与内耳畸形的关系,研究开展遗传咨询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的科学途径。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工耳蜗植入手术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签订知情同意书后采全血,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后利用多重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进行纯化,采用华大基因公司定制的基因片段捕获芯片进行22个聋病相关基因共159个突变位点筛查。总结人工耳蜗植入群体基因突变的分布规律及突变频率,探讨基因突变与内耳畸形的相关性。结果所有250例患者中有77例患者检出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30.80%(77/250)。其中SLC26A4基因突变频率为13.60%(34/250),占所有突变阳性患者的44.16%(34/77),共检出13种序列改变,其中23例患者检出c.919-2A>G突变,占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的67.65%(23/34),等位基因频率为5.2%,是该基因突变检出率最高的突变形式。有33例患者检出GJB2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13.20%(33/250),占所有突变阳性患者的42.86%(33/77),共检测到GJB2基因7种致病突变,其中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23例,突变频率为9.2%(23/250),有20例患者检测到c.235delC突变,有18例患者检测到c.299-300delAT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和3.8%。250例患者中6例检出mtDNA 12SrRNA突变,突变频率为2.4%(6/250)。2例患者检出GJB3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0.8%(2/250)。分析表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与内耳结构正常的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LVAS伴不完全分隔Ⅱ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Ⅱ,IP-Ⅱ)与内耳结构正常的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而LVAS与LVAS伴IP-Ⅱ的SLC26A4基因突变结果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9)。GJB2基因突变患者合并内耳畸形的比例较低。结论 SLC26A4基因突变和GJB2基因突变在遗传性耳聋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频率。c.919-2A>G突变和c.235delC突变分别是人工耳蜗植入群体中SLC26A4基因突变和GJB2基因突变的常见形式。SLC26A4基因突变是LVAS发生的主要分子病因。LVAS及LVAS伴IP-Ⅱ与SLC26A4基因突变有明确的相关性,单纯IP-Ⅱ与SLC26A4基因突变可能无关。GJB2基因突变与多数内耳畸形无关。开展常见聋病基因的突变诊断有助于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赤峰地区耳聋患者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赤峰地区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耳聋病因构成,了解遗传性聋的比例,为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耳聋人群遗传特征的基因筛查程序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内蒙古赤峰地区某特教学校耳聋患者共134例,听力检查全部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对照组100例,为中国北方听力正常者.所有受检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GJB2、GJB3、GJB6、SLC26A4、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2SrRNA和tRNASer(UCN)编码区全长序列分析,并对携带SLC26A4突变的个体回访进行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结合耳聋病史、家族史、氨基糖甙类药物应用史及基因筛查结果分析该耳聋人群的病因.结果 该耳聋人群中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耳聋比例为60.45%(81/134),其中病因明确的遗传性聋比例为33.58%(45/134).GJB2突变是该人群中17.16%(23/134)耳聋患者的病因;与药物性耳聋相关的线粒体基因1555 A>G突变仪占0.76%(1/134);通过SLC26A4序列分析结合内耳影像学检查,诊断前庭水管扩大和(或)内耳畸形患者20例,占该耳聋人群的14.93%.此外,还有13.43%(18/134)的患者携带GJB2单杂合突变,其耳聋可能与之有关;6.72%(9/134)的耳聋患者携带SLC26A4单杂合突变,这部分患者颞骨CT检查未发现前庭水管扩大或因故未能进行颞骨CT检查,不排除其耳聋与SLC26A4相关的可能;2.24%(3/134)的耳聋患者携带线粒体12SrRNA 1095 T>C突变,该突变与药物性耳聋有关,很可能是导致耳聋的病因.GJB3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1.49%(2/134)患者的耳聋发病;在该耳聋人群中未检出GJB6基因突变.结论 赤峰地区抽样调查耳聋群体中遗传性聋比例高达60.45%,GJB2突变是该人群遗传性聋的最常见病因,SLC26A4突变为第二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的发生频率,并通过颞骨CT检查证实基因筛查发现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9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以序列分析方法检测SLC26A4基因IVS7-2 A>G和H723R突变情况,阳性者进行颞骨CT检查.结果:11例(12.0%)患儿携带有SLC26A4基因的突变,包括双等位基因突变者5例,单等位基因突变者6例.颞骨CT检查发现双等位基因突变者均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结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中SLC26A4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耳聋基因检测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南京地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分析该类患者常见致聋基因和各位点发生频率,阐明该地区耳聋的遗传病因学。 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高分辨颞骨CT以及临床听力学检查,然后采集128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2~4 mL,对其标本进行4种常见基因21个突变位点的检测。 结果 128例患者中,39例(30.47%,39/128)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携带双基因杂合突变1例、携带基因纯合突变14例。30例(23.44%,30/128)患者携带GJB2基因突变,其中 18例(14.06%,18/128)为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235delC位点突变检出率为20.31%(26/128),299_300delAT位点突变检出率为4.69%(6/128),176_191del位点突变检出率为3.91%(5/128)。10例(7.81%,10/128)患儿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携带纯合和复合杂合突变4 例(3.13%,4/128)。IVS7-2 A>G突变检出率为7.03%。患者未检出线粒体12SrRNA基因和GJB3基因突变。患者中高分辨颞骨CT提示前庭导水管扩大者11例,其中检测出SLC26A4基因纯合或杂合突变10例,二者的吻合率为90.91%(10/11)。 结论 南京地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GJB2基因为最主要的致聋基因,其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235delC,其次为SLC26A4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IVS7-2 A>G。研究发现SLC26A4基因突变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检出率极高,筛查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有助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诊断,但仍需结合高分辨颞骨CT检查,避免患者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相同表型不同基因型耳聋夫妇家庭的遗传咨询与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分析夫妻同为聋人的耳聋家庭的分子致病机制,为耳聋夫妇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方法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问共有4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4对夫妇均为重度到极重度聋患者。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GJB2、SLC26A4(PDS)基因分析和线粒体DNA(mtDNA)1555位点突变检测。结果家庭1丈夫未携带GJB2、SLC26A4基因和mtDNA A1555G突变,妻子为SLC26A4 IVS7-2A〉G和2168A〉G复合突变,预测后代不论性别100%的可能为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家庭2丈夫与妻子均未携带GJB2、SLC26A4基因和mtDNA A1555G突变,基本排除了后代因mtDNA A1555G突变、GJB2基因突变和SLC26A4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聋的可能性;家庭3丈夫为GJB2 235delC纯合突变及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妻子确诊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但仅检测到SLC26A4 IVS15+5G〉A一个突变,由于SLC26A4基因突变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和耳蜗畸形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按理论推断还应有另一突变位点,预测后代不论性别均有50%可能为大前庭水管患者,50%可能为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同时肯定为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家庭4丈夫为mtDNA A1555G突变携带者,妻子未携带GJB2、SLC26A4基因和mtDNA A1555G突变,预测后代因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GJB2基因突变和SLC26A4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聋的可能性基本被排除。结论耳聋基因诊断可以为耳聋夫妇的遗传咨询和指导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常见耳聋基因流行病学的差异。方法本文针对新疆地区2731例非综合征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晶芯耳聋基因试剂盒,对GJB2、SLC26A4、线粒体12Sr RNA、GJB3常见耳聋基因的10个突变位点(GJB2c.235del C、c.35del G、c.176del16bp、c.299_300del AT,SLC26A4 IVS7-2、c.2168A>G,GJB3 c.538C>T、c.547G>A,mitochondrial 12Sr RNA m.1555A>G、m.1494C>T)进行常见已知耳聋基因的抽样调查;结果 2731例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率7.84(214/2731),汉族10.56%(131/1241)、维吾尔族5.57%(83/1490),普遍低于全国其他研究报道,GJB2 c.235del C是汉族和维吾尔族突变热点;检出携带有SLC26A4基因突变的有132例,SLC26A4汉族、维吾尔族耳聋人群检出率分别9.51%(118/1241)、0.94%(14/1490);检出携带有12Sr RNA基因突变的有149例,汉族120例,维吾尔族29例,占各自耳聋人群检出率的9.67%(120/1241)、1.95%(29/1490)。结论 GJB2基因、SLC26A4、线粒体基因12Sr RNA为新疆非综合征型耳聋常见致病基因,GJB2c.235del C是汉族和维吾尔族突变热点,携带杂合突变的耳聋患者可能有其他基因突变致聋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湖北省天门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进行耳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耳聋的常见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湖北省天门市特殊教育学校52例5~16岁的聋哑学生进行遗传性聋问卷调查、全面体格检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及听力学评估,对每例对象采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通用芯片(allele-specific PCR-based universal array,ASPUA)筛查GJB2、SLC26A4、GJB3和mtDNAl2SrRNA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对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对象进行颞骨CT扫描。结果 52例聋哑学生均为非综合征型聋,共检出4种耳聋相关基因突变者25例(48.08%,25/52),其中检出GJB2基因突变者12例(23.08%,12/52),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者,SLC26A4基因突变者9例(17.30%,9/52),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者4例(7.69%,4/52)。9例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者颞骨CT扫描均显示前庭水管扩大。结论 GJB2基因突变是天门市特殊教育学校耳聋群体中遗传性聋的常见致聋基因,其次为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发病与SLC26A4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一个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和SLC26A4基因检测特点。方法对一个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进行病史采集和听力学检测,绘制耳聋家系系谱图,提取受检者的基因组DNA,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耳聋基因芯片分析和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及外显子侧翼序列的检测。结果该家系共5代合计30人(男17人,女13人),现存26人,其中第四代7人为耳聋患者,6人均为语前感音神经性聋。1人为语后感音神经性聋,颞骨CT显示均为前庭水管扩大,第五代1人为耳聋患者,表现为前庭水管扩大合并语前感音神经性聋。在家系中共发现SLC26A4基因c.754C>T、c.919-2A>G、c.1264-12T>A和c.1548_1549ins C四种已知致病突变类型。耳聋患者均为复合杂合突变。10人为SLC26A4基因携带者。结论该家系的8例耳聋患者由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前庭水管扩大,病因学分析可为患者提供预见性的临床措施,并为该家系的后代遗传咨询与婚育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及科学手段,有效地防止聋儿后代出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常见耳聋基因如线粒体DNA(mtDNA)1555位点、GJB2基因、SLC26A4(Pendren’s syndrome gene,PDS gene)基因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来自门诊的散发耳聋患者367例,有母系家族遗传史耳聋患者60例(27个家系),来自聋哑学校的先天性聋患者20例,来自门诊经高分辩CT证实双侧前庭水管扩大患者3例,无感音神经性聋病史的对照个体50例。应用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基因1555位点的突变情况;针对20例语前聋患者进行GJB2全序列分析;针对3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患者,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SLC26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筛查,出现异常波形之外显子行序列分析。结果在26个家系的59例患者和5例散发患者中发现mtDNA A1555G突变;20例先天性聋中发现2例GJB2 235delC纯合突变,酶切加测序发现1例235delC+299-300delAT复合突变,均为先天性聋的肯定原因,另外2例具有109G-A杂合突变;3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均发现包含第7、8外显子的扩增子具有异常波形,测序证实1例为杂合的SLC26A4 G316X突变;另2例为919-2 A-G纯合突变。结论耳聋基因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操作性强,在不远的将来耳聋的基因诊断可能会正式列为耳科临床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婴幼儿、儿童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中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的SLC26A4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突变类型以及基因突变与各种内耳畸形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225耳)先天性内耳畸形的SNHL患儿的影像学及听力学资料,收集其中77例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及正常对照组100例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LC26A4,直接测序分析突变。结果 77例样本中79.2%(42/53)的前庭导水管扩大组、90%(9/10)的Mondini畸形组、7.1%(1/14)其他内耳畸形组中的患者发现有SLC26A4基因突变。共发现SLC26A4基因突变类型16种,其中4种为新发现的类型。69.8%(44/63)前庭导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和Mondini畸形组中发现c.919-2A>G(IVS7-2A>G)突变,等位基因突变频率50%(63/126),是SLC26A4基因最常见的突变类型。EVA组和Mondini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1)。结论 SLC26A4基因突变是EVA和Mondini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c.919-2A>G(IVS7-2A>G)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非综合征性先天性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耳聋相关基因检测,探讨耳聋基因芯片筛查在临床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来自医院听力检测中心的47个听障儿童家庭,包括52例非综合征性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及其父母,应用遗传学耳聋基因芯片对47个家庭进行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 rRNA4个常见耳聋基因9个检测位点的基因检测。结果146例受检者中,17个家庭的43例筛查结果阳性,其中16例听力损失患儿筛查阳性,筛查阳性率为30.8%。GJB2基因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8例,GJB2基因235delC位点杂合突变20例,GJB2基因235delC位点和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杂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纯合突变2例,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杂合突变10例,SLC26A4基因2168A〉G位点杂合突变2例。结论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能快速、高效地检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遗传性致病基因,适用于大规模群体耳聋基因的筛查,有助于临床医生从病因学角度辅助耳聋诊断,引入正确的康复干预措施,并为具有聋病易感基因的听力损失儿童家庭提供针对性的遗传咨询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用于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8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组DNA的GJB2、SLC26A4、GJB3和mtDNA12s rRNA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所有患者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头颅MRI、内听道扫描,耳蜗水成像。结果在8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携带所检测热点耳聋相关基因突变者占51.16%;其中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24例(27.91%,24/86),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2例,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19例,颞骨CT均显示前庭水管扩大,而且均伴有耳蜗发育畸形,表现为蜗顶发育不全;mtDNA12s rRNA基因突变0例,考虑与样本量少有关。结论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可以考虑作为新疆地区耳聋患者的快速诊断方法,但基因测序法应作为必要补充。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基因检测结果与其颞骨影像学检查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