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金华市农村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调查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与健康教育需求,为农村中学生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金华市金东区农村4所中学3 717名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农村中学生经广播电视获得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占57.73%,从家长和学校课堂获得的仅为2.15%与5.03%;中学生赞成课外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占62.55%。针对提出的6种健康教育形式无明显偏向。结论农村中学开展健康教育形式要多种并存,时间短、内容精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袁州区农村初三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给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宜春市袁州区4所农村中学的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专题讲座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用同一问卷调查农村中学生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态度。结果:在农村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程度,并能转变他们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结论:对农村中学学生开展讲座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湖北初一学生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初一学生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需求情况,为初中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2个市的城区和乡镇4所中学的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结果只有8.6%和9.8%的学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和艾滋病;86%以上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表示会积极配合参与学校开展的毒品和艾滋病预防教育;学生乐意接受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授、观看相应的教育片、听戒毒人员的现身说法以及讨论等;什么是毒品、新型毒品、艾滋病知识、毒品的危害和如何拒绝毒品诱惑等是中学生和教师公认的预防教育课程应该开设的内容。结论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接受并愿意配合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开设基本知识和抵御技能课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知信行现状和健康知识的来源,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五市20所中学的1 9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收回1 837份,有效率为94.2%。【结果】40.6%的学生表示学校教育课和健康教育活动涉及了艾滋病预防知识;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的回答城市中学生好于农村中学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0%的城市中学生和57.7%的农村中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应关心、同情(2χ=13.04,P0.05);中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书籍、报刊、杂志,但是他们最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获取健康知识。【结论】中学生对部分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的比例较低,应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防治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云南省纳西族中学生进行与艾滋病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哥由样方法,抽取丽江玉龙县三所中学的364名纳西族中学生,进行独立、匿名问卷调查。[结果]纳西族中学生对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的问题,正确回答率在41.5%~79.9%。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分别为95.6%、90.4%和89.0%,但对于一些非传播途径了解程度不高。[结论]纳西族中学生对艾滋病有一定了解,但仍存在对艾滋病认识的误区及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歧视明藩。建议加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模式设计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整合农村中学“三维健教”环境,全面提升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质量,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认知水平。方法创新设计“三维健教”、“逆顺导教”、“一带六教育”方法,导入“行政干预”法,采用内源性干预和外源性干预。结果观察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平均认知水平从干预前的36.55%上升到98.79%:区域内推广学生平均认知水平达95.12%;经推行“逆顺导教”和“一带六教育”法,家长基本知识平均认知水平从干预前的16.47%上升到77.10%。结论创新方法在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制干预与推广中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河源市城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源市城区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态度,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河源市城区2所中学24个班1106名高中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统一问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受调查的1106名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9.75%,其中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0.71%、78.93%、78.12%;对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为54.88%;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报刊杂志(76.58%)、广播电视(65.01%)、学校老师(43.04%);希望进一步得到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为100%(全部),希望的途径主要为医务人员(39.04%)、广播电视(37.25%)、报刊杂志(30.56%)。结论河源市城区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对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庆阳地区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为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庆阳地区8所农村中学高一学生2270名,以不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分别有59.1%,47.1%,61.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无保护的性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有56.2%,43.7%,40.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拥抱、共同用餐、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传播;有45.7%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继续做朋友;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自电视、黑板报、宣传画、书报、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有72.5%的学生愿意了解更多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结论 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重视农村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初、高中学生家长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的家庭内,家长对孩子进行与性教育相关的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普遍感到困惑,而在全球艾滋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这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要想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生活中掌握艾滋病知识和必要的防控方法,家长必须具备一定的艾滋病知识储备和正确态度。为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需求,2003年10月在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本市20所中学的学生家长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0.
金坛市中学生对艾滋病及性行为认知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文忠 《职业与健康》2006,22(2):125-126
目的 了解金坛市中学生对艾滋病及性行为的知识与态度。方法 2004年6~9月,选择金坛市初级中学3所,高级中学3所,初一~高三年级共计1000名中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的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为96.2%,最低为23.6%,反对婚前性行为者为85.8%,看过有关性行为描述的文化作品者为24.8%。结论 在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非常重要,健康教育课中要系统地讲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及正确性行为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