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近几年宜兴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兴市麻疹发病为散发,平均发病率为4.40/10万。发病高发季节为3~6月。本地人口发病以15岁以上病例为主;流动人口发病以7岁以下为主,本地人口发病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结论]应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保持高水平的实际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本地15岁以上人口麻疹接种率与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消除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是宜兴市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 2005~2009 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 2005~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麻疹2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7/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市人口.麻疹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1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15.77%,≥15岁组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4.19%.[结论]流动人口的发病已成为全区麻疹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流动人口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我区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6年深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深圳市免疫监测报告系统对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深圳市麻疹发病率为25.76/10万,发病以流动人口为高;特区外发病率高于特区内;69.3%的病例集中在4~8月份;麻疹发病以5岁以下(52.20%)和15岁以上(36.58%)年龄组为主;在≥8月龄的确诊的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有4.87%;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模式。结论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较高,提高人口免疫接种率,是深圳市消除麻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都市本地和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成都市2009-2014年本地和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按照发病日期统计。结果 2009-2014年成都市麻疹病例中本市人口280例(67.80%),年平均发病率0.40/10万,流动人口133例(32.20%),年平均发病率0.73/10万;流动人口发病高峰落后本市人口2个月;本市人口中,<1岁组发病最多,占48.21%;流动人口15~30岁组发病最多(36.84%);本市人口青少年病例,有免疫史占45.45%,流动人口均无免疫史。结论成都市麻疹疫情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成为重要因素,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西城区本市和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北京市西城区本市人口、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特点,为控制、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城区本市人口、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麻疹326例,流动人口年均发病率为28.63/10万,明显高于本市人口。流动人口麻疹发病高峰提前于本市人口发病1个月。本市人口中,30~岁以上组发病较多,占62.22%;流动人口中,15~30岁组发病较多,占48.17%。儿童和青少年麻疹病例中,本市人口60.00%有免疫史,而流动人口17.02%有免疫史。结论流动人口的发病已成为全区麻疹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流动人口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杨浦区2001—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2001—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上海市杨浦区2001—2007年麻疹发病180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13/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是本区人口发病率的10.23倍;3—8月发病人数占总病例数的81.67%;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4∶1;15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39.44%,20岁及以上成人占总发病数的53.89%。本区人口病例以成人为主,20岁及以上病例占77.78%;外来人口病例以儿童为主,15岁以下儿童占54.55%。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总发病数的29.44%、62.78%。[结论]控制和消除麻疹重点应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2剂次免疫率;加强麻疹监测,开展成人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丹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卫建  丁彧  杭纪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45-2746
[目的]了解丹阳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麻疹控制经验。[方法]对丹阳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和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12.4/10万,为20年内历史最高水平。本地人口中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上成人为主,占71.4%(30/42),流动人口中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8.2%(30/34),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每5~10年对50岁以下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麻疹主动监测、做好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工作,是今后控制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玉溪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2003—2005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玉溪市2003—2005年麻疹发病212例,年均发病率3.3/10万。流动人口和该地人口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9,P<0.01),城市及城乡结合部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12月份至次年5月是麻疹高发季节,发病以散居形式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7.08%;发病年龄以9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7.36%。结论玉溪市麻疹控制在低发病水平,但麻疹疫情呈现反复性和波动性。提示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是当前该市全面有效控制麻疹的工作重点,对外来流动儿童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同时加强对薄弱地区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免疫空白人群,才能控制和最终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9.
王旭雯 《职业与健康》2010,26(20):F0002-F0002,F0003
目的了解无锡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麻疹年均发病率为5.52/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本市人口以20岁以上成人病例为主,外来人口麻疹病例集中在8月龄~6周岁年龄组儿童,发病均以无免疫史为主。结论外来人口存在免疫空白是导致麻疹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杜绝免疫空白,是无锡市消除麻疹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流动人口快速迅速增长地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嘉定区2004-2012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嘉定区2004-2012年共发生麻疹病例687例,平均年发病率为6.12/10万,流动人口发病数占总数的77.87%,流动人口发病率是户籍人口发病率的2.70倍;8月婴儿和20岁及以上成人占总发病数的66.68%;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变化,峰值为5月份,发病率存在地域性差异;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1.29%、59.10%。结论控制和消除麻疹重点在于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2剂次免疫率;同时,须加强对流动人口成人麻疹的防控工作,应适时开展成人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凤双  肖雷  吴殚  冯冉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73-2676
目的分析1998—2009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资料对1998-2009年顺义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顺义区近12年来麻疹共发病446例,发病率为5.67/10万,发病情况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后麻疹发病出现明显升高,2005、2006年发病率分别为18.60/10万和15.07/10万;发病高峰为3~5月。发病年龄主要是1岁以内和20~30岁组,1岁以内本市和流动儿童发病基本相同,15岁以上组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高发职业是散居儿童和民工。结论顺义区麻疹发病的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发病年龄主要是1岁以内和20岁以上年龄组,控制1岁以内人群发病主要是提高8月龄麻风疫苗免疫的及时率,同时提高麻疹疫苗2剂次接种率或在育龄妇女婚检或孕前接种麻风腮疫苗。对于控制20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集中强化免疫和提高麻疹病例监测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2.
吕惠荣  郭金香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83-2385
目的研究信阳市2009—2011年麻疹血清学检测的状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信阳市2009—2011年疑似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信阳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818例;麻疹IgM抗体阳性540例,实验室确诊率66.0%。发病最高年份是2009年,发病人数448例。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病例数为423例,占病例总数的78.3%;0~7岁儿童病例数最多,为441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1.7%。麻疹发病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是散居儿童(64.8%)、学生(24.4%)和农民(5.0%)。实验室确诊率居前5位的县区是平桥区(100.0%)、浉河区(95.2%)、新县(87.4%)、息县(84.9%)和潢川县(82.1%)。结论应加强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及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进一步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免疫接种覆盖率和接种及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1996-2007年麻疹发病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病例发病构成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6~2007年累计发病357例,累计发病率4.86/10万,2005年发病明显增高(137例),发病率为18.60/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主要发生在1~6月,占80.9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9岁,占66.67%,0岁组发病最高,占29.97%,20岁以上成人麻疹发病高峰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群主要是流动人口,占69.23%,职业主要是散居儿童和学生。[结论]顺义区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是15岁以下学生和散居儿童,成人麻疹发病高峰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坚持流动人口的成人麻疹疫苗季节性强化免疫,同时提高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MV及时接种率,做好2~7岁儿童第2剂次MV接种,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以控制15岁以下小年龄组人群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玉溪市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后续强化免疫效果,总结经验,为控制并加快消除麻疹工作进程制定针对性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每县抽取城区和2个乡镇各30名目标儿童进行现场接种率快速评估。结果全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9.66%,不同年龄段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9.36%以上;不同居住形式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7.78%以上,0剂次免疫史该县及外地的儿童均集中分布于8月龄~2岁年龄组。结论玉溪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发现并适时消除免疫空白人群是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麻疹流行特点和流行现状,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密云县2005~2009年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密云县累计发生麻疹病例1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4/10万。麻疹发病以散发和暴发并存,12月~次年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8.98%;本地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30岁年龄组,流动人口发病主要集中在15~30岁;共发生2起暴发疫情,均为外来人口较多的工厂。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发病22例,占总病例数的20.56%;38例属于流动人口,89例为本地人口,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免疫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8月龄仍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城乡结合部和山区应切实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重点防控外来人口中的麻疹暴发疫情;对本地适龄成人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成人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1年石家庄市麻疹专报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石家庄市2005—2011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20.61/10万。2010年石家庄市发生麻疹局部流行,是麻疹发病最高的年份,共报告麻疹病例1 902例;2011年是麻疹发病的最低年份,共报告13例。石家庄麻疹发病人群主要以15岁儿童为主,流动人口的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65.43%。结论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做好适龄儿童及流动人口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是该市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淑芳  王冬梅  张雁  张利  齐娇  马丽娜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56-1758
目的分析保定市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的进展状况,为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信息管理报告系统的数据,对保定市2010年的麻疹流行特征及为消除麻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保定市2010年麻疹发病呈大幅度上升,发病率为26.61/10万,比2009年上升了393%,为1999年开展麻疹监测以来的最高年份;每年3—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山区县和较大的县级市;发病主要集中在≤2岁、其次为3~5岁、20~34岁年龄组。结论 2012年保定市实现消除目标形势严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中的各项措施,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首针及时率,并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免疫规划管理,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置,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确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长沙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 19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3/10万,各年发病数在169(2016年)~605例(2013年)之间,发病率在2.30/10万(2016年)~8.42/10万(2013年)之间;2013年病例数集中在3~5月份,2014-2016年病例均集中在5~7月份;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雨花区(5.99/10万)、天心区(5.62/10万)、长沙县(4.82/10万);发病年龄以<8月龄婴儿(36.60%)和15岁~人群(22.11%)为主;散居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757例≥8月龄儿童中无免疫史485例,占64.07%;免疫史不详186例,占24.57%.结论 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疫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8月龄婴儿和15岁~人群高发;建议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做好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并关注小月龄婴儿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