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性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5年5种监测性病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区5种监测性病共报告2 543例,年均发病率为35.88/10万,依次为梅毒(25.29/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04/10万)、淋病(3.36/10万)、尖锐湿疣(1.96/10万)、生殖器疱疹(0.2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和淋病构成比逐年下降,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构成比逐年上升。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外,其他4种性病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比分别为淋病4.67、梅毒1.04、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0.05、尖锐湿疣1.14、生殖器疱疹2.4;淋病、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尖锐湿疣发病率最高为20~29岁组,生殖器疱疹发病率最高为40~49岁组;职业分布前3位为农民(占53.01%)、家务及待业(占25.01%)、工人(占8.57%)。全区15个镇(街道)均有病例分布,发病率19.75/10万~74.97/10万。结论南通市通州区应继续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性病疫情防控,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性病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昌平区2009年性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2009年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和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2009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全区共报告性传播疾病(不包括HIV阳性和艾滋病)636例,年发病率为84.86/10万,与2008年比较下降了2.01%,其中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的年发病率均有下降;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例构成中,尖锐湿疣、梅毒和淋病排在前3位。结论 2009年北京市昌平区性病年发病率较上年略有下降,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增长呈现上升态势,性病发病人群大多集中在男性、青壮年、家务及待业这一群体。建议加强这部分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湛江市2011—2020年性病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湛江市2011—2020年的5种性病报告资料,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发病率进行拟合,用年均变化百分比对趋势进行描述。结果2011—2020年湛江市共报告5种性病43643例,发病率以每年9.49%的平均速率上升,其中除淋病年均发病率无变化外,梅毒发病率以每年5.48%的平均速率上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以每年25.19%的平均速率上升,尖锐湿疣发病率以每年34.90%的平均速率上升,生殖器疱疹发病率以每年31.00%的平均速率上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数历年均少于梅毒发病数。性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霞山区,最高时达186.80/10万。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数是男性的4.90倍,梅毒发病率中60岁及以上人群居最高并以每年4.93%的平均速率上升,而<1岁人群的以每年30.29%的平均速率下降。结论2011—2020年湛江市性病发病呈持续缓慢增长流行趋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能力有限,疫情以市辖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梅毒发病以老年人为主,性病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应加强性病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珠海市性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4—2018年珠海市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种监测性病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14年的276.70/10万上升到2018年的331.54/10万,年均增幅为4.62%,其中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上升明显,梅毒先升后降。城区街道发病率为455.49/10万,以拱北街道最高;郊区乡镇为180.00/10万,以井岸镇最高,城郊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6∶1,其中淋病性别比为12.60∶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0.51∶1。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503.23/10万),50~59岁年均增幅最大(9.08%),梅毒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于梅毒其他年龄段及其他性病同年龄段发病率。职业以家务及待业最多(28.98%)。 结论 2014—2018年珠海市性病疫情总体呈上升态势,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以城区街道为主,应根据性病疫情发展特征采取相应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5.
刘玉清  张涛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46-1747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性病疫情动态,为进一步开展辖区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各医疗机构报送的怀柔辖区性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辖区累计报告性病303例,发病率为81.23/10万。全年报告性病5种,其中乙类传染病2种:梅毒182例,发病率48.79/10万;淋病33例,发病率8.85/10万。重点监测疾病3种,其中尖锐湿疣75例,发病率20.11/10万;生殖器疱疹11例,发病率2.95/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2例,发病率0.54/10万。性病发病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结论 2011年怀柔区性病报告发病率较高,建议主管部门根据性传播疾病的发病趋势制定怀柔区性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海南省的性病疫情数据,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应调整现有的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海南省各市县网报的2013-2017年性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海南省5种性病报告病例数为67383例,年均发病率为148.01/10万,年均增长率为16.17%。5种病种中,以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年均发病率(61.74/10万)最高,后依次为梅毒(47.93/10万)﹑淋病(18.46/10万)﹑尖锐湿疣(14.17/10万)和生殖器疱疹(5.72/10万),5种性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男女性病发病率分别为125.63/10 万和172.91/10 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女性的发病率(98.18/10 万)高于男性(28.97/10 万),淋病则是男性的发病率(28.56/10 万)高于女性(7.22/10 万)。以20~34岁年龄段的人群报告病例数最多,为37106例,占55.0%,15~24岁人群病例数为16611例,占39.9%,>60岁的老年人群7211例,占10.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和商业服务为主,三者占69.33%;地区分布以海口市报告的性病病例数最多,其次为三亚市和琼海市,三者占报告病例数的58.82%。结论 2013-2017年海南省性病疫情呈总体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重点加强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淋病的防控。未来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医疗机构性病患者的规范诊疗率,防治结合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山市性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2008-2016年报告的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156.50/10万上升至2016年211.72/10万,年均升幅3.84%。其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呈现大幅上升,年均升幅37.75%。性病疫情分布特点为西北部高发,高至567.20/10万;向东部和南部逐渐下降的特点,低至39.26/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逐渐增高并赶超男性,女性从2008年142.22/10万升至2016年244.54/10万,年均升幅7.01%。男女性别比例从2008年1.33〖DK〗∶1下降到2016年0.88〖DK〗∶1,其中淋病从6.53〖DK〗∶1上升到9.19〖DK〗∶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从0.58〖DK〗∶1下降到0.25〖DK〗∶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年均升幅最高为40~49岁年龄段,7.94%,0~9岁年龄段报告发病率大幅下降。职业以商业服务最多。结论 性病仍是中山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根据疫情发展特点制定相应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2010—2012年女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的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女性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报告卡的全部资料。结果 2010—2012年中山市共上报5193例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女性感染病例;主要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为主,并多集中在商业服务、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民工)中;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梅毒为优势病种;梅毒病例以I期梅毒多见。结论中山市应积极采取"三级预防"的理念以及"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性病的传播,促进广大女性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东莞市性病流行病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2010-2015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性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间东莞市共报告5种性病共91 139例,年均发病率184.54/10万,2013年最高208.46/10万,2015年162.09/10万;5病种发病率依次为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病种构成:淋病40.3%、梅毒30.9%、尖锐湿疣18.0%、生殖器疱疹6.0%、沙眼衣原体感染4.9%.患者男女性别比0.89:1,20~39岁组高发(55.2%);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为主(36.5%);34个镇(区)中,年均发病率最高为厚街镇(283.01/10万).报告病例实验室诊断占77.8%,报告准确度99.8%.结论 东莞市性病疫情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应加强政府在性病防控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6年绍兴市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特征,为制定STD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绍兴市2015—2016年报告的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种STD个案数据,对2016年绍兴市STD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年绍兴市共报告STD6 723例,报告发病率为135.34/10万,高于2015年的134.37/10万。发病率从高到低为梅毒(39.32/10万)、淋病(38.07/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34.69/10万)、尖锐湿疣(20.23/10万)和生殖器疱疹(3.04/10万)。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7—9月和12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较多,尖锐湿疣感染报告病例数4月最多。STD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越城区,报告1 932例,发病率为189.29/10万。6 723例STD患者中,男女比为0.99∶1;以农民/民工最多,占50.51%;25~30岁组发病率最高(422.42/10万),其次为30~35岁组(284.09/10万)。结论 2016年绍兴市STD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5~34岁、农民/民工是STD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刘玉清  张卫华  张明清 《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23-1524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2005年性传播疾病(STD)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怀柔区2005年STD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怀柔区2005年STD共报告病例数231例,年报告总人口发病率为70.44/10万,比2004年同期(59.20/10万)增长了18.99%,病例数2004年为189例,2005年增长了22.22%;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例,未报告AIDS病人;淋病发病率仍居首位,其次是尖锐湿疣、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也有病例报告。结论性病、艾滋病在该区呈上升趋势,应加大性病、艾滋病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怀柔区2005—2009年性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贵英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75-2976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近年来性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辖区性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网上报告的性病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共报告性病病例1007例,其中男性542例,女性465例,男女比例为1.17:1;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3岁,其中20~40岁年龄组占63.65%。已婚者与未婚者的比例为2.81:1,主要集中在家务及待业(22.24%)、农民(19.36%)和工人(10.53%),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6.96/10万,各种性病报告发病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尖锐湿疣(22.57/10万)、梅毒(18.55/10万)、淋病(13.57/10万)、生殖器疱疹(1.13/10万)、沙眼衣原体感染(1.13/10万)。结论 2005—2009年,怀柔区性病年报告发病率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淋病下降趋势明显,但梅毒报告发病率升高趋势明显,预计此趋势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延续,怀柔区应根据性病的发病趋势制定性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日照市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性病门诊监测哨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日照市性病门诊监测哨点2005-2009年未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监测到的性病以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梅毒、淋病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5.70%、15.67%、11.34%、10.28%;就诊年龄主要为20-39岁,占74.22%。[结论]日照市STD的发病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应该加强STD防治知识的普及,提倡安全性行为,控制STD的蔓延,也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广西2005~2009年3种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持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西近5年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上报的法定性传播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2005~2009年累计报告性传播疾病179 037例,艾滋病12 739例(占7.12%),淋病52 539例(占29.34%),梅毒113 759例(占63.54%);发病率由2005年的57.98/10万上升至2009年的93.56/10万,男女之比为1.18,65.47%的病例集中在20~44岁,以农民为主。[结论]广西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发地区,艾滋病和梅毒报告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控制性传播疾病已是当今广西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9年职业病发病情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志明 《职业与健康》2011,27(2):138-141
目的阐明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从1993建区至2009年的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区17年间共发生职业病117起457人,死亡10人,都是由有机溶剂引起,三氯乙烯引起的死亡病例8人,占80%。职业病主要集中在电子、蓄电池,其次为塑料玩具和电镀企业。职业病种类主要为正己烷中毒(22.97%)和铅中毒(17.50%),其次为接触性皮炎(16.85%)和二甲基甲酰胺中毒(7.22%)。1996、2001和2006年发病呈现出阶段性峰值。结论正己烷、三氯乙烯、铅、粉尘、二氯乙烷和苯为该区职业病危害高风险因素,电子、蓄电池、塑胶玩具、电镀、机械五金企业为该区高风险行业。  相似文献   

16.
南昌市2008~2009年性病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昌市性病监测点报告的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性病报告病例数2936例,以梅毒、淋病、尖锐湿疣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27︰1;2009年性病报告病例数为2811例,以梅毒、淋病、尖锐湿疣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31︰1;总体呈下降趋势,报告发病数以20~40岁及60岁以上年龄段为主,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和农民为主。[结论]今后性病防治重点人群为20~45岁及60岁以上年龄段,职业以工人及农民为主。防治措施以加强宣传性病防治知识及推广100%使用安全套为主。  相似文献   

17.
张立芹 《职业与健康》2011,27(2):172-174
目的分析北京市平谷区猩红热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2003—2009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9年平谷区猩红热发病153例。2006、2007年为平谷区猩红热高发时期。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8.2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为0.25/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以中小学生(45.10%)和幼托儿童(47.06%)构成最高。男性(64.71%)高于女性(35.29%)。城区(53.59%)高于农村(46.41%)。近几年发病高峰集中在5、6月份(2个月发病占12个月中的52.94%)。结论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各级医疗保健科应针对在学习生活的群体进行经常性传染病知识培训、宣传、指导。学生、托幼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卫生部门应联合教委通过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暴发,使平谷区猩红热发病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密云县2005—2009年性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北京市密云县2005—2009年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密云县2005—2009年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5年累计报告STD 931例,其中男性522例(56.07%),女性409例(43.93%);男女比例为1.28: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62.41%);职业主要为农民(36.84%)、家务及待业(18.69%)及其他(10.31%)。年平均发病率为39.02/10万,各种STD发病率依次为:尖锐湿疣(17.77/10万)、淋病(8.80/10万))、梅毒(7.33/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3.86/10万))、艾滋病病毒(H IV)感染者(0.80/10万)、生殖器疱疹(0.46/10万)。结论 2005—2009年,密云县性病平均报告发病率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尤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下降趋势明显,但H IV感染者、梅毒报告发病率升高明显。建议根据STD发病趋势制定密云县性病防治措施,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郁宝华  赵建清  陈斌  吴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34-2636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浦江社区2009—2011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报告发病手足口病2 137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2011年发病情况异常,11月份发病骤然上升,达到当年最高峰。年龄主要为6周岁以下婴幼儿,其中0~3周岁发病数达1 657例,占全部病例的77.54%。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农村发病人数高于社区,69.79%的病例为非户籍人口。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为主。结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应以散居及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应以托幼机构及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地为重点场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