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血红蛋白与铅作业工人尿铅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讨论铅作业工人的尿铅水平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 ,为铅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对 193名铅作业工人和 15 8名非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和血常规的测定 ,并进行u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铅作业组工人血红蛋白水平为 (14 6 93± 17 75 ) g/L ,非铅作业组工人血红蛋白水平为(15 2 35± 16 2 3) g/L,P <0 0 1;多因素分析表明 ,血红蛋白含量与尿铅水平呈负相关暴露组不同性别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 - 0 2 0 5 (P <0 0 5 )和 - 0 2 5 8(P >0 0 5 )。提示 ,长期低浓度的铅接触能引起血红蛋白降低 ,尿铅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铅作业工人和非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差异。了解长期低铅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对2009年天津市某蓄电池厂400例铅作业工人和120例非铅作业工人分别进行血铅、尿铅和血红蛋白浓度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铅作业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非铅作业组。而血铅、尿铅浓度均显著高于非铅作业组(P〈0.01)。并且血铅和血红蛋白浓度间呈负相关性(r=-0.442),尿铅与血铅和血红蛋白间的相关性均不理想(r值分别为-0.026和-0.018)。结论长期低铅作业可导致人体血铅尿铅升高,血红蛋白降低,但尿铅浓度波动大,且影响因素多,不能精确反映体内铅积蓄量,结果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盛红艳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64-2465
目的比较铅作业工人和非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的差异,探讨铅作业工人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铅、尿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以蓄电池企业的252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铅组,电子厂205名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铅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和红细胞、血小板则无差异(P0.05),接铅组红细胞锌原卟啉、血铅、尿铅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166,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406。结论长期接触铅可导致血铅、尿铅浓度和红细胞锌原卟啉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影响,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较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属铅对铅作业人员血液系统的影响,及尿粪卟啉和血细胞参数测定的意义。方法:以铅作业工人465人为观察组,以不接触铅和其他生产性毒物的某单位职工286人为对照组,各取尿20 ml和EDTA-K2抗凝血2 ml,用荧光比色法进行尿粪卟啉测定,用CA-9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铅作业组的尿粪卟啉阳性率42.5%明显高于对照组2.10%(χ2=146.7,P<0.01),血红蛋白与红细胞降低检出率(8.17%4、.73%)高于对照组的(1.75%、1.04%)(P<0.01,P<0.05)。结论:金属铅对铅作业人员的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卟啉代谢紊乱和血红素合成障碍,要定期对铅作业人员测定尿粪卟啉和血细胞参数,及早发现铅中毒人员,维护铅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局冷热铅作业环境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于1997年3月至6月对113名铅作业工人进行现场调查。冷铅作业组53人,热铅作业组60人,对照组62人。调查结果显示,冷热铅作业工人尿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热铅作业组工人自觉症状及尿铅含量均较冷铅作业工人明显,且查出1例尿铅含量超标者,并给予驱铅治疗。提示防护重点应加强热铅作业工人的保护,但也不能忽视冷铅作业的危害,改善铅作业环境,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进行监测环境铅浓度及工人职业性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铅接触对工人血清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对某蓄电池厂73名铅作业工人及当地某机械厂73名非铅接触者进行血铅、尿铅、血清BGP水平的测定。结果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铅接触组的血清BGP质量浓度(4.75±3.28)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7.91±3.56)μg/L(P<0.01);血清BGP与血铅水平有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尿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接铅工龄的延长,BGP水平逐渐降低(P<0.01)。结论铅接触可引起工人血清BGP水平降低,提示铅可能引起成骨细胞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
铅作业工人肾功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9名铅作业工人和51名无职业性铅接触史的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铅作业工人尿肌酐(Cr)排出减少,血Cr含量增加,血中尿素氨含量增加,溶菌酶(Lys)含量减少。尿cr与尿ALA呈显著负相关,尿Lys与ALA呈显著正相关。尿Lys和血Cr含量在铅接触工人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表明职业性铅接触可引起肾脏损害,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162名职业接触氰氨化钙粉尘的作业工人和185名非接尘的作业工人,均系男性,进行了血红蛋白测定,发现接触组血红蛋白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人群血红蛋白测定值与工龄关系分析表明,观察组血红蛋白测定值与工龄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8345,P<0.01);对照组则无相关关系(r=-0.3296,P>0.05)。经显著性检验,观察组负相关系数大于对照组,P<0.005。提示长期接触氰氨化钙粉尘对作业工人血红蛋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铅作业工人尿铅(Pb)含量与血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血细胞分析仪、血锌原卟啉测定仪对136名工人的尿铅、血常规、血锌原卟啉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87例铅作业工人作为观察组,49例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尿铅含量、血锌原卟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常规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铅含量与血锌原卟啉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62),尿铅含量与血红蛋白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570)。结论血红蛋白与血锌原卟啉可作为铅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铅作业工人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含量及其与血红蛋白(Hb)、血铅(Pb)的关系。方法:采用血液荧光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371名铅作业工人进行红细胞锌原卟啉、血红蛋白及血铅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铅作业工人血锌原卟啉、血铅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工人血锌原卟啉与血红蛋白、血铅均有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9和0.314。结论:血锌原卟啉是铅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的敏感指标,对职业性铅中毒的早期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的肝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肝脏损害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铅对肝毒性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以蓄电池制造企业108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以同一企业非铅接触的76名工人和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作为肝毒性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肝损害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车间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分别为0.89mg/m3和0.25mg/m3,超标率分别为50.00%和60.00%。②随着环境铅接触水平的增加,ALT和TBIL的异常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浓度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职业限值组存在血铅超标现象,异常率为31.03%。超职业限值组和职业限值组血铅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铅作业工龄的增加,血铅、ALT和TBIL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铅水平的变化和ALT、TBIL异常率的变化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明显升高,肝功能效应指标ALT和TBIL不能敏感的反映铅对肝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沙焱  杨震宇  香映平  何家禧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76-1477
目的探讨口腔脱落细胞微核技术在探测铅暴露人群遗传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产过程中接触不同浓度铅的某铅酸电池厂工人为接触组,按空气中铅浓度高低分为低浓度组(76名男性工人)和中浓度组(89名男性工人),同厂男性管理人员78名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结果 2种浓度的铅暴露组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58±2.49)‰;中浓度组:(4.16±2.32)‰]明显高于对照组[(2.85±2.03)‰],两种浓度铅接触组人员的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38±2.16)‰;中浓度组:(4.37±2.43)‰]明显高于对照组[(2.17±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性铅暴露人群中,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有相关关系(r=0.227~0.361,P0.05)。结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可以作为简易的检测手段,用于对铅暴露作业人员遗传损伤的检测的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镍冶炼工人尿镍水平与抑癌基因p15、p16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采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不锈钢冶炼厂165名镍作业工人(镍接触组)和67名水处理工人(对照组)尿镍浓度,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抑癌基因p15、p16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炼钢工、钢渣处理工、轧钢工的尿镍浓度中位数分别为5.34、4.59、4.52μg/L,与水处理工人的尿镍浓度中位数(1.78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镍接触组的p1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出率为25.45%,与对照组甲基化检出率(11.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而镍接触组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出率(21.82%)与对照组(11.9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镍浓度高个体的p15甲基化发生可能性为尿镍浓度低个体的1.47倍。[结论]尿镍浓度与p15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二氯乙烷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市化工企业接触二氯乙烷240名工人(观察组)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同时选择同单位无二氯乙烷接触史220名工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着工龄增加而增高;肝功能异常检出率观察组为17.50%,对照组为7.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P〈0.01),且观察组肝功能异常率与工龄长短有关。结论长期接触二氯乙烷可对工人神经系统和肝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林静  王劲 《职业与健康》2010,26(8):859-861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职业性铅危害情况,探索职业卫生预防模式。方法接触铅作业的工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内科、耳鼻喉、听力、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并测定其血铅、尿铅浓度。结果361名接触铅作业工人有143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0μg/L),53人血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0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人血红蛋白下降,44人耳鼻喉检查发现异常,68人听力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尿铅浓度与铅接触浓度有关,随着铅接触浓度的增加,血铅、尿铅平均浓度增加。血铅、尿铅超标率与接铅工龄有相关性,接铅工龄在5年以上组血铅、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0~1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情况较重,工作场所中高浓度的铅烟、铅尘是造成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该厂应进行工艺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铅污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旭  王国彬  范秀红  黄世祺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53-1354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尿铅含量情况,为企业预防和控制铅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W S/T 18-1996的检测方法,对该厂127名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含量检测。结果 127名铅作业工人中有23人尿铅含量超过限值(≥0.34μmol/L),超标率为18.11%;37人尿铅含量超过诊断值(≥0.58μmol/L),超标率为29.13%;不同工龄尿铅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铅超标率与性别、年龄无直接关联(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较严重,应引起企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预防和控制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企业变配电场所工作人员的工频电场和磁场暴露情况及其对神经行为功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HI-3604低频电磁场测量仪对18家公司工频作业场所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进行测量。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105名暴露组和110名对照组人员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使用问卷对两组人员的神经系统方面的不适症状进行调查,并对两组人员进行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数(LYMPH)、中性粒细胞数(NEUT)、单核细胞数(MONO)、嗜酸粒细胞数(EO)、嗜碱粒细胞数(BASO)、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量(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PLT)、IgA、IgG、IgM测定。[结果]220kV变电站电场强度明显高于35kV配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二者磁场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绪情感方面,暴露组的紧张、抑郁、愤怒、疲劳及慌乱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暴露组的有力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暴露组视觉保留记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正确打点数和总打点数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神经系统不适症状方面,暴露组的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暴露组LYMPH高于对照组,而MCHC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M、IgA浓度均值在暴露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别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频电场可能对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长期接触可能造成工人的神经系统不适症状和血液系统的轻微改变,但尚不能肯定工频电场对作业人员免疫系统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砷职业暴露人群尿甲基砷酸水平与P53基因损伤的关系,深入认识砷的遗传毒性。[方法]选取砒霜厂95名砷接触工人作为暴露组,另选对照组55人,采集外周血和晨尿。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尿中各形态砷化合物和总砷含量,并计算一、二级甲基化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P53基因外显子5和8,通过循环阈值推算损伤后扩增效率,间接计算损伤指数。[结果]暴露组工人尿中无机砷(iAs)、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暴露组工人二级甲基化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暴露组工人P53基因外显子5和8的损伤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中砷一级甲基化指数与P53基因第5外显子损伤指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尿中砷二级甲基化指数与P53基因第5外显子损伤指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职业砷暴露工人二级甲基化指数明显增加,体内存在较多甲基砷酸,可能是P53基因外显子5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庆丰  顾庆华  沈美枫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03-1104
目的了解铅作业工人体内铅含量水平。方法采用石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含量,采用希斯美康1000 i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293名铅作业工人中血铅超过1.9μmol/L有192人;超标率为65.53%;男工和女工的血铅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都存在负相关。结论 293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较高,企业应改进生产工艺,增强防护措施,对血铅超标者进行驱铅治疗,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