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1-2005年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及主动搜索等资料,分析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潍坊市2001-2005年报告风疹129例,年平均发病率3.04/10万,春季发病占80.62%,发病呈高度聚集状态,暴发病例占80.62%,9~17岁人群占75.97%。结论2001-2005年潍坊市风疹病例主要发生于暴发疫情,暴发全部来自学校,暴发病例绝大多数未接种过风疹疫苗或接种史不详,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风疹暴发的根本原因;今后应加强在校学生风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学校疫情监测,以减少风疹疫情。  相似文献   

2.
潍坊市2002——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及主动搜索等资料,分析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潍坊市2002—2006年报告风疹129例,年平均发病率3.04/10万,春季发病占80.62%,发病呈高度聚集状态,暴发病例占80.62%,9-17岁人群占75.97%。结论暴发来自学校,今后应加强在校学生风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学校疫情监测,以减少风疹暴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其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4年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信息。结果 2009—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971例,年平均发病率22.30/10万,疫情总体呈平稳态势。3—9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0.12%;男女性别比为1.95∶1,2009—2013年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5,P>0.05)。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全部发生于学校,有无免疫史、免疫期限大于5 a与免疫期限小于5 a、2剂次及以上与1剂次免疫史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99、6.12和28.04,均P<0.05)。结论中小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多发人群,应加强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监测工作,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提高并维持高水平2剂次接种率。建议发生暴发疫情时学校启动晨检,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房云霞  王金柱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97-1498
目的了解2005—2011年天津市河东区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风疹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河东区2005—2011年风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河东区共报告风疹病例1 727例,年均发病率为30.61/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中,学生发病最多,9起暴发及突发疫情中8起发生于学校。结论应对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同时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降低风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洛阳市风疹发病情况,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洛阳市风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洛阳市累计报告风疹病例328例,年均发病率为0.72/10万,男女比为1.28∶1,学生病例占67.99%。发病有明显季节性,4-6月为发病高峰。有免疫史67例,占20.43%;无免疫史228例,占69.51%;免疫史不详33例,占10.06%。结论学校是风疹防控的重点场所,应提高学生风疹疫苗常规和应急接种率,加强风疹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以降低风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张向阳  王维维  汪萍 《职业与健康》2014,(19):2747-2749
目的了解2007—2013年黄山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风疹免疫策略,为制定预防控制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黄山市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3年间累计报告风疹2 5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50/10万,无死亡病例。风疹流行周期约为3 a,2008和2011年为流行高峰年。发病高峰月为3—6月。地区分布表现为黄山区最高(74.19/10万),徽州区最低(6.32/10万)。男性发病1 451例,女性1 130例。男女发病比为1.28∶1。近年风疹发病呈现逐渐向大龄人群推移的趋势,以10-20岁年龄组最高,占总病例数的73.23%。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8.03%。风疹暴发疫情全部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黄山市2007—2013年风疹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发病年龄呈向大龄人群推移的趋势。应加强对校医培训,规范疫情报告和学校疫情处置,预防控制风疹暴发,尽快制定对育龄期妇女接种风疹疫苗的免疫策略,减少C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厦门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风疹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厦门市报告的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厦门市2004-2011年共报告风疹5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65/10万。风疹发病呈明显季节性,3-5月为发病高峰(68.1%)。男性年均发病率(3.86/10万)高于女性(2.87/10万),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尤其是学龄及学龄前儿童。3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结论 2008年起风疹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正逐渐产生效果。应尽快出台风疹监测方案,开展以个案为基础、结合实验室检测的疾病监测,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免疫史等资料,为制定有效控制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高枫  陈薇  孙梅英  马合木提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172+2305-F0002,F0003
目的通过了解乌鲁木齐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06—2010年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和暴发疫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9 212例,年均发病率为74.83/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在春末夏初和秋冬季是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发病年龄以3~15岁的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暴发疫情集中在学校。结论学生是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学校的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推广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提高疫苗覆盖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潍坊市2006-2013年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潍坊市2006-2013年风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潍坊市2006-2013年累计报告风疹发病875例,年均发病率为1.2266/10万。2006-2013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0.21、0.24、0.18、7.46、0.35、0.80、0.10、0.53。2006-2013年年均发病率(/10万)较高的有奎文区10.36,潍城区6.45,寒亭区4.49,坊子区1.84;男性发病514例,女性发病361例,男、女性发病率(/10万)分别为1.45、1.05;年龄别发病率(/10万)0~9岁为1.10,10~14岁为1.62,15~24岁为5.99,25~34岁为0.87,35岁以上为0.06。875例病人中,3-6月发病的占85.71%;学生占57.47%,工人占9.37%,商业服务人员占6.17%,散居儿童占5.71%,农民占5.37%,托幼儿童占1.49%,其他占14.40%;有免疫史的占42.17%,无免疫史的占8.34%,免疫史不详的占49.48%。结论 潍坊市15~24岁年龄段以及学生为风疹的高发人群。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应针对重点人群进行风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预防风疹暴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2年-2006年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及主动搜索等资料,分析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潍坊市2002年-2006年报告风疹129例,年平均发病率3.04/10万,春季发病占80.62%,发病呈高度聚集状态,暴发病例占80.62%,9岁~17岁人群占75.97%。结论暴发来自学校,今后应加强在校学生风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学校疫情监测,以减少风疹暴发。  相似文献   

11.
肖雷  王凤双  吴殚  冯冉  唐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19-2121
目的了解2004—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共发生麻疹536例,发病率9.80/10万;其中,流动人口发病率25.20/10万,高于本市人口。3—5月份为高发季节。流动人口聚集区麻疹高发,天竺镇、顺义城区、仁和镇、李桥镇、后沙峪镇发病占66.92%。<5岁组儿童发病占病例总数的57.25%,15~34岁年龄组占28.26%;其中,此年龄段流动人口发病占62.82%,5岁以下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为麻疹发病主要人群。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患者中,15岁以上人群占49.54%,8月龄~5岁年龄组占39.08%,其中,流动人口病例数分别占64.81%和63.78%。15岁以上成人和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流动人口麻疹疫苗接种率较低是造成麻疹高发的重要因素;近2年来62.11%的5岁内患者病前7-21 d有就医史,院内感染是造成麻疹高发的又一重要因素。结论流动人口聚集区仍是麻疹防控重点区域,相关预防接种工作应继续加强,控制医院内感染,加强麻疹监测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风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8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风疹1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5/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发病高峰从青少年向青年转移,﹤15岁儿童风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比例由2003年的40.00下降到2008年的6.90,15~29岁组风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比例由40.00增加到89.66。[结论]积极开展育龄妇女的风疹抗体筛检工作,建立综合免疫策略,对大年龄组进行风疹疫苗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和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肖雷  王凤双  吴殚  冯冉  唐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97-1499
目的评价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异常反应发生情况,为今后此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顺义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顺义区共报告AEFI病例55例,报告发生率65.3/10万,其中,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分别为20和12例。异常反应中主要为过敏性皮疹,占91.7%。<1岁组AEFI发生率最高,98.2%的AEFI为接种后2天内发生。结论麻疹疫苗安全性较高。在今后工作中,应保持较高的AEFI报告灵敏度,健全鉴定赔偿机制,提高专业人员处置能力。建议在开展大规模接种前做好社会宣传和告知,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6~2010年风疹流行特征,为风疹防控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对山东省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报告的风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山东省累计报告风疹7 997例,年均发病率为1.7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22/10万、1.08/10万、1.36/10万、1.38/10万、0.55/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超过3/10万的有淄博市、滨州市、济南市、泰安市、东营市、莱芜市;男性发病4 962例,女性发病3 035例,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2.10/10万、1.31/10万;0~1、2~4、5~9、10~14、15~19、20~24、25~29、30~34、3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为2.80/10万、1.32/10万、2.03/10万、5.28/10万、9.85/10万、3.09/10万、1.09/10万、0.43/10万、0.05/10万。7 997例病例中,1~7月发病占96.09%;学生占67.73%,工人占8.95%,散居儿童占6.50%,托幼儿童占3.05%,农民占3.35%,其他占10.45%。[结论]2006~2010年,山东省风疹发病率高于往年水平。15~19岁、学生仍为风疹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5.
管文齐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39-2641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居民2008—2010年死亡状况和死因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构成比及减寿率(PYLL率)对2008—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4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恶性肿瘤构成比逐年上升。结论应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控制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对恶性肿瘤的防治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6.
张立芹 《职业与健康》2011,27(2):172-174
目的分析北京市平谷区猩红热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2003—2009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9年平谷区猩红热发病153例。2006、2007年为平谷区猩红热高发时期。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8.2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为0.25/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以中小学生(45.10%)和幼托儿童(47.06%)构成最高。男性(64.71%)高于女性(35.29%)。城区(53.59%)高于农村(46.41%)。近几年发病高峰集中在5、6月份(2个月发病占12个月中的52.94%)。结论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各级医疗保健科应针对在学习生活的群体进行经常性传染病知识培训、宣传、指导。学生、托幼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卫生部门应联合教委通过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暴发,使平谷区猩红热发病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悦  张妮 《职业与健康》2012,28(6):713-715
目的分析沈阳市东陵区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订流行性腮腺炎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东陵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1.87/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7月、1月及1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33.31%、25.20%;男女性别比为1.7∶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6.84/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6.28/10万,男女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4~14岁年龄组为主,占74.19%;学生、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1.32%、18.49%。结论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开展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预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水平;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8.
肖雷  王凤双  吴殚  冯冉  唐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79-1880
目的分析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某中学风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顺义区某中学风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次疫情累计病例28例,96.43%的病例为初三年级学生。发病时间集中于3月24—27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病例占64.29%。疫情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医院对疾病的诊断不规范,未及时发现报告;麻风腮疫苗接种率较低和学校相关传染病防控工作未落实。结论应通过培训提高该区临床医生诊断技术和传染病防控意识;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均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学校卫生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强化免疫接种和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9.
曾亚萍 《职业与健康》2012,28(8):892+1025-F0002,F0003
目的通过分析西安市长安区结核病流行状况,发现影响发病的因素,为今后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长安区2010年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为81.34/10万;发病率在100/10万以上的乡街社区有郭杜(231.26/10万)、杜曲(143.64/10万)、五台(132.57/10万)、太乙(124.03/10万),占病例总数的33.76%(263/779)。报告的患者中,男性521例,占66.88%;女性258例,占33.1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60岁(84.47%)。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9.44%(463/779)和21.69%(169/779)。结论流动人口、驻区大中专院校的增加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不足对发病与流行有一定影响,加强以上环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